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是現在的哪些地方?

2021-01-20 騰訊網

韓國都城新鄭

公元前230年,秦發動了滅韓的戰爭。之所以要滅韓,是因為韓國最弱小,相對比來說滅韓更容易一些。

韓國總共只有三個郡,分別是:上黨郡,三川郡以及上蔡郡。

到了嬴政滅秦的時候,上黨郡已經不屬於韓國了。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秦國和趙國有一場大戰,也就是長平之戰。

當時是秦昭襄王時期,趙國想要佔領韓國的上黨郡,韓國守不住。守不住韓王的意思就給秦國吧。但是,上黨郡的郡守不甘心。他說便宜了秦國,還不如便宜趙國。於是,把這個地方給了趙國,讓趙國和秦國打一仗。

當上黨郡的郡守把這個情況告訴趙王的時候,趙王當然想要這裡了,所以,秦趙之間就打了長平之戰。

最終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趙國40萬將士被殺了,秦國取得了勝利。

後來,嬴政統一天下時,韓國只有三川郡和上蔡郡了。而且韓國已經是秦國的附屬國了,這個情況下,他們想要滅韓,當然就很容易了。

韓國的都城也就是新鄭市!

韓國的地盤就是今天的河南的一部分,同時河北這邊還掛一個角。

趙國都城邯鄲

趙國是一個大國,尤其是趙武靈王時期,趙國迎來了最為鼎盛時期,這個時候趙武靈王還打算滅秦。

但是,最終他並沒有執行這個霸業,而是選擇在壯年的時候退出了。之後,經歷過趙惠文王,趙國開始走下坡路。

趙國的地盤相對來說比較多,包括今天河北的大部分,山西的一部分,還有內蒙古南部的一部分。當時他們管轄的地盤就是雁門郡、雲中郡、代郡、安平郡以及上黨郡。

公元前228年邯鄲被攻陷,趙國被滅。

本來趙國被滅的時候,是有名將李牧的,他們還有實力可以和秦國一戰。但是,趙王昏庸,他信了郭開的讒言,把李牧給殺了。

這個情況下,趙國沒有了名將,秦國很容易就把趙國給滅了。不過,戰國時期趙國是唯一的一個和秦國相抗衡的國家。

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

韓、趙、魏剛剛分晉的時候,魏國是最為強大的,當時的魏國可以攻打秦國、趙國、韓國、甚至是齊國。

但是,圍魏救趙之戰後,魏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很快秦國就開始崛起了。

到了戰國中後期,魏國也就是迅速的衰弱了下來,事實上魏國人才,才是最多的,但是,魏國的人才不被他們的君王重用,這些人才不得已的情況下,都到了秦國服務去了。比如:商鞅、範雎、張儀、蘇秦、信陵君(去了趙國)、孫臏(後來到了齊國).......

這些都是魏國的大才,而且基本上都是到了秦國去了。這樣的人才全部都流失走了,魏國想要強大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公元前225年秦國將領王賁用黃河裡的水把魏國都城給淹了,緊接著魏王投降,魏國被秦國滅掉。

魏國的地盤包括河南的大部、河北、山西的一部分!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韓趙魏都是從晉國分出來的國家,他們也是和秦國相鄰的,秦國統一天下的時候,採取的戰略就是「遠交近攻」。

之所以採取這個措施,就是他們每打下一寸土地來,都是可以併入秦國的,秦國就可以更加的強大。

因此,韓趙魏也就成為了他們首先要滅掉的對象。

楚國

楚國的地盤最大,但是,當時的楚國大部分地方都是不毛之地,甚至是不屬於人類居住的地方。包括今天的湖南、湖北全部,還有重慶、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浙江、貴州和兩广部分地區。

可以說今天的江南地區,甚至是最為發達的地方,都是在原來楚國的地盤上。

楚國的都城也有很多,但是,每一次換都城都是被迫的,要麼是被秦國攻打,要麼是被魏國攻打,守不住的時候就換都城,沒辦法他們的地盤太大了。

楚國儘管地盤大,但是,他們的實力並不強,主要原因還是人口不太多,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不過,這樣的楚國,依然是不能小覷的,王翦在滅楚的時候,給嬴政要了60萬大軍,這可是秦國所有的家當呀。

還好王翦不負使命,完成了滅楚的這個重任。

燕國都城北京

燕國和韓國一樣,相對比其它國家也是小國。

燕國的領土包括今天的河北、北京、天津一帶,另外還有內蒙古、遼寧、吉林南部的一部分土地。

燕國儘管小,但是,他們並不弱。甚至可以說,六國當中就是燕國對嬴政造成的影響最大,畢竟燕國派了荊軻去刺秦王,而且是差一點就得手了。

不過,最終他們沒有殺了嬴政,而是把嬴政給激怒了,這也就加速了燕國的滅亡。

燕國總共有上谷郡、漁陽郡、遼東郡、遼西郡以及右北平郡。

燕國做的最錯的事情,就是不斷的攻打趙國,長平之戰之後趙國是需要休養生息的,但是,燕國不讓趙國休息,不斷的攻打趙國。

最終趙國亡國了,燕國也跟著滅亡了。

齊國都城臨淄

齊國也是一個大國,但是,齊國是嬴政滅的六個國家當中,最容易的一個。因為這個國家看到其它五個國家都滅亡了,當秦國的大軍到了邊境之後,秦國只是恐嚇了他一番,賄賂了齊國的高級官員,讓他們勸說齊王,最終齊王直接宣布投降了。

