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消化 贏在合作 贏在專業精神
魅力南京,紫氣金陵,群賢雲聚,共話青囊。
記第六屆海峽兩岸消化論壇暨世界華人消化高峰論壇、第三屆世界華人消化青年論壇於2017年11月17日-19日在南京紫金山莊會議中心隆重舉行。
開幕式現場
本次大會由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專家委員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臺灣消化系醫學會、臺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香港消化病學會、香港消化內鏡學會、南京醫學會主辦,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共同承辦。
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遊蘇寧教授、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曾智副秘書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徐寶龍大校、南京醫學會林慶龍秘書長、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楊雲生教授、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教授出席開幕式活動並發表講話。
開幕式上領導致辭,依次為:
徐寶龍大校;林慶龍秘書長
林肇堂教授;楊雲生教授
遊蘇寧教授;曾智副秘書長
此外,還有來自國內外的眾多領導、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大會開幕式活動,他們是:臺灣小腸醫學會理事長邱正堂教授、香港腸胃學會主席胡志遠教授、香港炎症性腸病學會主席梁偉強教授、澳門胃腸肝病學會理事長李婺芳教授、美國喬治亞州消化和消化內鏡學會主席蔡強教授、世界華人檢驗與病理醫師協會副會長肖書淵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吳開春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副主任委員鄒曉平教授、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總幹事任建林教授、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顧問房殿春教授、江蘇省消化及消化內鏡學分會顧問徐肇敏教授、原南京軍區消化內科專業委員會顧問張南徵教授等。
部分與會專家
解放軍南京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此次大會執行主席汪芳裕教授主持開幕式
大會執行主席汪芳裕教授解讀大會盛況及亮點
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澳門、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約200位消化病學、消化內鏡學和肝病學權威專家學者與會。專題安排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兼容並顧。講題安排與時俱進、高瞻遠矚、精彩絕倫。
醫學教育與理論:青年強則國家強,唯有發展教育才能不斷提升民族軟實力、趕上時代發展需求。大會特邀整合醫學倡導者、整合醫學思想領袖樊代明院士就「醫學教育之我見」作主旨報告,樊院士高屋建瓴,系統回顧了世界教育的百年歷史,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解整合醫學思想觀和方法論。樊院士指出唯有運用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方法,才能在醫學教育和臨床實踐中事半功倍、贏得未來。此外,大會還邀請到北京協和醫院錢家鳴教授為大家傳授協和臨床思維,幫助大家樹立並提升臨床工作、學習的思維和方法,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個人能力。
國產重大醫療裝備的進步: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消化病中心楊雲生教授結合國內外消化內鏡的發展沿革及進步,提出我國醫學裝備國產化問題。楊教授指出,未來需要大力倡導產學研醫結合、加強創新與投入,力促醫學裝備從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
消化腫瘤早診早治:我國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較高,在我國高發的六大癌症(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中,消化道相關腫瘤佔據4個席位,因此消化腫瘤的早診早治工作刻不容緩。大會精心安排了消化腫瘤早診早治專題,期間,由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主任委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院長張澍田教授為大家解讀《中國巴瑞特食管及其腺癌診治共識意見》。另外,大會還邀請到國內外眾多知名消化病學專家講授消化腫瘤診療知識與進展。
大數據與智慧醫療:21世紀,誰先掌控大數據,誰就更有可能搶佔先機佔據領域制高點!大數據以及基於大數據的智能醫療將代表醫學未來發展的方向。會議特別安排該類講題,江蘇省醫學會會長王詠紅教授就大數據在國內外的現狀及進展情況、大資料庫建設有關知識及政策解讀、大數據收集整理與分析利用方法學等方面做了精彩講座。廈門大學中山醫院消化病醫院執行院長、廈門大學醫學院微生態研究院院長任建林教授就智慧醫療發展情況做了介紹。
論文寫作與發表:對於日夜忙碌於臨床一線的醫生來講,臨床及實驗室研究設計、數據統計分析和論文發表等有關知識無疑是大家迫切需要掌握和加強的,大會精心策劃邀請到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遊蘇寧教授及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劉玉秀教授傳授領域內知識。
肝膽胰專題:當前我國是肝病大國,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肝臟疾病人數高達13億,歐美約為5億,我國約為4億,這給我國肝病防治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大會特設立肝膽胰疾病專場,邀請國內外知名肝膽胰領域專家親臨授課,就肝膽胰領域的新進展、新思路、新技術進行探討與交流。會議期間,我國著名的肝病學專家、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徐小元教授為大家詳細講授了「肝硬化腹水的處理」有關知識。
輔助科室專題:診斷技術作為醫生的「鼻子」、「耳朵」和「眼睛」在臨床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除外影像、內鏡方面的診斷技術介紹,考慮到我國當前在病理診斷領域的現實情況,特邀請到美國著名的病理學家肖書淵教授,給我國消化病理診斷事業發展獻言獻策。
除上述講題,大會還專門設有內鏡微創診療、胃腸微生態、炎症性腸病、胃腸功能性疾病、食管疾病、胃腸道出血、內鏡手術演示等專題和形式。各位專家的報告精彩紛呈,會場學術氛圍濃厚、互動活躍,創造了濃厚的百家爭鳴的學術氛圍,參與人員受益匪淺(限於篇幅不再一一講述、具體專家課件可關注後期視頻回放)。
會議期間,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專家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籌備會暨學組成立大會同時召開。籌備大會確定了新一屆委員會將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為名譽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楊雲生教授為主任委員,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任建林教授為侯任主任委員等為主要框架的基本架構。同時,經過前期的充分醞釀和精心準備,籌備大會宣布成立6個協作組,分別是消化系早癌、腸道微生態、消化內鏡、肝病、炎症性腸病和智能醫療協作組。
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消化病學專家委員會第二屆委員會籌備會暨學組成立大會留念
最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邦茂教授上臺發言並接受「海峽中華行」旗幟。他表示將繼續秉承「海峽消化,贏在合作,贏在專業精神」精神,做好承辦第七屆海峽兩岸消化論壇暨世界華人消化高峰論壇的工作,並盛情邀請兩岸四地及海外華裔同道於2018年11月2-4日到天津出席第七屆海峽兩岸消化論壇暨世界華人消化高峰論壇。讓我們共同期待下屆精彩內容。
「海峽消化中華行」旗幟交接後部分參會專家合影留念
鳴謝:感謝汪芳裕教授、任建林教授給予支持和指導
媒體:中華消化網、消化界與海峽消化網、海峽消化聯合發布
說明:為響應號召,切實將人民群眾健康放在重要位置,讓先進前沿的醫學知識能更為廣泛快捷地普及開來,切實讓醫學知識回歸本質服務醫患、造福人類,經同意,消化界將陸續回放此次大會期間部分視頻課件,歡迎點擊閱讀原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