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門實踐探索與理念思考

2020-12-11 劉老師談特殊教育

【摘要】送教上門工作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送教路不容易,我們需要實踐探索,更需要理念思考。

【關鍵詞】送教上門 實踐 理念 思考

【正文】隨著國家一期、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頒布實施,送教上門、隨班就讀和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就讀已成為我國目前對特殊兒童教育的三大主要教育方式,送教上門逐步煥發著生機和活力,在我國脫貧攻堅,義務教育"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奔小康的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洪洞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兩年多來,對送教上門工作進行了實踐探索,積累了點滴經驗,並引發了和正在進行著一些理念思考。

一、我校送教工作基本情況

洪洞縣特殊教育學校創辦於2017年,到今年我們已經收了3屆學生:2017年我們共招收36名學生,其中送教上門學生7人;2018年共有學生77名,其中送教上門學生33人;2019年共有學生98名,其中送教上門學生37人

二、送教工作的一些經驗和做法

1、全面評估,認真篩查,確定送教對象。

每個學年初招生入學時,我們都要對每一名適齡特殊兒童進行

考察評估,根據殘疾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情況匯總分析,把學生分成兩類:輕度、中度生活能自理的兒童留在學校在校就讀;中度生活不能自理的和重度、極重度兒童確定為送教上門。在校新生試讀一個月後,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的,基本不能生活自理的也變為送教學生。

2、科學謀劃,詳細分組,領導包片落實

送教學生確定後,我們把全縣17個鄉鎮的特殊兒童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為四個片區(今年是五個片區),學校的老師分成四個組(今年是五個組),學校領導每人包一個片區,分管一個組的送教工作,並定時不定時的隨同教師下去送教。

3、注重過程,積累材料,穩步推進

各個小組的教師和送教學生結對送教,對學生來說一名學生就

對應一名教師,對教師來說是一對一或一對二的關係。學年初,針對每一位送教生制定出詳細的個別教育計劃,建立送教工作手冊,內容包括每一次的送教內容、送教過程記錄,圖片文字說明等。兩年多來,我們積累了豐富的送教資料,送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4、送政策,送溫暖,築好送教工作的最後一道屏障

萬事開頭難,送教工作的難點在於學校和送教家庭建立起和諧融洽的關係。每學年開始,我們學校領導都要帶隊下去,給家長講解國家對特殊兒童的政策,講解政府對特殊兒童的關心,讓他們知道每一名特殊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一個也不能少,送政策。每年的12月份,我們還給每一位特殊兒童辦理"五類家庭助學金",每生每年1500元,第一年我們是通過嚴格的審批程序:先由家長提出申請報學校、村委、鄉鎮、殘聯、民政、教科局逐級審批,辦事程序較為複雜,繁瑣,有的特殊兒童家庭不願找人辦事,就會放棄。從第二年開始我們聯繫了教科局基教股,也得到了教科局基教股的大力支持,簡化了辦事程序,學校直接把名單報給基教股,把溫暖送給每一個特殊家庭,讓他們享受到特殊教育的實惠,築好送教工作的最後一道屏障。這點兒錢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算不了什麼,但對一個特殊家庭來說,足以改變他們的生存狀態。因此,每一個送教家庭都歡迎我們的教師去送教,孩子們都期盼著、等待著、渴望著。

點擊

三、 送教工作的理念思考

1、懷著敬畏之心參與特殊兒童生命的成長

每一個特殊兒童作為一個生命的存在,都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敬畏。作為一名送教上門工作者,我們更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參與特殊兒童的成長。

敬畏每一個特殊兒童。患有先心病的小玉同學是一名智障兒童,爸爸多年前因車禍去世,狠心的媽媽撇下孩子改嫁走了,離開了這個支離破碎的家庭,留下了小玉和奶奶相依為命。十多年中,小玉大大小小的因病住院就有二十多次,但這個稚嫩殘缺的花朵沒有被生活的狂風暴雨而擊垮,她依然頑強地活了下來,呼吸不順暢,脖子下插著幫助呼吸的導管。每次我們送教老師教給的東西,都能很好的接受,寫的字也工工整整,畫的畫也美觀大方,布置的作業也能很好的完成。每次見到她,我們送教老師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他們身殘志堅,頑強的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著。所有普通孩子的幸福都是相似的,而每個特殊兒童各有各的的不幸。我們很多人努力是為了生活的幸福,但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人努力是為了活著!

敬畏每一個特殊兒童的家長。小翟是一名腦癱兒,爸爸媽媽撿的時候就發現是腦癱,但夫妻倆沒有嫌棄這個幼小無辜的生命,毅然決然地撫養著這個女孩。媽媽在孩子5歲時因病去世,爸爸仍然堅持撫養著孩子直到現在。為了生活,爸爸出外打短工、幹活、做小買賣時就把小翟反鎖在家中。下午回來,家中已經被小翟作弄的一片狼藉,屎尿遍地。但這個男人,一直沒想過放棄這個本不該來到這個世界的無辜的殘疾的孩子,這是一份責任,更是一份擔當,也是所有特殊家庭的脊梁。同樣,小玉的奶奶67歲了,為了撫養孩子,除了種地,還要開著農用三輪車去打零星短工,為的就是能掙幾十元錢補貼家用。每次送教,老人都能熱情、積極、樂觀的接待我們,目光中雖然有幾分對生活的憂慮,但更多的是堅韌和剛強。

參與、陪伴特殊兒童的成長。我們特教人參與著、陪伴著特殊兒童生命的成長,積極地參與、默默地陪伴,他們的點滴進步是我們每天的驚喜:送教老師每天回來都要說誰學會了什麼,誰開始發出聲音了,誰開始說話了,尤其是腦癱兒通過我們老師的康復訓練手、胳膊、腿動起來了,那就是老師們最大的成功!

