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古代有許多將門世家,家族子弟中世代從武,在沙場上建立功勳。折家就是其中之一,作為從唐朝就存在的將門,它歷經唐、五代十國、北宋數百年的歷史沉浮,卻始終屹立不倒,鎮守於西北。
有名有姓的折家傳人在唐初時的已經不可考,目前記載於正史當中最早的折家傳人,是唐代末年的折宗本。折宗本是折家軍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唐朝末年任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手握重兵,頗有威望。所以天下大亂後,附近的百姓紛紛拖家帶口的依附於他,晉王李克用對他十分器重。
唐末時,黃河上遊民族矛盾尖銳,政治態勢複雜,多個政權都曾統治過這片地區,外族也常常入侵此地。為了抵禦北邊的禍亂,李存勗「以代北諸部屢為邊患」,任命折宗本的後人折從阮為河東牙將。之後,折從阮屢立戰功,官至節度使。
北宋建立後,北方的禍亂依舊嚴重,尤其是西夏建立後,時常侵擾西北邊境,對北宋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抵禦外敵,北宋破例讓折家世襲爵位,並掌管當地的軍政大權。要知道,北宋立國的政治制度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限制武將權力,但北宋卻給予了折家軍政合一的權力,可見朝廷對摺家的信任和依賴。
當然,折家直到折可求之前都沒有辜負過朝廷的信任。折家數代子弟戎馬一生,先後抵禦了多次契丹和西夏的入侵,數十名折家子弟陣亡在沙場上,可謂滿門忠烈。這樣的忠心赤誠,絲毫不輸話本裡的楊家將。
只可惜,折家到了折可求這一代,卻投靠了金人。折可求曾跟隨童貫平叛,將方臘鎮壓,並將宋江擒住,累計戰功。然而,當金軍以張覺事變為由叩關南下後,折家卻逐漸走向了背叛的道路。
汴梁被圍後,折家派出折家軍,與金軍展開血戰,可是這一戰宋軍慘敗,折家軍亦損失慘重。這一戰令折可求再不敢和金軍戰鬥,金人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鎮守於西北的折家軍,也成為了和種家軍一樣的浮萍。
後來,金軍再次南下,圍攻延安,並派人脅持可求父、子等族人勸降。折可求無奈之下,投降金軍,並與金軍主將婁宿一起攻打陝州。金人建立偽齊政權後,折家軍又歸這個傀儡政權節制。
然而,折可求的投降卻沒有得到金人的優待。幾年後,金人將偽齊滅亡,劉豫廢掉,出於對摺家軍數百年根基的忌憚,金人將折可求毒死。折可求死後,西夏趁機將府州攻佔,並挖了折家的祖墳。自此,折家軍,這支曾經滿門忠烈的軍隊,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