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楊家將「滿門忠烈」,現如今後人又在何處?

2020-12-18 弋說歷史

《楊家贊詩》中言:「源遠流長根又深,清白傳家素有名。山西發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文武公卿光是議,黔蜀威名震玉金。識得楊家詩八句,才是楊家後留人。」

滿門忠烈是用於形容為國家、為百姓奮鬥一生,敢於犧牲全族的忠烈之士。楊家將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他們悍勇無畏、謀略過人、誓死報國。

然,卻因宋朝統治者重文輕武的風氣,使得將士報國無門。燕雲十六州收復三百年未果,遼國虎視眈眈,而楊家卻為國在金沙灘雙龍會之際,楊業身死,其七子去而一子回。如此滿門忠烈,悲壯至極楊家將也再無往日的戰場輝煌。如今,可還有楊家後人的存在呢?

一、身懷「絕技」的楊家後人

事實上,儘管楊家將的傳說止於三代,可楊家後人卻從不消失。時至今日,楊家傳人已至37代。

在歷經了數百年後,楊家僅存的一支血脈在四川一地開枝散葉,並且有了不少的後人,楊開華老人便是楊家後人中的一位。

楊家後人為何在四川繁衍生根?這與北宋末年的戰爭也是有著密切關係的。據楊開華老人所講:在靖康之恥發生後,金兵雖然在開封城中大肆屠殺,卻並沒有對楊家的府邸不敬,反而因為楊家將的滿門忠烈、報國之名而產生了崇拜,故而並沒有破壞對楊家的天波府。

在南宋末年時,蒙古人攻入中原後,剩下的楊家後人早已不再有上戰場的機會,為了保存血脈,便舉族移居到四川梓潼一地。

至此,楊家後人開始在這裡定居,為了避免無端的禍事,他們始終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

儘管沒有了保家衛國的機會,可祖先所傳的楊家槍法卻是不能遺失的。而楊開華老人便是楊家槍法的第37代傳人,他自幼便在父親的教導和督促下苦練三十六路的楊家槍法,如今也是到達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除了繼承厲害的楊家槍法之後,楊家懲惡揚善的傳統也一直一代一代地傳承了下來。楊開華老人就曾經憑藉楊家槍法擊敗了一夥來欺凌鄉裡的惡霸團夥,可謂是保得一方太平,護得村中弱小。

然而,對於楊開華老人來說,他雖然「身懷絕技」,但卻痛苦萬分,只因他自認為愧對楊家的列祖列宗。

昔日楊家的光榮已不再現,楊家槍法便成了楊家後人最大的榮光。他便是繼承了祖宗所留下的這份榮光,但他卻卻無法再將這份榮光傳下去。因為他的兒子楊鵬不願留在這個落後的村子中學習楊家槍法,而是選擇外出打工。

每每提及此,楊開華老人都是聲淚俱下,言語間可見其痛苦不已。可兒子的想法他作為父親也是能夠理解的,畢竟數十年的練功十分不易,又無法養家餬口。楊家槍法難以傳承,而他也只能在餘生中懷念昔日楊家將的輝煌。

是提及楊家將的輝煌歷史,必然要說到一個人物,便是楊家將的領軍人物——楊業楊家三代戍守邊疆、保家衛國的傳奇便是由他開始的。

二、忠肝義膽為家國,三代人血灑疆場

楊業,又名為楊繼業。本是北漢的一員大將,因其在戰場上戰無不勝,從無敗績,故而又有「無敵」之稱。

然,北漢,又豈是一個無敵的將領可救的。宋朝一統中原後,作為亡國將領的楊業本應該淪為階下囚。幸而楊業威名遠揚,宋太宗又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故而在楊業歸降後,宋太宗不僅沒有將其視為前朝之臣,反而是立即對他委以重任。

楊業先是為左領軍大將軍,後又為北宋戍守邊疆,並多次在與遼國的戰爭中獲勝、重創遼國,後來遼軍甚至一看到楊業和楊家將的的旌旗便不戰而逃。如此英勇,北宋朝中當屬楊業和楊家將。

然,千裡馬無伯樂而非千裡馬。於楊業來說,亦是如此。儘管宋太宗對楊業予以重任,卻沒有給予完全的信任。

在雍熙三年時,宋軍兵分三路而徵遼國,其中一路宋軍便是由楊業所帶,並接連奪取了遼國四州,隨後奉令班師回朝。然,主將潘美與護軍王冼等人與楊業素來不和,更是逼迫楊業出戰。無奈之下,楊業與遼軍苦戰數日,而後方的王冼卻偏偏在關鍵時期撤走援軍,使得楊業長子楊延玉戰死,楊業被俘。

