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有哪些,這些國家都是,歷史上和我國交流密切

2021-01-12 多邊形的歷史

1898年,德國人利奧·維克託·費羅貝尼烏斯提出了文化圈的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受一種文化影響的地區。之後有人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漢字文化圈,這個圈子就是指那些受漢字影響的國家。確切的說是受中華文明影響的國家。可以說有很多國家受中華文明的影響,而且這些國家在歷史上和我國交流都非常密切。

我們知道中華文明有五千年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的文明,這些文明不僅傳承到現在,還傳承到很多地區。在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向我們學習,這些國家可以說都受中華文明的影響。我們今天看一下漢字文化圈的國家有哪些。

日本

日本是我國一衣帶水的鄰居,而且和我國交流時間很久。在隋朝的時候,日本就向我國派遣使者,學習我們的文化、經濟、政治、風俗等方面。唐朝的時候,日本更是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之後日本根據漢字創造出自己的文字,而且日本在政治、經濟方面都全面學習唐朝。到今天為止,日本的很多建築都是學習我國隋唐時期的。

韓國

韓國由於地理上的因素,和我國聯繫更加密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朝鮮半島北部都是我國的領土。整個朝鮮半島幾乎都是一直臣服於中原王朝的。當然,韓國受我們的影響非常大,明朝的時候他們全面學習我們。甚至一直自稱小中華。雖然韓國世宗大王發明了韓國文字,但他們一直是使用漢字。一直到二戰後,才開始廢除漢字。不過他們至今仍舊受儒家文化的影響。

越南

越南和韓國一樣,地理上和我國接壤,所以很容易受我國的影響。總的來說,越南北部很多地區在宋朝之前,都是受我國控制的。之後雖然獨立為了,但一直臣服中央王朝,而且深受中華文明影響。在法國人進入越南之前,越南是一直使用漢字的,而且官僚制度也都是學習中原王朝。雖然越南也廢除了漢字,但儒家文化的影響一直都在。

蒙古

蒙古是是蒙古族為為主的國家,說的都是蒙古語,並不使用漢字。不過蒙古和我國的關係可以說非常複雜。畢竟蒙古草原和中原文明的衝突是一直都在的。雖然雙方衝突不斷,但也都是不斷向對方學習。尤其是清朝的時候,蒙古也是清朝的國土,蒙古對中華文明的吸收就更多了。

新加坡

對於新加坡可以說很容易理解,這個地方在歷史上和我國交往雖然不密切,但他們國家幾乎都是華人。清朝的時候,大量的華人來到了新加坡。他們把中華文明傳播到了這裡。雖然新加坡目前說英語,但中華文明的影響卻無處不在。