前面我們提到過,秦國滅六國的時候,是實行遠交近攻的策略的。遠交的意思就是安撫,齊國就是秦國遠郊的對象。

秦國在滅周邊的國家的時候,一直都是和齊國交好的。齊國想不到其它國家滅亡之時,也是自己國家滅亡之際。

所以,趙國被滅的時候,他們見死不救,魏國被滅的時候他們見死不救。就這樣所有的國家都滅亡了,齊國也就到了末日。

齊國的地盤就是今天的山東省的大部分,另外,還有河北省的東南部。

相關焦點

  • 秦始皇嬴政與趙國頗有淵源,為何秦始皇滅六國非要先滅趙國?
    秦始皇嬴政滅六國一統天下,堪稱千古一帝,可是大家知道嗎,嬴政這一生,跟趙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首先咱就從嬴政的名字上分析分析,很多人說,他也可能不應當叫嬴政,他應當叫趙政,因為他是嬴姓趙氏。也就是說秦始皇的少年時代,他是在趙國成長的,而更有意思的是,秦始皇后來雲遊天下,突然得病暴亡,他死在哪裡,他死在趙國的沙丘平臺。沙丘這個地方很有意思,以前我們講過,趙武靈王死在這兒,秦始皇死在這兒,而秦始皇是在趙國出生,9歲以前在趙國成長,而最終竟然還能死在趙國。
  • 秦國滅掉六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六國國君的?你可能永遠想不到
    那麼,秦始皇真的是一個「不施仁義」的人嗎?儒者說,仁者愛人。也就是一個人是否仁義的最核心問題,就是他是不是對於百姓有著愛惜之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專家:結局有好有壞!首先被秦始皇滅掉的國家是六國當中最為弱小的韓國。韓國這個國家比較尷尬,它大部分領土被秦國所包圍,所以它一直處在秦國的極度高壓之下。
  • 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本文分享秦滅六國,秦始皇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 秦滅六國圖 秦國滅六國用了差不多十年,先後按照韓、趙、魏、楚、燕、齊的順序進行出擊,在戰國七雄當中,韓國的領土和實力可以說是最弱的,而當時韓國的國君是韓王安,在秦國連年的攻打之下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哪國最難打?哪國又最難滅?
    雖然,秦始皇統一六國,是「奮六世餘烈」的結果。 但是,六世中起決定作用是秦昭襄王趙稷。 這位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繼位第41年任命了一位新丞相——範雎。 這一年(前266年),距秦始皇統一六國,還有45年。
  • 秦始皇掃滅六國時,抓來的俘虜怎麼處置了?
    秦始皇掃滅六國,前後十餘年,出動兵力總計百餘萬人次,大小數百戰,當然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既然勝利,就會抓不少俘虜,那麼,這些俘虜,秦始皇以及秦國最後都怎麼處置了呢?事實上,關於俘虜,歷來無非三種處置方法,殺、放、用。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趙(代)——齊功勞最大的自然是戰國四名將之一的王翦及他的兒子。讓秦軍吃過大虧的:韓國是實力最弱的,所以滅韓還是很輕鬆的。齊國是東方大國,本來是比較難對付,可惜當時後勝執政,此人接受秦國賄賂之後對其他諸侯國被滅都無所謂。直到五國被滅之時,齊王才醒悟過來。此時六國只剩下齊國,雖然調集了四十萬大軍也沒有用,很快齊國就被滅了。總體上來說滅這些地方還是比較輕鬆,比較難的是楚國。楚國這個地方地域廣闊,戰略縱深,機動力量強大。
  • 秦始皇滅六國的第一步:不是用兵攻城,而是用錢開路
    二十二歲的秦始皇親政後,借嫪毐謀逆之機,除掉了專權十年的相國呂不韋,架空了與呂不韋、嫪毐狼狽為奸的太后,獨掌朝政,以霸王之姿登上了戰國的舞臺。但是,作為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年輕君王,他應採用什麼策略,才能加快統一天下的步伐呢?
  • 古人講「出師有名」,秦始皇滅六國的藉口表示:秦國是被迫的
    古人講"出師有名",秦始皇滅六國的藉口表示:秦國是被迫的在我國古代,在打仗的時候,往往都會講究一個"出師有名",也就是要打別人之前,要找一個像樣的理由,這樣才能展現自己的道義,表示自己是站在正義的一方的,這樣能夠在輿論上面也戰勝對上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七國」卻沒有滅,嬴政容它12年,胡亥:滅
    秦王嬴政13歲繼位,22歲親政,奮六世之餘烈,到了公元前230年(秦王政十六年),嬴政終於開啟了「滅國」模式。10年間,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盡滅,嬴政南平百越,北徵匈奴,建立了大一統的巍巍秦朝。殊不知,秦始皇雖然誅滅了六國,其實,當時還有「第七國」一直存在,而且,嬴政有生之年,一直沒有滅掉這個國家,它就是衛國。衛國,其歷史非常悠久,可追溯到西周初年。
  • 秦滅六國以後,秦王嬴政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時間先後滅掉了六國。從此,中國第一次在秦始皇時期統一在了一起。 秦始皇也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真正的皇帝! 這一次統一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 秦國滅六國的順序,秦始皇徵戰天下坑殺趙國40萬人!
    戰國七雄是歷史上一個各封地軍閥混戰的年代,七個王國在中華大地上上演著你攻我打的劇情,直到最後大秦帝國的崛起,秦滅六國統一中原,秦始皇也成為了中國的第一任皇帝,那麼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怎樣的?下面一起去看看吧!秦國滅六國的順序是按照先易後難和先北後南的順序開始的。