正是皇帝的不信任,再加上前線人心不合,才使得楊業的失敗。在被俘後,楊業寧死不降,最終絕食三日而死。

在眾多文學作品中,皆道楊家有七郎,事實也確實如此。楊業共七子,次子楊延昭則是楊家二代的領軍人物在楊業以及六位兄弟身死後,楊延昭接過了父親的兵權,並駐守邊疆。

於鹹平二年,即是公元999年的寒冬臘月,契丹突然南下,負責駐守的楊延昭急中生智,命人往城牆澆水,使得城牆結了一層冰,敵軍無法攻城而退。此役使得楊延昭升刺史;兩年後,楊延昭再次大勝南下的遼軍,擢升莫州團練使。如此來看,二代的楊延昭有不遜色父親的前途。

可好景不長,在1002年時,遼軍再次南下,楊延昭負責率軍馳援,卻被遼軍偷襲而導致損失慘重。再後來,楊延昭便一直駐守邊疆,直到1014年時,病逝邊疆。

楊延昭膝下有四子,三子楊文廣便是楊家第三代領軍人物,也是楊家將中最後一位著名的將領。

在父親楊延昭逝世後,楊文廣以補官的方式進入了軍中,執行鎮壓叛軍的任務。直到宋神宗時期,西夏屢屢進犯,楊文廣率軍成功追擊來敵,立下了大功,得以一路升遷,官封侍衛親軍步軍司都虞候。

眾所周知,宋朝自太祖皇帝趙匡胤起便一直收復燕雲十六州而未果,在楊文廣的心中,這也成了他的抱負。遺憾的是,楊文廣屢次上書進言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方略,卻始終得不到肯定。最終,於1074年的十一月,楊文廣於邊境病逝。

至此,三代人的年華都終於北宋的邊境之上,熱血灑在了守衛中原大地上。而此後的楊家後人又是如何泯然於歷史之中的呢?

三、一門忠烈將何去何從?

儘管楊家將的傳說不絕於耳,可真正在北宋的歷史上有突出貢獻的軍事將領便就是這三位了。

自公元979年,楊業降宋並戍守邊疆起,到1074年楊文廣於邊疆去世,共歷經了一百多年。這也就意味著,楊家三代都在北宋守衛邊疆,最終死於邊疆,這樣的楊家將如何能不稱為滿門忠烈呢?

遺憾的是,輝煌不過三代。楊門三代之後,此後的楊家將中再無可比擬他們的人才。至此,楊家將的傳奇逐漸消失在了北宋的歷史中。

而這又不全然是楊門本身的緣故,更多的原因是在於北宋的國情。

眾所周知,北宋「重文抑武」,武將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致使北宋軍事實力日漸衰弱,這也是北宋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樣的背景下,武將心灰意冷,即便是被稱為「武將世家」的楊家將也無法例外。君不為君,則國不成國,便是北宋末年的真實寫照。

北宋末年,楊家後人也開始避禍,有的南下到了湖南、廣西等地;有的則是通過貴州進入四川;有的更是遠渡重洋到了菲律賓、泰國、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

時至今日,楊家已經延續到了第三十八代人。這個歷經千餘年滄桑古老家族還在延續,或許英雄的事跡真正並未落幕,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書寫。

小結

三代楊家將的鐵骨錚錚、赤城報國之心為百姓所敬仰,縱使北宋亡國,可昔日楊家將的傳奇卻從未被遺忘。原因正是在於,無論在哪個時代,愛國之心皆是主流品質,只要是愛國、為國之士,便是值得後人們的敬仰和尊重的。

令人遺憾的是,楊家將自三代以後便再無傳奇之時,楊家後人淡薄,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物慾橫流楊家功法後繼無人,實為可惜可嘆!無獨有偶,在如今的社會再少有人願意學習手藝,使得多少流傳數千年、百年的傳統文化逐漸為人們所遺忘,實在是令人悲痛。

