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蕭邦練習曲》為例談鋼琴演奏技術(石叔誠)

2020-12-15 鋼琴名師苑

Etude Op. 10 no. 1 in C Major

Valentina Lisitsa

練琴也是一門藝術,練琴的方法因人而異,因曲而異,絕對沒有一种放之四海皆準的最佳辦法。可能會有人說:「慢練呀!」可是慢多少?怎麼慢法?我相信起碼有不下一百種慢法。如果讓我提出練法的建議,就一定要結合具體的作品,明確要針對的技術課題。

形成一個「技術範本」,使全曲練習規範化

以《蕭邦練習曲》第一首C大調(Op.10 No.1)為例,蕭邦用了最傳統的練習曲寫法,從頭至尾一個分解和弦的音形(人們常將其與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冊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相比),但是打破了傳統密集和弦的手指把位,將和弦構成置於開放狀態,這就需要將手的把位擴展至十度或十一度,並且要在各種伸張的位置上快速、均勻、有力地大幅度跑動,技術課題顯而易見。

我在教一個學生彈這首練習曲時,多次在課上只「糾纏」最開始的兩小節,只研究右手在C大調和弦上的一個上下往返。目的是在方法上形成一個「技術範本」,使全曲的練習規範化。大多數能彈這首練習曲的學生一般都已有了相當的練習經驗,諸如平均、準確、結實等練習曲的基本要求自然都不需要老師再講了,我就只集中在眼下的突出問題:如何在和弦的開放位置上彈快彈響。

首先,要做到跨度大大超過八度的琶音運行,一定需要手臂和手腕的參與。如果只彈前四個音,用手腕向外方向一帶,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易如反掌。但接下來三個八度的連續上行仍用手腕的同樣動作就不僅無助反而有害了,手腕不停地移位和起伏肯定會影響到速度和均勻。所以既要利用和發揮腕肘部支撐手指、轉移重量的作用,又要將其動作幅度最大限度地減小。同時,為了做到最迅速的把位轉移,每個觸鍵手指在彈奏後最及時地離鍵和放鬆是至關重要的。要找到最自然最流暢的運動方式,就需要在不同的速度上反覆實踐和練習,並嘗試達到最快的速度。

我們雖然只在兩小節上花了相當多的工夫,但找到了動作規律和練習的要點,再往後面練就不會走樣了。

假如按常規先用慢練將全曲彈熟,然後再逐漸加速,就很可能會把一種不科學的動作練成習慣,甚至再也改不了。因為有些動作(包括有些指法)在慢速中是可行的,但在快速中則不可行。找到了正確的方法,明確了技術要點,制定出練習的步驟,接下去就是下功夫練習了。

這是一首考驗功夫的練習曲,不可能一蹴而就。至於聲音方面和音樂處理等方面還有不少課題,因不是本文重點就暫不談了。

12 Etudes Op.10 No.2 in A minor

イリヤラシュコフスキー

不僅是操練筋骨,還要調整我們的運動神經

再以第二首a小調(Op.10 No.2)為例,與前一首C大調練習曲一樣,蕭邦採用了傳統練習曲的形式從頭至尾一個音型,但技術課題大不一樣。由於人的4、5指天生較弱,尤其4指更缺乏獨立性與靈活性,所以針對這方面的練習曲很多。蕭邦以半音階為基調創作的這首練習曲,不僅旋律線條優美巧妙,和聲的進行也別具一格,如神來之筆、獨樹一幟。

我認為這首練習曲對於提高手指的功力非常重要,它要求我們的3、4、5指要能快速、靈活、均勻的自如運動。在我們平日的音階、半音階、琶音等基本練習中幾乎都沒有3、4、5指的練習(在基本練習的音階和琶音中一個來回5指只用了一次),這幾乎對每個人都是一個技術訓練上的缺失。對於鋼琴曲中大量旋律處於右手高音部位的特點,3、4、5指是否好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蕭邦針對先天生理上的不足和後天練習上的不足設置了專項的練習,其意義格外重要。

但另一個重要意義可能會被很多人忽略。從人手的生理構造上看,如果要分成兩個部分的話,一定1指為一方,其他四個手指為另一方(這是靈長類動物的共同特徵)。而在鋼琴的演奏中,特別是在用一隻手彈奏兩個聲部時,卻需要將其分成「兩隻手」,大多數是3、4、5指為「一隻手」,1、2指為「另一隻手」(可以很方便地看看後面第三首E大調練習曲的右手兩個聲部就是這樣分的)。如此就需要將天生習慣與3、4、5指為伍的2指「強行」劃到1指的方面去,也就是將天生在1、2指之間的一個無形的分界線移到2、3指之間。這無疑是個既可以做到卻又很難做到(並令人頭疼難受)的事,不僅只是操練筋骨,還需要調整我們的運動神經呢!這可是一種必需的「共性技術」,幾乎在一切鋼琴作品中都用得上(例如貝多芬《悲愴》奏鳴曲的第二樂章)。

