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孕育千億產業——永興縣「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側記

2020-12-15 華聲在線

循環經濟示範園大門。

(圖片由永興縣委宣傳部提供)

李秉鈞 何慶輝 代志剛 曾 翔

「中國銀都」永興縣境內沒有銀礦,卻是中國第一大白銀產地,鉍、碲產量幾乎佔全球一半,鉑、鈀、銦等金屬產量也居中國前列,創造了「無礦開採」的奇蹟。

永興的稀貴金屬冶煉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當時的永興人就掌握了從各類廢物中提鍊金、銀等稀貴金屬的特殊工藝。300多年的「淘金」路上,一代代永興人不斷創新技藝、整合升級,有效推進稀貴金屬產業從低端生產向高端發展邁進。

2016至2019年,永興縣稀貴金屬產業累計實現稅金總額20.03億元,其中工業產銷環節實繳稅收8.25億元;今年前10個月,該縣園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16.8億元,增長16.3%;預計全年園區技工貿收入將突破800億元,其中稀貴金屬產業產值超600億元。尤其是在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的前提下,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主導產業稅收同比增長403%,全年有望達10億元。

永興邁向千億產業的步伐,鏗鏘有力。

建平臺,培育千億產業集群

近年來,永興縣將「中國銀都」品牌發展戰略作為縣域經濟首選戰略,通過搭建產業平臺,整合升級、靠大聯強、科技創新、精深加工,不斷培育千億集群。

該縣根據有關政策,制定完善《永興縣金銀稀貴再生金屬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0—2020)》《金銀及稀貴再生金屬回收產業整合升級方案》《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報告——永興縣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產業戰略發展規劃》《永興縣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0—2025)》及其環境影響報告書等系列實施方案,「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的戰略意圖、產業規劃、實現路徑等日益優化。

按照「1+4」工業體系培育要求,組建永興縣「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一委一辦三室(即專家委員會,銀都戰略辦,政策研究室、綜合信息室、項目建設室),建立「領導小組每月一次調度、一委一辦定期召開會議、三室具體推動落實」的工作機制。

走進柏林工業園,平坦開闊的道路一旁,一行行參天的柏樹在湛藍的天空下與白雲相接,不遠處是一幢幢整齊的居民樓,房前屋後綠草如茵,另一旁是園區內整齊劃一的廠房。

此番景象難與「危廢」「冶煉」構成聯想,正是這個公園一般的工業園區,聚集並培育了一批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龍頭企業,與太和工業園一起成為永興縣的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中區。

按照「鎖邊、復綠、提質、增效」原則,永興縣不斷加強水、電、路、氣、訊等基礎建設,為稀貴金屬產業夯實園區發展平臺。總投資達1.5億元的柏林、太和工業園4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達1.3萬噸。檢測檢驗中心、研發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中心等生產配套項目正在加速推進,該縣園區正朝著社會化綜合服務平臺推進。

根據永興縣稀貴金屬產業發展規劃及規劃環評,永興正在建設以循環經濟工業園為龍頭,以柏林工業園、太和工業園為基礎的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中區,推動產業項目集群進園,把產業鏈做成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脈,實現優勢互補、做大做強。

目前,永興縣已形成了循環經濟工業園精深加工區和服務平臺區,柏林、太和工業園為綜合回收區,園區錯位發展、耦合發展的產業集群;並培育了眾德環保、金業環保、永鑫環保、雄風環保等綜合回收骨幹企業,貴研資源與陽光貴金屬、聯合國銀等精深加工骨幹企業。

今年,全縣園區預計可生產黃金6.5噸、白銀2530噸(約佔全國30%)、鉍6550噸(約佔全國65%)、碲600噸(約佔全國60%),其他有色金屬19萬噸,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及稀貴金屬產業產值將再上新臺階,不僅全面落實了湖南省委巡視整改要求,而且千億產業目標正一步步靠近。

重環保,堅持綠色創新發展

永興在發展金銀產業的同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嚴格把好產業總體發展規劃、園區以及入園企業三個層次的環評關。

該縣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圍繞循環經濟,永興構建完善了企業內部物質循環、園區內企業間物質循環、園區間企業物質循環、縣域基地內物質循環「四大循環體系」,實現危廢資源最大化回收利用、終極無害化處理。

