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恐龍之鄉,追溯遠古恐龍的足跡,這是恐龍愛好者的淘金地

2020-12-12 騰訊網

對於猶他州,人們熟悉的也許是牛仔、羊群和壯美的峽谷,而「恐龍」實則是其又一張聞名於世界的名片。自19世紀後半葉歐洲的恐龍熱浪潮席捲美國以來,猶他州便已成為恐龍愛好者的「淘金地」。

百年前,自卡內基的挖掘團隊於維爾諾附近發現了恐龍尾椎骨的化石群,便有一波又一波的考古學家前往猶他州探尋遠古恐龍的足跡。如今,深埋於這片赤紅土地深處的恐龍化石不斷被發現,猶他州也得以被譽為人們口中的「恐龍之鄉」。

如今雖固守家中,但也不防讓思緒先行出發。閉上眼睛,展開想像,讓猶他州眾多恐龍博物館和化石遺址帶你夢回一億五千萬年前;搭上越野,駛上公路,在雲端開啟一段奇幻的猶他州恐龍探索之旅。

恐龍鑽石史前公路(Dinosaur Diamond Prehistoric Highway)是為世界所公認的探尋恐龍足跡的最佳場所。這條長達512英裡的環線公路橫跨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埋藏了億萬年前恐龍生存過的痕跡。駕車駛上這條景觀大道,每個人都是勇敢的探險者,沿途還可以欣賞到標誌性的紅色峽谷、獨特的地形和蜿蜒曲折的小溪——眼中所見皆是收穫。

在這條菱形的國家級風景道上,探險者們可以通過視覺和觸覺了解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巨大生物,在沿途的自然風景中還可以捕捉到美洲土著文化的剪影。作為素有「戶外天堂」美譽的目的地,在周遭森林與山谷中進行世界級的戶外探險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恐龍國家紀念碑(Dinosaur National Monument )橫跨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邊境,佔地超過200000英畝。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恐龍公園,與中國自貢恐龍博物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並稱為世界三大恐龍田野博物館。

沿149號公路向北行駛,便可抵達採石場遊客中心,隨後乘坐擺渡車即可進入恐龍採石場展覽館。一座由1500具恐龍骨骼所築成的侏羅紀骨牆即刻盡收眼底,所有化石都保存於原本的形態中——毫無疑問,所有人都將為之震撼,通向史前時期的大門由此打開。

在公園的西南角,設有國立恐龍紀念中心。該中心的化石埋藏廳是用玻璃建造的一座現代化建築,被稱作「恐龍墓地展廳」。其四面牆中的三面是玻璃牆,餘下的一面為陡峭傾斜的巖石層面,層面上鑲嵌著數不清的恐龍骨骼,真實地展現了化石的原始埋藏狀態,被稱為「世界上最奇特的恐龍遺骨貯藏所」。在這裡可見到侏羅紀晚期的主要恐龍種類,如巨大的梁龍、雷龍、園頂龍,形態奇異的劍龍以及兇猛的肉食龍等。

由40號公路向西行駛至「恐龍之地的中心」維爾諾(Vernal),由此即可參觀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Utah)。博物館成立於1963年,以自然奇觀及本土文化為主要展覽內容,藏品超過120萬種。通過瓦薩奇山脈上的自然小徑即可抵達掩映在峭壁中的展館,展館以巖石、土壤、植物、礦物元素的交織融合作為空間視覺,以史前、地質、地貌、歷史、未來的串聯作為參觀流線。

恐龍館可謂是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中的王牌展廳。展廳的設計另闢蹊徑,根據大小高低不一的各種恐龍化石標本設計了懸空的走道,形成了一個立體的參觀路線。不必像很多傳統展館參觀時須仰頭或低頭,觀眾在同一水平高度近距離地將恐龍標本觀察地一清二楚。牆面上裝點了三角龍的頭骨模型,而地面則設計了玻璃地板,地板下陳列著一隻在猶他州發掘的鴨嘴龍的化石。

