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鼓巷,每一片磚瓦都保留著皇城最初的樣子

2020-09-04 放豬江湖

似乎每一個外地來京的朋友有兩個必去的地方,一個是天安門,另一個就是南鑼鼓巷,這兩處都在市區,交通便捷,不像長城在市郊,乘坐公共運輸要大半天。

昨天,一個朋友上午逛完天安門故宮,說你下午來陪我逛南鑼吧。我說好。

從地鐵6號線南鑼鼓巷站出來,天空有種雨後的清爽,恰好適合遊覽這樣有歷史文化韻味的古街古巷。

掃了健康碼和預約碼,隨人流走進這條元大都時期即形成的街巷,或許是暑期結束或者疫情期間的原因,與之前相比,現在這裡的人流量明顯少了很多;去年到訪過幾次,每次都是人流湧動,人聲鼎沸,如今,這種景象或許在慢慢恢復中。


秋天的舒爽在小巷的微風中格外真切,也平添了幾多古韻,這裡是北京城最古老的街區之一,經歷了元、明、清三個朝代,在主街南鑼兩邊,各種胡同密布,而且名字怪異,頗為有趣,比如蓑衣胡同、景陽胡同、雨兒胡同、黑芝麻胡同、帽兒胡同、沙井胡同、炒豆胡同、板廠胡同、福祥胡同等等,據說這些胡同的名字都是明朝以後逐漸演變而來,並且保留至今。

多麼遙遠的光陰,這些名字背後一定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吧,只是這樣民間的小街想必也無從追溯其名字的由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名稱或許與當時的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

歷史上,這片街區聚居了眾多達官顯貴,各種王府豪宅散落在周邊各個巷子,如今這些皇家府邸有的已湮滅在是的塵埃,有的還完好地保存在原處空置,而有的則成為民居。

據說在清朝時期,這裡叫羅鍋巷,當然不是說這裡有很多駝背腿腳不便的人,而是說這裡的小徑高高低低起伏不平。古代沒有如今這些水泥、瀝青,或者花費很大財力用青磚鋪就,而是用純粹的泥土,哪裡不平整就往哪裡墊土,結果有些路段就被墊高,而有些路段就變低了,遠遠望去就像駝背的人,所以人們就戲稱這裡叫「羅鍋巷」。

愛新覺羅·弘曆有一次聽說了這個街巷的名字後,覺得不雅,就讓人把這個街巷改個名字,就這樣「羅鍋巷」變成了「鑼鼓巷」。乾隆15年(也就是1750年)繪製的《京城全圖》標稱為「南鑼鼓巷」。原因是,距離此地不遠處的安定門內大街西側也有一條鑼鼓巷,為了便於人們區分,將這裡稱為「南鑼鼓巷」。自此,「南鑼鼓巷」一直沿用至今。

有史料記載,《京城全圖》把當時每一個王府、院落、房間都繪製的清清楚楚,是當時世界上繪畫最完整一個京城全圖。無法想像沒有科技手段的年代,那些繪製地圖的人是怎樣詳細了解這些散落各處的建築準確方位的,是每天步行測繪麼?

在帽兒胡同,有一處朱紅大門緊閉的宅院,外牆一塊牌匾寫著「達貝子府」,一看這名字就知道是一位王爺府邸。牌匾內容顯示,這裡是乾隆三女兒和敬公主後人達賚貝子的故居。貝子是第四等皇親(清代皇親宗族共分12等級),列親王、郡王、貝勒之後。

光陰無情,千百年的歲月不動聲色地斑駁這歷史,也風化著這裡的建築,外表看起來依舊挺立的牆壁,說不定裡面都已經千瘡百孔了吧。

在主街南鑼上有一個至今只剩下一個名字和外牆的建築「萬慶」,這是清朝年間著名的典當行,也就是當鋪,繁體字的門頭依稀映照出千百年光陰,也向人們述說著這裡曾經的故事。

「萬慶」當鋪是清末時期最知名的當鋪之一,位於南鑼最核心地段,當年服務這周邊的皇親貴族和黎民百姓。如今當然被封存在歷史的光陰裡,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僅僅是一個封閉起來的門洞和門頭「萬慶」兩字。據說萬慶當鋪這一溜牆壁有三個門洞,整個建築保存比較完好,但不知道為啥從來沒見過這裡開放,也不知道目前的入口在哪裡。