在具體實施上,永興探索了園區集中治汙的新模式。在永興縣太和工業園建設了該省第一個廢氣集中處理站,投資1.8億元建設了廢渣終極處理中心,投資1.2億元建設了高濃度廢水處理中心,廢渣、廢液、廢氣均達排放標準。

湖南省首家縣級固體廢物管理站也在當地建立。該縣不僅組建了高規格的環保執法大隊,還在所有鄉鎮都設立了環保站,構建了縣鄉企三級聯動的環境監管網絡體系。

同時,制定並落實汙染防治攻堅工作總體方案、實施細則、考核辦法,20項重點攻堅任務有序推進;深入開展「夏季攻勢」、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稀貴金屬行業「清廢」行動等專項整治。

「縣裡對132家稀貴金屬企業『重新洗牌』,一步到位整合成30家集團化主體企業。」永興縣金銀產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旭日介紹,該縣健全退出準入機制,取消6家未按要求開工建設及技改的主體企業資格,設立替補準入門檻。目前已有30家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主體企業、18家精深加工企業和8家環保處置類企業入駐園區。

從企業、到園區再到整個產業,環保理念根植產業全流程。不僅相關產業企業環保投資均在4000萬元以上,永興縣還牽頭探索園區集中治汙新模式,先後建設了格林美郴州市工業危險廢物綜合處置服務中心、廢渣終極處理中心、高濃度廢水處理中心以及全省第一個廢氣集中處理站,全縣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97%、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99%。

目前,全縣各園區正大力推進清潔生產示範工作,15家企業列入湖南省重點清潔生產企業名單,太和工業園周邊土壤治理工程、兩區四園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金屬汙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先後完工,其中園區6座汙水處理廠均已聯網運行,3.8萬噸的日處理能力為全省最強。

各企業也更加注重廢水、廢棄、廢渣的循環利用和安全排放,鵬琨環保、金業環保等企業全面落實智慧工廠設計,打造了永興稀貴金屬再生資源綜合回收利用企業新的標杆。全縣生態環境、綠色發展的態勢持續向好,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得益彰。目前,一個循環經濟示範樣板日漸清晰。

也正因此,第二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第三批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產業化基地、國家涉重金屬類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基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和湖南省經濟十強縣、首批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兩型社會示範縣等金字招牌,相繼落戶永興。

抓創新,全面助推產業升級

數據顯示,通過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永興每年可消化來自全國各地的數百萬噸的工業「三廢」。每年可從「三廢」中回收生產黃金7噸、白銀2100噸、鉍6500噸、鉑族金屬8噸、其他有色金屬20萬噸。

為充分利用白銀等稀貴金屬「資源」優勢,該縣積極引導企業開展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白銀附加值。雄風環保科技公司研發的鉛電解陽極泥洗水淨化新工藝,可以讓產品合格率從97%提高到99.9%,產出率提升3個百分點。主管公司技術研發的工程師彭志平說:「科技就是生產力,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企業近年投入的研發經費,逐年增加,讓企業嘗到了不少甜頭。」

「以創新為動力、向科技要效益」,永興縣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科技服務方式,把創新科技引進企業,逐步構建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生態。

通過積極引導企業研發應用先進生產工藝,走精深加工道路,永興縣已有20餘家稀貴金屬骨幹企業與中南大學、國防科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係,成功開發生產925白銀、硝酸銀等30餘種深加工產品。全縣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7家,取得國內領先水平以上科技成果21項。

該縣還注重引導企業開展以產業化為目標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低品位複雜物料稀貴金屬清潔高效回收項目」「利用冶煉熔渣、CRT玻璃生產微晶玻璃板材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等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發揮效益。

另外,該縣通過把傳統文化有機融入金銀產品中,打造集實用、藝術、收藏等功能於一體的金銀產品,先後開發出4大系列500多款銀製品。

近年來,永興縣共申請專利236件,專利授權162件,其中國家發明專利48件,成為湖南省首批科技成果轉化示範縣,榮獲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縣,列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縣。

通過技術創新,永興縣回收的稀貴金屬,從金、銀等少數幾個品種,發展到包括金、銀、鈀、鉑、銠等20餘種。白銀產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鉍、碲產量幾乎佔全球一半,鉑、鈀、銦等金屬產量居全國前列。

永興縣稀貴金屬再生資源利用產業已走上「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精深加工」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節能環保產業,產業鏈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延伸。