恐龍館的一側是一面玻璃牆,透過玻璃牆可參觀實驗室人員清理和拼接化石的工作場景。讓觀眾直觀地「參與」到有關恐龍的國際性研究,從而打破博物館的樊籬,可謂是猶他州自然歷史博物館獨樹一幟的參觀體驗。

有沒有試想過,此刻站立的土地,在數千萬年前曾遍布著恐龍的足跡?而再往前追溯,這裡也許只是大海深處的一塊陸地?這一切痕跡看似早已在數億萬年的光陰中消失地無影無蹤,卻依然有著這樣一片土地,可以讓你清清楚楚地看到時光在地球上刻下的痕跡,它就是猶他州的紅艦隊州立公園(Red Fleet State Park)——因為這座公園,是猶他州保存最為完好的恐龍化石的所在地,也是見證大自然發展歷程的天然博物館。

於191號高速公路沿線,距離維爾諾北部約13英裡即可抵達紅艦隊州立公園。這座公園內曾發現了大量恐龍化石印記,它們承載了近2億年的歷史與光陰,也因此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來自四面八方的探索者。公園北部建有一條著名的紅艦隊恐龍步道(Red Fleet Dinosaur Trackway),步道長達1.5英裡,穿越了一片由杜松樹組成的森林。

沿著步道向西行去,一路可經過多樣類型的地質景觀,感受風沙侵蝕的自然力量。在恐龍步道的盡頭,靜處著一窪巨大的水庫,這裡保存著的2億年前的雙翼龍化石。走近水庫,便可在深紅色巖壁之上發現40處恐龍足跡,長度從3到17英寸不等。坐在傾斜的砂巖之上,嘗試去靠近這承載了上億年光陰的印記,對於任何對古生物學或自然歷史愛好者來說,這都將是一段珍貴無比的探索歷程。

