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日本探親看望我女兒,住在厚木市長谷地區381番地。我剛來的時候,經常在附近走動散步或購物,時而會看到用中文繁體字寫的「避難場所」的牌子豎在一些地方。後來我到了東京橫濱等地方,在匆忙的遊覽當中,也看到過這種現象。
我剛到日本的第三天,到FOODONE超市買菜,步行10來分鐘就到了,經過一條主馬路,超市也在這條馬路上,第一次看到路邊豎著用中文繁體黑色大字寫的「避難場所」的牌子。開始我還以為是不是經常有人打架相罵,或是家庭暴力或是流浪漢或是犯罪嫌疑人尚未被捕得到證實之人,暫時躲避的場所。再一看,這所謂的避難場所空空蕩蕩的,什麼都沒有,不過是一塊平地或一塊綠地而已,怎麼避難,往哪躲,這不是笑話嗎?
女兒笑著對我說:爸,這你是外行,避難場所就是要空蕩蕩的,不能有房子和其它建築物,否則那就不叫避難場所了。因為日本是個多地震國家,幾乎每天都有地震,只是大小級別不同,小的你感覺不到它。避難場所是較大地震時,人們從家裡或上班的地方或商場等跑出來集合的場所,這下我才明白了。牌子的旁邊,還豎立著一塊石頭碑,上面寫著厚木市長的題字:「依胡田公園」(皆為中文字)。我想,市長題字的公園可能好大吧,非也,是一個籃球場,有兩個籃球架子,從球場一個角落過去,有兩排椅子和孩子們玩的滑滑梯等而已。
厚木市最典型最大的避難場所是一個叫「防災の丘公園」(防災是從日文翻譯過來的),是個丘陵公園,地勢高低不同,也是該市最大的公園,市中心的中央公園比它小好多,也在我住的附近,步行十來分鐘就到了,緊挨著公園的就是東京農業大學。之所以人們都叫它避災公園,是因為它裡面的防災設備非常完善。它處在一個較開闊的小山丘上,四面環公路,沒有圍牆,花木繚繞,四季蔥綠,真是一個大花園。遊玩的設施也比較齊全,棒球足球籃球網球場滑板場都有,還有個小動物園,更多的設施是供小朋友們玩的,特別是那個沿著山坡接連三次幾百米的滑滑梯及可在上面蹦跳的兩個大半園氣球,和一個清徹見底的、供孩子們嬉戲的大淺水池子,更引人注目。所以它有兩個功能,一是遊玩,二是防災。
它多處有防災的功能如:
一、避難場所。幾個避難場所都有指示牌,比較開闊平坦,逃難的人們可在這裡集中。
二、用水設施。多處有中文繁體寫的「災害時用飲料水備蓄庫」(拒),還有多處有一排排自來水龍頭,旁邊豎柱上寫著「災害用防水栓」。
三、防災倉庫。中文寫著「防災備蓄倉庫」,有960平方米,裡面全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醫藥用品,吃的穿的蓋的用的及在外露宿的裝備等。
四、宣傳設施。電線桿上或專門豎起的立杆上,都綁有大喇叭擴音器,到時大聲傳遞信息。
五、救護措施。有一塊瀝青平地,三面欄杆圍著,可供直升飛機使用。
六、入廁措施。廁所就更多了,都是用木板木柱搭起來的,比較安全防震,裡面有洗手液洗手池。男廁有大小便分開處,衛生紙隨便用,非常乾淨衛生。廁所內外甚至大便池或抽水馬桶邊都有報警裝置,遇到特殊情況需要救助,可按按鈕或拉開關,求助人員馬上趕到。
6月2日,到橫濱觀看開港153周年慶祝活動,從中華街出來,就是橫濱公園,一進去就看到「避難場所」的指示牌子。6月30日到東京遊玩,到上野站下地鐵從出口出來過馬路,就是東京的長野公園,剛進到公園門口,也有一個「避難場所」的指示牌子。因此,可以這樣說,在日本,無論是在城市或是在農村(城市化了),都會看到有的豎在馬路邊,有的豎在大小公園或活動場所(球場、廣場等)的門口的「避難場所」的指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