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資本圍獵武漢國營商超簡史:14年股權爭奪,一朝連下三城

2020-12-11 斑馬消費

斑馬消費 徐霽

浙江女首富周群光、金牌私募崔軍可能萬萬都沒想到,後來者永輝超市能最終和中百集團攜手,登堂入室。

4月12日,中百集團披露永輝超市的要約收購報告書:永輝擬斥資5.6億元收購中百10%的股份,要約收購後永輝在中百的持股逼近40%。

在這之前,先是卓爾閆志以「終極要約」正式拿下漢商集團的控股權,後來居然新零售擬借殼武漢中商上市。

爭奪武漢國營商超的硝煙還未散盡,曾經的對手們,就開始把酒言歡了。

想當年,民營資本圍獵武漢國營商超,新光、崔軍、永輝輪流舉牌中百集團,銀泰對鄂武商發起兩大戰役,卓爾多年苦心經營,終對漢商集團兵臨城下,綠地低調潛伏武漢中商;對此,武漢國資排兵布陣節節抗擊,為控股權鬥爭到底,頗有點決戰光明頂的意味。

從「被資本圍獵」到「擁抱資本」,武漢國營商超放手背後,有利益的糾葛,有線下零售行業的困境與突圍,有國資與民營資本的取長補短,也有著阿里與騰訊軍備競賽的線下投射。

複製成功

1959年,在武漢漢口解放大道690號,紀念中蘇友誼的「友好商場」正式成立。

這是新中國最早的商場之一,與王府井百貨、重慶百貨、昆明百貨大樓同期建立,1966年改名為武漢商場。

以武漢商場為主體的鄂武商A(000501.SZ),1996年上市,成為中國商業第一股。

2007年,武漢商場原址重建為武商廣場,時至今日,仍然是中國單體淨利潤最高的商場。

2017年,武商廣場單櫃全國業績第一的品牌有54個,前三的品牌有108個,化妝品、女裝、男裝品類繼續保持全國同業零售額第一。

鄂武商的獨立發展,讓武漢國資嘗到了甜頭,於是,依樣畫葫蘆推出了中百、中商、漢商。

1989年,武漢國資以漢口江漢路129號的武漢中心百貨大樓為基礎成立中百集團(000759.SZ),以武昌中南路11號的中南商業大樓為基礎成立武漢中商(000785.SZ)。

儘管漢陽區國資以漢陽大道139號的漢商銀座為基礎運作漢商集團,比上面兩家晚了1年,但上市卻比它們早1年。

1996年,漢商集團(600774.SH)登陸上交所,次年,中百集團和武漢中商登陸深交所。

至此,武漢擁有4家國營商超上市公司,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而且,武商、中百、中商的實際控制人同為武漢市國資委,同一實控人旗下3家商超上市公司,在A股絕無僅有。

這4家國營商超都是由單體商場發展而來,都緊緊紮根武漢,近年才開始小範圍向湖北省內其他城市擴張(中百在重慶的業務託管給了永輝超市),它們一直以來的會計師事務所都是同一家——中審眾環,總部就在武漢武昌東湖路。

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業態。武商以百貨為主,超市為輔;中商與武商類似,但影響力和體量小很多;中百以超市業務為主,是「中西部超市之王」;漢商旗下以百貨業務為主。

在2018年年中披露的《2017年中國連鎖經營百強》榜單中,武商、中百、中商排名分別為13、16、45。

整合困難

武漢四大國營商超都很強,於是,問題也接踵而至,同業競爭如何解決?

