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講講穿著漢服去故宮的攻略,以及如何挑選一件合適的明制漢服。
北京故宮最初是明代皇宮
北京故宮是一個值得去很多次的地方。
比起故宮,我更喜歡稱呼她為「紫禁城」。
元末明初鄧雅詩中有「吟看碧嶂清江雨,夢繞紅樓紫禁城」。
但是鄧雅詩中的「紫禁城」指的是洪武十五年的南京紫禁城,是北京紫禁城的藍本,可惜毀於戰火。我們現在常說的「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於1406年開始建設,明代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北京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後,紫禁城被稱為「故宮」,後更名為故宮博物館。
建築即文物,沉浸其中如觸歷史
除了館藏一百萬件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本身的建築群也是珍貴至極的文物。而行走在文物間,如觸歷史。
登臨遠眺,看江山無限。
開闊的視野能使內心更加中正平和。歷史長河前,無人不渺小,但渺小如蚍蜉,有時也能撼動參天大樹。
「俯仰不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帝王心術學不來,來感受一番寬闊的視野也是好的。
冬日人少,可以靜靜地看紫禁城落日。紅日落下,空寂遼闊,有種史詩般的壯麗。
春日更不用說,滿園春色盡在其中:臘梅、杏花、梨花、海棠、丁香…
杏花
故宮的杏花有三處最為出名,壽康宮、坤寧宮和御花園。
去年天暖,杏花開得早,等我到了,壽康宮的杏花已經有敗相了,於是去了御花園。
御花園有一面紅牆,仿佛天然的畫布:風拂花枝,在牆上作畫,杏花疏影,印在紅牆一角,意境悠遠。
梨花
比起杏花,我更喜歡故宮的梨花。
壽康宮有兩棵梨樹,面對面的站著。每棵梨樹的樹冠,都與屋簷相接,仿佛一個天然的遮陽棚。
待得梨花開時,青白交錯,白花將綠葉趁得更青翠,綠葉將白花比得更無暇,美得出塵。
紅牆琉璃瓦下的花比自然生長的,少了分野趣,多了分雍容華貴的宮廷氣,品味起來也別有一番韻味。
故宮有特展的時候,也可以穿漢服去湊個熱鬧,不過要做好人多排隊的心理準備。
去年故宮「紫禁城裡過大年」的特展,為塑造「年味」,復原了萬壽燈,在宮殿裡迴廊屋簷下掛上了各色宮燈,正月裡還在慈寧宮門口辦了一場全國老字號的廟會。
第一次看年展時,我就和一群小夥伴們一起穿了明制漢服。上身穿的是一件淺黃色金魚藻井交領琵琶袖短襖,下穿白地四合如意紋的馬面裙,馬面裙有一道底襴,上面是仿織金工藝的裝飾龍紋。
天氣寒冷,為了保暖,除了在襖裙裡塞毛衣外,我們還帶了厚實的鬥篷。
我在幫小夥伴扶步搖,另一位小夥伴在抓拍我們,一不小心拍到了「被歪果遊客偷拍」的鐵證。
第二次進宮看年展,依然穿著明制漢服,這次穿了「賜服」織金蟒袍,戴了全套頭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穿著漢服去參觀人多的特展,一定注意提著些裙擺,注意腳下安全,也避免影響其他觀眾的正常觀展。
本文裡出現的漢服搭配有:
交領琵琶袖短襖、馬面裙
豎領斜襟琵琶袖長襖、馬面裙
交領琵琶袖長襖、馬面裙
織金圓領袍、織金馬面裙、交領中衣
文中出現的漢服品牌:簪花閣、錦瑟衣莊、菩提雪、漢客絲路等。
文中出現的漢服攝影:若谷的龜池、白雪悅、邊喆喆等。
文中出現的文物攝影:顏紫陌
感謝合影中其他小夥伴的授權。
文/顏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