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網際網路的時代,新媒體蓬勃的時代,人人都需要寫作。寫作不再是個別人手中的"特權",並且已經成為每個人的底層技能。
聽著別人文採飛揚的演講稿,看著別人備受矚目;看著別人迅速整理材料,提升工作效率;看著別人的工作匯報詳盡明了,獲得升職的機會;看著別人在網際網路上寫分享、寫感悟,既交到了朋友,又順道經營起自己的寫作副業賺外快,日子過得有滋有味。自己卻只能流著哈喇子羨慕不已,無從下手?這一切,只是因為我們不會這項底層的技能——寫作。
面對寫作帶來的高附加值,我也曾興奮不已,幾經嘗試,卻又次次放棄。
1、不敢寫,覺得自己的文筆差,害怕別人的嘲笑:
2、感覺肚裡沒墨,沒有素材,寫不出來;
3、碎碎念,想到什麼寫什麼,漫無目的,不見成效。
經過那麼幾次的嘗試,我幾乎放棄。最近無意之中看到粥左羅老師的《學會寫作—自我進階的高效方法》這本書,讓我這個寫作小白,重新看到了光芒。
粥左羅,畢業四年擺過地攤,賣過衣服。依靠寫作能力一路逆襲,從月薪2300的服裝店員轉行新媒體,從小編做到內容副總裁,再到成功創業。可以說,寫作能力不僅讓粥左羅老師實現了自我進階,還改變了命運。這本《學會寫作》這本書為我們小白提供了新媒體寫作的"一站式"服務。接下來,我分享一些從中學到的知識:如何輸入、思考、輸出。我們共同學習,培養寫作能力。
一、轉變思維,重新認識寫作這項技能
暫時接接受自己寫的差的事實,直接開始寫。
改變的前提是接受,坦然接受才能積極改變。自己目前寫的差,沒什麼,先暫時接受下來。允許自己目前寫的差,有助於減少自己內心的擔憂;儘早練習,才能儘快改變;路只有開始走,才會有方向;否則,只能永遠差下去。
不必理會別人是否會嘲笑我們,因為那根本不從在。
當我們還不能給別人提供價值的時候,別人的目光根本不會聚焦到我們的身上。別人都看不見我們,又如何去嘲笑我們?
而且,大家都很忙的。忙著學業,忙著打遊戲,忙著戀愛,忙著逛街,忙著工作,忙著照顧家庭。哪有那閒情逸緻看我們出醜?
再說了,大家已經不是小孩子了。寫的好,別人或許會因為嫉妒而諷刺、挑毛病;寫的不好,大家通常反而會鼓勵。即使他不太喜歡,人家也知道與人虛偽的善意對自己有利。
所以,在我們磨練文筆的過程中,大家看不見、顧不上、沒必要;而當我們真正出現在大家的視野當中時,文筆早已經過磨練,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就更加不用擔心別人的非議。
墨水不多,碎碎念?只因為我們沒能掌握合適的技巧。
肚裡沒貨,感覺不知道寫什麼。那是我們沒有去注意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的有趣。沒有用合適的方法觀察、記錄。只要我們有意注意,積極輸入,打出一口井,就能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碎碎念,是因為自己缺乏合適的方法把素材整合起來,形成完整和諧的整體,突出主題。如果我們學會應用一些寫作結構,那麼我們就能夠寫出有價值的文章。就像我們買菜做飯一樣,只要我們掌握一定的烹飪技巧,加以熟練,我們就能做出可口的飯菜。
二、明確寫作需要具備的能力
寫作的三個核心要素:
1、 輸入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堅持輸入的寫作,只能維持一時,而不能長久。沒有高質量、高強度的輸入,只能夠坐吃山空。
2、 思考
在信息流泛濫的今天,唯一能夠區別於人,能夠給別人帶來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經過自我思考,處理加工過的信息。沒有思想、思考,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接觸的人、事、物都只是流於表面。如果觀點、態度永遠是別人的,那麼我們只是觀點、態度的搬運工而非內容的創作者。這樣的工作,各大搜尋引擎已經做的比我們好多了。
3、 輸出
有了想法,搞來素材,就能夠做出美味的飯菜嗎?不,還缺少一個加工的過程。要學會根據一定的方式方法,掌握合適的火候,適當的時加入合適的調味品,才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三、有的放矢,各項擊破
如何輸入?1、 提高我們的輸入量,維持一個較高的輸入強度。
一個人看過二三十本書和看過兩三百本書,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量變引起質變,沒有一定的量,必然會被局限在一個較小的層面中。那有人說:我不喜歡讀書怎麼辦?在這裡我們需要重新理解一下"輸入"這個詞。
並不是說只有讀書看報才叫輸入,人生在世,萬事萬物都可以作為我們輸入的來源。和家人一起生活、朋友相處、同事合作;工作、閒談、看電影、聽音樂等等,這其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輸入。
就像平常我們做飯需要買菜一樣,並不是說只有從專門的菜市場、生活超市買來的才叫菜。我們從農貿市場、小商小販、個體超市買來的同樣是菜。只是來源略有不同,並不妨礙它能夠給我們提供素材的事實。
2、 提高我們的輸入標準,吃一些有營養的東西。
網絡信息,浩如煙海,極大的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優劣信息混雜一起,需要我們稍加分別。
我們在輸入時不能太隨意,分辨一下,關注那些較為優質的內容。讀書看一些名家的、看電影看一些評分比較高的、聽音樂聽一些有內涵的、交談時不要來來去去就那幾句吃了沒、怎麼樣、還可以。不要讓垃圾信息佔用了我們自身的寶貴時間。
想看星際大戰,卻看了七集葫蘆娃,這不是鬧著玩呢?
