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怎麼看?老農民:人窮志不能窮

2020-12-25 三個老農民

本文由《三農領域耕耘者》原創

朋友們好,謝謝你點開《三農領域耕耘者》的文章,這裡致力於分享關於農村流傳的一些俗語。如果您也喜歡三農領域的話題,請點擊右上方藍字「關注」,這樣我們就可以經常在一起交流學習。今天我的文章是:《農村俗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怎麼看?老農民:人窮志不能窮》

有一些農村俗語,把農民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一語概括,有一種畫龍點睛的意境。它來源於生活然後用於生活,這也是在農村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就像這句農村俗語「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就非常客觀的闡述人和動物,在困境時的表現,不僅把事實表達的淋漓盡致,也帶有一種自我諷刺的意思。

這句農村俗語裡的「人窮志短」,雖然只有4個字卻說出了人的本能,道出了人在有些時候的無奈。這句農村俗語表達的意思是,人在窮困潦倒的時候,是不會有遠大理想的。每天只能為一日三餐怎麼吃飽考慮,怎麼在饑寒交迫下生活。什麼理想啊,什麼抱負啊,真的沒有那個精力考慮。

對於農村俗語「人窮志短」,作者確實是深有體會。所以後來對那些總是愛說心靈雞湯的人嗤之以鼻。記得母親化療期間,那時候每天就是想著什麼時間母親突然病好了,想著自己下一頓飯怎麼解決,到哪個路邊能攤吃能便宜個一塊兩塊。這天中午如果晚吃個2個小時,是不是能把晚上飯錢省下了。看病錢是一分也不能講價的,只能從其他的地方節省。這時候你和我談志向,談青春理想,我是絕對不會搭理你的。

有一次清楚記得,在那座城市醫院附近小吃店吃麵條。這家人把一碗剩麵條給一個人端上來了,那個顧客吃了一口結帳走了。結果他又給我端上來了,我吃了幾口後,發現碗底下麵條還是冰牙呢,但是捨不得扔掉,只有把他吃下去。結果拉了一天多肚子。看到這裡,一定有些不經世事的人,會說你怎麼不和這個小吃店理論,那我就告訴你吧,在那附近的小吃這種事可能是經常的,你惹得起嗎?醫院住著重病家人,你有那個精力嗎?知道了「人窮志短」的威力了吧!

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裡的「馬瘦毛長」,它又是說的什麼意思呢?只要在農村生活過,養過馬的農民都知道,一匹瘦馬即使在炎炎夏日裡,也不會自己脫毛,總是顯得毛很長。因為馬有毛病,或者是主人飼餵的不好,馬的膘情如果很差就會是這個樣子。這也是動物自我保護的一種本能,這個樣子可以在一旦遇到冷雨時,有長毛的保護,馬就不至於生病感冒。

這樣的馬別說用它幹活了,就是讓它維持生命體徵都很難,這句俗語也表現出自然界體弱動物的無奈。如果是體格健壯的馬,天熱炎熱的時候,它會把冬季的長毛脫光,油光鋥亮你在它身上看不到長毛。這也就是說,瘦弱的馬它也不願意背著厚厚的長毛,是它身體不允許出於無奈啊!如果總是喜歡說心靈雞湯,小心他會拼盡力氣踢你呦!大家討厭這種人,可以遠離他,動物可是不客氣啊!開個玩笑!

但是話又說回來,當你度過那段無可奈何的歲月以後,生活也許磨去了你的稜角,但不能消沉你的志向。所以老農民說:人窮志不能窮,經過風雨才能見到彩虹,把經歷的苦難當作人生的一次磨練,過去的苦難就讓他永遠的過去,重新開始為自己的志向遠大努力奮鬥!所以說人在那種困境,只能是「人窮志短」,馬在生命難保時候當然「馬瘦毛長」。這也就是我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愛說心靈雞湯的人,要把它說到別人需要的時候才是美好話語!朋友們你說對嗎?

