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深港古村落今何在

2021-01-11 寶安日報數字報

「深圳要重構歷史,不是推翻以前的歷史,而是真實地還原歷史。為什麼要對地名進行研究?一句話:探究歷史真相,補充歷史遺漏。」本土地名研究者蔡保中祖籍寶安區松崗街道,出於對家鄉的興趣與對歷史的熱忱,他對嘉慶年間《新安縣誌》記載的857條村進行了研究與解讀,目前已釋讀其中約95%的村落。12月26日,蔡保中做客寶圖星期講座之文化茶座,分享他對清代深港地區地名考釋的成果。

為什麼要做地名考釋

講述歷史的時候,一旦地名錯誤,構建的事件與真實情況很可能南轅北轍,歷史人物、事件變得難以理解。古地名如不能與現今地名對應,就好像史實的另一隻腳不能落地。而目前對地名的研究存在不注重深入基層,不了解原地、原民、原俗,以訛傳訛等不足。

蔡保中的研究主要是探尋嘉慶年間的《新安縣誌》(以下簡稱《縣誌》)所載的857條村落今何在。嘉慶時期的新安縣大致包括如今的深港地區,明萬曆年間從東莞分立出來,稱為新安縣。為什麼叫新安縣,傳統說法一般認為,取「得寶為安,革故鼎新」之意,但根據蔡保中的考據,所謂新安縣,就是新的寶安縣的意思。寶安縣於東晉鹹和六年(331年)正式建縣,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改稱東莞縣,萬曆元年劃出東南一部作「新安縣」,意作新的寶安縣,乃相對於舊寶安縣(東莞縣)而言。

《縣誌》成書於1819年,在過去200年間,因深圳、東莞、香港的行政區域變遷,人民公社成立生產隊,修水庫移民,人造村名,變更村名,大量村名同名相混等原因,能夠讓現時大眾正確無誤地理解縣誌中記載的某村就是現時某村的,不過十之五六,仍有十之四五為人所誤解或不知。

如果將縣誌記載的村落比作祖宗,現今的村落比作子孫,這其實就等於是要為縣誌中的村落找出他的子孫,同時亦為現今的村落(子孫)找出他的祖宗。擺在面前的是一班老祖宗及一班子孫,蔡保中如何將他們一一對應?這不是一件容易事,既要探訪現在的村民,又要藉助縣誌、區志、鎮志、族譜、老版地圖、政府相關資料等記錄以及藉助現代的電子地圖、網際網路等來完善,也離不開對考釋方法的運用。

考釋方法略談

首先,地域的排除與納入。

排除,就是將那些不可能是《縣誌》老祖宗的子孫村落排除。例如龍崗的龍崗、橫崗、坪山、坪地、坑梓這5個街道明清以來一直是歸善縣(惠陽縣)管轄,直至1958年才劃入寶安縣,所以,龍崗五街道的村落不會出現在《縣誌》裡,即不會是《縣誌》老祖宗的子孫。

納入,就是將那些現時不屬於深圳,但嘉慶年間屬於新安縣的,可能會在《縣誌》裡記載的現時村落全部納入比對。例如香港的全部村落,以及東莞的塘廈鎮、清溪鎮、鳳崗鎮這3個鎮的全部村落。

其次,成村時間的排除。

就是將那些成村時間晚,明確在晚清、民國甚至土改後成立的村落排除。因為那些村落不可能出現在嘉慶年間《縣誌》裡。例如寶安西部的民主、和平、下十圍、翻身,羅湖的漁農村、福田的漁民村等村落原是水上人家的臨時落腳點,當時並無村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政府安置落戶定居才形成村落,應予排除。還有香港在晚清及民國時因大量移民湧入而形成的村落(例如元朗的天水圍、馬草壟等)和晚清之後遷徙而形成的村落(例如元朗的馮家圍,八鄉的長江村等),應排除在外。

第三,地域範圍要大概確定。

就是《縣誌》記載的四個司的範圍,要大概確認。根據一些已確定無誤的村名可大致確定當時新安縣四個區域(典史、縣丞、官富司、福永司)的範圍:

「典史」大概管轄現今整個南山區及寶安區的新安街道及西鄉街道南部;

「縣丞」大概管轄現在的大鵬新區的葵湧(不含壩崗)、大鵬、南澳三個街道及鹽田區的梅沙街道(不含三洲田);

「福永司」大概管轄現在的寶安區(不含新安街道與西鄉街道南部)及光明區;