目前,該縣有13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鉍合金、鈀材等30多種精深加工產品被認定為環保型、科技型產品。在傳統工藝與三維製圖、3D列印等現代技術的結合下,該縣先後開發出4大系列500多款銀製品,大大提升了白銀附加值。

相關焦點

  • 【郴州市】創新孕育千億產業——永興縣「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
    「中國銀都」永興縣境內沒有銀礦,卻是中國第一大白銀產地,鉍、碲產量幾乎佔全球一半,鉑、鈀、銦等金屬產量也居中國前列,創造了「無礦開採」的奇蹟。  永興的稀貴金屬冶煉史可追溯到清朝初期,當時的永興人就掌握了從各類廢物中提鍊金、銀等稀貴金屬的特殊工藝。
  • 向「千億園區」挺進——永興縣推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一連串的成績見證了永興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今年來,永興縣以高質量發展為總要求,緊盯「千億園區」目標,全力貫徹「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產業主導、全面發展」總戰略,積極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年」「三個推進年」活動,緊抓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契機,著力「三個提升」,以管理、服務、文化等軟實力助推效益硬指標,翻開了園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科技創新推動綠色發展 「中國銀都」永興鍛造千億產業
    永興縣委宣傳部供圖專注於將有色金屬行業「三廢、危險固廢」和「城市礦產」等二次資源變廢為寶,永興縣開創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獨具特色的「無礦開採」模式。從一座沒有銀礦的城市,發展成為備受矚目的「中國銀都」,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產業發展密碼?記者近日走進永興縣一探究竟。
  • 廢物利用撐起「中國銀都」湖南永興千億產業
    魯毅 攝(長江經濟帶沿線行)廢物利用撐起「中國銀都」湖南永興千億產業中新網永興8月2日電 題:廢物利用撐起「中國銀都」湖南永興千億產業記者 魯毅地處湖南省東南部的「中國銀都」永興縣境內沒有任何金屬礦藏,卻是中國第一大白銀產地
  • 郴州永興:創新驅動 加速中國銀都高質量發展
    永興縣被譽為中國銀都,白銀產量連續多年雄踞全國之首,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產業有著300多年的發展史。近幾年來,永興縣大力引導企業走科技創新、綠色環保、精深加工之路,實現了稀貴金屬產業鏈條向兩端延伸、產品向精深拓展、產業向高端提升。
  • 清風觀察|永興縣:「銀都」換新顏
    11月26日,郴州市永興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裡,店員一邊向記者展示手中的銀杯,一邊介紹。 而在門店內,各式銀制燒水壺、茶壺、酒具、餐具、工藝品及各種金銀飾品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在永興縣委縣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還發展起了工業遊,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
  • 「千億投資」促發展——永興縣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紀實
    為助推縣域經濟發展,永興縣實施「千億投資」計劃,全力貫徹落實「產業主導、全面發展」戰略,搶抓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和「三個推進年」活動契機,著力解決產業規劃難題,補齊產業服務平臺短板,做好產業鏈招商、政務服務、安全環保、機制改革等,全力將永興打造成為創新活躍、產業發達、人才集聚、綠色生態的一流縣域經濟實體。「十三五」以來,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32.4億元。
  • 中國銀都永興即將迎來大發展……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 來源:永興微吧 利用第七屆中國(湖南)國際礦博會開幕的契機,5月16日,我縣舉行了2019年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稀貴金屬產業專題招商推介暨集中簽約會。
  • 千帆競發逐浪行——永興縣推進「千家企業」做大做強紀實
    (永興縣委宣傳部供圖) 李秉鈞 劉承華 曾 翔 近年來,永興縣大力實施「中國銀都」首選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文旅產業提質升級戰略,助推了「千家企業」蓬勃發展。 轉 型 強 企 永興縣被譽為「中國銀都」,以白銀為主的稀貴金屬產業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是我國「十大區域循環經濟模式」之一,先後被列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單位,國家「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國家稀貴金屬再生利用產業基地、國家有色金屬類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理基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 湖南永興「無中生有」創傳奇:循環經濟崛起「中國銀都」
