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2020-12-06 悅文天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365天,365句經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Hello~大家好,我是日站君。提起日本藝術,你會想起哪張畫?恐怕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幅《神奈川沖浪裏》

這幅畫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小到明信片、書籤、各種周邊印花,大到日本的新護照、鈔票、奧運會宣傳片。

左上為日本護照

左下為新日元上的國家級風水施法現場:

錢上帶海浪,日本經濟跟著浪。

右側為奧運會宣傳片JOJO版《神奈川沖浪裏》

再放眼世界範圍,對這張畫的魔改可以用「無數」來形容。從咖啡豆到牛奶、生菜,甚至是神奇寶貝和川普的頭髮都能化身《神奈川沖浪裏》。

這幅畫以及背後代表的日本「浮世繪」到底有什麼樣的淵源和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浮世中的「浮世繪」

實際上,《神奈川沖浪裏》這張畫,只是《富嶽三十六景》中的一張。

《富嶽三十六景》這批畫當年足足印了有至少8000張,每張定價為16文、平民百姓兩碗面的價格,跟我們路邊小傳單、隨手貼牆上的海報一樣平凡。

畫家葛飾北齋創作這批畫,也純粹是為了賺錢謀生。這位窮了一輩子的大師,想用日本對富士山的崇拜追個熱點,所以在這一系列的每張畫裡,你都能看到一個或大或小的富士山。

《富嶽三十六景》

葛飾北齋 《東都淺草本願寺》

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

江戶時代有一本《浮世物語》很流行:「萬事不掛心頭,隨風飄去,流水浮萍一般,即叫做浮世。」因此,要用畫筆抓住轉瞬即逝的浮華瞬間,及時行樂。

這些浮世繪都是通過木刻版畫技法批量生產,所以,浮世繪沒有「原作」的概念——無非是質量和批次的差異而已。

葛飾北齋《江都駿河町三井見世略図》

它的出現其實是江戶時代一個縮影。

17世紀,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統,政局平穩、經濟發展,商人們有錢但沒地位,武士們有地位沒錢。

大家都沒什麼值得奮鬥終生的宏大目標,也覺得沒啥人生價值,那只有喝酒了,此生的享樂就是最好的選擇。

隨後,畫家們開始以商人們那煙花柳巷的奢侈生活為題材,叫做「手筆風俗畫」,為浮世繪的前身。

吉原地區是浮世繪歷史中的核心

到了1657年,一場大火將江戶夷為平地,觀念上為人們帶來浮世無常之感。

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大量資金、人力流入江戶,進而商業高速發展,能大規模印刷的宣傳畫備受歡迎。

東邊的演員、西邊的名媛、酒屋漂亮的女服務生、「花柳界」的頭牌都想讓自己更有生意,唯有依靠浮世繪的宣傳了。

葛飾北齋《江戸日本橋》

浮世繪的大致流程

這樣,創作浮世繪就完全是「有啥需求畫什麼」的思路了。

通常是先由出版機構,也就是「版元」向畫家約稿,確定下畫哪位明星?什麼地方的風景?還是妖魔鬼怪、美人畫?

然後由畫家出黑白的初版,出版商拿到手稿後經過幕府審查,就可以開始雕刻和印刷了。

歌川國芳《山海めでたいずえ はやくきめたい》,木版畫,34.6×24.9cm,1852年

隨後,畫家畫圖定色彩,雕師根據畫家的指示雕刻線板和色板,印師根據需求進行印刷。浮世繪便宜大碗的基礎來源於明確的分工。

到了江戶時代末期,幕府下達禁令導致浮世繪開始轉型,畫家們不再以人物(美人繪、役者繪等)為主,風景成為新的主題(即「名所繪」)。

鑑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和法律,平民百姓沒辦法合法旅行,因此以各地風景為主題的作品銷路非常好。

歌川廣重 《箱根湖水圖》

歌川廣重 《蒲原夜之雪》

葛飾北齋 《布穀鳥和杜鵑花》

我們所熟知的浮世繪三傑,其作品也基本包括了這些題材,但還是各自有特點,像吸收西方透視、構圖技法的「畫狂人」葛飾北齋、專畫「紅塵風月」的喜多川歌麿,和偏好風景的「旅行博主」歌川廣重。

