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跑完第一程,混改再接力
7月4日,在全國國企改革座談會上,物產中大集團等3家地方國企作為代表進行了發言和交流。物產中大集團董事長王挺革闡述了物產中大集團改革過程中的舉措和體會。這表明,世界500強的物產中大集團,不僅打響了浙江省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頭槍」,更是給全國地方國企改革帶來了樣本意義。
物產中大集團認為,混改之後不僅實現了國有權益較大增值,同時也為下一步深化改革帶來了源動力,將開啟「二次混改」新裡程,全面推廣成員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打造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命運共同體」。
「改」出一個世界500強
「在全國國企改革座談會上發言的地方國企代表只有3家,物產中大集團是其中之一,這對我們不僅是鼓舞更是壓力,我還專門做了不少筆記。」前兩天剛從北京開會回來的王挺革,對於發言時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會議特別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主動作為,因企施策,持續攻堅,不斷把國企國資改革引向深入,其實物產中大就是這樣的背景下走出來的。」
物產中大集團目前是國內最大的大宗商品集成服務商之一,連續5年入圍「世界500強」,但在企業成立之初,身處在「資源小省、市場大省」的浙江,沒有特殊政策、沒有進入門檻、沒有壟斷資源,同樣舉步維艱。「唯有改革方有出路,物產中大集團就是通過多次混改實踐,才確定了市場主體地位。」王挺革說,改革基因在當年改制時就已嵌入。
1996年,在省屬企業中率先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按照「扶優、活小、拓新」的指導思想,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造,以產權多元化為目標推進企業體制改革,以績效為中心推進分配激勵制度改革。到2003年,完成了一級成員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實施經營層和員工持股,形成了國資、集體、民營及個體多種所有制共存並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格局。
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
國有企業要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關鍵在於要堅定不移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王挺革認真學習了習總書記的重要批示,他告訴記者,總書記很明確地講了國企改革該怎麼做,就是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國有企業各類人才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各類要素活力。
作為充分競爭領域的企業,如何更好地與市場接軌,一直是物產中大集團努力的方向。王挺革認為,在目前的體制環境下,上市公司是股權多元混合所有制公司的最佳形態,國有資產證券化是未來最正確的發展方向。
正是這種「時不我待」的上市渴望,和國家加快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形勢,造就出了一種「浙江速度」。在浙江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文件下發一個月後的2014年10月,物產中大集團就立即啟動了整體上市,在浙江省委、省政府、證監會、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及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於2015年11月順利完成,成為浙江省首家踐行混改整體上市的省屬企業,並以歷時一年左右的重組進度,創下了國內資本市場類似案例的高速度。「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效決策,實施方案報省國資委、省政府到批覆僅用了7天,令我們深受鼓舞與感動。」王挺革說。
對於物產中大集團來說,整體上市所帶來的最大意義就是建立起了與競爭類國企相適應的市場運行法則。從治理體系上更加完善,形成了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相互制衡的規範運行體系,有利於提高決策科學性,強化監督有效性;運行管理更加規範,在去年獲得了中誠信與大公國際評定的雙AAA主體信用評級單位,成為全國首家獲此評級的地方流通企業;發展後勁更加充足,通過引入具有股東優勢資源的戰略投資者,為轉型升級提供資源動力。
以市場化為導向深入混改,物產中大集團實現了國有權益較大增值。根據2015年底物產中大收盤價計算,總市值達389.15億元。2015年的稅費、員工工資、淨資產三項合計達271.49億元,是1996年初始投入10.9億元的24.90倍。2015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為每10股轉增3股並派現金股利2.50元,成為物產中大上市20年以來最好的利潤分配方案。
(責編:趙倩、翁迪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