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縣白駝鎮梨灣村轄7個自然村,175戶754人,是回漢雜居村莊,全村耕地面積3360畝,人均可支配收入7263元,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3戶498人,貧困發生率68.6%,屬於全縣深度貧困村,村內基礎設施滯後,村民內生動力不足,產業發展緩慢,集體經濟基礎薄弱。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為了改變貧困面貌,梨灣村幫扶幹部和村兩委班子齊心協力,通過抓黨建加強幹群關係,讓群眾更團結積極;通過走訪入戶掌握村情民意,精準施策發展特色產業;通過各方爭取資源,聚焦問題短板,全力幫村民辦實事、解民憂,通過大家的努力和各項幫扶政策的落實,梨灣村於2020年10月順利脫了貧。
如今的梨灣村,花椒產業園、特色養雞場及服裝加工扶貧車間已初見成效,水泥道路、自來水、衛生廁所、安全住房、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建設也得到較大提升。這個位置偏遠、回漢雜居的貧困村,在幹部群眾的一道努力下,產業有了、村莊美了、村民富了……
白駝鎮梨灣村: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
□新天水記者 何慧娟
冬日,記者來到位於清水縣白駝鎮的梨灣村,雖然天氣寒冷,但梨灣一行卻讓人感覺內心很溫暖,因為村莊所到之處,每個人臉上都笑意盈盈。剛剛過去的2020年,村民馬粉蓮家種的辣椒大豐收,一串串掛滿了屋簷;村民馬大虎家蓋了新房,他媳婦把屋裡屋外打掃得一塵不染……孩童在大人的看護下健康成長,老人在文化廣場聊天曬太陽,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
清水縣白駝鎮梨灣村轄7個自然村,175戶754人,屬於回漢雜居村莊,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3戶498人,貧困發生率達68.6%。2014—2019年減貧91戶445人,2020年梨灣村被列入全市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村。針對村戶脫貧短板,駐村幫扶工作隊和村幹部結合村戶實情,通過易地搬遷安置項目、發展特色種養殖產業、對村容村貌進行整治等,讓村民的生活越過越好,梨灣村也順利脫了貧。
在梨灣村第一書記祁應宏和村委會主任馬林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村民馬粉蓮家。一進院門,掛在屋簷下的一串串紅辣椒便映入眼帘。「這是今年祁書記帶領大家種的,辣椒種植周期短,幾個月就能見收益。」馬粉連笑呵呵地告訴記者,這幾年村上變化確實大,自己家的房子就是通過危房改造項目蓋起來的,今年又硬化了院子,改造了廁所和廚房,跟以前相比生活條件好了很多。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2020年初,梨灣村有未脫貧戶12戶53人,貧困發生率7.03%,為了實現整村脫貧,祁應宏和村兩委班子針對村戶脫貧短板,及時調整完善「一戶一策」精準脫貧計劃和鞏固提升計劃,著重對未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戶等採取「公益性崗位+產業帶貧」的幫扶措施,結合村戶實情制定了梨灣村脫貧攻堅掛牌作戰工作方案和任務推進表。
「為了激發村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我們逐戶走訪宣講富民產業政策,鼓勵引導農戶發展以辣椒、花椒、胡麻、油菜、牛、豬、雞等為主的種養殖業,對接落實好精準扶貧政策措施。」祁應宏說,經過兩年的努力,梨灣村建成了1254畝花椒園,落實六大特色產業49戶,五小產業23戶,組建合作社2個。
如今,梨灣村的種養殖特色產業正在逐步發展中,村民們勤勞致富的步伐也日漸忙碌了起來。「2020年6月,我們的養雞場引進了2000隻雞苗,現在這批雞已經長大,很快就能有收益,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擴大規模,發展生態養殖,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梨灣村村委會副主任王小林說。
梨灣村居於山頂,海拔1680米,距離鎮政府約10公裡,為了改善梨灣村的貧困面貌,祁應宏帶領村兩委班子經多方協調爭取社會力量幫扶:市運管局幫扶資金15.8萬元用於人居環境改善及村陣地擴建;市政法委幫扶資金10萬元用於改造群眾廚房;縣政府辦籌資對全村28戶村民的庭院進行了硬化……
「自來水通到了院子裡,硬化路修到了家門前,廁所改造以後乾淨衛生,廚房也利用項目款重新裝修了,待到夏天時村子裡到處都開滿了花,咱農村人的生活一點不比城裡人差!」已脫貧戶馬大虎高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