3、 提高我們的輸入效果,不僅要吃下去,還要消化掉。
輸入不是目的,吸收才是目的。選了一本不錯的書,走馬觀花翻了一遍;選了一部不錯的電影,卻快進快進,半個小時搞定。這樣的輸入有用嗎?沒有。只是在浪費時間、浪費資源而已。我們在進行輸入前,應該帶有一定的目標和預期;輸入中帶著批判性思維和學習的態度,邊思考,邊輸入;
如何思考?
1、 往事物的深處想,看看它本來的面目是什麼,也就是多追問事物的本質。
遇見一個比較新的知識、現象、觀點,多想一想是什麼、為什麼?帶有批判性和學習的態度。不要人家說什麼就是什麼,那只會人云亦云。當然,這也不是說我們要平白無故的挑刺,當槓精。我們需要的是儘量從多維度看待問題。
2、 網魚比釣魚更有效果,練習把知識點連成知識網。
我們在平常輸入和思考的過程中,不要僅限於當前的情景、知識點。要習慣性的思考當前的情景、知識點與哪些是相關的。比如朋友之間相處要有一定的距離感,友誼才能長久;那麼,情侶之間、夫妻之間相處需不需要類似的距離感呢?如果需要,這幾者之間的距離感需要怎樣把握呢?在相處過程中需要怎樣的相處技巧、交流技巧才能維持這種距離感呢?學習把散落的知識點連成知識網,觸類旁通。
3、學以致用,將自己思考過的東西用起來。
不被自己應用的知識都不真正的屬於自己,只有那些真正應用到實處的知識才屬於自己。當我們了解過一個情景、新知,當再次遇到或者類似的,馬上練習起來,嘗試著將自己肚裡的知識、能力變成自己腦袋裡的東西。
如何輸出?
1、 勇敢的邁出第一步,從現在就開始寫
對於寫東西這件事,拖延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為此,不必驚慌,不必懊惱,因為大家都一樣。但是,當我們勇敢的邁出那一步,就會發現,接下來會比預想中的順利很多。很多事情,開始時比較困難,只要勇敢的邁出那一步,就根本停不下來。
2、 持續寫、高頻寫,不要有感覺了才開始寫
當我們開始邁出第一步,接下來只要邁出另外一步,然後循環往復,就能夠走出去。而不是說昨天有感覺就寫了幾千字,今天沒什麼感覺就不寫了,等著下次有感覺了再補回來。沒感覺的時候,用心輸入一下,思考思考;哪怕真的沒什麼想法,記錄一下自己今天的經歷也好,一定不要不寫。
3、 學會構建寫作"套路",圍繞主題,讓自己走的更快
房子要有合理堅固的框架才能蓋的安全美觀;文章要有合理的框架才能前後連貫,明確突出主題,準確傳遞信息。沒有框架的文章,只能算作自己的碎碎念,沒有明確的中心思想,別人難于欣賞,難於提取有用信息。不能給別人帶去收穫,這樣的信息只適合自我慰藉,傳播的價值極低。
我們需要學會一些寫作結構,類似:
總-分-總:
突出主題,分點論述,再次點題;上學時最常用的寫作結構。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
事件、觀點是什麼;為什麼會發生或者為什麼會用這樣的態度;怎樣處理、對待。
主論點-分論點-實例-分論點-實例:
主論點是什麼;有哪些小的論點可以支撐;增加對應的實例增強說服力。
好的文章結構,能讓我們的文章更加清晰、流暢、有價值。要想寫出好文章,我們需要學習應用一定的結構技巧。
以上這些是作為寫作小白的我在《學會寫作》這本書裡學到的一點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當然,因能力有限,更多的知識沒能介紹或者表達出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