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僑機工雕塑揭幕(圖)

2020-12-12 新加坡頻道

  豎立在晚晴園的紀念雕塑以彎彎曲曲的滇緬盤山公路為背景,並以寫實手法反映了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運輸物資的歷史廠景。(嚴宣融 攝)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紀念南洋華僑年輕司機和汽車修理技工(簡稱南僑機工)的雕塑於當地時間4日晚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晚晴園)舉行揭幕儀式,雕塑將長久展出。

  這座2米高、3.2米長的水泥雕塑耗資16萬元,是知名雕塑家陳連山的作品。雕塑上的場景、時空和人物,都以寫實手法反映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運輸物資的歷史場景。

  南僑機工紀念雕塑由四個團體――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怡和軒、陳嘉庚基金會和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共同發起和出資設立。

  1939年,約3200名南洋華僑年輕司機和汽車修理技工(簡稱南僑機工)響應華社領袖陳嘉庚號召,從新加坡經水路和山路進入中國雲南,在超過1000公裡長的滇緬公路上,展開軍事物資運輸工作,支援中國抗戰。史料統計,奮戰在滇緬公路上的機工,近三分之一喪命。

  在戰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新加坡並沒有出現紀念南僑機工的活動,致使他們的英勇事跡逐漸被人們所遺忘。為了重新追溯這段歷史,紀念南僑機工偉大的情操與毅力,上述四社團於去年2月成立「南僑機工紀念標誌籌建小組」,之後決定在晚晴園豎立南僑機工紀念雕塑。

  經過一年的策劃、設計和製作,紀念雕塑昨天終於完成,供國內外訪客追思、緬懷,進一步了解這段歷史。

  主導這個計劃的中華總商會會長張松聲說:「晚晴園肩負歷史傳承的使命,南僑機工紀念雕塑的竣工無疑為晚晴園又增添了一筆新的寶貴財富。我希望晚晴園繼續發揮國民教育的作用,讓更多新加坡年輕一代了解歷史,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貢獻。」

  紀念雕塑以彎彎曲曲的滇緬盤山公路為背景,並把運輸車和年輕機工獻身效命的神態刻畫出來。創作者陳連山為了設計這一雕塑,參考了不少書籍、剪報、舊資料和舊照片,觀察那個年代人們的衣著、鞋帽與機工表情,從中取得創作素材。

  陳連山認為,這是他從事雕塑藝術40多年來最滿意的作品。他說:「能夠讓作品與歷史相結合,永久留存,要很好的運氣才能遇上。一個藝術家一生人當中,有那麼一件作品就已經足夠了。」

  南僑機工紀念雕塑將融進晚晴園現有後辛亥革命時期的展覽,使這段歷史更加完整。晚晴園館長潘宣輝透露,今後晚晴園和社區團體及學校合辦活動的時候,也會把它和整個南洋華僑的故事結合在一起,讓訪客全面了解當年華僑如何支援中國抗日。

  新加坡外交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高級政務次長陳振泉是揭幕儀式的主賓,他認為雕塑的完成並不是這個項目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他說:「我希望藉此雕塑,突出南洋華人社群當年如何積極參加中國的抗戰和建設。晚晴園也要肩負起歷史教育的重任,讓學生認識早期先賢的努力與奮鬥,教育年輕一代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安逸生活。」(鄭景祥)