認清了這兩點技術課題,便可明確對應的練習要點。

要注意,習慣性地將右手每拍的第一個音當成三音和弦來彈是決不可取的。自最初的慢練開始,就要將1、2指的雙音彈得比上方十六分音符短,並保證在下一拍再次彈奏前儘可能地放鬆。至於3、4、5指的練習,除了要提醒不能在每個拍點上加重音之外,盡可根據自己的以往經驗採取各種輔助方法練習,如不同力度、不同速度、不同長度(legato或staccato)、不同的變形節奏等。

曾經有一位學生多次拒絕我讓他練習這首練習曲的建議,他說:「這首練習曲太難了!我年紀大了,再怎麼練也跑不過年輕的學生。」他當時正準備去國外音樂學院深造。我說:「你不要去和孩子們比速度,也沒有必要拿這首練習曲上臺演奏或當作比賽曲目。我只是希望你將它作為提高基本功的練習。」隨後我特別向他講明了前面所說的第二層課題,並問他:「為了解決這個課題,你還能找到比這首更好的練習曲嗎?」終於他接受了我的建議,明確了練習的目的。多年以後他回國開音樂會請我出席。演出很成功,手上的技術能力也提高了不少。當我去後臺祝賀他時,他悄悄告訴我說:「直到現在,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練那首蕭邦a小調練習曲……」

技術只有為高尚的目的服務,才有價值

我僅舉第一、二曲為例,提供給大家一個練習的思路。如果通盤地研究蕭邦的二十四首練習曲,不難發現其中絕沒有雷同之作,既沒有雷同的技術課題,更沒有雷同的音樂形象。從這點足以看出作曲家為全面提高鋼琴演奏者技能的良苦用心和發掘鋼琴音樂表現特色的非凡才華。也許蕭邦也曾想用二十四個大小調的排列來完成二十四首練習曲(從第一首到第六首的調性排序可見端倪),以求技術性、音樂性和調性布局的三全其美。但終未堅持下去,估計是為了力保前兩項,而將第三項的調性計劃放在二十四首前奏曲(Op.28)中完成了。

世上經典的鋼琴練習曲文獻何其之多,任何鋼琴家以至教師學生盡可選擇取捨,但從未聽說過哪位高手不屑於蕭邦練習曲的。由於本文限於鋼琴技術的討論,有必要在最後提醒:不要因此而在練習中忽略對聲音和藝術處理的關注。

總而言之,技術訓練當然是每位專業鋼琴家終身的任務。對待練習曲有兩種態度,第一種是盡力彈好該練習曲;第二種是通過該練習曲提高自己的技術能力。兩種態度都很對,但我認為第二種似乎更為明智。