「官富司」最大,管轄現在的整個香港及深圳羅湖區、福田區、鹽田區(不含梅沙)、龍華區(不含大部分觀瀾)、龍崗區的布吉街道、平湖街道和東莞的「塘廈三鎮」。

第四,村名的對應。

古今同名或名字類似的村不一定就是同一個村,那麼,如何分析呢?一是看集群對應,《縣誌》對村落的記載並非東寫一個、西寫一個的無序記載,而是絕大部分按路線沿線記載,記載的沿線數個村落可視作一個集群。二是看土客對應。土,指土籍村落,即本土的廣府村落;客,指客籍村落,除少部分是原居村落外,大部分為康熙年間復界後遷入。土、客村落在《縣誌》中記載詳細,雖然許多村名相同,但土客有別。三是排除人工合成村名,所謂人工合成,即土改後,生產大隊人工合成村名,比如,公明馬山頭村與薯田埔村合作馬田大隊(取馬山頭與薯田埔各一字),又稱馬田,它的名稱與《縣誌》官富司記載的「馬田村」一致,但並不具備傳承關係。四是許多村名保留在股份公司名稱、路名、巷名甚至工業區名字裡。例如松崗紅星村,有八家股份公司,分別為西坊(西社)、南岸(南畔)、龍門、灣頭、格布及溫屋、蠔湧、石崗,均在股份公司名稱裡保留了村名。五是考慮音韻對應與變換、通用及用字轉換。《縣誌》中的村名用字,因歷百年,亦因清以前並沒有規範村名,因而村名在縣誌、族譜等古籍中通常有所變換、互換,但粵語或客語讀音是基本相同的:例如「莆」——現在一般改作「浦」、「埔」、「布」、「埗」,粵語個別則換作「報」、「寶」。例如松崗的「沙莆」現改作「沙浦」,沙井的「黃莆」現改作「黃埔」,羅湖的「莆心」現改作「布心」。

第五,村名結合地形判斷。

古今中外,村名地名多以地形取名。蔡保中根據村名結合地形判斷,也發現一些未明的村落去向或位置。

寶安日報記者 羅慧怡/文 宋璐/圖

■連結

你可能不知道的古村名名考

文氏族譜記載的「鶴子園」可能是沙井後亭村「學子圍」

考慮音韻的對應與變換、通用及用字轉換可以幫助對村名進行對應。例如,「鶴」與「學」同音(粵音「hok」),常常互換,表示村落的「圍」與「園」可互換。深港一帶的文氏族譜記載文氏族人於宋末最初到寶安縣(含深圳、香港)時,是居住在一個叫「鶴子園」的地方。目前專家對「鶴子園」具體位置在哪裡見解不一。一說在今光明區公明根竹園村,理由是因文應麟(文氏始祖)墓在根竹園,故鶴子園應在根竹園;另一說鶴子園在松崗蠔湧村,因公明根竹園不近海不近河湧,何來鶴子?考其地名,有鶴者應在海邊湧邊。松崗蠔湧不僅靠近湧邊,而且在文氏大本營(文氏長房埔尾村,即今松崗東方村與紅星村)附近,所以認為鶴子園應在蠔湧村。按理,蠔湧之說十分有道理,但凡地名有鶴者均在海邊湧邊,但是該派無法確定「鶴子園」具體地址。蔡保中認為,按「鶴」、「學」互換規律與「圍」、「園」互換規律,經查閱地圖,發現沙井後亭村茅洲河畔有個地方叫「學子圍」,它就在湧邊,而且離蠔湧村很近,只在蠔湧村西南一公裡。這應就是「鶴子園」故地。

村名裡「圍」的三重含義

很多村名裡有「圍」,就會有新移民誤解,以為是客家圍龍屋或基圍的意思,實際上,「圍」在村名裡有三種意思。第一種,也是絕大多數村名裡的「圍」,代表「村」,只不過是有圍牆與圍門的村。第二種,水圍,許多廣府村落、客家村落有水環繞,而稱水圍。例如松崗東方水圍、羅湖布心水圍、福田皇崗水圍等等。第三種,基圍,疍家人所說的基圍意為圍海造田,但基圍村落在《縣誌》中絕少記載,當時朝廷基本上不承認這些「疍家人」村落。例如沙井民主(原稱石圍)、福永和平(原稱玻璃圍)、福永下十圍、新安翻身(原稱錦庭圍),《縣誌》中都不記載。