    位於中國銀都白銀藝術博物館內的中國最大銀樓。供圖中新網郴州9月17日電 (記者 魯毅 通訊員 代志剛 曾翔)白銀產量佔全國四分之一、鉍產量全國第一、碲產量全世界第一……在一片「零資源」的土地上,湖南永興人用獨具特色的稀貴金屬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創造經濟傳奇,崛起了一座「中國銀都」。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丨永興縣:「中國銀都」譜新篇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9月17日訊(陳志傑)9月17日上午,郴州舉行「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永興縣專場,全面展示了70年來永興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永興又稱「中國銀都」,地處湖南省東南部,是郴州市人口第二大縣。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永興縣按照「一二四四五」的發展思路,著力建設「實力、創新、開放、綠色、幸福」五個強縣,在各項事業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 「銀都」的轉型「突圍」---法制周報數字報刊平臺
    法制周報·新湖南記者 雷昕    永興被譽為「中國銀都」。    11月26日,記者走進永興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門市店,只見店內銀制燒水壺、茶壺、酒具、餐具、工藝品及各種金銀飾品琳琅滿目。    「今年的銀價是5元每克,這個銀杯重60克。
  • 敢叫日月換新天 湖南郴州永興努力打造「中國銀都」
    2002年10月27日,也即被冠名「中國銀都」後一個多月時間,經過充分醞釀,縣委書記趙立民主持召開了黨政聯席會議,成立了「中國銀都」發展戰略領導小組,會上初步敲定了「中國銀都」戰略5年發展步驟。「成立一個協會、組建一個集團公司、建成一條白銀提純加工線、建成一座金銀市場、制定一個詳細戰略規劃」的「五個一工程」成為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
  • 靠回收「三廢」成為「中國銀都」,究竟是什麼神奇操作
    9月23日至25日,中國黃金報社聯合牛乾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對「中國銀都」永興縣主要白銀企業展開調研活動。
  • 永興:「中國銀都」轉出一步天地寬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顏石敦 永興縣,被譽為沒有銀礦的「中國銀都」。 ▲永興「中國銀都」。 走進永興銀樓,就像觸摸一部金銀產業發展冶煉史。
  • 創新升級煥生機——永興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紀實
    永興經開區四大園區之一的永興縣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園。 童迪 攝陳英明 張正偉夏日潑金,為「中國銀都」披上迷人的彩妝。行走在湖南永興經濟開發區的「兩區四園」裡,進廠房入車間,觀產品談理念,邊走邊問邊看,一陣陣感動如暖流在心頭湧動。
  • 湖南省資訊|湖南永興縣,因一個傳說而得名,被稱為「中國銀都」
    湖南永興縣,因一個傳說而得名,被稱為「中國銀都」在湖南省南部,有一個縣,這裡沒有銀礦,但是出產的白銀卻佔全國白銀產量的1/4,因此被稱為「中國銀都」。這裡就是郴州市下轄縣永興縣。之所以稱為便縣,是因為當地有一條河,能行舟船,名叫便河,因此縣名就取了河名,定名為便縣。如今的「三侯祠」依然存在,仿佛記錄著永興在西漢初年的歷史。這便是「永興」這個縣名出現之前,這個地方的縣名演化歷史。朝廷批覆後,永興縣至此確立。那麼為何改名永興呢?其一,永興縣的版圖像一隻昂首吐絲的金蠶,從東向西橫臥便江。
  • 湖南一「真金白銀」縣,素有「中國銀都」稱號,有望「全面開花」
    在湖南省也孕育出了像省會長沙、株洲、韶山等優秀城市,今天我們要認識的「主人公」就是郴州市。郴州市,地處我們國家版圖的南端,全省的東南方位,臨近贛州、韶關等外省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因為地處東南部故又有著湖南「南大門」的稱號。郴州市境內交通發達,文化沉澱深厚。在2018年,市區的地區生產總值達到了2391億元,在整個湖南都是出類拔萃的。
  • 吃喝玩樂享「銀都」盛會 郴州國際休閒旅遊文化節開幕
    10月26日晚,2018年郴州國際休閒旅遊文化節在永興縣長鹿國際生態旅遊度假區開幕。 郴州已陸續舉辦了7屆旅遊文化節,本屆休閒旅遊文化節以「錦繡瀟湘別樣郴州,世界長鹿中國銀都」為主題,在充分借鑑歷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按照「文化旅遊盛宴、休閒度假樂園」總體目標,力爭辦成一屆最具特色、最具影響力、最具震撼力的旅遊節。
  • 湖南永興縣以「四個堅持」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湖南省永興縣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以「四個堅持」工作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  堅持以上率下 當好鄉村振興「一線總指揮」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部署,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永興縣按照鄉村振興20字方針和「三步走」目標,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的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編制了《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制定了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六個專項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