畢竟,同城同業的武商、中百、中商,實際控制人均是武漢市國資委。根據媒體報導,早年,證監會要求解決同業競爭這一問題。

早在2005年,商務部將遼寧、湖北作為商業改革試點,擁有多家商業上市公司的武漢,成為商業改革的重點。

2007年,武漢國資以其持有的武商、中百、中商股權出資,成立武漢商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武商聯」),武商聯成為武商、中百、中商的控股股東。

武商聯最主要的使命,就是運作這3家上市公司的重組。武商聯掛牌之時也喊出話來,3年內實施重組。

此後10年,武漢商業重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傳言流出,但真正落到操作層面的重組計劃,只有1次。而這僅有的1次,還只包括中百和中商。

2011年9月30日,中百集團、武漢中商發布重組方案,中百吸收合併中商,換股比例為1:0.9503。

不過,1年零8個月後,這一方案在股東大會上被高票否決。

原因很簡單:監管層有心,武漢國資推動,但上市公司們無夢。

想想也是,計劃中的內部重組,誰操盤誰被動,人員怎麼安排,業務怎麼融合,品牌怎麼規劃,都是幾近無解的問題。

因為是上市公司,麻煩就更多。中百的股東不願意股份被稀釋,中商的股東覺得價格給低了,把中商的股票換成中百的,不划算。

2014年,武商聯做出承諾,爭取5年內解決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同業競爭問題。

激烈爭奪

客觀困難之外,令武漢商業重組久久無法落地的主觀因素,乃是武漢國營商超一直「被資本圍獵」。

2004年,武商、中百、中商準備合併,銀泰系作為戰略投資者被引進到武漢。後來這個方案告吹,「不走空路」的銀泰系2005年開始舉牌武商,並於2006年拋出「武廣提租案」向武漢國資「發難」。

這一回合,以銀泰系放棄大股東之爭、拿下世紀中商進入武漢市場為結局。

2011年,銀泰系再掀武商實控人之爭,通過二級市場舉牌步步緊逼;武商聯通過與武漢經發投、武漢開發投、武鋼結成一致行動人進行阻擊,後來直接要約收購5%的股權,鞏固大股東地位。

正是在這一年,浙江女首富周曉光,開始通過新光控股舉牌中百,並於2012年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當年,湖北首富閆志旗下的卓爾控股開始舉牌漢商集團。

周曉光沒想到的是,新光控股曾一度成為中百集團的單一最大股東,卻遭遇了和銀泰系一樣的尷尬。

新光控股與中百集團的控制權之爭,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插曲。2013年10月,私募大佬崔軍以公開信的形式「逼宮」中百董事會。

崔軍的慣常套路並未奏效,但卻引來了永輝超市(601933.SH)。

這年年底,永輝系開始舉牌中百集團,新光控股漸生退意,永輝系逐漸增持,2014年底持有中百集團20%股權。

2016年下半年,綠地金控低調進入武漢中商,距離舉牌線僅一步之遙。

2011年之後的另一個高潮是2017年。7月,永輝超市再度舉牌中百集團,持股達到25%,並宣稱未來十二個月內不排除繼續增持的可能。這邊武漢國資增持中百集團至32%。

閆志和卓爾那幾年陸續增持漢商集團,截至2016年12月30日合計持股25%,並於2017年9月增持到30%,超過漢陽國資113股。隨後,漢陽國資表示將增持5%。

一邊是民營資本不斷圍獵武漢國營商超,另一邊,武漢國資排兵布陣節節抗擊遊刃有餘,以至於雙方最後陷入拉鋸戰。

優質資產

民營資本圍獵武漢國營商超的首要原因,不外乎這些公司股權分散,且估值較低。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百。新光控股舉牌前,中百集團第一大股東武商聯持股僅有10.16%。所以新光控股只用1年時間,沒怎麼費力,就成了中百集團當時的第一大股東。