這裡用舒曼的一句名言結束本文:「技術只有為高尚的目的服務,才有價值。」

選自《音樂周報》

相關焦點

  • 學鋼琴,為什麼蕭邦練習曲非彈不可?(石叔誠)
    而李斯特的練習曲則更像一首樂曲,雖然「技術課題」明確,卻總會發展變奏(只有少數例外,如《六首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第四首)。如果從藝術上的大膽「破舊立新」上說,顯然李斯特的步子走得大,並直接引導了後世的作曲家延續此路繼續前進(如拉赫馬尼諾夫的《音畫練習曲》)。但對於我們現在談論的技術話題,我要選擇以蕭邦為例。
  • 蕭邦鋼琴練習曲創作的三個階段及其創作特色習曲?
    一、蕭邦鋼琴練習曲的創作經歷 弗裡德裡克 弗朗索瓦 蕭邦(F.F.Chopin 1810─1849),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鋼琴是其音樂創作的一個重要領域,並包含大量的練習曲。縱觀整個練習曲的創作歷程,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
  • 聊城7歲萌娃舉辦獨奏音樂會 演奏高難度鋼琴曲
    在這裡,一場特別的鋼琴獨奏音樂會正在上演。  說他特別,是因為演奏者是只有7歲的李仁澤。在很多同齡人還在玩耍的年紀,乳名芽芽的他已經能演奏蕭邦難度的鋼琴曲目,據說,這在國內也是罕見的。  這場獨奏音樂會以慈善為名,現場募捐並捐出了一千元公益助學金。
  • 鋼琴專業須知:練習曲發展史!
    其中每一首都有明確的訓練目的,如解決手指獨立性,雙手八度旋律進行、旋律的連續性練習等等。其和聲音響豐滿,對比強烈,節奏明快,強調演奏力度,練習手指獨立性與每個手指力度的均衡性,是鋼琴基本功學習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項練習。⑵ 約翰·巴普蒂斯特·克拉莫《克拉莫60首鋼琴練習曲》也是教學中常用的教材,其注重左右手同時練習,分別練習左右手的跑動,力度等等。
  • 蕭邦的24首音樂會練習曲解析
    「練習曲」原是作曲家們為學生練習某種演奏技巧而創作的曲子。它往往是依據單一的音樂動機寫成的。這類曲子很多,僅19世紀歐洲作曲家就寫有上千首。最早和系統地寫鋼琴練習曲的是J·S·巴赫。
  • 著名鋼琴家波利尼演奏蕭邦《第一鋼琴協奏曲》
    1960年,他在華沙贏得了享有盛譽的國際蕭邦鋼琴比賽。1968年,他在英國、歐洲、美國和日本巡迴表演。波利尼錄製了他的獲獎表演蕭邦的鋼琴協奏曲第一在E小調,作品11在1960年為百代在倫敦。它仍然是這項工作最好的錄音之一。
  • 世界10大最著名的鋼琴曲,蕭邦三首鋼琴曲上榜,你都聽過了嗎?
    1、蕭邦—軍隊波蘭舞曲:這首曲子情緒昂揚、氣魄宏大,富有戲劇性,是一首勝利凱旋的進行曲,被認為是蕭邦音樂中民族精神體現得最為強烈的作品之一。2、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這是一首風格是古典音樂,取材於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所以這首曲子又稱為「帕格尼尼主題變奏」。3、李斯特—愛之夢:這原本是是李斯特寫的一首歌,後來改寫為的鋼琴曲,這首曲子是夜曲體裁,用鋼琴演奏出了一首抒情的歌曲,深情又婉轉。
  • 讓人又愛又恨的練習曲
    一些看過這首《新冠病毒練習曲》演奏視頻的觀眾評價,這首曲子就像拿了一塊溼巾把鋼琴擦了3遍,而消毒對象還是一架知名的斯坦威鋼琴。縱觀音樂史,練習曲並非枯燥的代名詞,在浩如煙海的練習曲中,不乏一些令人難忘的知名作品。最早系統地譜寫鋼琴練習曲的是巴赫。他的《12平均律鋼琴曲集》裡的前奏曲,很多都帶有「練習曲」的性質。
  • 蕭邦,一位浪漫主義鋼琴詩人的愛國情懷
    他從小就顯示出特殊的音樂才能,不僅能彈鋼琴,並能作曲。七歲時就發表了第一首作品——小調波蘭舞曲,八歲時舉行了第一次公開的演奏。從此,蕭邦就以鋼琴演奏"神童"的身份,經常被華沙的貴族邀請去演奏,一時成為貴族沙龍中的寵兒。1825年,前來華沙參加波蘭議會的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蕭邦的一次演奏會,還賜給了蕭邦一枚鑽石戒指。
  • 常見鋼琴練習曲難度排行,你是什麼段位
    白銀——車爾尼《鋼琴初步教程》作品599卡爾·車爾尼,奧地利鋼琴家、作曲家、教育家,貝多芬最得意的學生。所創作的車爾尼練習曲系列是鋼琴學生練習的基礎教材,至今廣泛使用,作品599主要促進鋼琴學習能力及其技巧的提升。
  • 你真的了解練習曲的來歷嗎?
