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山扁豆粥健脾祛溼 美食趕溼熱

2020-12-14 紅商網

  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噁心等,中醫稱此為溼熱病。幾種食療方健脾祛溼。

  1、新鮮土伏苓赤小豆湯

  材料:新鮮土茯苓250克,赤小豆50克,豬肉150克,陳皮小許。

  製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將所有材料放入煲內,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2小時即可。

  功效:鮮土茯苓具利水滲溼、健脾調中之功,《本草綱目》說它能「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溼、利關節、止洩瀉」。

  2、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每次可選用淮山20克,芡實20克,炒薏米30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

  製法:先用水浸泡淮山,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將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內,煲1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此湯有健脾醒胃、去溼抗疲勞作用,尤適宜脾虛溼重、精神不振者。

  3、陳皮白朮豬肚湯

  材料:新會陳皮10克,白朮20克,豬肚1個,砂仁10克,生薑5片。

  製法:將豬肚刮去白膜,去除腥味。陳皮、白朮、砂仁、生薑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入湯煲內,煮沸後用慢火煲1.5小時即可。

  功效:本湯有健脾開胃的作用,尤適宜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者。

  4、節瓜薏米煲排骨

  材料:節瓜250克,薏米30克,芡實30克,排骨300克,生薑4片。

  製法:節瓜刮皮切大塊;薏米、芡實稍浸泡。將用料全部放入沙煲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1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此湯可健脾益氣祛溼。

  5、丁香薄荷茶

  材料:白芷15克、佩蘭15克、荷葉20克、丁香10克、薄荷5克、藿香15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放入沙鍋,加水煮20分鐘,隔渣取汁,作日常茶飲。

  功效:能和胃腸、化溼濁,適用於胃腸受溼者。

  6、淮山扁豆粥

  材料:鮮淮山30克、白扁豆30克、大米適量。

  做法:先將大米、白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至七成熟,再放入鮮淮山,煮熟即可。

  功效:淮山性平,可健脾祛溼,白扁豆可補脾和中。

  來源:中國食品網

搜索更多:

相關焦點

  • 抵禦南方溼熱,最適合喝這健脾祛溼湯
    我是阿瑤小廚,關注我了解更多美食(麵包、點心、家常菜)的做法,今天又為大家分享新的美食。在廣東,每年最潮溼的就是梅雨季節,也就是3、4、5三個月份。每年的3、4、5月份來自北方的冷峰和來自南方的暖峰兩者力量相當形成準靜止峰面,形成了人們所說的「梅雨」,因為長期下雨或陰天,造成潮溼環境。
  • 教你做一道健脾祛溼的靚湯:淮山木棉花湯
    原標題:淮山木棉花湯   推薦: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   主要功效:健脾祛溼   推薦人群:溼氣重出現頭重身困、腹部脹滿、大便溏洩等不適者。   材料:幹木棉花4朵,淮山2條,白扁豆30g,帶肉豬骨400g,陳皮10g,生薑數片(3~4人量)   烹調方法:幹木棉花及白扁豆、陳皮洗淨後浸泡,淮山去皮切塊備用;排骨切塊洗淨焯水,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鍋內,加入清水1000ml,大火煮沸後,改用中火煲約6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 多喝淮山扁豆雞腳湯祛溼
    多喝淮山扁豆雞腳湯祛溼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胃口差,又喜歡吃冷飲,很多體質差的人很容易被腸胃病纏繞上。夏季養生吃什麼好?其實夏季飲食宜清淡,多吃些清熱健脾祛溼的食物。   夏季陽氣旺盛 飲食以「清」為主   夏天人的活動增多,陽氣旺盛,加上天氣炎熱乾燥,不少人都喜歡喝冷飲解渴。
  • 香菇豆腐湯 九道健脾祛溼湯水
    因此三伏天也要注重健脾祛溼。那麼你知道健脾祛溼吃什麼好呢?下面就推薦幾道湯水。  九道健脾祛溼湯水  1.香菇豆腐湯  新鮮香菇半斤、豆腐二塊、瘦豬肉六兩、生薑一片、鹽或鮮味露適量。這道祛溼湯水能夠清熱解毒、降低血脂、潤澤肌膚、降低血壓。  2.冬瓜薏米水  冬瓜300克、薏米兩把(蜂蜜隨意),冬瓜薏米大火煮開,小火同煮40分鐘。適當加點蜂蜜能夠清熱解暑、健脾利尿,治療膀胱溼熱,小便少又黃。
  • 喝節瓜薏米鱔魚湯健脾祛溼
    喝節瓜薏米鱔魚湯健脾祛溼   夏季不僅氣候炎熱,且經常會下雨。熱蒸溼動,溼氣瀰漫空間,此時人體最易被溼氣纏身。夏季溼氣重怎麼辦?此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喝些湯水祛除體內溼氣。   夏季祛溼湯推薦   那麼究竟哪些湯水祛溼效果好?別急,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道常見的祛溼湯。
  • 夏季溼熱 番茄土豆湯好喝又祛溼
    營養學專家建議,不妨在家自製一碗湯羹,營養美味的同時,還有利於趕走夏季溼熱。   這款神奇湯羹在網上迅速躥紅,食材卻極為平常:番茄燉土豆。番茄中含豐富的番茄紅素,是目前自然界中被發現的最強的抗氧化劑之一,而燒熟後番茄紅素水平比生西紅杮更高。土豆含鉀、維生素C豐富,可「和胃調中,健脾益氣」,有降血壓、抗衰老和抗疲勞的功效。
  • 清熱解毒、健脾祛溼 推薦雞骨草橫脷祛溼湯
    原標題:雞骨草橫脷祛溼湯 推薦:廣東省中醫院臨床營養科 主要功效:清熱解毒、健脾祛溼。 推薦人群:適用於面部油膩,口乾苦、口氣大,大便黏滯不暢,食欲不振等人群以及作為夏季溼熱保健湯水。
  • 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
    常喝這5道湯,祛溼健脾,關鍵還不貴大地冰雪消融,雨水節氣夾寒而至。這個節氣也正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的時候,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降雨也會明顯增多,空氣的溼度會更大,寒溼之邪易入侵為患。寒溼如痺阻經絡,則氣血瘀滯、經絡不通,常會引起肌肉無力、關節酸痛;寒溼若困住脾胃,則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溼氣便秘或溼氣虛胖;因此,雨水前後,應注意保暖,少食生冷之物,以利溼祛溼、健脾養肝為養生原則。健脾利溼的湯粥常用於祛溼調理,在雨水節氣服用養生湯粥,對潤和脾胃,調理肝氣,祛溼利水大有益處。
  • 暑天防「潮」襲 別忘給身體祛祛溼注意健脾化溼
    他解釋說,薏仁紅豆是針對下焦溼熱的;而對於上焦溼熱,需要用藿香等藥性輕的藥;中焦溼熱需要用陳皮、荷葉等藥性平和的藥。所以,在沒有辨明溼氣類型的情況下,隨意用薏仁紅豆祛溼是片面且無效的。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選用易於人體吸收的中醫祛溼膏方。廣東省第二中醫院針灸康復科主任中醫師聶斌則認為,脾虛易惹溼,溼氣又易傷脾。所以在夏季既要清熱祛暑,更要注意健脾化溼。
  • 溼熱吃什麼好 常見祛溼熱的食物 趕緊看
    隨著天氣的加熱和多雨的天氣,溼熱體質已經逐漸成為人群中常見的體質類型之一。那麼你知道溼熱吃什麼好嗎?你知道去溼熱的食物有哪些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五款食療方去夏季溼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常見祛溼熱的食物赤小豆健脾燥溼可以消水腫脹滿、止瀉、利小便。
  • 這款淮山節瓜豬踭湯,鮮美可口,健脾補氣