舉牌前3年,「中西部商超之王」中百的平均市盈率為30倍出頭,為其歷史低點。

當然,網際網路巨頭攜資本在線下掃貨,也是武漢國營商超爭奪戰的幕後內情之一。

武漢國營商超爭奪中,歷時最長、聲勢最大的當屬銀泰系舉牌武商,以及新光控股、崔軍、永輝超市舉牌中百。

銀泰系,背後正是阿里巴巴;永輝超市,正是騰訊新零售序列中的一員。

因此,旗下資產質地優良的武漢國營商超,自然成為資本競相追逐的對象。

以武商為例。截止到2018年,武商旗下擁有10家購物中心、76家超市;更為重要的是,其在核心商圈購地自建136萬平方米的物業。

這136萬平方米商業物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就遠超武商目前不足百億的市值。

可以這麼說:武漢三鎮地段最好的商業,都在武商、中百、中商、漢商旗下。

近幾年中百、中商均因為拆遷補償導致業績大幅上升,也正說明了旗下資產的豐厚。

另外,拿下武漢這幾家主要的國營商超,就相當於拿下了武漢這個市場。

作為一個人口1100萬的中部消費之都,武漢零售行業的發展前景不言而喻。

但是,因為早年四大國營商超深耕於此,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也導致武漢商業界「鐵板一塊」——即便是全國性的商業巨頭們,不下點功夫,在這根本站不住腳。

家樂福早年進入武漢市場,正是與漢商集團合作的;王府井(600859.SH)百貨很早就進入武漢市場,這麼多年過去了,也仍然只在江漢路擁有那一家門店,不溫不火。

相比之下,資本市場兵不血刃的方式,輕巧得多——永輝超市南徵北戰,門店數十年擴大14倍,但卻對湖北市場望而卻步;成為中百集團二股東之後,不僅接管了中百的重慶門店,還對中百進行業務輸出。

擁抱資本

只是當二股東,顯然不能滿足永輝超市。

3月29日晚間,中百集團公告稱,二股東永輝超市擬以8.10元/股的價格發起要約收購,預計收購公司總股本的10.14%,要約收購後永輝超市持有的中百股份將從目前的29.86%提高至最多不超過40%。

中百之前,漢商和中商都相繼做出了擁抱資本的姿態。

2019年1月初,湖北首富閆志以「終極要約」最終拿下漢商集團39.50%的股份,取代漢陽區國資成為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漢商控制權的七年爭奪,終於塵埃落定。

差不多同一時間,武漢中商披露稱,居然新零售擬作價363-383億元借殼武漢中商。如果借殼上市成功,武商聯在新上市公司中的持股不到2%,算是退出得更為徹底。

當年的攻防有多激烈,如今的牽手就有多祥和。

早些年,靠著天時地利人和,武漢四大國營商超業績穩定盈利豐厚。守著這樣的現金奶牛和賺錢利器,誰都不願意放手。

但是,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和商超行業的調整,就連行業老大高鑫零售、永輝超市和王府井百貨都感受到壓力,武漢四大國營商超也不例外。

中百此前幾年連續巨虧,靠著門店調整、布局生鮮,才勉強於2018年實現業務盈利。但其淨利潤的迅猛增長,仍然要歸功於拆遷補償。

同樣拆發的還有武漢中商。2017年,武漢中商淨利潤3.58億元,當年拆遷補償4.4億元;2018年公司預計淨利潤6500-8000萬元,當年拆遷補償6327萬元。

漢商坐擁3作黃金地段的商場,旗下還有諸多商貿、酒店、倉庫業務,2018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7.75億元,淨利潤僅1102.63萬元,同樣需要重振。

