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人物】印義言(英文名Peter Yin),復旦大學物理系學士和光學系碩士,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系博士,華美半導體協會上海聯誼會的會長,擁有4項美國專利及18項中國專利。
博士畢業之後,他選擇留在美國矽谷工作,並於1999年任美國矽谷擔任ICT公司高級副總裁,研究開發了EEPROM存儲器及CPLD、FPGA。2001年印義言從矽谷回國創業,創辦了上海華園微電子公司任CEO,設計並製造出中國最早的社保晶片。之後,分別幫助美商矽映(Silicon Image)有限公司、美國愛特梅爾(Atmel)半導體公司創建中國區總部。2016年創辦上海戰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衝破國際封鎖,打造國產高端模擬芯,並於2017年底正式研發高速高精度AD/DA晶片。
上海戰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印義言
(集微網/木棉)中國半導體的歷史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幕:2018年4月18日的深圳機場,年逾七旬的侯為貴走在前面,後面跟著中興董事長和CEO,他們即將趕赴遠方救火。此前兩天,美國商務部宣布禁售中興。
這一事件不僅讓中興陷入危機當中,更給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當頭一棒:中國芯不實現國產自主,「窒息」瞬息將至。
然而,知易行難。中國雖然擁有著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市場,消化全球將近51%的晶片,但在高端晶片市場上,自主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只有10%。就以應用最廣泛的高速AD/DA晶片為例,全球ADC/DAC市場主要被ADI、TI、MAXIM等幾家跨國大企業所壟斷,中國高端AD/DA晶片95%以上需要進口。
沉痛的歷史告訴半導體人要發展自己的中國芯,但是,做中國芯難,做高端中國芯更是「難如上青天」!但不再年輕的「老驥」印義言卻義無反顧地投身其中,「人總得要有點情懷,這不光是錢的問題,我也希望能對中國半導體有所貢獻。」
從中國高材生到矽谷精英
1981年,印義言以復旦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作為那個年代的高材生,在工作幾年之後卻深感國內半導體技術的落後,希望在技術上有所造詣的他,於1987年選擇了漂洋過海到美國留學讀博,就讀於美國電子工程領域最有名的學校之一——美國普渡大學。
1992年,印義言博士畢業,彼時國內半導體產業尚屬空白,所以印義言做了跟當時大多數留學生一樣的選擇,直接留在矽谷就業。「當年,基本上我的同學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之後就去了矽谷工作,並且也都是在半導體設計公司、半導體製造公司。」印義言回憶道。
有名校背書並身懷技術的印義言應聘去了美國矽谷的ICT公司,這是當時矽谷最頂級的半導體公司之一。技術過硬的印義言在矽谷開始了一路開掛的職業生涯,從ICT公司的工程師到總經理再到總監,最後到公司副總的位置,印義言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時間,可謂神速。
中國人在美國的企業能身居如此高位,並不多見。除了印義言本身突出的職業素養之外,命運之神也眷顧著他,因為當時的公司正好也需要人才。
回憶過往,印義言談道,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中國不管是綜合國力還是半導體產業還很弱,相反日本很強,所以美國人親近的是中國人,恨的是日本人。「後來我就在想,其實對你好不見得就是好事,恨你也許才是好事,因為恨你才是看得起你。」時隔多年後,對於美國對中國當年的態度,印義言才回過味來。
在美國的那些年,印義言每年都會率團回國與中國半導體行業進行交流。目睹了祖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或許在印義言自己也不曾發覺的瞬間,回國的種子早已深深埋下。
義無反顧,回國創業
1999年,印義言選擇回國。彼時,中國的半導體才開始剛剛起步,實力還很弱,更遑論跟美國相比較。「當時我就想著要把美國成熟的技術帶回國內。」這就是印義言回國的初衷。
回國之後,印義言與幾個同學一拍即合,創辦了上海華園微電子技術公司。在政府的牽頭下,華園微選定了社保晶片這一創業方向。選擇做社保晶片的原因,一是當時政府正打算把整個社保系統進行升級,市場需求量特別大;二是當時政府對留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優待政策,對於留學生回國創業十分支持。在政府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華園微發展很快,「我們的產品做出來,市場上立即就有人要了,比如四川、東北等地都搶著跟我們要貨,基本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印義言說道。
最後,在的社保晶片市場上,華園微拿下了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剛開始起步的時候,華園微採用的是當時中國最頂級的技術,但是社保晶片的技術很快在市場上就成熟並逐漸普及起來。「半導體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個新的技術出來,很快就成熟了,然後大家會一窩蜂地都做,所以,你需要不停地往前走。」
於是,印義言選擇繼續向最新技術方向前行。
迎難而上,擇前沿技術而棲
2000年後,很多美國半導體公司想要進軍中國市場,其中就包括美商矽映(Silicon Image)有限公司。矽映主要做HDMI產品,也就是高清多媒體接口。當時,矽映不僅想進軍中國市場,同時也希望聘請中國工程師來節省開支,因為中國工程師與矽谷的工程師相比,薪資差距還是很大的。
在各種機緣巧合之下,矽映找到印義言,希望他能助其建立中國總部。
印義言接受了這個請求,不過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盤」:「實際上我當時的想法是把美國的技術帶到中國來,同時藉此機會培養中國半導體人才。做半導體講穿了就兩樣東西,一是人才,二就是錢。當時HDMI高速晶片在中國根本沒人能做,也沒人敢做。它涉及到數模混合,這個技術當時在國內算是最頂級的。矽映要創辦中國總部,然後就找了我,我覺得這是做最新技術的好機會,就答應了。」