可以說,這些國家都是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其實除了這些國家,還有其他國家也是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你知道有哪些嗎,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曾經屬於「漢字文化圈」的越南,如今為何不認可漢字文化了?
    前言:我國漢字發展至今有許多年,最開始我們的文字還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而且我們的文字往往都有很多特殊的含義,我們中國的文字都是以方方正正為主,當時因為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也讓很多周圍的小國家紛紛來效仿,那時候其他的國家因為還不具備造字的能力,再加上在古代有部分的國家,作為我國的附屬國,文字方面只能拷貝我國,所以可以發現有一些國家還在使用漢字,漢字也是中華民族先人的偉大創造
  • 漢字文化圈內的域外漢文小說
    公元935年,高麗王國統一了朝鮮半島,高麗前朝、中期、晚期的漢文詩,高麗中朝的漢文詩人「海左七賢」——李仁老、林椿、吳世方、皇甫杭、鹹淳、李湛之、趙通,在漢文詩藝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李成桂一派推翻高麗王朝,建立了國號為「朝鮮」的李氏王朝。李朝時期(公元15世紀——19世紀末),朝鮮文學中的漢文詩、漢文散文,其藝術質量又有提高。  漢字文化圈的第二次擴大,是漢字文化在日本登陸。
  • 文化隨筆|漢字文化圈的興衰
    東亞的這種文字歸一性被學術界統稱為漢字文化圈,圈裡包括東亞四國三區,即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朝鮮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中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泰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的華人社會,在地理上也稱為東亞文化圈,以器物還可戲稱為稻米文化圈、筷子文化圈、陶瓷文化圈、絲綢文化圈等。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於是,這些官員也便承載起了對越南文教的傳播的重擔,影響著越南文化的發展。東漢時期,交趾治理有方,吸引了很多前來學習的文人墨客,交趾的太守還為當地設立了教授漢文化的學校,越南的百姓都有著知曉姓氏、通曉文言的能力。
  • 世界上有哪些國家用中國漢字?新加坡和日本至今還在用?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漢字,是世界上表達能力最強的文字之一,漢字也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字。數千年來對我國的文明傳承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由於在不同的時期,國土的變化和人員的遷移,要把我國的漢字帶到了海外的很多國家。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在國外有哪些國家曾經使用,或者是現在還在使用漢字的。
  • 為什麼以英語為母語的五國很團結,漢字文化圈卻很不團結?
    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和文化圈,比如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組成的英語文化圈,曾經使用漢字的國家組成漢字文化圈,以阿拉伯人為主體民族的阿拉伯國家,以西班牙語為紐帶的西語文化圈等。其中最強大的兩個文化圈是英語文化圈和漢字文化圈。前者由美英加澳新五國組成,後者由中日韓越四國組成。
  • 越南青年:我曾因為越南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漢字在東方國家中的影響十分深遠,不止是中國,日本,越南,韓國這些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集群,甚至是對哈薩克斯坦、蒙古這些游離在漢字文化圈之外的國家也產生了長足的影響。大多數越南人都認為自己是一個華族國家,和中國人同樣使用筷子,有儒家的思想,有和中國一樣的傳統文化,節日習俗,基本上和中國人的思想和生活是沒有區別的。與此同時,他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東南亞國家,因為地處東南亞,越南人民的面貌大都及其多樣化,且大都和中國人沒有什麼差別,大部分越南人都有中國的血統。
  • 寮國為什麼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雲南人說,隔著十萬大山呢
    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國家,比如朝鮮半島、日本和越南都受到中國文化的深刻影響,被稱為「東亞文化圈」或者叫「漢字文化圈」,但寮國卻不屬於「漢字文化圈」,這是為何呢?雖然寮國是獨立的國家,但寮國在外交和軍事上,受越南雙重指導。越南國家領導人陳大光去世,寮國就為他舉行了國葬,可見越南的影響力。
  • 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為何越南大學生卻聲稱:感到慚愧
    ——〔古希臘〕米南德文字的出現,使得人與人之間有了更加方便的交流方式,同時在解決諸多爭端問題之時,也能夠通過語言來更好的解決,地域不同以及文化起源的不同,導致其語言也就有所不同,語言是伴隨著一個區域的發展而形成的,同時語言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一個區域的歷史,我國5000年的文化使得諸多周邊國家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漢字便是影響最為深刻的一個
