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厝好呷】這些泉州古早味,你吃過嗎?

2021-12-25 泉州吃喝玩樂爆料圈

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讓人迷戀的除了大街小巷的古蹟和豐富多彩的民俗外,更有各式各樣充滿古早味的風味小吃隱身在偏街老巷裡頭。它們可能沒有亞佛春餅皮、塗門貢糖、侯阿婆肉粽等這些老字號那麼為人所耳熟能詳,但卻同樣承載著老一輩泉州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本期,小編繼續帶著你尋遍街頭巷尾的每一處泉州古早味,回憶下小時候的家鄉味道。

新門街菜市場雞卷

地址:新門街菜市場152號攤位中菜水圓國

經營年份:32年

經營種類:水圓、雞卷、魚羹、蝦仁羹、墨魚羹等

人均:雞卷一斤12元

營業時間:4:00—12:00

古早指數:★★★★★

閩南「雞卷」,雖然有個「雞」字,裡面卻一塊雞肉都沒有。關於這名字的由來,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因為其形狀似雞脖子,因此取名為「雞卷」。另一種說法來源於「辦桌」。「辦桌」時總會多出一些剩菜,廚師就把這些剩菜捲起來炸,取名叫「多卷」。在閩南語裡,「多」跟「雞」的發音類似,於是最後演變成了「雞卷」。第三種說法比較靠譜,來自雞卷「元老」———安溪的湖頭雞卷,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據說,清代,京城名廚師雲集,湖頭有不少人進京為官,學到了不少烹飪技術。返回家鄉後,他們又觸類旁通,推陳出新,於是各種別有風味的小吃在湖頭應運而生。後來,湖頭雞卷又傳入宮廷,成為宮廷宴席上的一道菜,傳說此菜名系康熙皇帝所賜,是「皇廷名菜」。只是湖頭人的版本中,雞卷原來主要的原料是雞肉而不是五花肉,故名「雞卷」,而後不斷改良,換成現在常用的五花肉。

從早先的中菜市搬遷過來的水圓國已經做了32年的雞卷,他家的雞卷有種小時候阿嬤包出來的味道。雞卷出爐即食,原汁原味,許多人就好這一口。冷卻以後,切段,炸成金黃色,外酥裡嫩,蘸上閩南甜辣醬或者香醋,咬上一口,酥脆過後,香味在舌尖一點點蔓延開來,風味絕佳。

南俊巷「金含」(麥芽糖)

地址:南俊巷169號塗門貢糖

經營年份:100多年

經營種類:花生貢糖、麥芽糖等泉州特產

人均:金含3元一包

營業時間:8:00—22:30

古早指數:★★★★★★

「金含」,其實就是圓粒狀的硬質麥芽糖,因其色如金,硬度如金,被老泉州人親切地稱之為「金含」。小時候,為了吃到一顆「金含」,得卯足勁幫大人多做幾件家務活,才能得到一顆甜蜜蜜的「嘉賞」。迫不及待將「金含」放進嘴裡的那一刻,連小小的心臟都是愉快而幸福的。

現在的糖果,皆是由工廠流水線製作再擺到各大商場售賣,雖然甜味依舊,卻少了一份獨特的味道。當時,一片薄錫板,一把特製小勺,一個煮糖的小爐子,這就是手藝嫻熟的師傅製作「金含」的全部家當。師傅提著小勺子,往糖鍋裡搗一搗,舀起熱乎乎的糖漿,往錫板上輕盈地滴下,綴成幾個圓如一分硬幣大小的糖片,就擱下來,悠然地坐在特製的高腳凳上,靜靜地望著糖漿自然地涼幹、變硬,然後用小鐵片鏟起,遞給等候的人。金黃的糖片放在手心,還有一定的熱度,塞一個在嘴裡,滑滑的,純正麥芽糖的甜香鑽進牙縫,竟是滿口含香。

崇福路鹽燒番鴨

地址:崇福路福利大廈8-9號忠記鹽燒番鴨

經營年份:20年

經營種類:鹽燒番鴨、鹽燒雞

人均:鹽燒番鴨一份70元

營業時間:7:00—21:00

古早指數:★★★★

泉州鹽燒鴨是一道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味俱全的美食藥膳。它既能氣血雙補,同時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其中的薑母片滋味獨特,春夏能祛暑溼,秋冬能祛肺燥,還能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