喜多川歌麿 狂歡之夜,高島大久用兩面鏡子觀察

喜多川歌麿 Fukaku忍錦鯉 1793年

浮世繪的奇幻漂流

浮世繪是如何席捲全球的呢?實際上最開始,它是以包裝紙的身份進入歐洲的。

早在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沒辦法從中國買到最受歡迎的瓷器,只能轉去日本進口有田瓷。

這樣,極為廉價的、被平民百姓閱後即扔的浮世繪,就順手拿來像報紙一樣承擔貨物的包裝、填充。可以說「包裝紙」成了日本文化在歐洲大陸的啟蒙之始。

1869年 全神貫注參觀日本文物商店的歐洲人

到了19世紀後半頁,歐洲人在先後完成對中國趣味、伊斯蘭趣味、乃至印度、埃及等外來藝術的吸收後(所謂異國情調),把目光轉向了日本,開始流行起名為「日本主義」的情調。

借著1867年巴黎世博會的東風,首次以國家館名義參展的日本,就面對了西方人的消費狂潮。包括浮世繪、和服、漆器、瓷器等在內的1356箱展品銷售一空。

1867年世博會 日本館

日本人呢,也完全不把浮世繪當寶貝。無論是過往的歷史,還是正在發生的明治維新,都讓全盤學習西方的日本人,忽視了隨處可見的浮世繪。

因此,買賣雙方大有相見恨晚之感,浮世繪被歐洲的外交官、旅行者、商人們成堆運走、倒賣,其中知名的日本國際倒爺如林忠正,僅他一人就賣出了16萬張浮世繪。

梵谷《花魁》,1887

那些當時還沒打出名堂的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們,像梵谷、馬奈、莫奈、德加等人,都是浮世繪的狂熱愛好者。他們或是在家中收藏、或是舉辦小型的浮世繪展覽、傳閱畫冊。

歌川廣重《大橋暴雨》(左)梵谷《雨中大橋》(右)

莫奈以妻子為模特的作品

當然,歐洲人是單純被畫面吸引,因此誕生出不少東西合璧的作品。

浮世繪因為受限於機器和材料,超大幅版畫需要拼接完成。這樣歐洲人就看到不少不完整的畫面,殘缺的構圖反而被一些印象派、後印象派畫家當做你沒見過的「全新構圖方式」進行創作。

德加《賽馬會上》 1877—1880年 奧賽博物館藏

再比如狂熱的浮世繪愛好者梵谷,拿油畫顏料臨摹了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屋》,然後他恭恭敬敬地把邊上的日文也寫上了,估計他完全沒意識到這其實是一張廣告,左右的日文是名字和地址——臨摹了一張煙花柳巷的傳單。

梵谷《開花的梅樹》(右)上日文為 龜戶梅屋,吉原區一家花花酒館的宣傳

從這個角度來說,西方人只是從純粹視覺的角度,把畫當成了「畫」,導致很多日本學者反對這股子浮世繪熱潮。

1888年5月至1891年4月,巴黎專門出版的雜誌《日本的藝術》

浮世繪本質上是一種貧民百姓在眾生皆苦的掙扎中誕生的藝術,西方的文化人只看到了畫中美人,卻忽視了她作為風塵女子賣藝賣身的啜泣聲。只看到畫面的色彩線條,卻不了解畫家們朝不保夕的困苦生活。

因此,浮世繪的火爆反而被作家永井荷風稱為「東洋的悲哀」。

喜多川歌麿《婦人的十二手藝之理髮》

喜多川歌 麿的代表作

小原古邨《貓と鼠》

浮世繪終結了嗎?

浮世繪影響了西方藝術,反過來,西方文化也影響了浮世繪的創作。

《佐佐寺的雪》—川瀬巴水

明治維新後,大量西洋畫湧入日本,在全盤歐化的風氣下,日本畫家開始學習西方繪畫,屬於江戶時代的浮世繪就此沒落。

但它的奇妙旅程還在繼續,20世紀初,不少畫家以浮世繪的材料與技法,創造出融合西方風格的新浮世繪,這些作品被稱為「新版畫運動」,是帶著印象派光影和透視的浮世繪,代表人物有川瀬巴水和吉田博