  • 東南亞廢除漢字的國家:歷史上是我國藩屬國,滿大街都是中國元素
    文字對於一個國家,哪怕是一個地區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古時候人們沒有錄像機,也沒有錄音機。想要把一件事情記錄下來那完全就得依靠文字,一筆一划地寫下來。而中國使用的自然就是漢字,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在歷史上很多中國周邊的小國,也是使用漢字的,就好比如東南亞的一個國家!
  • 請問東南亞國家哪些在"東亞文化圈"內?哪些在之外...
    請問東南亞國家哪些在"東亞文化圈"內?哪些在之外?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已輸入0字 提交 有1個回答
  • 中國漢字成了文字界的歷史悠久, 世界上有多個國家使用過漢字
    漢字作為我國最優秀的創造,曾經讓我國周邊的很多國家都在紛紛使用,尤其是日本,韓國等國家,雖然漢字到了日本和韓國之後,經過了二次加工算是有了一個全新的皮囊,但是本質上來講,還是一樣的,現在除了中國之外,使用漢字的應該就只有這些兩個國家了,可是漢字在此之前的影響,遠遠不止這一點,今天我們就對漢字做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
  • 為何漢字文化圈裡無弱國?學者:這就是中華文明的底蘊!
    近代社會以來,中華文明陷入低潮,由此帶來的是文化不自信,甚至連「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和「中華文明西來說」等極端不自信的觀點,也都大行其道。然而,縱觀傳統的漢字文化圈,卻又令人費解,原因很簡單,漢字文化圈裡的五個國家,為何無一弱國,甚至可以說全是強國?
  • 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比韓語中的多?漢字在日本和韓國經歷了什麼?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有漢字,然後才有了「漢字文化圈」。然而,「漢字文化圈」裡的國家和地區對漢字的認識和感情卻是十分的複雜,尤其是日本和韓國。日語與漢字在歷史上,中國周邊的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家都屬於中華文化圈。早期的朝鮮半島、日本列島所處時代文化落後,有語言卻沒有文字。然而,同時期的中原華夏的文字體系早已完善,甚至可以說十分發達。
  • 越南青年:我因為越南曾是漢字文化圈的一員而感到羞愧
    最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文化對於很多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並逐步形成了漢字文化圈。漢字誕生地中原以及周邊的越南、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歷史上完全使用漢字或與中原固有文字混合使用。其中,越南是受漢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
  • 從龍舟看東亞文化圈
    處於東北亞地區的中國、朝鮮半島、日本列島的歷史文化有很多共同之處,尤其表現在漢字文化、律令制度、漢傳佛教和儒學思想四個方面。漢字作為首要要素,成為了東亞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質之一。漢字的傳入和廣泛使用,結束了朝鮮半島和日本沒有文字的歷史,帶動東亞區域進入了人類歷史的文明時代。著名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費正清曾說: 「倘若沒有漢字的影響,東亞必然不會成為世界文明中如此獨特的一個整體。」
  •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用筷子吃飯?
    筷子是我國發明的一種餐具,其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河南殷墟中出土過銅製的筷子。至春秋戰國時期,筷子已經有了明確的文字記載,不過在漢代之前,筷子並不是中國人餐桌上的主要餐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人都是刀、叉、筷、勺並用的。其中刀叉用來專門吃肉,勺子用來喝湯吃飯,筷子用來夾取羹中的蔬菜,這幾種餐具的分工各不相同,並且刀叉和勺子的歷史要遠遠早於筷子。
  • 越南一直使用漢字,突然廢掉漢字後又強推拉丁文,現今效果如何?
    歷來越南與我國的關係較為密切,「越南」這個國民也是來源於我國清代的嘉慶皇帝,1945年8月,越南取得「八月革命」的勝利後,日本被逐出了越南,越南無產階級革命領袖胡志明發表了《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
  • 在古代,哪些國家曾經用漢字,作為他們國家的官方文字
    尤其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文化可以說是一流的文化,周邊好多的國家都在向我們學習。不管是學習我們的語音還各種生活技能,我們總有一樣東西能讓他們膜拜。其中就以漢字尤為重要,了解一個國家,先得了解他們的語言文字開始。所以在古代很多國家都會借用我們的漢字。
  • 漢字世界影響大:韓國每年選成語 日本新年寫漢字
    通過使節和來華的留學生、還學生、學問僧,唐代文化大量傳入日本。天皇名稱、國號的確立、中央體制、地方制度、考試制度、土地田賦制度等,多以唐制為藍本。  漢字文化圈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漢字的使用。歷史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都是用漢字,閱讀漢籍經典(文言文),並以此作為通往上層社會的通行證。而且,這幾個國家許多保存至今的歷史典籍都是用漢字和文言文書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