閱讀鑑賞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2020-12-10 老袁的人生思考
韓愈像

韓愈,字退之,唐朝南陽人。生於公元768年,卒於公元824年。是傑出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政治家。排在唐宋八大家之首。與唐朝柳宗元,宋朝歐陽修,蘇軾並稱「千古文章四大家」。有百代文宗之名。他的《師說》,《進學解》被編入中學語文課本。現代中國凡讀過中學的人必定都讀過韓愈的文章。今天試鑑賞一首韓愈的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左遷,是被貶官的代稱。古代以「右」為尊,那麼離右越遠就表示地位越低,即向左遷移。於是左遷就成了被貶官的意思了。藍關位於今天陝西藍田縣,是古代離開長安向東並轉往其它各地的必經之路。

韓愈為什麼會到藍關呢?原來得罪人了。得罪了誰?當時的大唐皇帝唐憲宗。憲宗年號為元和。元和14年即公元819年正月,唐憲宗迎釋迦牟尼佛佛骨,在皇宮中供養三天,在全國掀起敬佛高潮,韓愈上書反對此事,憲宗憤怒欲治韓愈死罪。後經裴度,崔群等大臣極力求情,將韓愈貶為潮州刺史。在韓愈出長安到達藍田時,侄孫韓湘(即後世傳說中的八仙之一韓湘子)趕來陪伴。韓愈於是寫成此詩。示,即拿給人看的意思。為什麼這麼寫?因為詩不單寫給親人看,也是要給別人看,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看詩怎麼寫的。詩中寫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有忠直,有悲憤,有沉鬱,有傷感。

全詩像一篇辯白文,先說自己被貶謫了,但我是出於對皇上的忠誠,好意。雖然家不像家了,但無怨無悔。

潮州距離當時的都城長安有八千裡之遙。道路艱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詩中第一句就顯示出強烈的對比。在朝堂之上如九重天的天堂。貶出京師一去八千裡。在那個年代,交通工具最好快的應該就是馬和船了。但八千裡的路程,難度可想而知。

接下來韓愈卻寫自己被貶的原因,那就是:我是為了給皇帝「除弊事」而獲罪並貶出京城。但是「肯將衰朽惜殘年」,顯然作者認為自己並沒有錯,而是堅持正確的認知。因為當時對佛教的崇尚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佛教徒不事生產但是卻佔有了大量社會財富。韓愈敏銳的感覺到如此下去將帶來社會財富大量流失。因此不顧生死寫了《論佛骨表》,要求「除此弊事」。韓愈並不是要求滅佛,而是以唯物觀點出發認為應當對佛教有所約束。韓愈本人也是百膽有識之人,晚年曾受封宣慰史,單人匹馬闖入叛軍營中,憑一張利嘴,平息動亂

可見被貶後的艱難困苦並沒有讓韓愈退縮低頭。而是告訴侄孫,我知道你的來意,我死在有瘴氣的江邊上,你就收屍好了。唐朝時認為潮州一帶是沒有開化之地,江面多煙瘴之氣,對人不利。

全詩寫得慷慨激昂,悲壯又沉重。兩句一個心境,收放自如,轉換鮮明。對仗工整又極有品味。比如「除弊事」,與「惜殘年」,既表現韓愈心系朝庭,那怕因忠直獲罪也在所不惜。又表明自己年歲越高越希望為朝庭奉獻的情懷。

又比如「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作者只是問自己的家?顯然不會這麼膚淺,因為在秦嶺之上回望,既不見家,更不見長安,不見朝庭。馬不前是因為大雪馬不肯走?顯然也不是,是因為作者心裡有牽掛,才時不時駐馬不前。