如果「萬慶」是當時最知名的當鋪之一,那就說明南鑼這裡在當時是一個繁華之地,每天經過這裡的權貴便是富商。當然在周邊居住的人也有一定的地位,否則不可能進入這片街區。



有人說,南鑼鼓巷地區集中著最能反映老北京城的四合院建築形式和建築歷史遺存,如果你留意,就會發現,在如今已成為民居或者某個緊閉的朱門前,還留有拱門磚雕、照壁、影壁、門墩等古老的建築樣式。這些遺蹟無一不說明這裡的人文薈萃,名流雲集。比如,後圓恩寺胡同7號是清代慶親王次子載旉的府邸,帽兒胡同的可園是末代皇后婉容的娘家,炒豆胡同的僧王府(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等等。

隨著歷史的更迭,這裡的繁華也在民國以後逐步衰落,很多權貴府邸逐漸被拍賣到民間,成為民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鑼鼓巷拐進雨兒胡同,走到盡頭,還有一條美麗的河流「玉河」,古稱「御河」,為皇家御用之河水,距今已有近八百年的歷史,明代時候,這條河用來行走糧船進入皇城,是一處難得的鬧中取靜之所在,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潺潺,綿延數裡,或許當年這裡也是達官顯貴夏季消暑地方罷。



時至今日,南鑼鼓巷已成為來京人們必打卡地之一,似乎不來這裡轉一轉,京城之行就會有遺憾,儘管這裡已被部分人戲稱「商業一條街」「小吃一條街」,但是這裡的建築和胡同文化,依舊是最能代表北京韻味的地區之一。倘若你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完全可以背著包,帶著相機,逐個胡同走一遍,你會發現,這裡有皇城最初的樣子。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味,就迷失在南鑼鼓巷……
    來到南鑼鼓巷,第一個感覺人多。人好多啊!那那都是人,而且是年輕時尚的年輕人為主。這個地方怎麼就那麼多人呢?我趕忙隨著人流往胡同裡面走,找找人為什麼這麼多的答案。這條古巷中的小胡同使其既保留了老北京四合院的神韻,又融入了江南民居元素,而且非常適合現代人居住。聽說這裡還獲得了「亞洲建築金獎」和「世界人居獎」。說到老北京味兒,僅僅看看胡同是不足夠的 。要是沒有老北京那些特色小玩意兒和吃食,意味著沒有了魂。
  • 南鑼鼓巷:現代化美食街古巷
    南鑼鼓巷很具有它自己的特色,古色且古香的胡同裡開了非常多的洋裡洋氣的小店鋪子。這裡的商店非常的有格調,儘管東西有點兒小貴。值得一來,俊男美女很多。老北京的胡同保留地很完整。煎餅俠的老北京煎餅果子,雙皮酸奶。有幾個創意小店挺有意思的。印象深的有個童年的小店,有小時候的大白兔奶糖,滾鐵圈。勾起你的童年回憶。
  • 南鑼鼓巷如何「救贖」
    因處在舊城保護區,南鑼鼓巷免於同類胡同的拆遷宿命,得以在日益現代化的北京城保留下來,成為為數不多的歷史街區。在文藝情懷盛行的年代,南鑼鼓巷和臨近的後海一道搖身變成了京城小資青年的聚會之地,更是一度被稱為文青聖地。白天在街邊頗具創意色彩的原創小店閒逛,夜晚到路邊唱著民謠的酒吧小憩成為無數文青追求的格調生活。
  • 高校畢業季最美畫面,乾乾淨淨的寢室是最初的樣子,繼續砥礪前行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組大學生畢業離開前把寢室打掃得乾乾淨淨,還原入學時最初的樣子的照片,著實感動了一批人。寢室是大學四年裡同學們呆的最多的地方,包含了太多的故事和秘密。當畢業生離開時,通常都會轉回頭來再看一眼。但是大部分寢室都已經失去了他們四年前住進來的樣子,常常是一片狼藉。
  • 北京皇城的認知誤區:既不是老北京四九城,也不是故宮紫禁城
    北京皇城在哪裡?現在的北京依然能找到舊皇城的遺蹟。>南:東、西長安街西:西皇城根大街、靈鏡胡同、府右街北:平安大街在現代的北京市中心地區上面,標出北京皇城根的範圍,大約就是下面的樣子:北京皇城比故宮紫禁城大,比北京四九城要小。雖然北京皇城的城牆,在民國時期已經基本拆完了,但是現在的北京依然有很多北京皇城的遺址和痕跡。