    Chopin 1810 - 1849)練習曲原本是作曲家們為練習和提高對應樂器演奏技巧而專門創作的樂曲。據歷史記載,最早開始創作練習曲的作曲家是J.S巴赫,在他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當中,可以從很多前奏曲之中看到鋼琴練習曲的雛形。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他在創作過程中多採用民間音樂為基調,旋律來自舞曲或歌曲,其中受舞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樂曲形式有:瑪祖卡、波蘭舞曲、圓舞曲以及一部分練習曲;受歌曲影響產生旋律而進行創作的音樂則主要出現在慢的樂曲(或樂章)之中。
  • 值得收藏,鋼琴教材練習順序參考!啟蒙初級中級高級鋼琴練習曲
    >(5)車爾尼《160首8小節鋼琴練習曲》作品821的第三集(部分)第四集;(6)蕭邦《練習曲集》作品10、作品25;(7)李斯特音樂會練習曲兩首之一《森林的呼嘯》、之二《侏儒舞》、三首音樂會練習曲之3《嘆息》等;(8)李斯特《帕格尼尼練習曲》;
  • 怎樣教好車爾尼練習曲5:七種基礎教學方法——改變強弱動態
    練習曲,作為鋼琴演奏及教學文獻中重要的一環,時刻反應著作曲時代最領先的演奏技法及教育理念,而車爾尼練習曲,在其「出廠設定」中,是為了解決以貝多芬為代表的古典主義鍵盤作品:而許多偉大的教育家及音樂學者,不斷地將時代教學特色帶入練習曲教學之中,本公眾號近期將推出一系列文章
  • 我們一起來重讀蕭邦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鋼琴前不知道該彈什麼,那麼就彈蕭邦的《練習曲》吧!」某位鋼琴家的話一語道破蕭邦《練習曲》的兩方面的重要價值:任何一位鋼琴家想保持藝術生命的活力,都將與它為伴,同時性格多變音樂豐富的它也將成為你生活中最善解人意的朋友之一。最近,鋼琴家鄒翔的獨奏音樂會重新引發了我對蕭邦《練習曲》的興趣。
  • 中國雙流站丨美國鋼琴演奏博士吳易穎『解析型』鋼琴新年音樂會
    >李斯特鋼琴練習法傳承者四歲學習鋼琴、六歲學習小提琴、自幼展現出非凡音樂天賦、是音樂界比賽的常勝將軍。2015年獲得鋼琴演奏博士學位,是李斯特獨創的鋼琴練習法的傳承者。「無暇的技巧,令人驚嘆的音樂張力」——前西雅圖交響樂團指揮、現任EMF 音樂節總監Gerard Schwarz在聽了他演奏的貝多芬奏鳴曲後如此評論;「由衷的為你極高的演奏能力與音樂天賦而歡欣鼓舞」——紐約市立大學鋼琴教授SylviaKahan
  • 郎朗推出《蕭邦舞蹈計劃》DVD 鋼琴舞蹈極致融合
    郎朗蕭邦舞蹈計劃DVD  郎朗攜手美國休斯敦芭蕾舞團 推出《蕭邦舞蹈計劃》  國際鋼琴巨星索尼古典在2015年8月發行了《蕭邦舞蹈計劃》DVD,再現這鋼琴與舞蹈的極致融合,將完美演出分享給喜愛古典音樂和芭蕾舞的樂迷朋友們。
  • 70歲義大利鋼琴大師波利尼 奏響大劇院蕭邦之夜(圖)
    70歲義大利鋼琴大師波利尼 奏響大劇院蕭邦之夜(圖) 有「現世蕭邦的代言人」之譽的義大利鋼琴巨匠波利尼此次將帶來七首蕭邦作品有「現世蕭邦的代言人」之譽的義大利鋼琴巨匠波利尼,即將二度訪京。
  •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教琴學琴必備tips(高級篇)
    鋼琴學習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漫長路途。但好的教學和練習之道可以事半功倍,趙曉生教授《鋼琴演奏之道》為鋼琴朝聖者圈點好了路標,以及到達下一路標可能努力。教琴學琴必備tips和參照......L-莫謝萊斯(1794—1870)捷克-德國鋼琴家、作曲家、傑出的鋼琴教師。莫謝萊斯《鋼琴練習曲24首》作品70樂譜的序言裡指出:"作者的初衷不在培養完美的機械的技能,而在傾訴演奏之想像,使他善於處理明、暗細膩層次……",並且指出四個要點:「指觸」的說明;連奏的奏法;遵照節拍演奏;練習的正確方法。24首練習的技術課題,幾乎都是不同的,最後一首還採用了序曲與賦格的寫法。
  • 俄國鋼琴女神蕭邦《降E大調夜曲Op.9 No.2》滿分演奏
    一直以來,鋼琴是優雅與感性的代表。在黑白琴鍵之間遊走,比任何語言更深入的靈魂交流。而天才鋼琴家阿娜斯塔西婭·胡普曼ANASTASIA HUPPMANN,卻給黑與白的世界,增加了一抹鮮豔的色彩。當阿娜斯塔西婭名叫阿娜斯塔西婭,人們就會她為娜斯佳。而娜斯佳具有魔力,這個名字天生與愛與美麗相關。(注釋:Настя是俄羅斯女人名字Анастасия的,愛稱,來自古希臘語,意思是воскресшая。俄羅斯人認為,取這個名字的女孩漂亮、勤奮、幸運,有神仙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