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6日訊 10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中國商務區聯盟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商務中心區藍皮書:中國商務中心區發展報告No.6(2020)——CBD:引領中國服務業擴大開放》(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指出,中國各地CBD在服務業重點領域加快開放。
各地提升金融服務業成效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國家層面不斷推出金融開放新舉措,金融對外開放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顯著,從法律法規的完善到具體落地實踐,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作為金融業高度集中的區域,各地CBD緊緊抓住自由貿易試驗區、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等機遇,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和地區的金融開放政策,促進和提升了中國服務業的整體開放水平。
陸家嘴金融城作為全國唯一以金融貿易為功能特色的國家級開發區,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金融服務業全面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和「上海對外開放100條」「上海市擴大金融業開放25條」「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11條」等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加快建設國際一流金融城的目標,重點發展全球資管、金融科技、融資租賃等優勢產業,著力引進外資持牌類金融機構,匯集國內外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服務業的巨頭企業和新興金融機構數量超過6000家,圍繞金融特色構建起的專業服務機構超過3000家。
廣州天河CBD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著眼於建設輻射東南亞、服務「一帶一路」的金融樞紐,打造大灣區金融服務業國際化的橋頭堡和新坐標,加強服務外資金融機構、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深度參與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吸引了大量外資銀行入駐。截至2019年,廣州市34家外資銀行中有33家坐落在天河CBD。重慶江北嘴CBD作為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片區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承載區,積極推動國際商業貸款、赴新發債、銀團貸款和融資租賃等跨境融資項目落地,爭取具有離岸銀行業務資格的機構開展離岸金融結算、本外幣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跨境人民幣結算、跨境電子商務結算等業務,至2019年底重慶江北嘴CBD已聚集金融機構251家,其中全國及區域性金融總部機構89家,傳統金融機構96家,金融業態不斷豐富,內陸金融開放高地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科技創新助力金融服務躍上新臺階
全球一流CBD均擁有專業化、國際化的科技服務業,CBD也是中國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陣地。陸家嘴金融城通過推動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自由貿易帳戶、境外本外幣融資等金融創新服務,支持條件成熟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探索開展投貸聯動融資服務試點,推動股權投資企業開展境內外雙向投資等具體措施,致力於通過金融創新服務科技創新,打造全球科技金融中心。至2019年底,陸家嘴金融城已集聚了280餘家金融科技企業。2020年陸家嘴金融城又進一步籌備建設陸家嘴金融科技研究院和陸家嘴金融科技展示中心,匯集金融監管機構、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科技企業三方力量,不斷推動金融科技服務創新。鄭州鄭東新區CBD是近年來我國中部CBD崛起的典型代表,它將科技服務與金融服務、高端商務、國際會展一起確立為重點發展的四大產業,通過建設國家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推進科技服務業創新發展,搭建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加快科技創新扶持轉化,已經形成傳統金融業、財務公司、要素市場、股權投資、網際網路金融等十餘種業態融合發展態勢,吸引了中原雲數據中心、世導大數據中心等龍頭企業落戶。
「文化+科技」融合探索高質量新路徑
中國加入WTO後逐步放開文化對外市場,文化產業由「相對封閉」向「逐步開放」轉變,各地CBD是文化產業對外開放和創新發展的重要實踐區。例如,寧波南部CBD擁有國家級文化廣告產業園,目前已經形成了廣告創意設計、廣告媒體發布、品牌策劃營銷、網際網路和新媒體、影視製作等高端和新型業態。北京CBD是全國首個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的核心區域,聚集了人民日報社、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華爾街日報、路透社、美聯社等近200家國內國際新聞機構,中外資文化總部企業92家,其中有16家企業和10個項目被認定為2019~2020年度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分別佔北京市的40%和56%;同時,北京CBD積極推進「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吸引了全國首個國家級5G新媒體平臺——央視頻道以及掌閱科技、羅輯思維、影譜科技、果殼互動等行業領軍企業落戶。2020年9月,北京市發布《關於加快國家文化產業創新實驗區核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從激發文化活力、優化空間承載、構建文化生態、擴大開放融通4個方面出臺18條政策,為北京CBD在文化產業高水平開放領域進行更多先行先試探索進一步創造了條件。
(責任編輯:蘇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