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硝煙的疫情戰場上,這群身穿白衣的戰士們勇往直前,直面躲在暗處的病毒;在生活中,脫下白衣的他們,是父親母親,是丈夫妻子,是兒子女兒,家人也惦記著他們的安危。可他們卻說,「我們在一線保護病人,你們在身後保護我們!」
2月1日 武漢 陰轉晴
感受到武漢人民的熱情
講述人: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護士長凌傳仁
援助醫院: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今天的班是凌晨4點至早上8點。交班後和隊友先巡視了一遍隔離病區內的病人。大部分患者睡得比較安穩,這是我們最想看到的,說明患者的不適感有所好轉。
早上六點半,我們便開始忙碌起來:協助患者翻身、量體溫、抽血、輸液等。2床是一位40多歲的阿叔,發病11天了,幫他抽血時,他對我說:「今天感覺好多了。」我微笑著回應他:「好好休息,積極配合,一定會很快好起來的!」
上午快9點時,我才走出隔離病區,飯堂送來的早餐已經冷了。突然很想吃碗熱乾麵,便快步走到飯堂門前。一進門,一位阿姨立馬問:是不是來吃早餐的?我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剛下班,來晚了。抱歉!」阿姨連忙說:「沒事,我知道你們忙,這鍋特意給你們留的。」
阿姨熱情地回應讓我十分感動。邊吃邊和阿姨聊天,這才知道,這個春節她們也是加班加點,起早貪黑幹活,為一線醫護人員做好夥食保障。
來武漢的幾天,我們能感受到武漢人民的熱情。無論是去小賣部買東西,還是一行人在路上走著,都會有人問:「你們是不是來援助我們的醫療隊?」等確定身份後,他們會立馬雙手合掌,不斷地感謝我們。這些舉動給我們增添了許多力量,同時也激勵著我們要更加做好抗擊疫情的工作,為武漢人民早日帶來春天的暖陽!
回到酒店洗漱完畢,拿起手機,看到妻子發來的信息:父親昨天與你視頻通話後,偷偷走到陽臺哭了。來武漢之前,我已打電話告訴父親,請他不要太擔心。他簡短回覆:「好,你要小心點,注意身體。」這幾天,或許看到電視上的報導,父親了解了武漢目前的形勢,他心疼、擔心,但又不善言辭,只能一個人默默流淚。
平日裡,我與父親聊天不多,也很少說心裡話,唯有在這裡告訴他——老爸,兒子正在做一件光榮的事!被社會需要,說明兒子沒有讓您和老媽失望。小時候,你們常常叮囑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如今,我做到了。請你們放心,我一定會好好保護自己,平安健康歸來。
我們在一線保護病人,你們在身後保護我們!
講述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朱戀
支援地點:武漢金銀潭醫院臨時ICU病房
昨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個朋友圈。我說:「這是我的最後一個蘋果了。我在想是今天把它吃了還是吃一半留一半?不要笑話我,水果在我這裡真的是非常奢侈的貴重物品。所以,我決定:吸一口香氣,再考慮三天!」
結果,這個朋友圈動態,像是一夜間突然「火」了。家人、朋友、同事、院領導們,都不約而同的表示了關心。所以,真的很不好意思,今天,我們都吃上新鮮水果啦!
其實,不僅僅是這次的"蘋果",每次大家得知我們在武漢缺少用品的時候,同事和領導們總能在第一時間幫我們反饋,而缺少的物資,總以「光速」出現在我們眼前。
要知道,在這樣一個物流不能通行,全城高度戒嚴的情況下,大家背後需付出多少精力、走動多少「人脈」,才能在第一時間盡力保障我們的需求,哪怕只是為了我們的一口吃的。
我們在疫情一線,但我們真的不用怕,因為我們身後有強大的後盾:家人,同學,朋友,同事領導,他們能為我們無後顧之憂的工作默默付出很多。
感恩一直體諒支持我們的家人朋友,感恩一直鼓勵關心我們的同事,感恩為了我們的後勤安全保障一直在默默付出的領導,感恩金銀潭同事對我們的關照,感恩那些社會愛心人士免費資助的食物,以及免費接送我們上下班的人們。感恩那些身患重症飽受病痛折磨的病人為我們豎起的大拇指。這些是我們能堅持戰鬥的勇氣。
我們在一線保護病人,你們在身後保護我們!