    【功效作用】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蓮子【功效作用】補脾祛溼,益腎固精。節瓜淮山節瓜豬踭湯做法:淮山、蓮子、芡實洗淨,節瓜去皮切成3段,豬踭置沸水稍滾片刻,洗淨(即「飛水」),加適量的水煮開,加入節瓜、蓮子、芡實、淮山、姜用武火煮沸,文火烹熬40分鐘,下鹽調味即可。此量適合3-4人量。
  • 越是潮溼天,這湯越要多喝,鮮香甘甜,養胃健脾祛溼,春天別錯過
    春分過後,氣溫漸漸升高,春雨綿綿,氣候也開始變得潮溼了起來,春天有一些體制稍微差的人就會明顯地感受到春困的困擾,整天昏昏欲睡,整個人都顯得特別沒精神,這其實和體內溼氣重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每年的初夏季節也是溼氣特別重的季節,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除了適當的加強身體鍛鍊,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在飲食上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平時多吃一些健脾養肝祛溼的食物
  • 溼熱天養生 這些「祛溼豆」用起來
    淮山炒扁豆薏米湯材料:淮山15克,炒扁豆15克,炒薏米15克,芡實15克,北芪12克,白朮10克,豬排骨200克。做法: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豬排骨洗淨血汙並斬塊,芡實、北芪、白朮用清水洗淨,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用中火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 穀雨時節到來,請收好這份清熱祛溼食單
    中醫認為油性皮膚的人多數是屬於有溼的體質,其中有痰溼及溼熱兩種,區別在於一個熱證不顯(痰溼),一個夾有熱證(溼熱)。溼熱型的人群除了皮膚油膩外,更易生痤瘡粉刺,容易口苦口乾,大便燥結,或黏滯,小便短赤,因此單純痰溼的人群煲湯時多採用黨參、淮山、白朮、茯苓、陳皮、蓮子、芡實、薏米、土茯苓、玉米須等。而溼熱的人群則在以上基礎上可多食用海帶、冬瓜、綠豆、苦瓜、夏枯草、雞骨草等藥食物。
  • 中醫養生推薦—固護脾胃 健脾利溼:「茯苓薏米淮山湯」
    功 效: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主 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2、薏米:其營養價值豐富且兼具藥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腫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3、淮山功能主治: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 夏季溼熱,別忘了喝「祛溼茶」!冬瓜和它煮,清熱消暑身體輕鬆
    導讀:夏季溼熱,多讓家人喝「祛溼茶」!冬瓜和它煮,清熱消暑身體輕鬆,這個祛溼茶就是——冬瓜薏米茶冬瓜很適合夏秋兩季酷熱乾燥季節多吃,脆爽多汁,還含豐富的的蛋白質、維生素族群、礦物質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等,尤其是維生素c含量,更是很多普通蔬菜的幾倍之多,具有消暑清熱,利水祛溼,消腫的功效,而薏米則含豐富的維生素b族、蛋白質,不僅有利水消腫,健脾止瀉,女生多吃還能美白肌膚
  • 祛溼:土茯苓一定要煲龜?
    雖是治療梅毒,但對於一般的「溼熱」,土茯苓湯的功效更為明顯,現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溼熱瘡毒,因此常與白蘚皮、地膚子、苦參、蒼朮等配伍同用。   在眾多的祛溼湯類中,土茯苓煲龜是民間一道很有名的菜譜。據《本草綱目》記載土茯苓具有「健脾胃,強筋骨,祛風溼」的作用,而烏龜的功效則大補陰虛、治勞倦內傷、四肢無力。
  • 夏日「溼熱交蒸」 平安度夏重在「袪溼」
    最後,有一些祛溼效果較好的穴位,如陰陵泉、豐隆、足三裡、脾俞、三陰交、三焦俞、腎俞、水分等,可配合針刺、溫灸、推拿、按摩等方法,但因寒溼、溼熱、外溼、內溼等不同,建議到醫院就診辨證施治為宜。夏季祛溼宜吃「三豆」從中醫的角度講,豆類是植物的種子,吸溼性強,因此大多數豆子都具備健脾祛溼的特性。夏季祛溼,首選綠豆、赤豆和扁豆。
  • 紅豆薏米粥健脾祛溼,有「兩點注意,六種加減」,了解一下
    無論是脾虛還是溼氣重,都需要健脾祛溼。怎麼健脾祛溼呢?關於健脾祛溼的養生藥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其中又以「紅豆薏米粥」最為大家熟悉。然而,很多人經常吃點紅豆薏米粥,而脾虛溼氣重的現象並沒有明顯的改善。這又是為什麼呢?
  • 薏米淮山豬骨湯,既補鈣又補血,還能健脾祛溼,是一道健康營養湯
    這次推薦的薏米淮山豬骨湯就是用薏米和淮山藥以及大棗來熬骨頭湯。淮山藥比起普通山藥含鐵量更高、營養價值更大,大棗本身就是補血能力強的食材,用這兩樣熬出的湯,益氣補血的功效會更加的顯著。而薏米則可以健脾祛溼,在眼下炎熱悶溼的季節中,多喝些薏米熬出的湯會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