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曝出一段「雲南一女導遊嫌遊客消費低購物少,怒罵遊客來騙吃騙喝」的視頻。雲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後已責成有關部門進行立案調查。(12月20日新華網)
又是導遊罵遊客事件,這樣的新聞報導似乎已經很多了,每次曝光,每次都進行嚴肅處理,但是,為何總是層出不窮呢?為何導遊的「罵力」這麼強大呢?
在網友曝出視頻中,女導遊怒斥遊客「我讓你去買翡翠,你不買」「把你的團費花出來嘛,低價團嘛。你給我的感覺就是在這裡騙吃騙喝的。」遊客在視頻中介紹,她是從武漢出來旅行,在雲南景洪因為沒有買翡翠與導遊發生爭執,導遊對她進行一番侮辱後讓她下車。導遊為何非要讓遊客買翡翠呢?原因很簡單,遊客買了翡翠,導遊有回扣啊。這種潛規則早已經是明規則了,甚至有些導遊就是靠著吃回扣掙錢的。我外出旅遊不多,但是,對於導遊吃回扣印象深刻,你不消費,不買東西,人家導遊當然不高興了,這就是導遊「罵力」的根源。
那麼,為何每次嚴肅處理之後,導遊罵遊客的現象還是不會消失呢?有人認為是導遊的素質,恐怕這只是表象,根子裡還是和導遊的薪酬機制有關係,如果導遊的工資能夠滿足導遊的需求,不用吃回扣,他何必罵遊客呢?物質決定意識,導遊的物質待遇不足,必然導致導遊的忽悠遊客買東西的動力十足。因此,要想徹底根除導遊罵遊客現象,光靠處理幾個被曝光的罵遊客事件不行,必須從根子裡剷除導遊的「罵力」。
如何剷除「罵力」呢?改革導遊的酬薪機制,讓導遊工作分為基本工資、帶客工資、獎勵工資三部分。基本工作保證導遊的基本生活保障,帶客工資根據人數進行計算;獎勵工資,則有遊客對導遊的評價進行核算。這個工資改革很重要,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建立遊客對導遊的評價機制,遊客回到家鄉之後,通過大數據評價導遊的服務質量,這樣,就能讓遊客抓住導遊的服務質量的牛鼻子,如此考核評價,導遊還敢罵遊客嗎?這種辦法,可以讓導遊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否則,他就拿不到遊客的獎勵工資。
當然,對於一些「低價團」,我們也要嚴厲打擊,低價團是市場惡性競爭,低價團的惡果往往是「魚餌旅遊」,讓遊客上了賊船下不來。筆者建議,國家對於旅遊市場價格進行調控,設計最低價格,堅決剷除低價團,保證旅遊公司的利益,保證導遊的權益。
剷除導遊罵力產生的最好辦法是保證他們的酬薪權益,讓其能夠高興的做好服務工作。消滅導遊罵遊客事件,不是處理幾個罵人導遊就行的,必須剷除「罵力」源泉,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