新版畫作品《梅門》

川瀬巴水作品

而在設計領域,浮世繪同樣大放異彩。

以兩位日本設計大師田中一光和橫尾忠則為例,同樣是參考了浮世繪的色彩、構圖、內容,田中一光拿出了「極簡性冷淡」版本的浮世繪設計,橫尾忠則向當代藝術拿走拼貼的大菜刀,把浮世繪和波普藝術一鍋燉了。

田中一光的 性冷淡浮世繪

橫尾忠則的拼貼浮世繪設計

橫尾忠則的設計

·寫在最後·

縱觀這段貫穿東西和古今的奇幻漂流史,浮世繪本質就是一種在普通人生活中誕生的、不斷變動的藝術。

明豔的色彩、簡潔利落的線條、生動的人物姿態,可以讓它天然地成為再創作的理想參照,在任何一個時代重生,被任何設計師、藝術家致敬。

從這個角度說,消失的是只屬於江戶時代的浮世繪。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新浮世繪。

-END-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第2797期文化產業評論幾乎無人不識日本浮世繪,它作為日本最著名、最具特色的一種繪畫形式,不僅在日本美術的發展歷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許多經典圖案從江戶時代流傳至今,依舊是跨界潮流和現代藝術的常客,經久不衰地影響著人們的審美。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在過去的400年中,葛飾北齋,北川加賀,川川茂樹,鈴木春武和東條齋等許多大師譜寫了音樂,在江戶時代留下了許多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熱?如果您將這些大師分成一組並以浮世繪的名字命名,那麼您心中的C大師是誰?讓我們仔細看看「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展」!
  • 為什麼浮世繪這麼火?
    編者按:日本的風俗畫——浮世繪興起於江戶時代,鮮活地表現了當時平民社會的生活百態,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時代記錄,被稱為那個時代的「百科全書」。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
  • 淺議解讀日本浮世繪藝術
    浮世繪從字面的理解是「虛浮世界的繪畫」的意思,直指所繪內容是過眼煙雲的瞬間歡樂。這種繪畫形式產生於17世紀的,由日本風俗畫發展而來,由於浮世繪的題材接近百姓生活且畫面豔麗優美,它展現出了日本繪畫的新形勢和新風貌,以旺盛的生命力繁榮了300多年的時間。
  • 為什麼浮世繪備受世界矚目
    近日,「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Bund One Art Museum(上海外灘壹號美術館)展出,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觀看。展覽由140餘幅名家作品組成,內容涵蓋了美人畫、歌舞伎畫、風景花鳥畫和歷史神話故事等主要題材,構成浮世繪從草創到成熟期的發展史。每一幅浮世繪都是一個小宇宙,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密碼。
  • 浮世繪如何以俗世美重新定義了日本藝術
    彼時它是亞細亞火油公司,今天,它成為Bund One Art Museum,正在上演《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畫展匯集了江戶至明治初年浮世繪各個流派與代表畫師的140餘幅名作,展示了版畫、肉筆畫;墨摺繪、紅摺繪、錦繪;浮世繪版畫製作程序、套印工藝;細緻解讀了浮世繪從草創期到成熟期、衰落的歷程。
  • 影響百年日本文化的浮世繪,舶來藝術源遠流長
    導語:日本浮世繪文化與我國蘇州桃花塢木板年畫都已具有了百年的歷史,而浮世繪文化已浸入到日本社會方方面面。"浮世"表現現實,"繪"則表明它鮮明的色彩。對於浮世繪藝術,日本表現出包容萬象的態度,無論歐洲的油畫,還是中國唐朝時期美人圖,浮世繪都將它們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化中,並且堅持自己的特色,發展了百年之久。
  • 日本浮世繪版畫藝術對著名畫家梵谷的影響
    VincentChris Snelling,Paula iete浮世繪是日本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這其中,最著名的畫家梵谷可能是受到浮世繪影響最深的人。在荷蘭梵谷博物館中有一個專門的「日本夢」展廳。這個展廳中收藏有梵谷臨摹的一些浮世繪以及原畫。因為梵谷和他弟弟提奧都是日本版畫的狂熱愛好和收藏者。而在梵谷博物館的官網上,還有一個日本版畫收藏集,其中有數百幅浮世繪作品。
  • 浮世繪來襲,一場教科書級別的日本藝術大展
    由上海新華發行集團和上海天協文化共同主辦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2020年7月3日至11月8日在上海中山東一路1號Bund One Art Museum舉辦。這是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內容最全面、展品最豐富、展陳最新穎的浮世繪展覽。可以說,看完展覽,便能全方位了解浮世繪所表現的絢麗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了解浮世繪的發展脈絡和名家名作,了解浮世繪版畫的製作方法和變化過程。