忠記的鹽燒番鴨將整隻帶頭帶爪的番鴨抹上調料醃製,然後將整隻鴨子和薑母盛於帶蓋陶土砂鍋中,再把砂鍋埋入已堆進敞口鐵鍋裡的沙堆和粗鹽中加熱,經過慢火精心熬燉2個多小時,鴨子烹製後的鹹度、甜度、色度、香度、熟透度和鮮度恰到好處,鴨肉鮮美多汁,香氣撲鼻,十分誘人。

胭脂巷炸紫菜

地址:胭脂巷口布料批發市場入口處

經營年份:15年

經營種類:炸紫菜、炸醋肉等

人均:炸紫菜一斤15元

營業時間:15:00—19:00

古早指數:★★★★

炸紫菜丸子,是許多泉州媽媽輩們能夠信手拈來的美食。食材十分簡單,只要選用優質紫菜,清水洗乾淨後加入地瓜粉和各式調味料便可,但對於火候的掌控卻十分苛刻。火勢過旺,紫菜丸子就會過焦,吃起來帶有苦味,火勢太弱,紫菜丸子口感便無法酥脆,看起來還軟塌塌地。

炸紫菜還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雞蛋、海蠣、瘦肉、海蟶等食材,吃起來香酥脆爽,帶有濃濃的閩南風味,許多老泉州人就好這一口。

田安路乾拌麵

地址:田安南路596號泉興牛肉店

經營年份:6年

經營種類:泉州牛肉小吃、乾拌麵等

人均:乾拌麵6元

營業時間:7:30—凌晨2:00

古早指數:★★★★

在沙縣拌麵橫掃全國之時,你可記得正宗泉州味的花生醬乾拌麵?田安南路上的泉興牛肉店雖然開業僅6年,但它卻是已開業近30年的東興牛肉店的「分會所」———俗稱分店。雖然是分店,但做出來的味道卻是絕對正統的「東興味」。與沙縣的拌麵不同,泉興乾拌麵採用的花生醬濃稠且帶有顆粒,再搭配閩南獨有的蒜味甜辣醬,兩種醬料混合在一起,均勻地裹在口感柔軟的麵條上,吃上一口,滿嘴濃香。乾拌麵上桌後,要一邊拌一邊吃,一方面是避免麵條粘連,另一方面是讓麵條的熱度和醬料融合得更加均勻,口感更佳。這時候再喝上一碗加了永春老醋的牛肉羹,這就是老泉州人永遠忘不掉的泉州味。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分享!

