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保險小記——第4篇
香港保險香不香?未來可不一定了。
最近,中國精算師協會對2020年版重疾表開始徵求意見。諸多表格中,有兩張「大灣區產品專屬」重疾經驗發生率表被單列出來。
別看這個小變化,背後可能帶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保險產品的定價,是根據發生率的經驗數據來的。灣區版重疾發生率數據首次亮相,意味著保險公司根據這份發生率表設計專屬的產品,不遠了。
有意思的是,小記對比了灣區版和全國版的重疾經驗發生率,灣區版要比全國版的足足低了10%。
也就是說,灣區版的價格,理論上可以比全國的重疾險低10%(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產品定價還有很多其他因素)。
更重要的是,同時公布的2020年全國版重疾險發生率表,比現行的重疾發生率又降低了20%。
也就是說,理論上,現行的重疾險價格在2020年經驗表啟動之後,可以降低20%的價格,而灣區版的重疾險,又能在全國版基礎上再降低10%。
打折下來,大約可以便宜30%,剛好抹與香港保險原來存在的價差!
過去,不少人去香港買保險,只因為同樣的保額,香港保險算下來比內地能便宜30%,這個印象這回真的要扭轉了。
大灣區重疾險發生率低於全國
保險類的徵求意見稿,往往是一堆很枯燥的文件和精算表格,但重大信息就隱藏是這些數字裡。
這次發布的2020年版重疾經驗發生率表,包括分病種的經驗發生率表4張(6病種、25病種、28病種),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經驗發生率表2張(6病種、28病種),以及單病種經驗發生率表1張(嚴重惡性腫瘤),分病種因重疾導致死亡比例表2張(K1、K2)。
粵港澳大灣區產品專屬經驗是首次提出。大灣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覆蓋的區域。
小記對比了灣區版和全國版的6種、28種疾病發生率,發現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同在2020版重疾險定義下,灣區版比全國版的疾病發生率都要足足低10%。如下圖:
諮詢了多位精算師造成差距的原因,他們的解釋如下:主要是與全國相比,經濟發達地區人均壽命更長、醫療條件更好,保險欺詐這些控制手段也更成熟,這些都會影響重疾發生率的結果。
而更重要的是,2020年版全國版重疾險發生率表徵求意見稿,比現行的2013版重疾發生率又降低了20%。
降低的部分原因是重疾定義做出了修改。2020年新定義的重疾險剔除了甲狀腺癌,將它改為輕症賠付,所以拉低了重疾整體發生率。
這就越來越有意思了。
香港保險還能便宜多久?
大灣區版重疾經驗表的出現,顯然是為了讓保險公司設計專屬產品,有一個定價依據。一旦這個經驗表實施,正式的灣區版產品很快就會出現。畢竟,保險公司都見識過大灣區居民的保險需求。
前幾年,香港保險著實火過一把:比保障,香港保險定價要低(一般說法是30%);比投資,香港保險投資掛鈎的標的更靈活,在過關籤保單的人群中,與香港往來便利的大灣區人群是主力。
這一把火,一直燒到央行出面幹預,先是叫停了投資險的購買,又對保費匯出進行限額管理,最後才慢慢熄滅了下來。
香港保險的熱賣,也讓內地保險行業展開了深深地反思,花大心思做產品創新,一些保險公司甚至推出對標香港保險產品推出競品來搶著市場。
這次經驗表的推出,灣區版專屬的重疾發生率比全國版發生率低10%,一定程度上給了灣區專屬產品讓價的空間。雖然保險產品的最終定價,還與管理費、佣金等支出有關,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專區版產品有望整體比全國版便宜6%至8%。
再加上全國版重疾險發生率表在2013年出爐的重疾發生率基礎上,又降低了20%,未來重疾險降價的空間,在理論上是存在的。
兩次打折下來,灣區版重疾險理論上有可能比現在便宜30%,剛好可以抹平內地險與香港保險的價差。
香港保險比內地便宜的印象,真的要扭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