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
印度人,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印度教信奉者,對岡仁波齊是一往情深,認為這裡是世界中心。他們認為,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聖一次就算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
當中國開放敏感的乃堆拉口岸,允許印度香客赴西藏朝聖的時候,引起輿論關注。當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印度教與西藏的淵源,也不一定知道印度香客的目的地為何處。
印度人去朝聖的地方,是西藏阿里普蘭縣境內的岡底斯主峰——岡仁波齊。那是世界公認的神山,既是恆河、印度河和雅魯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發源地,也是印度教、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的「世界的中心」。岡仁波齊的藏語意思是「雪山之寶」或「雪聖」。相傳它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道場,佛教中的須彌山便指此山。而在印度教中,它是溼婆大聖的殿堂,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稱。
印度人,無論是佛教徒還是印度教信奉者,對岡仁波齊是一往情深,認為這裡是世界中心。從印度創世史詩《羅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岡底斯山海志》、《往世書》等著述中的記載推測,人們對於岡仁波齊神山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如此神山,千百年來朝聖者不絕。千百年來朝聖的人們風雨兼程,艱難跋涉前往轉山。他們認為,一生中只要到神山朝聖一次就算完成一件重要的善功。
朝聖岡仁波齊,也是世界上最富挑戰的朝聖。它地處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一側,靠近它,要先經過連綿無盡的貧瘠的土地,稀罕的綠色村莊,積雪覆蓋的眾山,遠古純樸的藍色湖泊。因此朝聖者在出發前首先得練就剛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在每年6到9月這個時間窗口覲見聖山。歷史上,通過乃堆拉山口的貿易路線是「茶馬古道」一部分,也是印度香客的朝聖線路。
岡仁波齊的神聖,還在於它是迄今為止沒有被登山者徵服的山峰。上世紀80年代,當今最知名的義大利登山家、全世界第一個登頂了14座8000米山峰的萊因霍爾德·梅斯納爾,曾獲得攀登岡仁波齊的機會。但是他出於對這座山的敬畏,還是放棄了。而在1978年,他創造了全球首位無氧登珠峰的紀錄。進入新世紀,中國政府出於保護聖山,禁止任何人攀登岡仁波齊。
作為佛教和印度教共同的聖山,印度人對聖山岡仁波齊及聖湖瑪旁雍錯的朝聖沒有停止過。即便在中印發生衝突後,與中印東部有爭議領土接近的乃堆拉山口因戰略地位敏感而長久沉寂,但印度人仍然通過西藏與印度北安恰爾邦的裡普列克山口,途經海拔5800米左右的高原地帶,花20多天時間到達岡仁波齊。
2006年,中印兩國決定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邊民可在邊境貿易通道之間往來,但必須當天返回,因此還不能為印度人提供朝聖線路。而今,中國決定向印度香客開放新的朝聖線路,不僅把朝聖之路縮短到8至10天左右,而且印度年老者和身體較差的香客也將有機會前往聖地,實現朝聖夙願。
□陳冰(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