--內容分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關注我們

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

--推薦給朋友

點擊右上角-→發送給朋友

點擊「閱讀原文」有驚喜哦~

相關焦點

  • 【咱厝好呷】這些泉州古早味,你都吃過嗎?
    麻粩香甜可口,入口酥脆鬆軟,雖甜而不膩,好嚼勁,且不粘牙,嘗後令人口齒留香,回味無窮。烘豬腳必定要原鍋煨熟才好,火候的講究,類似於東坡肉的歌訣:「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烘豬腳上桌時,醬糖色閃閃發光,肉香撲鼻,再撒上一把蒜蓉和蔥花,增色不少。肥而不膩的豬皮都不用使勁咬,入口即化,連以前不敢吃肥肉的人,在嘗過之後也忍不住食指大動,大快朵頤。
  • 【咱厝好呷】明日清明節 潤餅的秘密你知道嗎?泉州人必看!
    105座城的特色小吃1013七彩美食圖賞,你最喜歡哪個色系?1014三十四個國家的經典美食大全1015萬聖節甜點美圖大搜羅1016中國好快餐之爭:蘭州拉麵vs沙縣小吃1017經典必吃的泉州小吃,你饞了麼?
  • 咱厝古早味傳承人—王平,在華廈泉州眼科重見光明!
    小科普滿煎糕:滿是達到極點的意思(閩南話裡讀muan,第三音),是閩南人常吃的一道面點,糕外表平平,中間層的「細胞」比較大,切面層看起來呈牙齒狀,剛出爐時吃,表皮有點脆,中間糕體很Q。如果放到隔天,表皮由於接觸空氣太久會軟掉。「哪裡的『滿煎糕』最最古早味?」
  • 《好呷在泉州》MV上線!超美泉州,阮厝的味道唱給...
    《好呷在泉州》MV上線!超美泉州,阮厝的味道唱給你聽《好呷在泉州》MV震撼上線!究竟有如何魅力呢?話不多說,戳視頻搶先看!2019年3月,由美食城與泉州本土原創Rapper:Red10不死鳥聯手創作的《好呷在泉州》音樂正式上線。一經上線,厝邊好評如潮。阿福攜手好友不死鳥,本色出演。以美食為切入點,將古早味的泉州。一一向你呈現。
  • 這些泉州古早味,你都吃過嗎?
    那麼作為一名吃貨,怎麼能不知道咱厝人的老牌小吃呢?東菜市場豆花烘豬腳必定要原鍋煨熟才好,火候的講究,類似於東坡肉的歌訣:「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烘豬腳上桌時,醬糖色閃閃發光,肉香撲鼻,再撒上一把蒜蓉和蔥花,增色不少。肥而不膩的豬皮都不用使勁咬,入口即化,連以前不敢吃肥肉的人,在嘗過之後也忍不住食指大動,大快朵頤。
  • 咱厝好人多 泉州西街有奉茶老人南俊路施粥阿婆
    咱厝好人多 泉州西街有奉茶老人南俊路施粥阿婆 qz.fjsen.com 2012-04-11 10:12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施粥的阿婆不願意透露姓名早報訊(記者 許奕梅 文/圖)咱厝好人多,除了當選首屆
  • 除了「古早味」,泉州還有這些……
    視頻來源:海內外南音團體福建泉州「大會唱」:南音解鄉愁這些年,文化的種子在泉州遍地開花,這裡不僅唱出了傳統音樂「活化石」的南音,還寄出了「家書抵萬金」的僑批,飽含了遠渡異鄉的遊子對故土的深愛。對於漂洋過海的泉州人而言,承載鄉愁的不僅僅是那一封封僑批,還有家鄉的古早味。「古早味」石花膏可以搭配各式各樣的食品,深受不同年齡層次的消費者喜愛。 陳龍山 攝「古早」這個地道的閩南詞,主要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 【好吃在泉州】這些泉州古早味,你都吃過嗎?
    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讓人迷戀除了豐富多彩的民俗史跡外,更有各式各樣充滿古早味的風味小吃隱身在偏街老巷裡頭。它們可能沒有亞佛春餅皮、侯阿婆肉粽等這些老字號那麼為人所耳熟能詳,但卻同樣承載著老一輩泉州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本期,就讓萬金帶著你尋遍街頭巷尾的每一處泉州古早味,回憶下小時候的家鄉味道。
  • 泉州古早味:漂洋過海的鄉愁(組圖)
    在泉州的雙陽農場、雪峰農場等地方,現居住的華僑們都會做南洋當地的美食,他們感嘆道:「已經習慣了吃這些東西,吃著這些美食就會懷念我們的第二故鄉。」  南洋風味口味較重,菜餚中常加入椰漿、咖喱、胡椒以及丁香等各種香料調味,而南洋的糕點是較容易帶入家鄉的,有千層糕、黑年糕、九層糕、糯米條、薯餅等香甜糕點。
  • 【萬】這些泉州古早味,你都吃過嗎?
    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泉州,讓人迷戀除了豐富多彩的民俗史跡外,更有各式各樣充滿古早味的風味小吃隱身在偏街老巷裡頭
  • 泉州街巷:聚寶街,看咱厝人的自豪和悲傷,網友:被雪藏的城市