相關焦點

  • 在四川宜賓發現巨大恐龍足跡 我國還有哪些著名的產龍聖地?
    10月23日,古生物學者邢立達宣布,在四川宜賓發現巨大恐龍足跡,在考察現場發現了雷龍、異樣龍和翹腳龍足跡,其中雷龍足跡長度約55釐米,邢立達說這是首次在四川盆地發現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恐龍是遠古時代的霸主,雖然已經滅絕了數億年,但是仍然吸引著很多人追尋它們的足跡,那麼除了宜賓我國都還有哪些著名的產龍聖地呢?四川省自貢市四川省自貢市與宜賓相距不遠,這裡是我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自貢發現的恐龍化石雖然不是最多的,但大多是精品,我國最著名的恐龍幾乎都出自這裡。
  • 《恐龍足跡》匯集近400張珍貴照片 恐龍用兩足還是四足行走
    昨天,科學松鼠會資深「松鼠」、「恐龍達人」、青年恐龍研究者邢立達,攜手兩位世界級恐龍復原圖畫師,在上海書展為讀者奉獻出第一本恐龍足跡中文科普書:《恐龍足跡——追尋億萬年前的神秘印記》。該書得到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所長周忠和,科學松鼠會創始人姬十三,以及《新發現》主編嚴峰等人的熱情推薦。
  • 探訪恐龍之鄉「恐龍生產線」這裡的恐龍遠銷美國土耳其澳洲泰國
    自貢除了歷史悠久的井鹽遺址外,中侏羅世恐龍化石遺蹟更是聞名遐邇,自貢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址是現今中國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遺址之一,也是世界上發掘和保存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的地方,因此自貢被名副其實地予以了「恐龍之鄉」的美名。而且,自貢也是集中製作仿真恐龍的基地。
  • 盤點中國著名的恐龍之鄉
    其實,作為素有「恐龍之鄉」稱號的中國,恐龍化石群當然是值得單獨來介紹一下滴~於是,在上篇文章發出之後,小編就開始醞釀下一篇恐龍化石群的文章了。但是當提筆的時候卻發現問題並沒有那麼簡單!中國已有20多個省市發現了恐龍化石,截至目前,命名種類達174種,是目前世界上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四川、內蒙古、遼寧產出化石尤為之多,最大的恐龍化石群面積可達數十萬平方米。
  • 五天內兩次發現恐龍足跡!古藺黃荊曾是「恐龍家園」?
    曾多次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古藺縣黃荊鎮,又發現了一處「恐龍家園」。7月14日,在古藺縣黃荊鎮黃荊老林景區一個名叫長灘的地方,一塊面積達3000多平米的巨石上,再次發現大面積恐龍足跡群。這是繼7月10日在黃荊鎮金魚溪發現實雷龍足跡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 廣東發現大量白堊紀時期恐龍化石 恐龍為何偏愛這裡?
    距離廣州僅數裡之遙的南海大瀝北村發現恐龍蛋化石的消息,著實讓不少讀者津津樂道,畢竟這是近年為數不多的在廣佛核心區域發現的恐龍遺蹟。一時間,廣佛兩地市民都成了地理迷、歷史迷。那麼,7000萬年前的廣佛乃至廣東究竟是怎麼樣的地理地貌?為何這些史前龐然大物會喜歡在我們的大廣東溜達生活?
  • 中國恐龍之鄉,在山東萊陽,中國第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在這裡發掘
    說起恐龍,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侏羅紀,但其實,白堊紀也與恐龍息息相關,恐龍的種類在這一時期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多,然而白堊紀之後,恐龍便遭到大規模滅絕。這是恐龍時代最後的繁榮,而山東萊陽,這座位於膠東半島的小城,便有一座神秘的「白堊紀公園」,忠實的印刻了這份遠古的記憶。
  • 浙江自然博物館發現浙江省最早的恐龍足跡化石
    原標題:1.2億年前,恐龍出沒杭州周邊 記者11月19日獲悉,浙江自然博物館的金幸生團隊最近在化石愛好者吳立功、黃力等協助下,對諸暨、永康和建德等地的魚化石點進行野外調查,在建德和浦江交界的魚化石層位發現足跡化石,經初步鑑定為小型獸腳類恐龍足跡化石。這是在杭州市域首次發現恐龍生活痕跡。
  • 中國的恐龍之鄉:世界級的恐龍博物館,出土恐龍化石世界之最
    我決心去看看這世界的廣袤,帶上名為豬頭的狗,帶上尋找的心。我們在路上,我們的故事在這裡。以下是我在四川省的自貢市的所見所聞和有感而發!自貢市,地處四川盆地,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利用天然氣的城市。自貢市在中國還有著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和南國燈城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的名城。今天。
  • 四川發現巨大恐龍足跡 證實確實是侏羅紀晚期的恐龍足跡
    10月18日,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員彭光照、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一行來到四川宜賓百花鎮,現場考察發現了獸腳類實雷龍足跡,這是侏羅紀晚期巨大食肉恐龍足跡,也是在四川盆地首次發現的侏羅紀晚期大型食肉恐龍足跡。
  • 蘭溪驚現浙江省最小食草恐龍足跡!小恐龍腳印形似酒杯……疑似存在恐龍足跡群!
    經專家確認,居然都是1億年前恐龍留下來的遺蹟。這兩處遺蹟,一處叫做「八仙下棋」,一處叫做「八仙醉酒」。10月8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Martin Lockley)教授等中美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浙江省中西部蘭谿市發現了重要的大型恐龍足跡,而這些足跡長久以來被人們解釋為「八仙下棋」的遺蹟。