也就是說,所有廣府村落、客籍村落,除了稱水圍的不一定有圍牆外,但凡稱圍的,必有圍牆與圍門。

寶安日報記者 羅慧怡

相關焦點

  • 走進永州古村落|胡家大院古村落見證零陵歷史文化
    杉木橋胡家大院古村落,不失為一處春遊佳地。  零陵區郵亭圩鎮杉木橋村胡家大院古村落,距零陵城區約35公裡, 一路茶香花豔、山美水美、風景獨好,非常適合家庭自駕遊。  胡家大院大門左上方,掛有一塊沉甸甸的紅木牌子,上面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0月」 格外醒目。
  • 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蒲塘
    2016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 蒲塘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村落。因保留了一面明代洪熙年間的牌坊而聞名。村中保留了明代門坊、明代民居、明代墓葬,大量清代建築如增益山房、養正軒、大夫第、芳傳東海,容臺世望、外翰第、進士第、世宦祠、中山衍秀、騰蛟起鳳等以及東門、西門和南門,都有很好的入口空間序列,尤其是臨水的南門。 蒲塘的水面多而且大。因此營造出獨特的臨水界面,舒展,空曠。
  • 旅遊中國傳統古村落—金溪蒲塘
    2016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蒲塘是一個規模比較大的村落。因保留了一面明代洪熙年間的牌坊而聞名。村中保留了明代門坊、明代民居、明代墓葬,大量清代建築如增益山房、養正軒、大夫第、芳傳東海,容臺世望、外翰第、進士第、世宦祠、中山衍秀、騰蛟起鳳等以及東門、西門和南門,都有很好的入口空間序列,尤其是臨水的南門。 蒲塘的水面多而且大。因此營造出獨特的臨水界面,舒展,空曠。
  • 山東最美古村落,在中國傳統村落中榜上有名,今成旅遊最佳之地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同樣是一處村落。它就是西河陽村,位於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諸由觀鎮上一個最美古村落,這個村莊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好的,處於沿海地區,緊挨眾多風景區,由於風景壯美,氣溫舒適,這裡已經成為度假旅遊的最佳之地。而西河陽村在中國傳統村落中也是榜上有名。
  • 【航拍】皖南績溪千年古村落——西川
    人文勝景   徽夢績溪 在皖南績溪的伏嶺鎮,有一個古老而清幽的古村落汪高益從西坑塢外遷至西坑上宅。後分遷各地,宋末,績溪縣令俞俊明,秩滿來此定居。後裔遷虹形頭。元代以後,村居轉移至西川水下遊。千年古村落,一村一鬚根。
  • 【徽州古村落】歙縣藍田村石佛洞探秘
    ↑歙縣溪頭鎮藍田村,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沉澱的典型的徽州千年文化古村落,這裡山川秀麗,人才輩出。↑清代時石佛洞洞口建有石坊,徽州府學政沈祖懋曾題「亦洞天」。↑石佛洞為石灰巖溶洞,因昔時上層洞壁巖紋酷似一座佛而得名,今巖紋風化,佛像脫落。
  • 打撈西部古村落的文化鄉愁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這是古人詩中的瀘州;從「春秋巴子國地、先秦古縣」,到如今的交通要道大西南社會經濟發展崛起的明珠,這是今天瀘州人眼中的瀘州;而《瀘州十個古村落的根脈》為我們展現出的是一個從鄉愁裡走來的瀘州。 何處是瀘州?何以識瀘州?瀘州的歷史何在?瀘州的文脈何在?瀘州的源流在哪裡?瀘州的鄉愁從何來?
  • 「台州古村落」湧泉:地冒泉湧話湧泉
    後涇河縱貫村落。是中國無核蜜橘之鄉主產地。鎮內有旗杆裡、蘭竹居、新屋裡等清代建築,北郊天柱山麓有千年古剎延恩寺, 後涇河畔的湧泉老街依存。-侍衛府今天的湧泉鎮,隨漫山遍野的「中華名果」無核蜜橘而揚名中外。自然界之「湧泉」乃承受壓力,不斷冒地面之涓滴。人間之「湧泉」,則是依山傍水、濱江臨海的彈丸小鎮。湧泉鎮,方圓不過十幾公裡,環靈江之畔。
  • 古村落——龍川縣青雲村
    數百年來,青雲村民一直以農耕生活為主,今有水田面積1360畝,山坡地914畝,果園1350畝,魚塘163畝,山林24430畝。他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繁衍生息。青雲村原叫「下青坑」, 民國十二年(1923年)「下青坑」設立青雲書室,後改為青雲小學,希望自已的後代能青雲直上。
  • 今何在:放任人物去碰撞未知
    近日,今何在攜新書《未來,人類的徵途》亮相上海書展,並接受了《中國青年作家報》記者獨家專訪。這本科幻題材的小說是他寫作道路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在今何在看來,無論是奇幻還是科幻,他的作品重點一直是人的冒險和成長。
  • 歸去來兮——漣源·三甲古村落
    三甲古村落村內遺存有百餘座明清時期的青磚古瓦庭院,最早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三甲古村落群屬於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於是,擇一吉日,清早出行又趕上不錯的天氣,一路上山山水水,春光明媚,心情自然也就爽快,青山綠水間,歡笑聲不斷。