相關焦點

  • 從「被資本圍獵」到「擁抱資本」 武漢國營商超放手的背後是什麼?
    想當年,民營資本圍獵武漢國營商超,新光、崔軍、永輝輪流舉牌中百集團,銀泰對鄂武商發起兩大戰役,卓爾多年苦心經營,終對漢商集團兵臨城下,綠地低調潛伏武漢中商;對此,武漢國資排兵布陣節節抗擊,為控股權鬥爭到底,頗有點決戰光明頂的意味。
  • 新光控股逼宮中百集團 武漢國資委很頭疼
    周曉光領帥下的新光控股集團以9%的持股籌碼逼近二次舉牌,武漢市國資委行事拖沓  沈國軍前腳剛走,周曉光後腳就來。行事拖沓的武漢市國資委正重遭二次「逼宮」。  三子分家,分裂割據。武漢國資系統旗下的三家商業百貨上市公司(武漢中百、武漢中商、鄂武商)的內耗,已成中國資本市場著名故事。這為天馬行空的資本市場留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攻擊口徑。
  • TCL科技擬收購武漢華星光電39.95%股權 交易價格超40億元
    2020年5月29日,TCL科技發布公告,表示擬以42.17億元的交易對價收購武漢華星39.95%股權。同時,TCL科技還擬非公開發行股份及可轉換公司債券,向廣東國資募集不超過26億元的配套資金。TCL科技擬42.17億元收購武漢華星光電39.95%股權公告稱,公司擬向武漢產投發行股份、可轉債及支付現金方式,作價42.17億元購買其持有的武漢華星39.95%股權。
  • 民營資本徹底敗走寧波鋼鐵 - 今日早報
    建龍、復星離場,寶鋼20億元控股  民營資本徹底敗走寧波鋼鐵  □本報記者 甘恬    在遭遇去年下半年以來的急劇下滑後,命運多舛的寧波鋼鐵最終送走了唐山建龍、南鋼聯合、福建聯華這三位發起人,轉而迎來實力雄厚的新東家——寶鋼集團。自此,寧波鋼鐵徹底蛻去了昔日頗為濃重的「民營色彩」。
  • 國內到底有多少民營航空公司
    沒有實際控制人的,其大股東為個人控制下的公司。 所以本文主要看各家航空公司的大股東是誰,是國資的就是國企,是個人控制下的公司就是民營航空公司。 主要分三個部分來談,因為海航系的公司情況特殊,又比較複雜,所以就專文來分析。
  • 小事記 | 中建三局、棕櫚股份掛牌出讓項目公司股權
    中建三局7446萬掛牌出讓武漢兩公司各5%股權根據北京產權交易所9月22日公布,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公開掛牌出讓兩家武漢公司股權。觀點的地產新媒體了解,兩家公司分別為武漢新天嶽置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及武漢新天瀾置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
  • 從蹣跚起步到縱深推進:民營文化企業資本運作回望
    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不斷借力資本運作、在資本市場實現蛻變與突破的過程,是我國文化市場變遷的一個縮影,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及民營經濟發展進程中寫下獨具色彩的一筆。本文作者蘭培從2003年以前、 2003-2007年、2008-2011年以及2012年以來這四個階段,梳理了民營文化企業資本運作的發展脈絡,為我們呈現了民營文化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從蹣跚起步到縱深推進的成長經歷。
  • 從蹣跚起步到縱深推進,民營文化企業是如何資本運作的?
    民營文化企業是我國資本市場的活躍力量,也是文化領域海外上市與資本輸出的先行軍。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就是不斷借力資本運作、在資本市場實現蛻變與突破的過程,是我國文化市場變遷的一個縮影,在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及民營經濟發展進程中寫下獨具色彩的一筆。2003年以前——風險投資於上世紀90年代興起,納斯達克開啟境外上市之路。
  • 新湖系黃偉資本操控術:賣800張股票認購證發家
    首先,在國人對資本市場不甚覺醒時期,他順利「奪取」了稀有而珍貴的「殼」資源。他所有的「圍獵」行動,基本上都在「新湖系」這個平臺上進行。  1994年,黃偉開始「造系」布局,同時,他依託房地產業開始資本擴張。  2.
  • 最新| 通化金馬與龍煤醫院啟動資產重組 實現國有民營資本雙贏
    6月21日,北京晉商聯盟控股的上市公司通化金馬發布公告:啟動重大資產重組程序,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七煤醫院、雙礦醫院、雞礦醫院、鶴礦醫院和鶴康腫瘤醫院等五家醫院(含分院)股權,實現藥業與醫療「雙輪驅動」,為改制後的龍煤醫院展示了新前景,同時也實現了民營資本與國有資本的「雙贏」。
  • 基金公司引進民營資本 管理人員創業現捷徑
    民營企業北京百駿投資有限公司今年參與增發入股中歐基金,為與富國基金總經理竇玉明接下來的「合作」鋪平道路;無獨有偶,有消息表明竇玉明離開富國基金的原因之一,也是公司即將引入另一家民營企業股東,股權變更可能帶來不確定性。    民營企業從來不是基金公司股東中的主流派別,在國資、外資金融企業分割了主要的蛋糕後,尚有些許份額留給了十幾家民營企業。
  • 廣廈系資本騰挪術:天都城開發14年變「鬼城」
