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頭塗鴉「混搭」的城市風景

2020-12-15 人民日報海外網

香港街頭的塗鴉作品。 資料圖片

近年來,在春夏之交的「香港藝術月」,越來越多街頭塗鴉作品在香港的建築外牆、店鋪大門、公共運輸工具上亮麗綻放。

這些走在街上轉角就可能遇見的畫作,出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之手,讓鋼筋水泥間的街道越來越像風格多元的「戶外畫廊」,拉近藝術與人們的距離,也為這座城市保留一些值得留下的記憶。

由賈森·登布斯基創辦的組織HKWalls(意為「香港的牆」),是這場「扮靚」香港行動的參與者之一。

登布斯基生長於街頭塗鴉的發源地美國,2009年大學畢業後來到香港,從事建築設計之餘常遊走街頭,用相機記錄各式塗鴉。

2014年,登布斯基與朋友合作成立HKWalls,在他所住的上環發起「香港街頭藝術節」。他們一家家走訪店鋪,說服店主「捐出」店面外牆,讓藝術家在牆上作畫。

如今,這一活動已連續舉辦6年,每年匯聚來自本地及世界各地的數十位藝術家,作畫地點拓展到香港島和九龍多處。今年的「香港街頭藝術節」作品主要集中在灣仔。

有了合法創作塗鴉的機會,藝術家們作畫的時間更充裕,作品細節更豐富,更具觀賞性,逐漸形成了登布斯基口中的「城市風景」。近兩年,這些作品成為不少年輕人打卡、凹造型的「聖地」。

今年的「香港街頭藝術節」邀請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名藝術家,在灣仔多座建築的外牆和一些電車、巴士的車身上,創作了超過40幅塗鴉作品。其中一輛以本地街頭塗鴉者「渠王」作品裝飾的電車,勾起了不少港人的回憶。

人稱「渠王」的嚴照棠15歲到香港謀生,靠當通下水道的「通渠佬」養活一家人。為了拉活,他從近半個世紀前就開始街頭塗鴉,內容主要是關於通下水道的簡單廣告語、作為署名的「渠王」二字和一串電話號碼。他的作品和經歷,對比從各地來港參與「香港街頭藝術節」的藝術家,呈現一種過去與現在、香港與世界的有趣「混搭」。

這些融匯不同風格的街頭塗鴉,也被香港旅遊推廣機構當作「城市名片」,用於對外推廣香港的多元文化和創意旅遊。香港近來出現不少把街頭塗鴉與文化旅遊等元素相結合的活動,藉以推動創意旅遊,保育歷史文化。已經開展3年的「城市閘志」就是一項。

「城市閘志」每年選定一兩個社區的約20家特色店鋪,由藝術家在其卷閘門上作畫。畫作完成後,主辦方組織導賞團,還在手機應用程式中藉助增強現實(AR)、全景攝影等技術,提升觀賞體驗。

主辦方香港青年藝術協會總監曾慧敏強調,「城市閘志」著重作品「貼地」,拉近藝術與大眾的距離,不僅為店鋪「畫一幅裝飾畫」,更要「以畫講述店鋪故事,反映社區的歷史和發展」。

為了更好「講故事」,每年活動的前期準備需要9個月左右。計劃經理要做歷史文化調研,也要行走社區以確定店鋪和導賞路線,更要與店主、街坊深入交流以挖掘故事。找到合適的店鋪並挖出故事並不容易。曾慧敏說,去年在油麻地,為了與一家上海理髮鋪合作,計劃經理梁梓豪「每天路過5次」、堅持了一段時間才與店主混熟。他因此培養出「街坊情」,現在定期去那家店理髮。

曾慧敏說,「城市閘志」開展幾年來,他們找到很多體現「香港精神」的故事,比如在昔日製衣業中心深水埗,隨著製衣廠遷走,產業鏈的各環都要應變,逐漸演變成現在以創意設計為主。

「時移世易、經濟轉型之下,不少店主緊守崗位、變通求生。我覺得這種精神值得記錄下來,讓下一代明白並傳承。」她說。(郜 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17日 第 11 版)