相關焦點

  • 新加坡首座紀念南僑機工標誌雕塑將豎立在晚晴園
    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代表新加坡中華總商會的籌委會成員吳學光說,選擇以雕塑來紀念南僑機工是因為雕塑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更貼切展現歷史場景和描繪南僑機工在滇緬公路奔走情景,即使不了解這一歷史背景的人,看了雕塑後也能感受到當時情景。  新加坡本地第一座紀念南僑機工的標誌物,將是出自本地著名雕塑家陳連山之手的水泥雕塑。
  • 紀念海南南僑機工滇緬抗日新書《喋血滇緬》首發
    97歲的瓊籍南僑機工吳惠民老人,想起曾經一起在抗日戰爭中奔波戰鬥的戰友,感慨頗多。  18日,紀念海南南僑機工回國抗日76周年座談會暨《喋血滇緬》新書首發式在海口召開,海南健在的2名南僑機工吳惠民、張修隆出席儀式。  1939年2月,日軍侵佔海南島。
  • 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去世,德宏人永遠銘記那段歷史
    雲南省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戰歷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張雲鵬對記者表示,南僑機工與揮戈飲馬的戰士毫無二致,都是令人敬仰的抗日英雄。10天前他們曾前往羅開瑚的住所探望老人。「當時羅老身體狀況已不太好。今天上午,羅老的大女兒電話告知我們,羅老在今天凌晨2點平靜離去。」張雲鵬說。
  • 南僑機工後人徒步滇緬公路:穿越了78年的一公裡
    中新社雲南畹町7月7日電 題:南僑機工後人徒步滇緬公路:穿越了78年的一公裡  作者 崔汶  百名南僑機工後裔與千名邊境民眾7日一道徒步滇緬公路中國境內段最後一公裡。7月7日,南僑機工後人在機工名單碑前撫摸父親的名字。
  • 現代「花木蘭」之子回滇憶父母足跡:南僑機工可歌可泣
    現代「花木蘭」之子回滇憶父母足跡:南僑機工可歌可泣 2017-1021日,南僑機工李月美之子楊善中回到昆明,與雲南省僑辦工作人員、滇西抗戰歷史文化研究會南僑機工學會成員一同追憶了母親李月美曾在此為國奉獻的經歷。  楊善中的母親李月美1918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一個華僑家庭。李月美自幼在當地華僑學校讀書,中文學習成績優異。慢慢地,她長成一米七多的高個子,還學會了開汽車。
  • 《南僑機工英雄傳》之盜墓賊馬王爺篇
    《南僑機工英雄傳》裡有一位馬王爺宋運成老師用他精湛的演技,賦予了這個角色靈魂,感動了我,我想寫一寫他的故事。馬王爺是誰?一個盜墓賊,亦正亦邪,不知善惡,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好人」。他精明、深懂江湖之道,是個膽小怕事的盜墓賊,守著一個米糖攤子,卻是是混跡在畹町黑道、小有名氣的馬爺。
  • 新加坡發行20元新鈔 這位中國人被印在鈔票上
    (資料圖)雲南●騰衝:雲南華僑博物館。●昆明: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南僑機工是指抗日戰爭時期,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回國抗日機工服務團」。當時他們肩負800萬南洋華僑的重託,告別家人、回到祖國,在滇緬公路當起了抗日運輸隊的尖兵,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 新加坡發行20元新鈔,這位中國人被印在鈔票上!
    (資料圖)雲南●騰衝:雲南華僑博物館。●昆明: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南僑機工是指抗日戰爭時期,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回國抗日機工服務團」。當時他們肩負800萬南洋華僑的重託,告別家人、回到祖國,在滇緬公路當起了抗日運輸隊的尖兵,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雲南省芒市城郊: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
  • 南美解放者聖馬丁雕塑揭幕儀式舉行
    圖為何塞·德·聖馬丁雕塑。宋文富攝   本報北京11月27日電(記者宋文富)由阿根廷駐華大使館和北京金臺藝術館共同主辦的為袁熙坤應邀創作的南美解放者何塞·德·聖馬丁將軍雕塑揭幕儀式,今天在北京朝陽公園國際友誼林舉行。阿根廷駐華大使古斯塔沃·馬蒂諾,文化部直屬機關黨委副巡視員、部工會主席何曉娟,各國駐華使節及社會各界人士200餘人出席。
  • 新加坡——不能忘記的歷史(圖)
    在新加坡高樓林立的市中心,一座高高的紀念碑並不顯得起眼。紀念碑佇立在一座公園內,碑座用4種文字刻著「日本佔領時期死難人民紀念碑」(見圖,王 慧攝),偶爾有三三兩兩的人走過,歷史的硝煙化作綠樹清泉,格外肅穆。
  • 澳門「中華民族雕塑園」今揭幕(組圖)
    揭幕前    中廣網澳門12月18日消息(記者溫廣為)由澳門民政總署與「中華民族雕塑園籌委會」共同主辦的「中華民族雕塑園」今天在澳門隆重揭幕。這是兩岸三地首個以中華民族形象為主題的大型雕塑園,由內地及澳門的56位當代專業雕塑藝術家,圍繞五十六個民族形象及以和平、和諧、和睦為主題展開創作,作品將全部贈予澳門特區政府。  剪彩    「中華民族雕塑園」由去年開始籌劃,總體建造工程分為雕塑展示區及中華民族展覽館兩大部分,總體建造工程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預計需三年才能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