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噁心等,中醫稱此為溼熱病。幾種食療方健脾祛溼。
1、新鮮土伏苓赤小豆湯
材料:新鮮土茯苓250克,赤小豆50克,豬肉150克,陳皮小許。
製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2小時即可。
功效:鮮土茯苓具利水滲溼、健脾調中之功,《本草綱目》說它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溼、利關節、止洩瀉」。
2、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20克,芡實20克,炒薏米30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尤適宜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
3、陳皮白朮豬肚湯
材料:新會陳皮10克,白朮20克,豬肚1個,砂仁10克,生薑5片。
製法:將豬肚刮去白膜,去除腥味。陳皮、白朮、砂仁、生薑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後用慢火煲1.5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尤適宜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4、節瓜薏米煲排骨
材料:節瓜250克,薏米30克,芡實30克,排骨300克,生薑4片。
製法:節瓜刮皮切大塊;薏米、芡實稍浸泡。將用料全部放入沙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此湯可健脾益氣祛溼。
5、丁香薄荷茶
材料:白芷15克、佩蘭15克、荷葉20克、丁香10克、薄荷5克、藿香15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沙鍋,加水煮20分鐘,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飲。
功效:能和胃腸、化溼濁,適用於胃腸受溼者。
6、淮山扁豆粥
材料:鮮淮山30克、白扁豆30克、大米適量。
做法:先將大米、白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七成熟,再放入鮮淮山,煮熟即可。
功效:淮山性平,可健脾祛溼,白扁豆可補脾和中。
來源:中國食品網
搜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