相關焦點

  • 香港街頭塗鴉:「混搭」的城市風景
    (小標題)「香港的牆」成為城市名片由賈森·登布斯基創辦的組織HKWalls(意為「香港的牆」),是這場「扮靚」香港行動的參與者之一。登布斯基生長於街頭塗鴉的發源地美國,2009年大學畢業後來到香港,從事建築設計之餘常遊走街頭,用相機記錄各式塗鴉。他有時會跟隨藝術家溜進廢棄的大樓,看他們作畫。
  • 香港旅行: 購物天堂衰落,街頭塗鴉變成旅遊潮流
    隨著旅行的步伐走得越來越遠,你會發現很多國家和城市的街巷的牆上都會有這樣的一道風景:塗鴉。五花八門的圖案在豐富多彩的顏料下成為了一道道藝術展現。塗鴉,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後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像這種街頭塗鴉文化慢慢散布到世界各地,在紐約、柏林、倫敦、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就已經十分常見,並慢慢被人們接受,逐漸成為一種藝術。
  • 街頭塗鴉 墨爾本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
    最著名的街巷常常遊客成群,職業攝影師以至結婚派對都來把這些畫在粗糲牆面上的彩色壁畫當做照片的背景。塗鴉在很多人眼裡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破壞公物的行為,不登大雅之堂,但是墨爾本的百姓不是這麼想,塗鴉,是那些迸發在民間的靈感與那些被官方供奉在空曠的大展廳中的畫作分庭抗禮的藝術,是這座城市的背面,那凌亂而絢爛的色彩。
  • 比利時城市街頭隨處可見的塗鴉
    街頭塗鴉遍布比利時大部分的城市,當你在街頭漫步,塗鴉藝術在建築物的外牆上隨處可見,它們甚至非法入侵了指示牌和交通標識。當你走在小巷裡你會發現,除地面外,兩邊牆面和門窗柵欄的每寸面積上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塗鴉。
  • 香港街頭塗鴉開拓藝術深度遊 「牆上李小龍」獨特吸客
    香港街頭塗鴉開拓藝術深度遊 「牆上李小龍」獨特吸客 2016-03-11 09:53: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朱念 香港上環試點串連街頭塗鴉及畫廊
  • 繪畫:香港塗鴉
  • 1位老人,1根毛筆,香港街頭塗鴉51年,自封皇帝,堅稱九龍是他家
    無論中外,凡是城市大街小巷幾乎都有街頭塗鴉,大部分都是影響市容,成為城市頑疾,很讓城市管理者頭疼,但是在香港,有這麼一種街頭塗鴉,沒有被人擦掉,反而被部門保護起來了,是誰寫的塗鴉呢?也許有人認為是有背景的人寫的,不然還能保護起來,其實,大家想錯了,寫塗鴉的是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的塗鴉成了幾代香港人的回憶,這個老人就是曾灶財。曾灶財出生於廣東肇慶,為了減輕家庭負擔,16歲的他隻身來到香港找舅舅打工,啥活都幹,在拾垃圾的時候躲閃不及,被大型垃圾桶砸中一條腿,變成了瘸子。
  • 印尼日惹,這座旅遊城市,也滿載塗鴉的風景!
    可以說日惹就是一個海邊城市,日惹為爪哇文化藝術的發源地,文學和舞蹈文化發達,浮雕和雕像眾多,學府林立,最著名的國立加查·瑪達大學,是印度尼西亞最早的一所法政大學。市內有城堡、宮殿、樓閣和亞倫亞倫方形廣場。但是,如果純粹是要給大家介紹日惹的旅遊景點,那小編就太不稱職了。
  • 墨爾本塗鴉文化,極致的「街頭」藝術
    墨爾本是一個歷史厚重的城市,在墨爾本的街頭,有著保存完好的老建築和現代建築,有著穿梭於市區的舊式有軌電車,有著錯綜複雜的街道巷陌,最值得一說的是有著讓人目不暇接、奇形怪狀,或凌亂花哨或對稱嚴整,或灰白冷漠或色彩豔麗,讓人有著無限遐想的塗鴉。塗鴉可以說是墨爾本的一大特色,這裡的街道牆壁給了藝術者創造的場所,這裡的自由給了藝術者創造的情懷,這裡的氛圍給了藝術者創造的靈感。
  • 塗鴉——野性城市的編年史
    隨著90年代城市反塗鴉運動的展開,美國街頭或地下鐵裡用噴漆罐噴出來的花花綠綠的塗鴉籤名逐漸消失了,而當年在警察電棍下逃竄為樂的青年塗鴉者中不少才藝出眾者則登堂入室,成為新時代設計師中的幸運兒。他們的畫布從街角牆壁、地下鐵、火車轉移到了海報、廣告、服裝、鞋、帽子、玩具、電視臺、遊戲廳。