相關焦點

  •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請窮則思變,窮人創業有出路!
    有句古話說的特別好「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說的是人在遭遇窮困的時候,沒有什麼大的志向和好的精神面貌,這也成為了許多人的託詞,因為窮,所以註定要成為一個沒有未來的人,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難道忘記了窮則思變這句話了嗎?
  •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
    農村俗語「救急不救窮」有道理嗎?老農民:竹竿和井繩的區別。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特別是一些關於家長裡短的話題,更是讓農民喜歡,因為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飽含著為人處世的哲學。而一直貧窮的人就不同了,當你主動幫助他幾次以後,如果他還是繼續不思進取,還是停止援助吧!因為你繼續主動去幫助他,結果會適得其反。「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要知道,當他對你產生了依賴以後,如果你不繼續幫助他,他會恨你的,所以老祖宗留下這句俗語「救急不救窮」。而一位老農民,對這句俗語:「救急不救窮」的解釋更是別出心裁,他說這就是竹竿和井繩的區別。
  • 人窮志不能窮,當親戚家人朋友都看不起自己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今年回老家走親戚,串朋友時,明顯可以看到農村互相攀比,擺闊的風氣。有的做生意順風順水賺了錢,有的在外打工運氣好,進了好點的廠子,收入大增,他們說話的態度,表情明顯高傲了好多。相反像我們這樣的70後,面臨兒子結婚的壓力,農村彩禮也高,還要買車買房等眼前的經濟拮据,還有隨著年齡增長收入也漸漸少了,就會被親戚朋友瞧不起,這時我們應該怎麼辦呢?農村不是有這樣一句俗語「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人窮時被人看不起,這是自古以來都這樣,不是現在才有,所以這很正常,不要抱怨他人,只能問自己:為什麼自己不能改變?
  • 農村俗語「是窮還是富,就看走啥路」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窮和富是困擾人生的永恆話題,人活一輩子確實不能太窮了,日子過得艱辛不說,人也活得很累,因為有心理和生活的雙重負擔呀。但是,如果太富了,同樣也是有很多負擔的,因為要考慮如何守住財富,以至創造更多的資產,以及如何用好那麼多錢的問題呀。可見,窮和富各有各的難處,做人就是不容易。
  • 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令人深思
    那麼,農村俗語老話「窮得乾淨,餓得漂亮」是啥意思?確實令人深思,話雖糙了些理卻不糙,其實很重要。所謂「窮得乾淨」是說,人不管如何貧窮,衣服都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哪怕是過去的那種補丁摞補了的衣服,也應該如此,至少要把衣服洗乾淨,縫補整齊一些再穿。
  •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5月16日,農曆的四月二十四,本來以為很快就要到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後來才想起來,今年是閏四月,過完這個四月,下個月就到閏四月了。其實對於這些俗語我們要辯證的看,沒有必要全部相信。那麼對於這句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呢?下面具體來說一下。「閏四月,兩頭春」的意思。
  • 農村人常說「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人們都喜歡逗小孩子玩,小時候經常被村裡的老人們看手相,最常看的就是手裡的指紋,農村老話叫「鬥」或者「螺」,就是手指上一圈一圈的指紋。農村老人們最喜歡一邊幫小孩子們看指紋一邊念叨:「一鬥窮,二鬥富,三鬥四鬥賣豆腐」。每個人生來手上的紋路就千差萬別,因此指紋也都是不一樣的。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農民問:磚砌的墳呢
    下面就閒話少敘,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農村俗語「墳頭塌消子孫稀,墳上無草絕家資」。其中上半句「墳頭塌消子孫稀」,說的是如果發現哪一家祖先的墳墓,墳頭如果發生了塌陷,那麼就說明這一家子孫後代少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呢?這非常容易理解,因為每年清明上墳填土的人少了,那不就是子孫後代少了嘛!
  • 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
    熱衷於農村俗語的我,農村俗語:「窮養兔子,富養蜂」,有什麼道理嗎?整句話是什麼意思?農村老話說,窮的人就去養兔子,富裕點的人,才去養蜜蜂;或是指窮人養兔子,會越養越窮;富人養蜂蜜,會越來越富有。農村人養兔子,兔子吃的食物,可以去山上採摘兔子菜給兔子吃,甚至平時有種植花生,用花生葉曬乾也可以餵養兔子;兔子居住的地方,只需要一個大籠子或是家裡廢舊不用的儲物室。總體上,養兔子的成本不高。窮人養了兔子,不僅自己可以有兔子肉吃,也可以賣兔子。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窮人本來就窮了,又養兔子會更窮。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門狗,餓昏別殺下蛋雞」,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著多種多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包羅萬象,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是老農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所以語言通俗易懂,但是其背後隱藏的道理卻很深刻。小時候聽到老農說的俗語不是很明白,長大以後仔細體會才發現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啊!
  • 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
  • 農村俗語:「窮看碗,富看穿,槐樹不栽庭院間」,啥意思?
    農村俗語「窮看碗,富看穿,槐樹不栽庭院間,什麼意思?有何講究呢?這句俗語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一戶人家平時吃飯用的飯碗,是否完好無缺或上檔次,可以直接看出家庭條件好賴;後半句是說庭院中最好不要栽種槐樹,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容易招不乾淨的東西。
  • 2021年是牛年,農村老農民說牛馬年好種田,這是真的嗎?
    再過不到兩個月,我們就將迎來牛年,很多人對牛年充滿期待。在農村,有經驗的老農民都說牛年是好年頭,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農村流傳著「牛馬年,好種田」的農村俗語,「牛馬年好種田」其實是一句俗語的上半句,下半句是「難過豬鼠年」。
  • 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人窮『三不往』,人富『三不想』」。雖然我對這句俗語認真思考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整明白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人窮「三不往」所謂的「人窮」,也就是指的窮困之人。在過去的時候,窮困之人容易遭人看不起,因此,他們會講究「三不來往」。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一句更有哲理,很少人知道
    農村俗語種類很多,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村農業生產的,有些俗語是指導農民健康生活預測天氣的,有些俗語還是告訴人們做人道理,指導別人做人的。那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是什麼意思,聽說後面還有一句更有哲理性,後面一句是什麼呢?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啥意思?哪五種樹不能在院子種?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居住的場所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哪五種樹不能在院子中種植呢?1、槐樹。
  • 農村俗語「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你見過這樣的人嗎?
    農村俗語「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你見過這樣的人嗎?在農村廣為流傳著很多口頭禪,農民們稱它們為俗語,大家聚在一起開玩笑,都會說上幾句。當然眾所周知,在曾經科學文化落後的舊社會,勞動人民那時候還比較封建迷信,所以有些俗語,我們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去看待它。
  • 農村俗語「不看家中寶,只看門前草」是什麼意思?
    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生活中通過很多細緻入微的觀察就能總結出很深的道理,這些俗語流傳至今,這也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農村俗語「不看家中寶,只看門前草」是什麼意思?門前草可以看出什麼?不管是以前的農村還是現在的農村,判斷一個家庭是否富裕,最直觀的肯定是看房子,別人家都蓋上大房子了,你能說別人日子過得不好嗎?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