  • 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
    體味一下民風淳樸,環境清幽的狀態,古鎮古村落景點是您不錯的選擇,這裡小編整理了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希望能給您提供一點參考!三水大旗頭村三水區樂平鎮大旗頭村古建築群,是清代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它建於清代光緒年間,是粵中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
  • 貴陽古景何其多 昔日名勝今何在
    三、明萬曆「貴陽十二景」  郭子章《黔草》卷十五所載「貴陽十二景」分別是:東山雄鎮南崿崢嶸藏甲遺蹤銅鼓留愛犀潭澄碧鰲磯浮玉霞山仙洞獅峰將臺靈泉印月聖水流雲紅橋春漲龍井秋陰    註:「溪潭澄碧」指今甲秀樓前涵碧潭,而「鰲磯浮玉」指今甲秀樓下鰲磯石,兩者緊緊相鄰連為一體,不知為何要分列為兩條;「銅鼓留愛」指今銅鼓山上的仙人洞
  • 溫州最全52處古村落集,你最喜歡的是哪個村落?
    因特殊地形和環境,大量古村落得以保存。小慢整編全溫州51處古村落、古民居,與您探尋這一磚一瓦,品味雋永如斯,讓時光韻味流長。52處溫州最全古村落人氣排行榜看看大家最喜歡哪家?清代古村落,現存晚清建築近百間。背山面水,環境清幽,風光古樸,黃林三條嶺,條條通天頂。過去的黃林,與外界幾乎隔絕,像是世外桃源。
  • 廣州十大最美古村落及十大特色古村落揭曉
    本次評選活動共有132個古村落參加評選活動,基本囊括了全省古村落精華。評委會表示,今後將進一步研究古村落的保護和開發事宜,為「美麗廣東」再添「美麗畫卷」。「我們的家園——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頒獎盛典」在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隆重舉行;廣州市黃埔村、佛山市松塘村、河源市林寨村、梅州市橋溪村、惠州市範和村、江門市自力村、肇慶市黎槎村、清遠市南崗瑤寨、潮州市龍湖古寨、揭陽市泥溝村等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及廣州市沙灣10個特色古村落獲授牌。
  • 道門嶺古道穿越,尋找隱藏在深山中的清代古村落簡直就是世外桃源
    房山區霞雲嶺鄉四馬臺村附近,有一條古道,此條路線是通往蜈蚣水村、大青槓兩個清代古村落的盤山路。再往前開沒多久我們就到了第一個古村落,大青槓村。大青槓,清代成村
  • 探尋|隱藏在湛江的「中國傳統古村落」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古村落,是人類歷史文明的產物,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宛如一個龐大的民俗博物館。湛江古村落有著特色的傳統文化、建築藝術和村鎮空間格局,承載著多少故事與回憶。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所建的村,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
  • 紹興大山裡有座古村落,居住著大禹後裔,如今是探古戶外打卡聖地
    2012年12月,被國家列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冢斜古村人餘姓為主,據史書記載餘氏系大禹後裔。禹生三子,長子叫啟,繼承父姓「姒」,二子稱「況」賜姓顧氏,三子為「罕」賜姓餘氏。大禹賜第三子為餘氏,有紀念其妻塗山氏之意。冢斜古村餘氏是從明初從越州山陰(今紹興阮社)遷入的。
  • 廣西古村落文化 II 全州古村落
    古村落的破壞和局部損壞, 都會造成這珍貴文化遺產整體價值的貶值。新時代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必須加強對古村落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使古村落這個民族的寶貴遺產在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廣西地域廣闊,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各族人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建築了眾多形態各異、風情別具的古村落。
  • 福建漳浦古村落之前湖村
    福建漳浦古村落前湖村美麗的七星海這片古森林當中既有單株孤立的古樹樁遺蹟,也有已炭化的古藤及枝幹殘葉等;其中仍清晰可見的古樹樁遺蹟共89株,集中分布在約4萬平方米的範圍內。前湖灣古森林遺址景區是一個多元的濱海旅遊區,規劃面積5000畝,以古森林遺址為中心,在大面積的綠化帶和大海之間展開,包括了燈火垵以及多個島嶼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