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康食品雪糕生產線
浙江在線8月1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張遠帆 沈彬彬 柴山)2017年7月22日,大暑。驕陽似火,氣溫飆升到40℃,地表溫度在60℃左右。人人都在吐槽的「三伏」高溫酷暑,卻是所有祐康人最喜歡的「好天氣」。凌晨3時,冷鏈車就開始在祐康食品位於九堡的廠區內進進出出,一車車的雪糕和冰淇淋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
此情此景,讓人很難想像一年多以前,這家工廠曾經停工過28天,差一點關停。
祐康食品活下來了,而且,冷飲新品在不斷推出,新的銷售渠道正在試水;2016年,工人工資實現了10%左右的增長,祐康食品在江幹區的納稅額名列前茅。
「說這是一個奇蹟也不為過。」有研究者這樣形容。而這個「奇蹟」,是杭州江幹區委、區政府和作為國企的物產中大集團及祐康食品的所有員工共同書寫的。全新的託管模式不僅「盤活」了祐康食品,保住了「祐康」品牌,留住了杭州人記憶中紫雪糕的甜美味道,更留下了一個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幫扶救助的經典案例。
佑康債務纏身
國企接下幫扶任務
2015年年中,受房地產業務拖累以及董事長戴天榮患病影響,祐康集團陷入資金鍊困局,祐康食品(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祐康食品」)作為旗下企業受到牽連。
20多年的品牌,近千名員工,合作多年的供應商和經銷商,誰都不願輕易放棄。然而,面對一時無解的債務問題,有心接手的幾方都打了退堂鼓。幾經周折,杭州江幹區政府找到了物產中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中大集團」)。
2015年11月初,接到祐康求助的消息後,物產中大集團副總裁沈光明去探望病中的戴天榮。病床前,兩人討論了如何對祐康食品進行救助。作為國有企業,物產中大集團接下了對祐康食品進行幫扶的任務。
此時的祐康食品已經處於停工狀態。能不能救?怎麼救?風險究竟有多大?諸多不確定因素擺在面前。物產中大把重任交給下屬企業——從未接觸過消費品行業的浙江物產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物產化工」)。
2015年11月19日,時任物產化工董事長、黨委書記龐村帶著團隊,去祐康食品調研。當時已經停工的廠區沒有車輛進出,沒有人員走動,顯得異常冷清。惟一有「人氣」的地方是會議室,江幹區委、區政府的相關領導,祐康集團的高管,祐康食品的生產經營團隊,坐了滿滿一屋子。
現場氛圍給龐村的第一感覺就是:沒時間了,必須馬上給出解決方案。這個方案,必須既能在短時間內讓工廠恢復生產,保持祐康的產品、市場、品牌不斷,又能把物產方面的風險控制在最低,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聽完情況介紹,看過廠區的情況,龐村當場提出了自己的計劃:經營性託管——物產化工負責祐康食品的原料採購和產品銷售,「管住兩頭」,而將中間的生產環節全權委託給祐康食品。
龐村「臨時想出來的方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一小段時間,會議室裡沒有人說話。
印象中「財大氣粗」的國企,並沒有簡單粗暴地用錢來解決問題,而是給出了一個「治病」的藥方,糾纏不清的錢、貨、人的問題,有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祐康集團的高管表了態:「這個方案可行!」江幹區的相關領導也表了態:「全力支持物產的工作。」
龐村的判斷十分準確,祐康食品確實沒有時間了。用祐康食品總經理朱青平的話說,再過十天半個月,再好的方案、再多的錢也救不了了。彼時廠裡的庫存已基本耗盡,春節消費季近在眼前,節後馬上又面臨新一年的產品訂貨會,此時如果再沒有產品尤其是新產品出廠,「祐康」就將從貨架上消失。對於此時的祐康食品而言,時間就是生命。
「經營性託管」的方案是龐村臨時想出來的,但她認為這不僅僅是個人智慧,她的底氣來自物產中大集團。
生產快速恢復
物產顯現服務優勢