2006年,印義言正式走馬上任,在上海創建立了美商矽映中國區總部,並任總經理,幫助其在中國開始研發並銷售HDMI產品。
通常每臺電視都有一個HDMI接口,有的電視需要裝兩到三個,所以當時的市場需求量十分巨大。印義言創立中國總部之後,就負責搭建技術平臺以及打開中國市場。
中國的市場需求都跟美國、歐洲不一樣。在美國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印義言帶領團隊做了很多本土化的改進。很多中國工程師都實際參與了這些新標準的制定和開發。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人對中國人技術水平不高的刻板印象也逐漸被打破,「經過一段時間後,美國人覺得中國工程師的水平還是很高的。」印義言提到。
再後來,在矽映工作三四年之後,印義言又來到美國愛特梅爾半導體公司,同樣是幫助其建立中國區總部。選擇來愛特梅爾的原因也很簡單:做行業最頂級的技術。當時,愛特梅爾是世界第三大的MCU公司,藉由幫助愛特梅爾進軍中國市場的機會,他也可以接觸到MCU最前沿的技術。在印義言的推動下,愛特梅爾成功地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總部,並開拓了中國市場。「當時中國的客戶差不多有1000多家,所有的中國大公司,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他們用的MCU基本上都是愛特梅爾的。」印義言說到。
縱觀印義言的多次職業生涯選擇,都是在追逐當時最前沿的技術。最近這次創業,也同樣如此。
點這裡報名參加雲路演第九期
衝破瓦森納封鎖,做國產高端模擬芯
美國禁售中興、華為事件使得舉國譁然,從那時候開始中國就加快了發展半導體行業的腳步。但是即便猛追狂趕,中國的半導體發展速度還是太慢。受限於《瓦森納協議》,從晶片設計、生產等多個領域,中國都不能獲取到國外的最新科技。
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的印義言對此感受頗深:「在半導體領域,高端晶片主要還是美國在做。高端晶片不僅在民用上,軍用、國防,例如雷達、衛星,還有通信、高精度測量儀器上都有用到。我們當年在矽谷工作的時候就有深切的感受,像數模轉換晶片這類,中國跟美國的技術水平差得還很遠。」
印義言繼續談到,「在高速高精度的儀器和晶片上,美國對中國禁運得非常厲害,最頂級的晶片卻是怎麼都拿不到的。」
這也正是印義言此次創業要做國產高端模擬芯的原因。這不僅能夠填補國內的空白,同時也符合中國半導體發展的時代需求。近幾年,經歷了種種事件,讓中國發展國產芯的呼聲愈加強烈。印義言說道:「現在只要你的產品做得跟美國一樣,國內的企業就會優先用。因為美國說不定哪一天又不賣給你了。所以,我們做國產高端模擬晶片既是一個時代所需,同時也是時代給予我們的一次機會。」
藉由融資,加快前行腳步
印義言是個富有挑戰精神的人。生活中,他喜歡嘗試各種新鮮、有挑戰性的極限運動。2019年,印義言去紐西蘭玩一萬五千英尺的高空跳傘,接著又去澳大利亞大堡礁挑戰十米深潛。2018年印義言分別去了西藏和雲南雨崩村,在4800米高原連續徒步12小時。在生活之餘,印義言也把這份挑戰精神帶到了事業當中。
在此次創業中,印義言決心啃下高端模擬晶片這個「硬骨頭」。中國與美國相比,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的差距能有多大?印義言以高速ADC為例,進行了簡要說明:「簡單來說,高速ADC的解析度和採樣速率是個矛盾體,解析度越高,採樣率越低。在解析度14bit的情況下,國際上採樣速率能做到能1G、3G、5G甚至到10G,但是在國內大概只能做到300M、500M這樣的一個水平,差了好幾倍。」
目前國內也有一些公司在做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但是產品還比較低端。所以,印義言認為,最值得做的還是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國內越是做不出來,國外越是要卡住你。但是如果你把產品做出來了,他就給你放開了,做不出來就卡住你,為什麼?因為這樣他們可以用來賺更多的錢。在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方面,中國暫時還做不出來,所以,美國就對中國管控得特別嚴。」
2016年,上海戰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一年多的摸索之後,於2017年底開始正式轉戰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目前,上海戰擇已經開發出AD9690,在解析度為14bit的情況下,採樣速度能達到 1G,其主要目標市場為無線及有線寬帶通信、軟體無線電技術、工業視頻採集、高精度示波器等。據了解,AD9690計劃於6月份在TSMC 22nm MPW流片,8到9月份拿到晶片。
雖然這個速度在業界來說已經堪稱神速了,但是印義言還是覺得研發速度太慢。「在跟半導體圈子的同行聊天的時候,他們也催著我們往前趕,『你這東西要快點做出來,不然一年過去了,產品又落後了』。所以,現在我們也有一種緊迫感,希望能夠加快研髮腳步。」
這也正是他此次參加集微網雲路演的主要原因:「我們希望融到資以後,可以聘請更多的工程師,加快研發速度。這樣的一個晶片,如果放到外面大公司來做,做兩年都很難做成。我們希望在8個月之內做出來。融資以後,我們還希望能夠做更多產品,不光是高速ADC,還有超級音頻晶片,以及目前AD9690是1GSPS,我們還希望能做到2.5GSPS。」
讓印義言真正開始決心做高速高精度轉換晶片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技術團隊大多都在半導體行業有二三十年的經驗,技術方面有很大的優勢。
做國產高端模擬芯,對印義言來說,這是時代給予的機會,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如果這塊真的做起來,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這也是我們這些留學回來的人希望做的一點貢獻。」
集微網推出的「芯力量·雲路演」第九期活動邀請到上海戰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 印義言進行路演分享,快來報名吧,精彩不容錯過!
點這裡報名參加雲路演第九期
(校對/李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