參考資料:《楊家贊詩》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權遊》版「楊家將」,熊島莫爾蒙家族,滿門忠烈!
    北宋楊家將的故事流傳於天下,並被世人傳頌,楊家將鬚眉巾幗,喋血沙場,五代英烈,滿門豪傑。而在《權力的遊戲》這部劇中,也有這麼一個家族,堪稱滿門忠烈,令人佩服,它就是熊島的莫爾蒙家族。即使在頭髮鬍鬚都發白的年紀,還經常自己帶兵上長城以北巡邏,並且創下了守夜人總司令率兵去長城以北巡邏的記錄。這種老當益壯的精神與毅力,著實令人佩服。傑奧·莫爾蒙,在部分守夜人發動的叛亂中被殺,瓊恩·雪諾臨危受命。在這件事上,也有人說,是其自己一手導致,也算是咎由自取。
  • 雁門關下發現楊家將後代,大約五百人,專家:楊家祠堂已有千年
    據《楊家贊詩》中道:「源遠流長根又深,清白傳家素有名。山西發藉太原府,奉命平番作忠臣。文武公卿光是議,黔蜀威名震玉金。識得楊家詩八句,才是楊家後留人。」 楊家將:忠烈的將門之家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的忠烈將門之家,其中楊家將無疑是最有名的。
  • 這個家族比楊家將權勢大,世代鎮守西北,後人裡卻出了個叛徒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古代有許多將門世家,家族子弟中世代從武,在沙場上建立功勳。折家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從唐朝就存在的將門,它歷經唐、五代十國、北宋數百年的歷史沉浮,卻始終屹立不倒,鎮守於西北。為了抵禦北邊的禍亂,李存勗「以代北諸部屢為邊患」,任命折宗本的後人折從阮為河東牙將。之後,折從阮屢立戰功,官至節度使。北宋建立後,北方的禍亂依舊嚴重,尤其是西夏建立後,時常侵擾西北邊境,對北宋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抵禦外敵,北宋破例讓折家世襲爵位,並掌管當地的軍政大權。
  • 文官落轎武官下馬,滿門忠烈楊家將,氣勢恢宏天波府
    在古城汴梁即如今的開封市,有一個「天波楊府」,是了解楊家將必去的一個景點。歷史上的天波楊府,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府邸,位於開封(北宋首都東京汴梁)城內天波門的金水河旁,故名「天波楊府」。如今的楊府,是在1994年重建的,位於開封市龍亭湖風景區,是為了弘揚楊家將的愛國主義精神。
  • 天波楊府——不負滿門忠烈的愛國家庭
    景區東門是一座單簷歇山頂門樓,門樓上的匾額「天波楊府」為新中國開國上將楊成武題寫。據《楊氏族譜》記載,楊成武將軍為楊業第38代嫡傳後裔。迎門是一座弧形大照壁,正面為淺浮雕「楊家將徵戰圖」,背面書「千古忠良傳世,萬代英烈流芳」12個大字。
  • 數碼寶貝:「滿門忠烈」海龍獸,可憐的海龍獸家族到底經歷了什麼
    而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便是有著「滿門忠烈海龍獸」之稱的海龍獸家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被調侃為「滿門忠烈」,是因為海龍獸每次出場都是以反派身份登場,但每次出場要麼讓孩子們的數碼寶貝進化,要麼被孩子們的數碼寶貝輕鬆擊敗,為孩子們拯救數碼寶貝世界立下了「汗馬功勞」,簡直就是主角團之外的第九隻數碼寶貝,因此海龍獸一脈也「實至名歸」地獲得了「滿門忠烈」的榮譽稱號。
  • 歷史上最真實的楊家將
    在楊家將的演義版本中,北宋年間楊家名將一口金刀八桿槍,令遼兵心驚膽戰,對宋朝可謂居功至偉。 怎奈奸臣當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楊家名將遭到嚴重陷害。在京劇《四郎探母》中楊四郎對著遼國公主唱到:「你的父設下了雙龍會宴,我弟兄八員將就赴會在沙灘。
  •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賀龍元帥"滿門忠烈":家族烈士超2000人 2021-01-17 1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歷史上的楊家將在香河大運河畔...
    10月30日,「2020廊坊市楊家將文旅發展研討會」在香河縣「楊家將文化小鎮」舉辦。河北、天津文史學者匯聚一堂,以「大運河畔楊家將」、廊坊市楊家將文旅產業帶、「楊家將文化小鎮」建設為議題深入研討,旨在貫徹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戰略,著力打造京津廊文旅特色品牌。大運河是凝聚中華民族智慧、象徵中華民族精神、見證中華民族發展歷史的文化長河。