  • 花街柳巷裡誕生的藝術 日本浮世繪
    江戶時代是日本封建社會的晚期,它和我國的清代相吻合。由於經濟的增長,城市裡首先產生一種「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圖片來源:Fine Art/Corbis via Getty Images/視覺中國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後出現,浮世繪的印刷技術,達到一個高潮,如錦繡萬花,絢爛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藝術上的高度成就。
  • 你能看懂日本浮世繪嗎?先明白「浮世」二字
    日本美術在其歷史發展中汲取了各國營養,雜糅成了帶有自己強烈特色的美術風格。《日本美術史》的作者、臺南藝術學院退休教授徐小虎曾說過「日本文化像一個牡蠣,張開外殼接受海中各種外物侵入,再將來自大陸的那些沙礫轉化成珍珠」。在日本美術史中浮世繪作為一定時期日本流行的美術風格,曾風靡於全日本,行銷至海外後更是讓歐美大國為這樣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藝術形式而震驚,從而成為日本美術的代表作品形式。
  • 日本浮世繪從高雅到豔俗,經歷了哪些藝術觀念的轉變?
    任何藝術形式的誕生,都離不開文化、經濟、商業、政治等各方面的影響,浮世繪是古代日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誕生的產物。日本江戶時代歷經200餘年,基本對應我國的明朝晚期和清朝中後期。在這200餘年裡,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在日本產生,促使商業和經濟走上了快車道,進一步影響了市井文化的繁榮。
  • 日本浮世繪如何攻佔時尚圈?
    作為日本的民族藝術,浮世繪如何影響了西方主流時裝設計?其蘊含的東方元素又如何引領時尚? ▲ 作為時尚雜誌的浮世繪 浮世繪是日本最為典型的繪畫藝術形式,幾乎所有的浮世繪畫師無不對當時的流行風尚投以強烈關注並有所反應,他們的作品也反映出日本獨有的風土人情。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日本浮世繪,很多人都聽說過,這種在江戶時代流行開來的古老繪畫在現在看來也毫不違和,豐富的配色與畫法更接近現代人的審美,比如下面這張著名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作者最為著名的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日本浮世繪對西方油畫的影響  BY 黃阿忠  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上海美術館選擇了日本浮世繪來擔當一次紀念性活動。《日本浮世繪名作展——江戶美人畫的魅力》這個畫展中的作品來自日本北海道道立美術館的藏品,共計138組(177件)。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美人畫不論在哪個國家和民族都是文人騷客追求的對象,尤其在日本,這一傾向更為嚴重。日本的代表藝術浮世繪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是日本傳統文化貨真價實的瑰寶。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引發了「浮世繪潮流」「浮世」這個詞在古代日本實際是「憂世」的意思,它代表著一種「厭世情結」。由於佛教文化在日本的傳入,「浮世」一詞也有了一種及時行樂的意思。「繪」則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繪畫」雖然看起來密不可分,但還是有所不同。
  • 長野縣松本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
    長野縣松本市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匯集了各種浮世繪作品。浮世繪是一種江戶時代盛行於民間的木板刻畫。以明亮的色彩描繪歌舞伎演員、日本各地風景畫等種種人間生活百態。日本首屈一指的「日本浮世繪博物館」,是松本旅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 從「春畫」演變到日本的象徵,「浮世繪」究竟是什麼樣的藝術?
    日本的浮世繪,有人想到神奈川沖浪裏的那朵浪花,也有人想到一些畫面生動的「春畫」,內容跨度之大,之廣,令人嘆為觀止。有人覺得浮世繪高雅,有人覺得市井低俗,為什麼同樣是浮世繪卻會有如此大相逕庭的評價呢?
  • 浮世繪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近期,北京、上海與東京三地,都在舉辦浮世繪大展,它們分別是中國美術館「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上海的「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與東京的「日本三大浮世繪收藏展」。浮世繪在日本藝術史上跨越了260餘年,用今天的眼光看這顆東方的藝術明珠,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