    你可曾聽著鐘樓的聲音,漫步在西街小巷古院深,可曾看過東西塔的黃昏,洛陽橋上相互攙扶的老人……如果你沒有到過這座千年古城,走入花開的街巷,我相信很多人是聽不明白楊望所唱的《花開的街巷》表達出的咱厝街巷的淡定和從容,咱厝人的自豪和悲傷
  • 泉州古早味「普示菜」:記憶中的古城「味素」
    而泉州之所以有那麼多美食,與歷史上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有關,士大夫避亂南遷,並在此落地生根了。衣冠南渡其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對『衣冠南渡』的理解可能有些不同,所謂的衣冠,即古代士以上才戴冠,專指禮服,儘管在逃難和遷移的途中,依然不失儀表風度,不難推測這些人通常都是當時的士大夫和名門世家。
  • | 泉州吃記
    奇襲(其實),轄於泉州的石獅曾經是十分開放的一個鎮,普通話標準程度總體比香港強。眾所不知,這裡出過兩個電影明星:一個是姚晨,一個是龔蓓苾。石獅市,人傑地靈秀色富。秀色多的地方,好吃的必然豐富,這是我的好朋友鄭新川@開心的說法。他還說,石獅人比大市的人大氣,且重吃——嘴饞。所以這邊的女子長得清秀。
  • 過清明吃寒食 泉州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過清明 吃寒食「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每年清明前後,泉州的許多人家會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潤餅菜。在閩南地區,「潤餅菜」和「清明粿」便是清明前後,人們常吃的傳統古早味,它們都包含著初春時節的應季食材,通過不同的做法,製成兩道「春意盎然」且帶有閩南風味的特色美食。本期《美食》帶大家一起來回味下這些清明節推出的「限定版寒食」。
  • 《好呷到沒朋友的10家廈門古早味美食1.0》你吃過幾家?
    這些古早味的老字號美食都是藏在寶藏街區今天就來盤一盤這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寶藏美食體會真正「好呷」的本地美食提到廈門本地美食就不得不說沙茶麵了,這家在中山路附近的小店已經成為遊客的打卡地標了。只要跟老檳榔們打聽一句「冬粉鴨」,大家就知道你在說明麗小吃了。清清爽爽的湯,配上口感正好的粉絲,還有自己點的配料老闆毫不吝嗇,滿滿一大碗,鹹香可口。這是一家開在故宮路的豆花小店,店名的「李菊英」就是店主阿姨的名字。不管你是甜黨還是鹹黨,在這裡都能滿足你的需求。
  • 大年三十蒸糕做粿敬天公 泉州西街古早味迎新年
    因為那裡的花包,味道「最泉州」,就像這條老西街一樣。今天,本網「西街復興·懷舊年」馬年新春策劃,也要暫時跟大家說再見了。如果您覺得意猶未盡,歡迎春節期間親自到西街走走,說不定經過哪座古大厝時,會有熱情老厝邊招呼您進去,奉上蜜餞,請您呷甜,品嘗這瀰漫在老西街的濃濃古早味。西街370號,實在有些簡陋,連個店招都沒有,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
  • 清明節,西街老厝裡賣的潤餅菜,還是舌尖上的古早味……
    清明節,你吃潤餅菜了嗎?對土生土長的泉州人來說,清明節和潤餅菜幾乎可以劃等號。潤餅菜,又被老一輩稱為「思鄉菜」。薄餅裡卷的不僅是美食美味,還有泉州人的故鄉情節。1潤餅好不好吃,關鍵在皮,一張好的潤餅皮可以包萬物。西街鬧市裡的亞佛潤餅皮,不用說肯定在每年的必選名單上。店鋪開在西街的老厝裡,離開元寺很近,一抬頭就能看見東西塔。
  • 泉州超好吃的8家老字號,你吃過幾家?
    泉州,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小吃自然也是非常贊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些泉州必吃的美食。這些美食,已經傳承了幾十、上百年,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改良,依舊是泉州人最愛的古早味。
  • 過清明吃寒食 咱厝古早味"潤餅菜""清明粿"
    過清明 吃寒食「潤餅菜」和「清明粿」是不少泉州人清明時節必吃的傳統古早味
  • 走在石獅老街,尋覓咱厝的古早味
    當然大胃王也無需擔心,老闆貼心準備了油條,發糕碗糕等花生湯好伴侶。地址:城隍街許厝埔舊菜市場營業時間:5:00-17:00吃麵線糊的絕佳搭配便是油條了,一手油條一手面線糊,既享受油條的香酥清脆,又品嘗著面線糊帶來的軟濡。地址:石獅八七路振興巷148號營業時間:9:00- 00:00石獅牛肉麵三巨頭:海含、祥記、中百,可見海含在老石獅人心目中的地位,這是一家有過美好回憶的牛肉麵店。海含牛肉滷麵的湯頭十分濃稠,咖喱味、辣味、牛肉香味,夾雜出獨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