  • 楊家將後代遷至南京高淳縣 恪守祖訓將再續宗譜
    楊周宏曾聽村裡的老人們說過,毀於1954年大水的楊家祠堂裡就曾懸掛著「四知堂」匾,是紀念先人,也是對後人的警示。  楊家繁衍到了第74世,楊家將第一代:楊信出現了……  而北宋靖康2年遷徙到高淳的則是楊家第78世楊時榮,記者看到的《蘆溪楊氏宗譜》就是將楊時榮奉為一世祖的。
  • 歷史揭秘:明朝猛將馬芳,帶兵以少勝多,說是滿門忠烈並不為過
    嘿,各位歷史愛好讀者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集結地——可樂君說歷史,專注於歷史領域!回顧歷史,是為了啟迪今天、昭示明天!導讀: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猛將馬芳,帶兵以少勝多,說是滿門忠烈並不為過。馬芳練兵有特點,當他在宣府選練兵士時,提出了宣府人作宣府兵,守宣府地的策略,和優惠待遇以及那些來自蒙古逃回的明人,同時招募那些分散在大草原上,原來是蒙奴的馬賊,有的讓他們參軍,有的讓他們聯絡情報。
  • 數碼寶貝:海龍獸第三條進化鏈,超越小丑皇,滿門忠烈?不可能的
    海龍獸家族是數碼世界第二悲催的家族,因為這個家族滿門忠烈,為了給主角團漲經驗,全部身亡。什麼?你不信,那麼我就簡單的給大家盤點一下海龍獸家族的光輝事跡。 首先是海龍獸,海龍獸這哥們本來悠哉的在海洋上遊蕩,卻不想亞古獸用火把燒了他的尾巴。為了自保,海龍獸奮起反擊,卻不想加布獸進化成加魯魯獸擊殺了海龍獸。
  • 高淳楊家村住著天波楊府後人
    如今,在高淳縣淳溪鎮楊家村,不少村民稱他們是楊家將的後裔。  楊氏後人表示,他們不但把楊氏的族譜代代相傳了800年,每逢節日,都會擺譜祭奠楊家將。  蘆溪楊氏宗譜每套42本  家住石臼湖邊的楊家村村民楊學松今年80歲了,他也是村裡年長的村民。昨天上午,他從自家的樓上小心翼翼地將家譜搬了下來。
  • 這個家族世代鎮守西北邊疆,比楊家將作用更大,卻很少被人提及
    楊家將是北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族,楊家將滿門忠烈、精忠報國的故事在北宋中葉就已經流傳於天下,被人們所傳頌。可是,在北宋歷史上,其實還有一個「種家軍」,他們世代鎮守西北邊疆,在苦寒之地和西夏廝殺百年,三代人人馬革裹屍,只是,他們卻很少被人提及。北宋初年,李元昊背叛北宋,佔據西北大量土地,建立西夏。
  • 做大楊家將文化 打造文旅特色品牌
    楊家將文化是悠久綿長的歷史上綻放的一朵鮮花,它超越了家族文化的範圍,是一種剛勁、積極向上的文化,宣傳楊家將文化就是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宣傳廊坊地方的文化特色。楊家將文化小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要把全國楊家將文化的特點集中以充分展現。應採用易於推廣的形式,做系列性文化,要有創新性的大力宣傳,要有信心持續努力的建設。
  • 「楊家將」後人自費20多萬元出族譜(圖)
    尋根認祖改變了他的生活,7年來,尋訪、踏查、出書……自費20多萬元,中學還沒畢業的他,打算出版4部和楊氏家族歷史文化相關的書籍,其中《吉林楊氏族譜》日前出版,另外3部也已定稿。他就是58歲的江城人楊永玖,「楊家將」的子孫,楊業的第38代後人。
  • 數碼寶貝:滿門忠烈海龍獸,3次被當作升級經驗包,太慘了
    01前言今天來聊一聊滿門忠烈獸其實一開始就是一句調侃的話,畢竟還是海龍獸系基本上都逃不過經驗包的下場,結果幾次下來就被粉絲稱作是滿門忠烈的存在。而在《數碼寶貝大冒險2020》中,海龍獸系怕是也得走上這樣的道路了,所以今天就來聊一下海龍獸係數碼獸吧。
  • 北宋楊家將在海外有70萬後裔,曾有3000多人來天波府認祖歸宗
    關於「楊家將」的故事,歷朝歷代都不少,這支對國家忠心耿耿的隊伍,贏得了後人的尊重和欽佩。 楊家一門忠烈,治軍有道,一支楊家槍橫掃戰場,全家老少男女都上了戰場,保衛家國,創下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功績。可惜,這樣的英雄,卻沒有一個很好的結局。楊家將剛直清正不善諂媚,一直被冷遇,功績在正史上寥寥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