「再難,也不能把困難留給戰友」
講述者: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ICU護士李靜
援助醫院: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今天的一天是曲折的,因為看著一名患者病情逐步轉為危重,但是這時我們不是束手無策,而是積極應對。一個簡單的操作比如監測血糖,對於帶著兩層手套,戴著滿是霧氣的護目鏡的我們來說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而我們沒有因為困難而退縮,而是快速建立靜脈通路,配合各種搶救。
組裡的醫生雖然覺得患者的病情需要轉往ICU使用呼吸機治療,但是大家依然覺得即使要轉,也不能把困難留給戰友們,一定要把該處理的環節處理好。首要的任務是深靜脈置管,而在置管的同時其它搶救也沒有停息,導尿、監測血糖、快速補液等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同時病人的呼吸也逐漸平穩,我們的前期處理降低了轉運風險,希望患者能夠儘快轉危為安。我們的團隊就是這樣一個團結、技術過得硬的團隊,秦湧主任為了緩解我們的工作壓力,總在閒暇之餘逗逗樂子。有你們真好,你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1月31日晚,又一次被武漢人民感動,酒店人員挨個敲門,為我們送來了湯圓,一共六個,是希望大家順利吧,不喜歡吃湯圓而且這個點吃這麼甜的東西,有點罪過,但是不管了,幹了這碗盛著滿滿的愛的湯圓!
「疫情依然嚴峻,但我們無所畏懼!」
講述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劉素貞
援助醫院:武漢市第三醫院
今天,我作為第二批上海援鄂醫療隊護理隊員正式進入11樓監護病房。當班時間從20點到24點,包括組長在內共計8人。下班時,我看了看時間,已是2月1日凌晨1點多,因為在重症監護病區,一直有突發的搶救工作在進行。
到達醫院後,正當我們進入工作電梯時,一位武漢三院的護士問是否是上海來的醫療隊?聽到肯定的回答後,她紅著眼眶說:「謝謝,太感謝你們了!」 並不停叮囑我們一定要小心,保護好自己。
疫情面前真情彌足珍貴。
我與組長共同清點了每個人的防護用品,將缺少的物資名稱和數量記錄下來,並與武漢三院的物資申領部門進行了溝通。其實他們的物資也不多,但還是第一時間滿足我們的防護需求。
今晚我們班的領隊是欲姐(防護服上寫著欲姐),是原來武漢三院ICU的護士長,非常能幹,我也尊稱她為欲姐,她還有些不好意思。
因為大家戴了護目鏡,不用多長時間,眼睛就會出現一層霧。有經驗的老師說,要把N95的口罩拉緊後就不會或者會少一點霧氣,所以我在穿戴的時候特別拉緊了點,果然比其他小夥伴的霧氣要少,但脫下口罩後臉上勒痕非常明顯,右邊臉頰甚至出現了破皮。「這才剛剛5個多小時啊!不知道那些堅持了12小時的戰友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有一位51歲的男患者,戴著面罩給氧,有些焦慮不安,每隔5分鐘就喊我們一次。我和來自仁濟南院的李盼盼盡力安撫他,指導他自主呼吸,很快他的指脈氧就從85%上升到90%以上,並一直維持在91%左右。期間他由於動作太大,一個留置針外滲了,我幫他重新穿刺了一個留置針,說:「打好了,你的手就不要再亂動啦!」他點了點頭,對我豎起來大拇指,並且叫出了我的名字(我猜他是看到了我隔離服上面的名字)。他詢問我是哪裡來的,得知我們從上海來,他說:「你們太了不起了。」李盼盼被誇得有點不好意思,笑著說:「我們都來了,你更加要好好加油了!」
我若走了,不放哀樂,吹曲《回家》送我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疫情拉近了兩地醫務者的距離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 說心裡不緊張是假的」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武漢,這座城市很溫暖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她們的日記,我們一起來看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第一次面對疫情,就像戰士上戰場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為奔赴一線,我剪掉留了15年的長髮丨白衣戰士抗疫日記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李俊霞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