  • 一網打盡故宮角樓、白塔寺、帝王廟 老北京人都不知道的皇城之旅
    據說每座城市都有個專坑外地人的「一條街」在上海它叫城隍廟在西安它叫回民街在武漢它叫戶部巷在南京它叫夫子廟在廈門它叫鼓浪嶼不用說,當然是南鑼鼓巷!三裡屯、王府井商業氣息泛濫那要體驗地道老北京文化除了全是坑的南鑼鼓巷還能去哪兒呢?
  • 玩轉北京南鑼鼓巷!
    南鑼鼓巷並不是一條胡同,它是一片胡同。我們常說的南鑼鼓巷是這片胡同的主幹道。如果想周圍的小胡同都逛到的話,就不止3個小時了。逛南鑼鼓巷基本處於吃完這個,吃那個的狀態,逛的時候你不拿著吃的,都不好意思...獻給各位吃貨~南鑼鼓巷有4個值得一說的冰淇淋店,各位看官,看完再入手。主要是冰淇淋這玩意真不能吃多,吃一個就好!比較接地氣的老字號冰棍,回來查了一下,發現竟然是哈爾濱百年特色冰棍,10元/支,小編嘗了一個,味道有點類似雙棒的那種。一進牌樓沒走多遠就看到了。
  • 南鑼鼓巷:源於達官顯貴,盛於尋常百姓
    南鑼鼓巷,曾是北京出了名的達官貴人集聚區。如今,與南京烏衣巷一樣,「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僅如此,而且都成為了當地聲名遠揚的特色步行街。所以,說起北京的旅遊景點,大家都會不約而同想到「南鑼鼓巷」。那麼,真實的南鑼鼓巷,究竟如何?且隨我一起來看看。
  • 守住南鑼鼓巷
    在無數個盛夏和隆冬裡,這裡容納著最為密集的腳步,人貼著人,臉對著臉,望不見胡同的盡頭,人群只顧朝著一個方向湧動著,黑壓壓一片。陽光要瞧準人群的縫隙才好落在地上,儘管胡同兩旁栽有樹木,但人群自己就成了「樹蔭」。擁擠,是這裡的常態。直到疫情讓它恢復寧靜。眼下,主街上罕見人影,通往東西向的胡同入口也被封閉。
  • 北京最著名街道,南鑼鼓巷,讓我告訴你怎麼玩
    說起北京的商業街,南鑼鼓巷、前門大街、後海等地方都是非常著名的地方,而其中南鑼鼓巷又是深受喜愛的一處,那麼來這裡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呢?接下來就讓筆者帶大家去看看吧。首先,屬於市中心地帶的地方,整條街寬8米,全長787米,這裡完整的保留了古時候的院子脈絡,是最古老的胡同之一,同時,這裡也是現代文化和古代文化交融的街道代表,整條街使用傳統巷子的構造,應用四合院及老店鋪的門臉,在這個浮躁的現代社會中向人們兜售著傳統和歷史的沉澱氣息。除此以外,這裡還是古代元朝時期的市中心,其周邊全都是當時的達官顯貴,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價值。
  • 北京南鑼鼓巷三種不同的魅力:文化古街、林蔭路、吃吃喝喝
    南鑼鼓巷是北京一條著名的商業街,它也是北京歷史上最古老的街區,甚至比明清時代老北京城的歷史還要長。目前南鑼鼓巷是北京乃至全國都非常成功的商業街,也是老北京傳統文化與現代風情完美結合的地方。北京南鑼鼓巷的地圖如下所示。
  • 美麗中國之北京南鑼鼓巷
    今天,由我來為大家介紹一個被稱作「北京最新的潮流地標」的地方,我相信有些朋友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地方就是北京的南鑼鼓巷。南鑼鼓巷建造於元朝,至今已經有700多年的歷史,是北京城內最古老的街區之一,這裡曾經是元大都的市中心,最為特色的則是南鑼鼓巷是現今唯一保存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地方,它全長有786米,寬8米,這裡曾經是明清時期北京的「富人區」,居住過無數的達官貴人:國父孫中山、國畫大師齊白石、文人矛盾、蔣介石行轅等等名人都在這裡留下了抹不去的足跡。
  • 南鑼鼓巷的「過客」,人氣餐廳,中西合璧,獨具特色!