  • 黑龍江首次發現大面積白堊紀恐龍足跡群
    蜥腳類恐龍行跡近日,中外科學家宣布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這些恐龍足跡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並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及其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此項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邱亮、醜春永、王董浩、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等學者共同參與。相關論文發表在國際地質學知名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上。
  • 遊覽恐龍之鄉
    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坐落在伊春市嘉蔭縣的龍骨山上、是我國發現第一具恐龍化石的發倔地、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因龍而名」。在這裡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恐龍化石骨架、放在恐龍博物館內,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被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揚
  • 承德驚現恐龍足跡 發現一個多元化土城子恐龍動物群
    據介紹,1992年4月5日,美國哈佛大學福爾曼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地理系的黃潤華教授和高豫功講師來到避暑山莊參觀考察。當他們來到「熱河泉」畔,欣賞此處美景時,腳下的石板路把福爾曼教授吸引住了。他指著一塊石板上碗口大小的三趾狀印跡說:「這不是恐龍的足跡嗎?」
  • 二連浩特口岸——恐龍之鄉
    二連浩特是世界聞名的恐龍之鄉,是我國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恐龍化石產地。其旅遊資源充滿濃鬱的原始特色與民族特色,是一座以俄羅斯建築風格為特點的邊境口岸城市,異域風情濃鬱。市區內雄偉莊嚴的國門、神聖的界碑,恐龍遺址、古老的戈壁驛站等,構成了亮麗的邊疆風景線。
  • 恐龍足跡 種類數量之多 非常罕見
    涼 山 昭 覺 礦 石 開 採 爆 破 ,暴 露 出 大 面 積 恐 龍 足 跡 群 恐龍足跡 種類數量之多 非常罕見 早在1991年,這裡開礦爆破時,巖壁上就有大量「腳板印」出現,但當時無人認識,直到2004年,才有專家認出這些是恐龍足跡。除三比羅嘎外,從2013年至今,昭覺縣多地都發現了恐龍足跡。  遺憾的是,因礦石開採爆破,三比羅嘎最早發現的300多個恐龍足跡,已經被炸毀消失。  俄比解放是三比羅嘎恐龍足跡的最早發現者之一,多年來,一直為化石保護奔走呼籲。
  • 美科學家在阿拉斯加河岸發現大批恐龍足跡化石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世界新聞網」9月26日報導 美國阿拉斯加大學探險小組今年夏季在阿拉斯加州育康河 (Yukon River) 的巖石沿岸,發現數以千計的恐龍足跡化石。專家指出,如此大規模的發現,目前在全世界已十分罕見。
  • 呼和浩特哪裡可以看恐龍?揭秘!恐龍與內蒙古2億年的故事藏在這
    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如果你去過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就知道,內蒙古是恐龍的故鄉,2億多年前,在內蒙古這片廣袤的大地上,生活著恐龍。此時此刻,我們生活的這片地方,也許就留下過恐龍的足跡。這裡陳列的最大的一隻恐龍有65米長,這隻恐龍身下,還有恐龍的真骨化石,有著97%的化石完整度,它的最末端的尾椎骨都是完整的,是該館的鎮館之寶。除此之外,這裡還有在二連浩特發現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長羽毛的二連巨大龍,有鄂爾多斯發現的鸚鵡嘴龍,還有全世界最大的恐龍足跡化石牆。
  • 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隱藏著大自然什麼秘密?
    巴中市通江縣毛浴鎮一個小山坡的石板上發現了疑似恐龍腳印,經過古生物專家、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現場鑑定,這些腳印確係白堊紀早期恐龍足跡,距今約1.3億年。這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留下腳印的恐龍連同那個遠古時代,究竟是怎樣的存在?透過1.3億年的腳印,我們能洞悉大自然的哪些秘密?
  • 五歲娃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真是恐龍腳印!
    ,為此,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特地趕往四川通江縣毛浴鎮考證,沒想到結果還真是,而這也是四川盆地北部邊緣首次發現恐龍足跡。  專家本次四川之行,源於今年國慶期間一位5歲小朋友的發現。小朋友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這次和父母回四川老家,聽外公說山石上有超大號"雞腳印",小傢伙看了以後推斷這是恐龍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