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安縣土古洞茅房看農村古村落旅遊的發展

2020-10-31 文旅融合研究院

隨著傳統文化的復興,各地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逐漸成為旅遊人群關注的焦點,如以古洞為特色的新安縣土古洞村,旅遊人次逐年上漲,「火爆」已是大勢所趨,隨之而起的則是一批又一批的古村落評選。據相關數據顯示,僅河南省傳統村落已經連續評選五批,總數量達到811個。


火熱的背後,不僅是因為傳統古村落的歷史氣息與價值是無法複製且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更多的是城市化到了一定階段後,長期住在鋼筋水泥城市中的人們對於外面環境的探索與好奇,而古村落自身具備的特色以及它所營造的氛圍恰好滿足了人們的這種需求。


01茅房背後的運營者思維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真正運營地比較成功的古村落寥寥無幾,截至目前,河南眾多古村落中真正能夠獲得遊客高度認可的更是屈指可數。究其根本,諸多擁有百年甚至千年歷史的古村落並沒有找到發展的核心在哪兒,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沒有在探索。


不久前,筆者在河南新安縣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土古洞村採風,剛進門本以為又是一個「打著古村落旗幟,做著現代化」生意的景區,但是真正進到裡面之後,才發現這個村落別有洞天。


首先,回歸「古」村落本身。古村落,核心在於一個「古」字,從古建築到古樸的風土人情,從古老的物件到古舊的氣息,都是古村落本身應有的氣質。但是,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古村落反而將現代化設施作為學習標杆,本身的古老反倒逐漸被消磨掉了。


而新安縣土古洞村的運營者則儘可能地將這種「古」保留了下來,從衛生間的設計上就足以看出。衛生間在古代叫「茅房」,為了還原,運營者不僅保留了古建築常用的坡屋頂,頂上還蓋了一層「茅草」,將其打造成名副其實的「茅房」。


從圖中可以看出,就連洗手池的設計,運營人員也站在古村落的角度上進行了整體考慮與設計。與一般景區所採用的家用瓷洗手池不同,新安縣土古洞村的洗手池利用了以前農村專門用來餵牛的牛槽。這種牛槽在城市中很少見,但是在農村卻隨處可見,進村路上,就散落著眾多。就地取材、適當創新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古村落的特色,還能夠給遊客帶來更加新奇、好玩的體驗感,這也是傳統古村落發展旅遊的價值所在。


其次,古村落特色展示。中國地大物博,環境、土壤、水質等不同造就了各地區的農作物也不盡相同,也正是因此,幾乎每個古村落都有特產。而打響特產的知名度與美譽度,也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但是,提高特產的曝光率、擴大知名度對於很多地區來說都是難題,現在推廣渠道雖多,成本、效果卻難以把控。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古村落開始把特產打造成特色,將自身作為宣傳展示的舞臺,新安縣土古洞村也是其中之一。在「文旅興縣」的整體戰略下,新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也開始探索與鼓勵各景區運營者嘗試新的發展思路,土古洞村的運營者也開始重視當地特色,將眾多農村之前用來盛水的水缸陳列在路邊,水缸上面放著當地的一些特產,如木瓜、柿子、葫蘆、玉米、山楂等,遠遠望去,一片五穀豐登的跡象。

而每天來往的遊客總是會忍不住前去看看、摸摸這是什麼,甚至還不忘跟一同前來的遊客探討一下,木瓜能不能吃,香味兒能持續多久,能不能帶走一顆放到衣櫃裡,等等。它不僅增強了遊客的體驗感,還將古村落打造成為一個流量入口,向每一位前來的遊客進行展示,如果一年新安縣土古洞村接待遊客數量為20萬的話,那麼每年的有效宣傳與曝光頻次就可以達到20萬,且受眾不重複,成本低、效果好。


不管是當地的特產還是一些老物件,在挖掘它的深層含義時,運營者一定要找到它的雙重性。就以新安縣土古洞村的玉米來說,村落對於它而言,是一個宣傳平臺,畢竟每年有很大的客流量。與此同時,玉米也能夠起到美化的作用,只有村落的整體形象提升了,具有美感了,遊客才願意觀賞、了解這些特產,特產的知名度才會逐漸提升。