總之,好的詩讓人看見作者心中的境界。果然,韓愈到潮州後又上表辯白,朝庭趁勢將韓愈改為貶謫袁州(今天的江西宜春),算是遠離了瘴江之地。

全詩精煉嚴謹,敘事分明。讀來意氣磅礴,韻味濃厚。是韓愈七律詩中的佳作。值得讀者細心品味。

相關焦點

  •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閱讀答案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雲!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4. 下面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首聯「一封朝奏九重天」中的「封」是指韓愈的諫書《論佛骨表》,同時交代被貶原因。B.
  • 韓文公《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賞析
    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唐代大文豪韓愈的詩作,詩題有三個關鍵點: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全詩緊扣詩題展開,結構嚴謹,感情真摯,是名作也是佳作。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運動的領袖,號稱「文起八代之衰」,單諡「文」為文臣之極(唐宋間單諡「文」的人物只有白居易、韓愈、李翺、楊億、王安石、朱熹六人)。韓愈私淑孟子以繼承儒家之法統、道統,一度被稱為「韓子」(先秦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也因此由「韓子」改稱為「韓非子」)。
  • 重讀《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的一些感想
    對他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詩就字面而言,對初中高年級學生來說沒有理解上的太大障礙。
  • 讀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卷二《初春小雨》已介紹。韓愈對永貞改革持反對態度。憲宗元和元年(806),召任國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從裴度討淮西節度使吳少陽之子吳元濟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憲宗派人到鳳翔(今陝西鳳翔)法門寺迎佛骨入宮供奉,韓愈上《論佛骨表》勸諫,觸怒憲宗,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
  •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思維導圖梳理,微視頻賞析,要點歸納
    一、《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思維導圖:一圖知全文,主旨,選材,字詞,甚至寫法、意圖,都濃縮在一張小圖裡。讓學的人,看的人,與作者的對話能淺顯易見又全面深入。對於思維導圖,要的不僅是形式的美。是形神兼具,是實用價值,更是一種思維的傳達,教育的理念,是教者用,學者學的價值。
  • 中國詩詞大會,雲橫秦嶺家何在,陳更答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在詩詞大會的賽場上,陳更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句詩是唐代的著名詩人韓愈所寫,很有名,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代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 古詩詞鑑賞:理解含義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注]韓愈因觸怒皇帝被貶為湖州刺史,途中寫《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傳到京城,賈島讀後有感而作本詩。華嶽:西嶽華山,在京城附近。瀧流:瀧水,自湖南流入廣東。浪西樓:潮州的一座樓閣。
  • 冬季踏雪 重走藍關古道 探尋韓愈足跡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上千年來,只要有人提到藍關道,大家都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這句詩。或者只要想到韓愈,這條在韓愈被貶潮州所走過的秦嶺古道也必然被提及。常理來看,佛骨到長安之後,從朝廷到長安百姓都會陷入長時期的瞻仰,而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勢必會有影響,韓愈主張拒迎佛骨應該是一片公心,可是在封建王朝社會,皇帝擁有獨斷專行至高無上的權利,皇帝想做啥,別人不贊成無異於就是對皇帝行為的否定。
  • 寧勇老師中阮演奏《藍關雪》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創作、演奏:寧勇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 探訪藍關古道
