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味道,叫鄉味
不管你是身在他鄉
還是紮根故土
這種味道,總能讓你垂涎三尺
在吳川,人們常把各種糕點統稱為「籺」。做籺、吃籺已成為吳川人一個傳統的習慣,而且在不同的節日也會做不同的籺。
粉皮籺
把成塊的粉皮捲成條狀,然後切成一段段,配上香油、芝麻、醬油便可食用。特別之處在於,淋上去的香油是用花生油、韭菜放在一起久煮的,因而香味尤其濃鬱,醬油則是帶甜。學校門口、市場口、行人多的十字街口,都有著賣粉皮人的身影。不過現在少見了,但這道美味依然可以在市場和大排檔吃個滿足,而且好吃不膩。另外,小編告訴你,這個超級便宜,五塊錢就有一大袋,絕對是早餐佳品,買它準沒錯!
而用以相同吃法的(即配以韭菜油、芝麻和醬油),還有紅豆籺、芋頭籺、簸箕炊等。
田艾籺
是用田艾和著麵粉為皮,包著已經炒熟的餡。想吃甜的就包上白糖、花生、椰絲、芝麻等;香的則要包上小蝦巴、陳皮、花生、菜頭碎(即蘿蔔仔)等。然後用一種叫「能木」的樹的葉子包墊起來蒸熟,還可以儲存一段時間,想吃就拿出來蒸熱。
壽桃籺、煎堆籺
是吳川人逢喜事少不了的禮數之一。小時候,每當家裡有這兩樣東西的時候,媽媽只會給我們吃壽桃籺,煎堆只有看的份。有時,我們會趁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偷吃,感覺特別美味。後來才知道,媽媽不讓我們吃煎堆是怕油炸食品吃多了會上火,不利於小孩健康,但這並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喜愛。
除了這兩樣,辦喜事還會常見軟堆、爆棗等。
灰水籺(粟米籺)
每年農曆五月初一這天最熱鬧的還是賣籺的攤檔,除各地共有的古粽籺外,粟米籺是這天必吃的美食。它是用粟子搗粉炊熟做成的,很像年糕,但它很有彈性且保持粟子天然的黃色,有的加上糯米做成兩層的,口感更好。由於粟米要摻和少許食用鹼水(俗稱灰水)蒸炊才能凝結成型,因而粟米籺又稱為灰水籺或灰籠籺。它有股獨特的香味,入口細膩富有彈性,軟滑而不黏牙,韌韌纏綿、軟軟糯糯的口感再粘上自製的糖漿,簡直甜過初戀~~
吳川的籺種類真的超多,而且名字也很有意思,除了上面提及的,還有豬油籺、水籺、木薯籺、雞屎藤籺、松糕籺......
以上各式各樣的籺,你都吃過嗎?趕快到吳川來試試吧!
(來源:為食吳川、美味廣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