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門實現教育扶貧「一個不少」

2020-12-11 湖南24小時

張家界市廣播電視臺訊(記者:王李燁 卓欣 湯傑 覃毅)讓每個孩子不輟學,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項主要任務。在深入實施教育扶貧的過程中,我市高度重視控輟保學工作。針對貧困家庭的殘疾學生,全面實施送教上門工作,實現了農村義務教育普及上「一個不少」。

一大早,慈利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趙松麗像往常一樣,提著自己的教學用具前往學生黎運剛的家中上課。

今年15歲的黎運剛,來自慈利縣楊柳鋪鄉岔溪村,是趙松麗所教學生中最特殊的一個。由於先天性肢體障礙,加上家裡又是貧困戶,條件有限,黎運剛自出生開始就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去往學校讀書。2016年9月,慈利縣啟動殘疾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這才讓黎運剛有了讀書的機會。

在送教上門中,趙松麗一次次耐心的教學,一聲聲暖心的鼓勵,不僅讓黎運剛慢慢學會了識字、算數,也為他單調的世界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近年來,我市緊盯「應上盡上、應返盡返、應學盡學」的目標,全力打通貧困學生就學難的「最後一公裡」。通過不斷完善資助政策體系、落實各項資助政策、大力實施「陽光助學」保障工程等方式,6年共資助學生46.9萬次,實現了學生資助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階段「陽光普照」。