    根據重組方案,浙江廣廈將持有的東陽三建100%的股權、重慶一建51%的股權、上海合力建設90%的股權、中地建設83%的股權以及其他非經營性資產,與廣廈集團持有的杭州國商地產50%的股權、廣廈建設集團南京置業95%的股權、杭州華僑飯店90%的股權進行資產置換。這是浙江廣廈第一次與廣廈集團進行大規模資產置換,浙江廣廈的主體東陽三建及上市後收購的資產,幾乎全部轉給了廣廈集團。
  • 第10屆中國創新資本年會在珠海召開 2020年度中國股權投資競爭力...
    政策市」下的募資與退出、投資的跨界與堅守等話題展開了分享和討論。   「股權投資行業也面臨著資本寒冬疊加疫情的雙重考驗。」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在開幕致辭上中分析了股權投資行業在募資、投資、退出方面發生的變化,認為頭部投資機構正在帶領行業走出困境。
  • 續寫新華章 一元堂生物科技在武漢股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上市
    2018年3月29日,武漢一元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武漢股權交易中心正式掛牌上市,股權簡稱「一元堂生物科技」;股權代碼:102508。這標誌著這家深耕中國健康產業14年的生物科技集團正式邁入資本市場。
  • [股權轉讓]華僑城A(000069)股權轉讓給公司項目資產評估報告書
    (三)評估結果的選取 收益法評估結論的是在評估假設及限定的條件下成立的。的股權價值為 14,046.12 萬元。 上海華僑城位於上海市松江區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當前主要開發的旅遊項目為「上海華僑城大型綜合性服務項目」,是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核心項目,是2010 年上海世博會的重大配套項目之一,包括森林休閒中心、體育俱樂部及湖心區綜合服務中心三個子項目。該項目 2006 年底動工,預計 2009 年建成開放。
  • 未來門資本翟興文:通過股權投資,助推中小企業發展
    所以,未來門資本希望採用新金融、新零售的方式,幫助更多的企業獲得資本的支持」未來門資本董事長翟興文表示。  此前,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期間,針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發揮中小企業在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和就業穩定中重要作用方面提出,一定要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對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事情,堅持能辦的儘快辦,共同努力,真抓實幹,把中小企業的事辦好。
  • 民營資本海外收購新變 企業主劍走偏鋒前景難卜
    原標題:民營資本海外收購新變 企業主劍走偏鋒前景難卜 摘要 【民營資本海外收購新變 企業主劍走偏鋒前景難卜】8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
  • 茶顏悅色進駐武漢核心商圈 今年超40億元資本進入新式茶飲賽道
    排數小時的長隊、一杯20元左右的奶茶價格最高被炒到了誇張的500多元,相關話題衝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6.4億……12月1日,這家名為「茶顏悅色」的長沙網紅茶飲品牌走出大本營,在武漢首店開張。    公開信息顯示,茶顏悅色目前已接收天圖資本、順為資本、元生資本、源碼資本等多家機構的投資。
  • 圍觀武漢商業史傳奇——武商集團
    01簡介武漢武商是湖北省最大的商業零售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由商業資本、金融資本、產業資本和社會個人資本組成的股份制企業。前身是創建於1959年的中蘇友好商場,後改為武漢商場。1956年,武漢建立百貨公司試驗杭電,由於成績比較好,在當時的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因而在1959年第一次擴建成綜合性的百貨商場——中蘇友好商場,後因中蘇關係緊張,改為武漢商場。第二次擴建是在武商的靈魂人物——毛冬聲的領導下進行的。1983年,武漢商場已經發展二十多年。
  • 業績極速下滑、華僑城頻繁轉讓子公司股權,難敵資本寒冬
    近日,據全國產權行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顯示,華僑城(成都)投資有限公司、重慶華僑城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擬分別轉讓成都華僑城錦華投資有限公司50%股權及29385.7056萬元債權及重慶悅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70%股權。兩公司截至10月31日的淨利潤分別為虧損4.08萬元及109.9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