  • 只需一秒就能記住秦始皇滅六國順序,想忘都難
    秦始皇在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10年間,消滅了齊、楚、燕、韓、趙、魏六國,結束了中國長期的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秦朝。其實戰國歷史相當亂套,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歷史老師也經常湊熱鬧,冷不丁就問下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這對童鞋們是個考驗,基本就是送命題。六國是按「韓趙魏楚燕齊」這個順序滅的。不好記吧,沒關係,請記住裝...七字訣:首先我們先把秦也放到順序裡「韓趙魏楚燕齊秦」,然後念出來:「喊趙薇去演齊秦」,記住了吧。
  • 秦始皇在秦滅六國之後,是怎麼樣處置六國國君的?
    山東六國則恰恰相反,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歷史給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機會,他自然不會錯過。關於六國國君的下場,情況也不盡相同。一 先來看韓國國君 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發起的滅國戰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韓國。秦始皇大兵壓境,韓王安馬上割地求和,讓出了南陽全境,秦國東出的門戶徹底打開。
  • 秦滅六國後,六國國君下場如何?真實情況非常的殘酷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了六國,從此中原大地上多了一個統一的封建制國家;秦。雖然秦朝存在了就短短的十五年,可是他為中華所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因此史學家評論秦始皇為「罪在當代,功在千秋」,若非秦始皇的雄才偉略,那麼中國必然如同歐洲一般四分五裂。
  • 秦始皇滅六國的順序是什麼?又是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在正式滅六國之前,秦將司馬錯已經吞併了漢中、巴蜀、隴西、義渠,基本上是佔有了半個中國,白起佔領了楚國都城郢,楚國被迫遷都到壽春,白起在長平坑殺了趙軍40萬,又擊敗了趙魏聯軍。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把其他六國當做郡縣看待,只差最後一擊。
  • 秦始皇滅六國順序是什麼?哪一國先滅亡,哪一國讓秦軍吃了大虧?
    秦始皇是首位完成華夏族大一統的古代帝王,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順序,按消滅順序為,先滅韓,之後是趙、魏、楚、燕、齊六國。趙國因在趙武靈王時期,施行胡服騎射,趙國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開始與秦國展開數十年的爭霸。
  • 秦國是怎麼統一六國?這六國君是怎樣的下場呢?歷史誤會秦始皇了
    眾所周知,秦王嬴政最終消滅六國後,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秦朝,積累了璀璨的歷史功績。秦始皇是怎麼一步步滅掉六國的呢,而這六國的王又是什麼下場呢?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終於剷除了尾大不掉的丞相呂不韋,開始真正掌握國家的大權。他在李斯、蒙恬等人的協助下,推行「遠交近攻」之策,分化瓦解其餘六國的攻守同盟。
  • 秦滅六國,一統天下,以能力和貢獻來排序,秦始皇團隊只能排第二
    秦始皇能夠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是因為歷代君主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天咱們聊聊嬴駟團隊、嬴稷團隊和嬴政團隊哪個更強?秦惠文王嬴駟秦惠文王嬴駟(公元前356—前311年),秦孝公之子,秦始皇嬴政的高祖父。
  • 秦始皇滅六國時,有幾位蓋世名將?秦國滅亡時他們為何沒出手相救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滅亡韓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亡齊國,繼而完成了吞併六國,一統江山的偉大業績。這10年的時間裡,為秦始皇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數不勝數。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有王翦、王賁父子,蒙武、蒙恬父子,李信和章邯。
  •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六國國君的下場如何
    《六尺巷》的故事中提到:「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很多人似乎都覺得秦始皇是一個暴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看待歷史的眼光越來越客觀了之後,發現秦始皇好像真沒有那麼殘暴。 為什麼要這樣認為呢?大家可以看看秦國滅掉了六國之後。秦始皇是怎麼處置其他的6個國家的國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