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4月至6月,十一屆省委第八輪巡視啟動,省委10個巡視組完成了對全省26個縣(市、區)的常規巡視。部分縣(市、區)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行動、嚴格的要求,確保巡視整改任務落地落實。紅網時刻開闢《清風觀察》欄目,展示巡視整改變化和成效。
紅網時刻記者 王義正 通訊員 卿洪春 郴州報導
「今年的銀價是5元每克,這個銀杯重60克。只賣銀子能賣300元,但是深加工做成銀杯,算上杯殼和加工費,可以賣到500元。」11月26日,郴州市永興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裡,店員一邊向記者展示手中的銀杯,一邊介紹。
而在門店內,各式銀制燒水壺、茶壺、酒具、餐具、工藝品及各種金銀飾品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在永興縣委縣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還發展起了工業遊,吸引了大批外地遊客。「每年門店參觀人數一萬餘人次,帶動了產品銷售。」該店員說。
永興被譽為「中國銀都」。
雖然這裡沒有銀礦,但是出產的白銀卻佔全國白銀產量的1/4。重金屬產業往往伴隨著環保的壓力,隨著近年來國家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嚴,產業轉型對永興而言愈發迫切。
今年四月,省委巡視組對永興展開了常規巡視,其中就指出永興興於冶煉,又困於冶煉,產業動能轉換和新產業培育速度慢。要求縣委縣政府搶抓郴州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和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等戰略良機,紮實開展「三個推進年」工作,持續推進「中國銀都」首選發展戰略,支持在建項目儘早投產見效,引導已投產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靠大聯強實現達產增效。
對此,永興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決心以巡視整改為契機,加速永興的產業轉型,培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綠動能。
「我們從嚴從細推動整改,壓實責任,堅決完成整改任務。」永興縣委書記趙宇表示,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4個方面16項問題,該縣進一步細化為76個具體問題,列出問題清單、任務清單、責任清單。
「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後,我們積極與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有色金屬研究院對接,目前《永興縣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0—2025)》下個月將上會確定,單個企業環評辦理(或調整)、危廢經營許可證辦理等瓶頸問題也可破解。企業經營範圍可擴大為稀貴金屬的基礎材料和功能材料,以及電子信息材料。」永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曹為群介紹稱。
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自80年代起經營白銀冶煉至今已30多年。和永興縣的很多稀貴金屬冶煉企業一樣,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以粗冶煉起家,從全國各地拉來廢渣廢料提煉成金屬錠。
2014年,公司搬遷到柏林工業園區進行轉型,開始探索白銀深加工冶煉提純。但轉型之路並非一馬平川,技術、人才、資金等等都是制約轉型步伐的阻力。
「政府在人才引進上給我們很大的幫助,以政策扶持的方式引導企業重視技術研發,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陽光貴金屬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永興縣提出了「以創新為動力、向科技要效益」的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科技服務方式,把創新科技引進企業,逐步構建起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生態。
「一方面通過提升產業的科技密度和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則通過培育心新的產業解決「一業獨大」的問題。」曹為群告訴記者,在今年新落地的項目中,稀貴金屬精深加工企業11家、電子信息企業8家、精細化工企業2家。
這「兩條腿」,正讓永興的轉型「加速度」越來越高,也讓永興的轉型之路越走越穩。
此外,針對省委巡視組反饋的其他問題,永興縣也持續加大整改力度。目前,反饋的76個具體問題,已完成整改33個,基本完成整改23個,長期整改14個;巡視移交的45個立行立改問題,已完成整改26個,基本完成14個,長期整改5個;巡視移交的134件信訪件,已經辦結113件,正在辦理2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