【來源:張家界廣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張家界武陵源:送教上門實現「一個都不能少」
    張家界武陵源:送教上門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紅網時刻張家界6月30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 張文波)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如何發揮教育的力量,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考驗著所有的教育人。同時,建立「五幫一」勸返復學責任制,由一名鄉(街道)幹部、一名村(居)幹部、一名扶貧幹部、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教師結對一名輟學兒童少年,實行責任包幹,將控輟保學責任壓實到具體部門和具體責任人。實行月通報制度,教育督導部門全程督促勸返復學工作,實行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100%入學,一個都不能少。
  • 濉溪縣鐵佛鎮:紮實做好送教上門 持續推進教育扶貧
    濉溪縣鐵佛鎮南張樓村小天成的家裡,嶽集中心學校副校長董仲奎正在一筆一划的教小天成寫字,這正是近年來嶽集中心學校堅持開展智力扶貧送教上門活動的縮影。據悉,小天成患有腦癱,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為補貼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小天成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年齡偏大,對小天成的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
  • 用心守護每一個「折翼天使」——臨渭區教育扶貧送教送學工作典型...
    教育局相關負責同志耐心地解釋道:送教上門就是不用讓孩子到學校去,專業老師到家裡根據孩子實際情況給孩子上課,同時也會給家長進行康復知識培訓,一個月至少來兩次,每次兩個課時,孩子和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建立電子學籍,同時還會享受相應補貼。家長了解情況後激動地連連說:「好,太好了!感謝老師,感謝學校!」
  • 遂寧市船山區精心做好送教上門工作
    扶貧先扶智,為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力打好脫貧攻堅總決戰,不斷提升送教上門服務質量,確保「一個不少 個個都好」。遂寧市船山區教育和體育局精心部署,全力做好「送教上門」工作。  船山區教育和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米強多次前往看望居家殘疾兒童,了解孩子和家長的心理狀態、重點需求。
  • 沅陵:送教上門 廣撒大愛
    那天,我如往常一樣的送教去,隔老遠就看見她在向我揮手,走進家門,她拉著我往家裡跑。其實和她講很多的東西,她是聽不懂的,基本的簡單的交流卻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她也學會數數了,能夠從一數到十了。我終於領悟到這世間愛的力量和偉大!」1月11日,來自沅陵縣池坪九校教師張敏在她的《送教日記》中充滿感情地寫道。 控輟保學是教育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 【洞庭赤子 沅江楷模】劉豔科:堅持送教上門 用愛教育特殊兒童
    劉豔科,沅江市保民學校一名普通老師,十多年來,她始終堅持送教上門,用愛心傳遞溫暖,讓特殊兒童在家也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自2019年開始,保民學校的劉豔科老師,開始對他進行上門送教服務,讓他第一次有了學習的體驗。劉豔科每隔幾天,就會去看望一下小鴻,她從當初的不適到如今與小鴻相處得十分融洽,期間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劉豔科說:「因為我從來沒有接觸過智殘的孩子,所以一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去與他交流,怎麼樣去溝通。
  • 冷澤敏:扶貧扶智 送教上門
    送教上門的課程模式這是一群暫時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智障孩子。他們的教育該怎麼進行?我們送教的課堂上應該教什麼?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我送教上門的故事。2018年9月,學校給我安排了送教上門的任務,送教對象是蔡官鎮交椅村冷家大寨組的冷永康小朋友,他今年已經7歲了,不能正常到學校上學。今天下午我正好沒有課,決定到冷永康家去認識一下這個小朋友,了解一下他的情況。中午在學校吃完中餐,我就和冷永康的媽媽取得聯繫,問了他家的住址,定好了時間,就匆匆地從學校出發。
  • 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本報訊(記者黃盛通訊員姜先惠)為優化學校送教上門工作,掌握送教上門階段性情況,確保送教工作取得切實效果,12月1日,東渡小學送教上門團隊前往了位於釣魚城街道的李豆豆(化名)家,開始了本學期第11次送教。據了解,李豆豆是一名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生活基本無法自理。
  • 給孩子們一雙追逐陽光的翅膀——何巷社區為殘疾兒童申請送教上門
    給孩子們一雙追逐陽光的翅膀——何巷社區為殘疾兒童申請送教上門
  • 送教上門實踐探索與理念思考
    【摘要】送教上門工作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送教路不容易,我們需要實踐探索,更需要理念思考。【關鍵詞】送教上門 實踐 理念 思考【正文】隨著國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頒布實施,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就讀已成為我國目前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三大主要教育方式,送教上門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洪洞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兩年多來
  • 教育扶貧「扶上馬」還需「送一程」
    教育扶貧在整個脫貧攻堅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貧困地區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必要對教育扶貧「扶上馬」後再「送一程」。前不久,18歲高中男生迎娶14歲初中女生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但這類新聞恰從側面說明,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中的「控輟保學」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長沙嶽麓區白泉學校為殘疾學生上門送教——
    小金玉順利畢業了 2020-07-14來源:《中國教育報》   「看到她順利畢業,大家都十分高興。」金玉情緒低落,見老師來了一個勁兒地掉眼淚,任憑老師百般勸說仍堅持退學。看得出來,金玉的無奈與失望,沒有媽媽的陪伴,上學對她來說是個奢望。  金玉能不能繼續來學校讀書,主要取決於她的媽媽是否能繼續陪伴。王國強覺得當務之急是如何幫助這個家庭。  他向學校匯報了金玉的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幫扶方案,從源頭上解決金玉一家生活的窘困。
  • 張筠:教育扶貧「扶上馬」還需「送一程」
    教育扶貧在整個脫貧攻堅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動貧困地區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轉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必要對教育扶貧「扶上馬」後再「送一程」。前不久,18歲高中男生迎娶14歲初中女生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但這類新聞恰從側面說明,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中的「控輟保學」成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青田北山鎮主題教育 「送學上門」
    近日,青田北山鎮開展形式多樣的「送學上門」,確保每位黨員都能及時參與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實現主題教育全覆蓋,努力做到讓所有黨員「不掉隊」「不漏學」。  「雖然我們工作都在溫州,但學習還是不能放鬆,有了這些學習資料,這下我不怕掉隊了。」
  • 廣信區教體局:潛心送教助力遨翔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為堅決打贏教育扶貧攻堅戰,在廣信區教體局的統一部署下,五府山小學秉承義務教育「一個都不能少」工作目標,將教育扶貧工作列為學校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用機制、行動、關愛落實「義務教育有保障」送教工作,紮實開展送教上門工作,切實守護適齡殘疾兒童成長,助力折翼天使翱翔幸福天空。
  • 特寫:疫情下的一堂特殊送教上門課
    一張方桌、一個鉛筆盒、一塊小黑板,是他「獨享」的課堂。冉敏鋪開課本,一堂疫情下的特殊送教課,就此開啟。「這是什麼?」「花!」「花好看嗎?」「好看!」樂樂頑皮地指了指窗外,那裡已是一片花海。仔細想想,老師教過你的。」「嗯……」孩子歪著頭冥想,突然蹦出一整句話,逗樂了冉敏:「長城!老師去過長城嗎?」奶奶古三春就站在一旁,深情的目光望過去,滿眼都是孫子曾經的模樣。樂樂的童年始終與醫院相伴。從1歲起,父親便帶著他四處求醫,安康、西安,不知跑了多少趟,病不見好,卻「跑來了」十幾萬元外債,一個家庭就此墜入貧窮深淵。
  • 【宜春】上高南港:教育扶貧讓每個孩子沐浴陽光
    【宜春】上高南港:教育扶貧讓每個孩子沐浴陽光 盛夏時節,上高縣南港鎮中心學校內書聲琅琅、朝氣蓬勃。下課鈴聲一響,孩子們跑出教室,來到操場上、桌球桌邊盡情玩耍。「學校環境越來越美,圖書室、閱覽室、實驗室、舞蹈房、多媒體教室等功能房一應俱全,政府籌措700多萬元進行校園改造,還將建設籃球場、足球場和400米標準塑膠跑道,現在農村的學生和城裡的學生一樣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南港鎮中心學校校長曹文春說道。
  • 有愛無礙,情暖寒冬 月雅河小學融合教育中心送教上門活動定期開展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記者 張可寧)「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 「送教上門」是特殊教育中針對有重度殘疾的學生進行的上門教育的教學方式。11月27日,月雅河小學融合教育中心的幾位老師們,在蔣輝軍校長的帶領下,為融合教育中心一名無法入學的兒童送教上門,給孩子的家庭帶去了信念和支持,在冬日裡為他們開啟了一片陽光天地。
  • 愛心傳遞,情暖人心——渝水八小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為促進教育公平,使每一個特殊兒童都能接受教育,享受到教育的權利。一直以來渝水八小秉承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對所在片區範圍內的特殊兒童開展送教上門。一周兩次送教上門服務,從不間斷。近日,渝水八小送教上門小隊又來到送教對象安安家裡開展送教活動。
  • 【延安日報】為你點燈 照亮前行——安塞區推進教育扶貧工作紀實
    同時,建立和完善了日查周清月報季評制、臺帳銷號制、輟學報告制、責任督學制、專項督導制、一對一「送教上門」制等多項工作制度,確保了全區該入學的一個不少、已入學的一個都不輟學。 ●多彩的校園活動 送教上門 為特殊兒童打開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