事實也的確如此,新安縣土古洞村利用當地特產搭建成的房子、玉米牆等因為造型獨特而引起眾多遊客圍觀、拍照,宣傳效果立即凸顯。在整個過程中,這些農產品不僅起到了修飾作用,也是當地農民辛勤勞作精神的一種外在體現,對孩子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設計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運營人員正在探索古村落該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發展,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對於古村落,我們要做的不是改變成另一個景區,而是適當改造,利用當地資源,放大當地旅遊亮點。


02依託於當地資源,打造古村落特色


不過,在尋找古村落可持續發展核心的前提下,一定要保障它的基本要素。因為,從本質上來說,古村落首先是一個景區,它必須具備能夠讓遊客觀賞、遊玩,同時提供餐飲、住宿、交通等一系列功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住、行、遊、購、娛。


在此基礎上,運營人員不斷探尋村落的特色,然後以此為核心,通過利用當地各種各樣的產品,真正營造出一個能夠讓遊客沉浸其中的環境,從進門開始,目之所及、手之所觸,在保證便利性的同時,處處凸顯村落特色,傳遞出古村落的文化氣息,這也是拉近城市與農村之間距離的一大舉措,因為還有很多人不了解農村。


最近就看到一個熱搜,河南新鄉某景區用56991根玉米,打造了一條長69米、高5.5米的豐收神龍,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部分人紛紛叫好的時候,就有用戶評論說怎麼能這樣浪費糧食呢?不少遊客以為玉米用完就丟掉了,相信很多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都有這樣的誤解。但實際上,玉米做成各種各樣的造型,不僅能起到美化的作用,還能夠在此過程中進行風乾,有利於後期的保存。


除此之外,從很多山水景觀身上,古村落也能夠窺探到很多發展趨勢。今年夏天去新安縣青要山的時候,從山頂一路走下來,需要三個多小時,即便再美的景色,連續看上一個小時,也會產生視覺疲勞。而一個建在水裡的鞦韆則引起了眾多人的圍觀,不少人躍躍欲試地想要從剛露出水面的石頭上走到鞦韆那邊,一不小心就掉進水裡,但他們樂此不疲。


這也給傳統古村落發展提供了思路——該如何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古村落旅遊的歷史氣息通常較為厚重,如果沒有足夠的體驗項目作為支撐,整個古村落就像是一座博物館,深沉卻散發不出魅力。所以,運營者需要通過當地的一些特色產品,與遊客產生互動,拉近遊客與古村落的距離,讓他們有一種新奇感、親切感、歸屬感。


與此同時,在深度挖掘景區特色的同時,也要充分了解周邊遊客去往古村落的目的是什麼?不是所有人外出旅遊都是想要享受的,還有很多人想要體驗一下農村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譬如,怎麼種地、怎麼餵牛、怎麼掰玉米、怎麼割麥子,等等,這些是農村獨有的。


如果一個村落可利用的資源沒有那麼多,那麼就要適度調動周邊資源,甚至可以把當地有的一些特色,做成一個系列,例如從耕地到播種、從澆水到收割,從曬乾到碾成麵粉,囊括到每一個季節。


在注重內部發展的同時,也應該多關注遊客的年齡段、常住地等信息,他們對飲食有什麼樣的要求,對住宿有什麼樣的期待,然後與當地民俗、文化等相結合,打造景區獨有的「吃、住、行、遊、購、娛」模式。


從一個瓷的洗手池到一個牛槽的利用,再到利用農產品擺出不同的造型,很多景區的運營者已經意識到遊客需要一些有特色、不一樣的東西了,這個特色沒有固定的形態,但它一定是依託於本地資源打造而成,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在未來的文旅融合方面,不僅僅是新安縣,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縣、市從多方面探索古村落發展的核心,引領更多運營者真正從意識上改變發展思路,助力越來越多的古村落重新煥發光彩,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相關焦點