    把義大利披薩和中國風味相結合,環境雅致在南鑼鼓巷,歷史悠久的一家店啊,10年來的時候就在這裡了,在南鑼鼓巷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能開這麼多年也是挺不容易的,置非常小,外面也就只有6桌的樣子,裡面也沒有太多桌。推薦到這邊一定要嘗試一下這家快捷西餐館在南鑼鼓巷的主街上,地理位置不錯,很好找,在南鑼也是很有名氣的一家餐館。
  • 北京這一胡同最有「韻味」,並不是南鑼鼓巷,猜猜看是哪裡?
    北京這一胡同最有「韻味」,並不是南鑼鼓巷,猜猜看是哪裡?我國疆域遼闊,擁有很多個大大小小的城市,它們的發展程度不同,文化習俗也存在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北京最有「韻味」的一處胡同,並不是鼎鼎有名的南鑼鼓巷,猜猜看是哪裡?北京是我們的首都城市,發展可謂是一片繁榮,這裡還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比如家喻戶曉得長城、故宮、天安門等等,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參觀。一提到老北京,大家腦海裡浮現的可能就是四合院和胡同樂,這是北京的特色標誌。知道現在這裡還保留著一些四合院,外加上很多的小胡同。
  • 皇城根下住的都是達官貴人,真正的平民百姓住在老北京的這裡……
    有人總愛說自己是在「皇城根下長大」,這種說法可不是謙虛,巴巴都是往自己臉上貼金!為什麼這麼說呢?老北京城是可以用「內九外七皇城四」概括。不同的城門把老北京分為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個從內而外的圈層。
  • 每一條有故事的胡同都是治癒系
    每一條胡同都有歷史,每一條胡同都有故事。每一條胡同,都可能是你的生活解藥。日常治癒你疲憊的心。秋日正好,願你道路漫長,充滿奇蹟,充滿發現。溜溜達達,滿心美好。而胡同裡其它的店鋪也都不負眾望的好吃好玩又十分有意思。近來人氣頗高的香餌胡同,東起東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一條窄窄的胡同裡隱藏著網紅餐廳、書店、咖啡館、小酒館還有酒店。而四周的院子裡,北京本地人和外國旅居者共同生活,保留著古老又不乏自然更新。
  • 軌道交通專用換乘站:北京地鐵6號線,8號線南鑼鼓巷站
    南鑼鼓巷站有些古色古香的風格,也在北京平安大街上,但這些都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一個很有突破的地方是,在北京地鐵系統中,南鑼鼓巷站以巧妙的設計著稱。北京地鐵6號線和8號線在南鑼鼓巷站進行了「錯位換乘」。以下是北京地鐵6號線,8號線南鑼鼓巷站地圖。
  • 【北航新鮮事No.63】南鑼鼓巷吃貨指南
    南鑼鼓巷,近幾年紅得發紫的胡同,文藝青年的聚集地,特色店鋪也很多,只是因為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可能已經失去了最初的韻味。
  • 成都最著名的廣場,腳下原有一片皇城,現在早已不見蹤跡
    很多人來到成都旅遊,都不會錯過成都最大的城市廣場,也就是著名的「天府廣場」。說到成都的天府廣場,其佔地面積和繁華程度在我國西部地區商業廣場中那是首屈一指大哥級別的存在。天府廣場位於成都市的核心區域,地理位置非常的優越。這裡不僅是成都的商業中心,也是成都的交通、經濟、文化中心。對於成都來說,天府廣場的地位非常重要。
  • 北京南鑼鼓巷,愛吃愛玩你就來,旅行愛好者快看看吧
    鑼鼓巷本來是北京城內的居民區,是黃城的鄰居,已經700多歲了,是老人啊,與胡同、四合院、綠樹、金碧輝煌的皇室文化相比,這裡的青牆和節日具有另一種獨特的民間色彩,古色古香的家,帶著皇城的往事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南鑼鼓巷地區位於東城區西部,這裡有前朝的輝煌和民俗文化,感受這裡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