在物產中大集團內部,對祐康食品的託管工作被稱為「祐康項目」。龐村說,祐康項目之所以能迅速制訂方案、決策並執行,源自物產中大集團自身強大的創新能力、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與實幹作風。作為「世界500強」企業,物產中大並非單純地以大取勝,在業務創新、模式探索、整體上市以及績效考核、員工持股等方面,物產中大始終走在前面,多年的改革發展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先進的理念。之前,物產化工也曾參與過類似的民營企業託管,並且在供應鏈集成服務、產業生態組織方面,擁有核心優勢。
雖然之前從來沒有從事過消費品行業,但龐村認為,經營管理是相通的。「經營性託管」能夠解決問題,也是物產化工供應鏈集成服務能力的集中體現。
2015年12月初,在家等待將近一個月的祐康食品員工接到「回來上班」的通知。12月14日,在九堡的生產基地,車間燈光亮起,生產線開動,員工們坐到熟悉的工位上,供應元旦春節市場的手工水餃、刀切饅頭,再次擠滿了傳送帶。
恢復生產的當天下午,在九堡的生產基地裡還召開了一個特別的會議——「祐康食品生產經營工作座談會」,江幹區委、區政府,物產中大集團的相關領導應邀到場。會上,祐康集團常務副總王文仙激動地說:「今天祐康食品燈亮了、機器開動了、員工復位了,沒有比這更加美好的了!在寒風凜冽的冬季,物產給祐康帶來了溫暖和希望!」
訂單大幅增長
管理團隊出資入股
2015年12月23日,杭州宏祐貿易有限公司成立。工商登記信息顯示,物產化工作為大股東,佔股70%,來自雙方經營管理團隊的4名高管以自然人身份出資入股,佔股30%。
管理層入股,意味著他們把自己的身家與企業的命運系在了一起,從單純的職業經理人變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責任人,無論是物產化工還是祐康食品,大家從此都在一條船上。
情人節,甜蜜美好的日子。祐康食品選擇在這一天發布2017年的新產品,並且一口氣發布了15款,其中包括手工黃酒棒冰、俄羅斯方塊雪糕等多款針對90後、00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產品,祐康「起家」產品紫雪糕也以新面貌重出江湖。
經銷商紛紛下單。與去年同期相比,訂單數量大幅增長。朱青平在新產品發布會上總結了2016年的三大成果:「我們形成了一支更專業、更協同、更穩定的隊伍;我們找到了一條祐康未來更加健康成長的道路;更重要的是,我們提振了整個供應鏈渠道和員工們的信心。」
這「三大成果」背後的重量,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才知道。
宏祐貿易總經理張穎記得清清楚楚,2016年7月18日這一天,氣溫一下子「高開」到36℃以上,運送冷飲的冷鏈車在廠裡排起了長隊。祐康人熟悉的場景又回來了。此前由於氣溫偏低,雪糕、冰淇淋的銷量一直上不去。全公司上下耐著性子苦苦等待了兩個月,期間不斷給員工打氣,給經銷商打氣。
企業走向新生
多方合作造就共贏
透明工廠,是祐康集團創始人戴天榮於2008年在食品行業首創的。作為杭州市一處知名工業旅遊點,祐康食品透明工廠是青少年最喜愛的社會實踐地點之一。
只要有人來參觀,「兼職導遊」、祐康食品生管部經理陶建良都會提醒他們注意透明工廠入口兩邊的小雕像,這是戴天榮生前立的。左邊是三個石匠,提醒祐康人要時刻不忘初心,秉持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右邊是一隻雄鷹。旁邊的文字記載了一個流傳很久的故事。「老鷹的壽命最長可以活到70歲。當它活到35歲左右時,喙、爪子、羽毛都已經老化,這時它必須飛到懸崖上,用巖石把喙敲掉,把指甲拔掉,把羽毛拔掉,讓新的長出來。忍受這5個月的痛苦之後,它才可以重新飛翔,可以再活30多年。」
鷹的故事,仿佛就是祐康食品正在經歷的故事。今天,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正在生長。這一次,新生的利爪和羽翼裡,帶著「物產中大」的基因。
物產化工在一份報告中,將這個幫扶案例的階段性成果總結為「六贏」:政府贏,祐康贏,員工贏,經銷商贏,供應商贏,消費者贏。儘管低調地沒有提到自己,但物產中大集團無疑也是贏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的優勢,在消費品這個第一次涉足的領域內,得到了充分印證。
截至目前,在恢復生產600多天之後,祐康食品的核心指標——銷售毛利率、銷售費用率、資產回報率等,基本已恢復到正常水平。沈光明在朋友圈發文:「這是我分管物產中大投資後做的第一件有意義的事。祝福祐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