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23歲的朱德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在離開家鄉,前往昆明之時,他寫下一首豪邁至極的詩:「志士恨無窮,孤身走西東。投筆從戎去,刷新舊國風。」。
朱老總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一生,為國家鞠躬盡瘁,但顧得了大家,難免會犧牲小家。
朱老總一生有五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名叫蕭菊芳,昆明人,畢業於昆明師範學堂,1912年,二人喜結連理,1916年,蕭菊芳為朱老總誕下一子,也是朱老總唯一的兒子朱琦。
但很不幸,生育後,蕭菊芳患上熱病,與1919年離世,享年34歲。
蕭菊芳的離世,讓朱老總悲痛至極,寫下一首悼亡詩:「草草姻緣結亂年,不堪回首失嬋娟。槍林彈雨生涯裡,是否憂驚避九泉?」。
朱老總的第二位妻子名叫陳玉珍,是朱老總只有孫炳文的外甥女,在蕭菊芳病逝後,年幼的朱琦無人照料,朱老總便答應了這樁婚事。
陳玉珍勤勞能幹,把家裡布置得很溫馨,對朱琦也很好,讓朱老總感覺很溫馨,然而,在1922年,心繫天下的朱老總,離開四川前往上海,尋求革命道路,後來,又前往法國,夫妻二人失散。
多年後,雖然朱老總早已成家,但仍沒忘當年陳玉珍替自己撫養孩子的情義,經常書信往來。
朱老總第三位妻子名叫賀治華,成婚之時,朱老總36歲,賀治華19歲,4年後,夫妻二人生育一女朱敏,但因重重原因,二人分道揚鑣。
朱老總第四位妻子名叫伍若蘭,1928年與朱老總成婚,但成婚僅僅1年,便在部隊從井岡山向贛南轉移途中被逮捕,英勇就義。
朱老總第五位妻子名叫康克清,二人在1929年喜結連理,攜手27年,是陪伴朱老總時間最長的一位。
比起5位妻子,朱老總對兒子朱琦,也是充滿愧疚。
朱琦3歲喪母,跟著繼母陳玉珍長大,在1922年與父親分別後,再次見到父親,已是15年之後。
1937年,21歲的朱琦,被國民黨抓壯丁,直到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朱老總才得到朱琦的消息,親自布置人員尋找。
朱琦小名叫「保柱」,原因是他出生時,耳朵上有一根細細的「栓馬柱」。
時隔15年,當朱老總再次見到朱琦,看到耳朵上的「栓馬柱」,立刻激動道:「沒錯,是我的兒子,是我的兒子。」。
與兒子團聚後,朱老總便送朱琦進了中央黨校學習,畢業後,朱琦前往抗日前線,但可惜的是,一場戰鬥中,朱琦腿部中彈致殘,被送回延安。
1945年,在女將軍李貞、晉綏軍區司令賀龍等人的撮合下,朱琦與妻子趙力平成婚。
1949年,新中國成立,朱琦被調往石家莊鐵路局工作,雖然當時的朱老總位高權重,但對於兒子朱琦,卻極其嚴厲,對朱琦說:「你一直在部隊工作,不懂技術,調到鐵路局以後,不能當領導搞管理,要從頭學起!」。
於是,前往鐵路局工作的朱琦,從最低級的練習生開始做起,司爐、副司機、司機。
當火車司機後,朱琦一幹就是一輩子,雖然火車司機地位算不上高,但好在朱琦與妻子趙力平相處融洽,夫妻二人生育四子一女,倒也其樂融融。
1966年,浩劫來臨,朱琦也未能倖免,身體飽受摧殘,1969年,還被送到「五七幹校」學習,直到1972年,才恢復工作,在此期間,朱琦患上心臟病。
1974年6月,57歲的朱琦突然離世,沒有留下一句遺言。
朱琦離世時,朱老總已經87歲,因為害怕朱老總一時接受不了這個噩耗,家人一直不敢相告,直到10天之後,朱老總才知道兒子離世的消息。
聽聞兒子死訊,朱老總顯得很虛弱,對眾人說:「你們開始不告訴我,這不對,我就這麼一個兒子,這麼年輕就走了,很可惜。他上過中央黨校,受過高等教育,走得這麼早,太可惜了。」。
在朱琦離世後,有人提議把朱琦的妻子趙力平調到北京,一來可以陪伴朱老總,二來,對趙力平也是個安慰,但聽到這個建議,朱老總立刻否決,理由是趙力平在天津工作多年,有群眾基礎,調到北京,不好參加工作。
也許,這就是老一輩革命家,對於國家,是真正無私奉獻,從不用手中權力謀私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