  • 洛陽新安必去的五大古村落:景美不輸5A,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
    位於河南省西北部,與山西垣曲縣隔黃河相望的洛陽新安縣,是古代&34;的必經之路,也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祥地。這裡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龍潭大峽谷這樣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還有黛眉山、青要山、函谷關、千唐志齋等風景名勝。而除了這些廣為人知的景點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新安境內還藏著五座國家級傳統村落,這些村落停車方便、景美好玩,但很多人都錯過了。
  • 中國國家級傳統村落----土古洞
    酈道元《水經注》,戴延之《西徵記》,歐陽修《集古錄》對白超壘、石默溪皆有記載。杜甫《新安吏》:「掘壕不到水,就糧近故壘」說的也是白超壘。隋朝名將韓擒虎,魏玄曾於此任白超壘防主。古村落裡好風光沿進村的林蔭鄉道蜿蜒前行,兩側高土壁壘,朝陽灑在初夏的樹梢上,新綠盎然。
  • 8月,洛陽新安縣所有A級景區,免費玩
    據報導,新安縣為提升縣域文旅品牌形象,提振文旅消費,助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助力洛陽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同時讓洛陽市民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體驗感,感受新安的文化、新安美景和新安魅力。龍潭大峽谷景區級別: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景區地址:洛陽市新安縣石井鎮龍潭溝村
  • 洛陽周邊古村落超全攻略,每一個都值得一去!
    在「第一批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中,就有喬莊村的大名。其中喬氏家廟、窯院天地、村寨遺址是古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建築。西北部的石井鎮,距離國家級5A級景區龍潭大峽谷景區1.8公裡,是國家第二批傳統古村落,也是洛陽市首批傳統古村落。
  • 新安縣邀你來玩!
    為慶祝洛陽市新安縣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提振新安縣文旅消費,提升新安縣文旅品牌形象,助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助力洛陽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同時讓所有遊客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體驗感,感受新安的文化、新安冬景和新安魅力。
  • 隱藏在大山中的古村落,距龍潭峽僅10分鐘車程,吃住便宜景色美
    提起外出旅遊,如今很多人不再將目光緊盯著5A、4A級旅遊景區,因為看遍了集秀、幽、雄、險於一身的雲臺山、千年古剎少林寺、天宮仙境老君山後,人們也想跟隨本心,看一看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感受一下村民的質樸。
  • 隱藏在大山中的古村落,距龍潭峽僅10分鐘車程,吃住便宜景色美
    提起外出旅遊,如今很多人不再將目光緊盯著5A、4A級旅遊景區,因為看遍了集秀、幽、雄、險於一身的雲臺山、千年古剎少林寺、天宮仙境老君山後,人們也想跟隨本心,看一看古色古香的傳統村落,感受一下村民的質樸。
  • 19日開始,洛陽這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可免費遊新安縣九家景區
    ,是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先後獲得「國家地質公園」、「中國最具發展潛力景區」、「中國優秀旅遊目的地」、「世界地質公園」等稱號,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神州奇峽」和「黃河山水畫廊」等美名。
  • 新安縣吹響全域旅遊春季遊號角
    4月1日—4月4日,新安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將面向全國遊客發放總價值500萬元的文旅消費券,廣大遊客可線上領取。所有領到消費券的遊客,在有效期內,可以前往新安縣參與活動的景區、酒店、餐飲企業、娛樂場所等消費使用。
  • 洛陽最值得去的兩大傳統古村落:洛陽自駕僅需2小時,不要門票
    古就有陶淵明讚美鄉村田間的悠然自得,今也有鄉村旅遊的蓬勃興起。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使鄉村成為忙碌的現代人心靈的唯一棲息地。在城市的汽車鳴笛、煙塵汙染中度過了五天,周末到新安縣的鄉野田間走走也是極好的!石井鎮——寺坡山村寺坡山村位於新安縣西北部的石井鎮,是一個隱在大山中的小村落。是國家第二批傳統古村落,也是洛陽市首批傳統古村落,從洛陽出發,開車過去僅需要2小時。寺坡山村,地處石井鎮西南部山中。
  • 新安縣帶你玩翻整個冬天!