  • 香港黃竹坑工廈區塗鴉藝術吸引遊客
    4月13日,香港黃竹坑工廈區的塗鴉藝術吸引不少訪港遊客蒞臨欣賞。香港南港島線港鐵開通前後,黃竹坑區已急速的活化起來,從前的工廠區現在開了好多特色餐廳食肆,漫步工廠區中 ,會發現好多藝術創作者的塗鴉傑作,從香葉道起步,最先見到就是一大片大型街頭壁畫。
  • 香港街頭藝術豐富多姿
    香港是全球知名的自由開放城市,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工作者和本地藝術家,多年來為香港注入創意、活力與朝氣。
  • 北京街頭塗鴉觀賞指南
    北京街頭塗鴉觀賞指南 2019-06-29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渠王塗鴉小廣告在內地叫城市牛皮癬,在香港攝影界被視為藝術
    #發現美好時光#在香港住久了,發現哪條街都能見到這幾個字,通渠免棚92263203。而且全港7000多個塗鴉小廣告,都是同一個電話號碼——92263203,並且出自同一個人之手——渠王!這種小廣告在內地叫「城市牛皮癬」,但在香港的攝影界,它是藝術。
  • 從那不勒斯的街頭塗鴉,看義大利人創意特性
    在一些城市裡,你一定見過有那麼一些牆,它被噴漆噴過一遍又一遍,滿是炫目的色彩和誇張的字母,你想要看個明白,卻往往更加看不清畫面。它是信手塗鴉的畫板,也是傳遞思想的媒介。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出現,也不知道它何時又消失不見,這就是現代城市塗鴉的魅力所在。
  • 精選義大利最具代表性的街頭塗鴉藝術家
    BluBlu擅長超現實主義的街頭塗鴉藝術,以塗鴉與定格動畫相結合的方式而聞名。作品氣勢弘大,充滿神秘感、幽默詼諧、細節豐富,令人震撼。大部分作品都是由一個個小人堆積而成,主要分布在柏林、羅馬、裡約、雅典等城市,塗鴉題材主要反映一些國內外的社會或政治問題。他畫風詭異,哲學意味濃厚,是當今全球塗鴉藝術最真實的代表之一。
  • 「街頭表演」悠久街頭風俗 漸成城市風景
    【街頭表演】悠久街頭風俗 漸成城市風景街頭表演(busking)從字面上被定義為一種在城市街頭進行的表演藝術,此類藝術表演可以是表演者的即興創作,也可以成為一部分人的日常職業,形式涵蓋音樂、舞蹈、雜技、魔術等等。
  • 馬來西亞首個被定義為城市的地方,以街頭塗鴉聞名,是著名旅遊地
    而在馬來西亞的各個城市裡,檳城是不容忽視的,作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城市,同時也是馬來西亞第一個被定義為城市的地方,曾經這裡是英國殖民政府開發的遠東最早的商業中心,吸引了許多華人下南洋,所以直到現在,華人族裔依然是檳城的第二大族群,檳城也是馬來西亞華人最多的城市。
  • 北京街頭塗鴉故事
    塗鴉故事  此時的北京塗鴉圈裡,已經有大大小小的塗鴉團隊十多個,分別來自高校、上班族和藝術團體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張敏 北京報導  13年前的北京街頭,「大人頭」經常可以看到。  1992年的一天,當張大力看到博洛尼亞街頭那些狂放的塗鴉作品時,他覺得,這正是自己需要的表現方式。那時,博洛尼亞街頭有專門的塗鴉區域,一些身份卑微的藝術家在這裡宣洩自己的訴求。  上世紀60年代,塗鴉起源於紐約布魯克林區,最初是黑幫劃定勢力範圍的符號。但隨著藝術家的介入,塗鴉開始具備了各種誇張的藝術形態,並成為個人表達的工具。
  • 街頭塗鴉的法律爭議
    羅瀏虎荷蘭馬斯垂克大學法學博士生人們對塗鴉的正當性存在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關乎思想表達的街頭藝術,認為塗鴉有助於各方就社會、政治、環境問題展開對話。也有人說,塗鴉是承載歷史的印記筆者在德國、荷蘭等國留學時,感受比較深刻的地方是,街頭塗鴉似乎像野草一樣四處瘋長。另類的字母、數字、怪獸、骷髏頭被噴塗在牆上、郵筒上、火車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