    一直耳聞藍關古道,而且從進出口也路過過多次,皆因為路太窄而放棄。今年聽說道路加寬,車輛輕鬆錯車,於是在這個秋葉紅遍的季節,攜父母同遊藍關古道。藍關古道的出名,皆因唐宋八大家的韓愈寫過一首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其中最著名的是這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寫出了古代藍關古道的艱難險阻,更寫出了秦嶺藍關古道的雄偉壯闊,優美的詩境令我十分嚮往,今天從藍田薛家村起步,一路攀登,道路曲折,堪稱山路十八彎,進入山脊後,道路平緩,在山梁上緩慢前進,一路上風景無限,特別是層林盡染,分外妖嬈。
  • 徽調《雪擁藍關》簡介
    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這是唐代韓愈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京劇,徽漢合流而產生。徽調《雪擁藍關》,是老三麻子王鴻壽先生的常演劇目,,此戲唱做並重,載歌載舞。林樹森,前輩藝術家,是南派京劇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 那些花兒——藍關古道上的春秋和冬夏(上)
    藍關古道在陝西藍田境內的這段說起藍關古道,很多人都會提到唐代文學家韓愈的兩句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是韓愈被唐憲宗貶為潮州刺史,悽然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寫下的。沿路那些古老的石頭不但讓人浮想聯翩,也更能對韓愈當時的心境感同身受。想想,五十多歲的韓愈,光靠人和馬幾條腿要翻越這樣的莽莽大山,而且還懷著極度的悲憤和沒落之情,這是怎樣的人生旅途啊!
  • 雪擁藍關馬不前!遼寧海報引古喻今 誓欲凍結老馬
    賽前,遼寧隊官方微博發布了備戰海報,引用了韓愈的詩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暗喻馬布裡難在遼寧主場前進。&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海報中,背景為冰天雪地,其中有三座冰山。這三座冰山分別印有郭艾倫、哈德森和李曉旭的照片。
  • 唐宋八大家之韓愈: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韓愈,字退之,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諡號「文」,又稱韓文公。韓愈與中國唐代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等散文家合稱唐宋八大家。下面一起欣賞六首韓愈的詩,從中品讀韓愈的人生境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
  • 周日去藍田跑了一趟藍關古道,險峻勝過新疆的獨庫公路
    唐代韓愈有一首很出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說的是韓愈因為向唐憲宗進諫,反對從法門寺迎佛骨等崇信佛教的行為,惹得皇帝大怒,將韓愈貶到廣東潮州——那時嶺南都屬於蠻荒邊遠地區,不像如今是富庶之地。另外,現在寶雞的法門寺景區,要講自己的故事發展旅遊業,估計是不會喜歡韓愈這種反佛教人士的。
  • 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
    原創楊博/在藍關古道,於秦始皇韓愈一約來源; 五穀文學社 來藍關古道,人們首先都會想起一首詩,那就是當年韓愈名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道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無奈和悲慘遭遇。 韓愈這一年已經五十二歲,這在古時候早已是個老頭子。不得已,滿懷悲憤倉促上路了。時值寒冬(正月),大雪紛飛。走到長安城南的藍關古道,遠遠看到路上有個人騎馬迎面而來,待走近一看,是侄孫韓湘。有送行的親人來了,韓愈禁不住含淚唏噓。
  • 古代從藍田到商州的這條藍關古道,原來有這樣美
    秦漢時稱武關道,唐以後稱藍商道、商山道、商州道。商於古道主要利用秦嶺北側灞水河谷和秦嶺南側丹水河谷連接開闢而成。由長安東出,溯灞河西側南行,經今藍田縣城,過灞河至坡底村,上七盤嶺,繞蘆山北側,經六郎關、大坡堖過藍橋鎮,溯藍橋水而上至新店子,經牧護關翻越秦嶺,進入商地。
  • 讀韓愈這首詩,它和《論佛骨表》堪稱詩文雙璧
    談起韓愈,我們都知道他的名氣,他是唐宋八大家,他和柳宗元一起是古文運動的領袖。文學史上說他是百代文宗,文章巨公,說他文起八代之衰。他不但是文學家,而且是思想家和哲學家。韓愈唐代宗大曆三年即768年出生,河南河陽人。三歲時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唐德宗貞元八年第四次進士考試及第,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
  • 特別策劃|假如韓愈來潮州開兩會……
    這是公元819年,韓愈在貶謫潮州途中創作的一首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盡顯其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1200年後的潮州,交通區位發生巨大的變化,從當年的「路八千」「三千裡」以及此後的「省尾國角」中翻了身。
  • 江山易姓 韓愈與潮州城的淵源
    公元819年,是唐代的元和十二年,陝西法門寺的佛舍利引發了京城長安自上而下的狂熱追崇。當時的刑部侍郎上表反對朝廷,唐憲宗因此震怒,將這位51歲的老人發配潮州。即將前往數千裡之外的另一個城市,他內心悲憤,前途未卜,於是留下了千古名篇《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