    一下雪,河南洛陽就變成了神都,而欒川老君山的雪景更是火爆整個抖音平臺,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在新安縣中一些景區的雪景也是值得一看的。最重要的是從12月1日-2021年3月1日起,新安縣所有A級景區針對全國遊客免門票,是不是這顆奔騰的小心心已經跑出窗外了?先別激動,先來看看能去哪些A級景區吧:不止春夏秋,冬季的龍潭峽大峽谷,也是別樣的精彩。霧凇、掛冰、雪景,讓人看著就想深入其中去體驗這樣的景色。別急!
  • 清代深港古村落今何在
    古地名如不能與現今地名對應,就好像史實的另一隻腳不能落地。而目前對地名的研究存在不注重深入基層,不了解原地、原民、原俗,以訛傳訛等不足。 蔡保中的研究主要是探尋嘉慶年間的《新安縣誌》(以下簡稱《縣誌》)所載的857條村落今何在。嘉慶時期的新安縣大致包括如今的深港地區,明萬曆年間從東莞分立出來,稱為新安縣。
  • 悠久的歷史、秀美的山川,孕育了新安縣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
    新安新安地處豫西丘陵山區,歷為古都洛陽的畿輔之地,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路,是國家文化先進縣、國家文物保護先進縣、中國旅遊強縣、中國書法之鄉、中國澄泥硯之鄉。悠久的歷史,秀美的山川,孕育了新安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在新安116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可供遊覽面積達到550平方公裡。
  • 古村落旅遊規劃設計
    人類旅遊活動的本質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本質力量驅動動下對豐富、自由的社會關係的追求,文化古村落正是可以較好滿足這種需求的旅遊資源。所以,文化古村落是一類重要而特殊的旅遊資源,為獨立的一類旅遊資源。楚文化的載體,是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極具市場吸引力.是提升戴家倉屋古村落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效益和質量,分析隨縣戴家倉屋古村落文化旅遊資源整體發展現狀,結合其在文化價值開發和經濟價值開發方面的先天優勢,開展特色主題活動,挖掘文化內涵,提升產品品質,建立旅遊發展與居民互動機制等是戴家倉屋古村落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重要路徑.
  • 探尋古村落
    靳家街古遺址的發現,證明了該縣已有5000年的歷史,可與中華文明同步;西關塔坡水庫西周古墓的發掘,又證明該地曾是古黎國。本著探幽尋古的理念,我涉足部分古村落,用鏡頭紀錄了它的昨天與今日……步入山澗、溝壑,石板頂、石頭牆、石砌院、石鋪路,木門樓、磚大牆、土坯、石雕、磚刻、老井;瓜果古樹、條塊梯田。它們見證了先民們的勤勞、智慧與豁達,孕育了中華民族的古文明。
  •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曉起村概況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五、結論與討論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一)研究緣起1、經驗事實:60年代以來,一些國家政府為了振興農村經濟,選擇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政策,期望以此為契機,實現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收入來源多樣化,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 洛陽周邊的古村落風景如畫,快快出發
    咱大洛陽有很多進入《中國傳統古村落名錄》的古村這些村子歷史悠久進入新安縣後,向西北,沿省道246行駛。從東山底村古村落走出,沿村子中間的柏油路向北走200米,一座廟出現了——黛眉聖母廟,當地人習慣稱之為「黛眉奶奶廟」。
  • 新春見聞:古村落 油菜花 福建山重村旅遊致富
    新春見聞:古村落 油菜花 福建山重村旅遊致富   中新社漳州1月30日電 題:古村落 油菜花 福建山重村發展旅遊致富  作者 劉永明  千年古樟樹,百年古村落。
  • 翁丁古寨火災與古村落保護問題
    政策和法律是當下古村落保護工作的重點。立足古村落文化保護實際,把握社會轉型和新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廣泛宣傳普及《文物法》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把對古村落文化保護傳承當作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把歷史遺留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意義的古村落作為重要的文化旅遊資源,進行重點保護研究與開發。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2013年9月,台州市檔案局(館)利用檔案編輯出版了《台州古村落》一書,圖文並茂地記述了台州65個代表性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該書榮獲台州市第七屆文化曙光獎和浙江省檔案系統編研成果一等獎。2018年12月,台州市檔案局(館)出版了《台州古村落》的姊妹篇《台州新農村》,對75個村落歷史文化情況進行了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