2、改變能改變的,包容無法改變的

特教老師的職責就是改變特殊兒童自身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改變他們當下的生活狀態,讓他們能夠生活自理。

改變能改變的。改變特殊兒童自身不良的行為習慣,首先要做的不是看不良行為習慣本身,而是要找到什麼是正確的取代行為。每一個不良行為都有其特殊的意義,是特殊兒童和人溝通交流的一種方式。孩子為什麼選擇這種行為和人溝通,是因為這種行為有效的幫助他們達成了目的。所以要改變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就要找到正確的取代行為,比如在院子裡亂跑用慢慢走取代,大聲尖叫用輕聲說話取代等等。

包容無法改變的。特殊兒童身上的一些缺陷和障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至少上當下無法改變的,更多的需要我們去包容。他的有些行為在當下是無法改變的,只有我們老師和家長包容他。

3、送教工作要溫柔的堅持

送教工作要溫柔的堅持。溫柔是一種反彈性、包容性極強的韌性,一旦與堅持融合在一起,註定會有美妙的奇蹟誕生。我們的特殊兒童,只要引導得當照常能生機勃勃的生活。送教工作不是乏陳的簡單說教,而是人性化的巧導妙引;不是努力沒有收穫的放棄,而是溫柔的堅持換來的特殊兒童的健康成長和不斷發展。由於大部分家長長期不在身邊,導致了他們內心缺少愛,生活中缺少安全感,內心十分自卑,為了掩飾自卑為了獲得安全感,他們會有各種不良的行為習慣。他的這種行為在當下是無法改變的,只有我們老師包容他。用我們溫柔的堅持,做最後的改變。還有的學生會在班上大叫,做一些奇怪的舉動,學習跟不上同齡人的孩子,但在這裡沒有歧視,沒有指責,沒有告狀,有的只是理解和包容。人人在鼓勵中得到激勵,不是攀比、歧視之中的矛盾刺激,而是理解、包容之中的感化。正是由於特教人溫柔的堅持,每個人都在寬容中學會了寬容,在理解之中學會了理解,在包容之中學會了包容。這裡沒有自卑,這裡沒有懦弱,這裡只有成功贏得笑臉,成功樹立自信,成功塑造成功。在很多的教育著作中,都提到教育是慢的藝術,而我們的特殊教育是更慢的藝術,我們特教人稱之為"牽著蝸牛去散步",這個慢的藝術不僅要有耐心而且還要有恰當的方法,溫柔的堅持。我們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堅持著,走著,總會迎來新的希望。即便到最後,仍舊無法獲得安定,其實,我們也已然贏盡了整個生命。 對特殊兒童的教育已不再僅僅是一份職業,一份義務,更多的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更多的是為了那一份期盼,那一雙渴望的眼睛。我們不能改變特殊家庭、特殊兒童的命運,但我們在試圖通過我們的特殊教育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生活自理能力,我們在試圖改變他們當下的生存狀態,改變能改變的,包容無法改變的。

我們只有懷著敬畏之心參與特殊兒童生命的成長,送教工作者才能富有愛心、耐心地融入特殊兒童的世界,去改變他們身上能改變的,包容無法改變的,送教工作充滿艱辛與坎坷,更多的是不理解,但只要我們懷有敬畏之心,我們就會溫柔的堅持,我們特教人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國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

2、 桑俊傑《特殊教育"送教上門"實踐探索與思考》教育觀察2016年10月第5卷第20期

相關焦點

  • ​湖南新田高山中學:送教上門情暖特殊學生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通訊員 鄭群 胡正強)「特殊時期,張校長,你們又來給我家小鄺上課了,太謝謝你們了……」日前,湖南省新田縣高山中學校長張波一行5人提著牛奶,帶著上次送教時孩子想看的書來到塘下村小鄺家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 沅陵:送教上門 廣撒大愛
    那天,我如往常一樣的送教去,隔老遠就看見她在向我揮手,走進家門,她拉著我往家裡跑。其實和她講很多的東西,她是聽不懂的,基本的簡單的交流卻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她也學會數數了,能夠從一數到十了。我終於領悟到這世間愛的力量和偉大!」1月11日,來自沅陵縣池坪九校教師張敏在她的《送教日記》中充滿感情地寫道。 控輟保學是教育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
  • 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本報訊(記者黃盛通訊員姜先惠)為優化學校送教上門工作,掌握送教上門階段性情況,確保送教工作取得切實效果,12月1日,東渡小學送教上門團隊前往了位於釣魚城街道的李豆豆(化名)家,開始了本學期第11次送教。據了解,李豆豆是一名智力發育遲緩的孩子,生活基本無法自理。
  • 遂寧市船山區精心做好送教上門工作
    「上門送教」,讓孩子和家庭真正地感受到國家的好政策、社會的關愛、教育的魅力、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生活的信心、對未來的憧憬。  區資源中心與各個學校形成合力,和涉及到的「送教上門」學校建立QQ工作交流平臺,與全區每一個送教學校和教師保持業務聯繫,並隨時進行業務指導。通過收集「送教上門巡迴指導需求徵詢表」了解普校的教學管理者及教師的困惑,開展有針對性的巡迴指導。
  • 冷澤敏:扶貧扶智 送教上門
    送教上門的課程模式這是一群暫時不能適應學校生活的智障孩子。他們的教育該怎麼進行?我們送教的課堂上應該教什麼?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我送教上門的故事。2018年9月,學校給我安排了送教上門的任務,送教對象是蔡官鎮交椅村冷家大寨組的冷永康小朋友,他今年已經7歲了,不能正常到學校上學。今天下午我正好沒有課,決定到冷永康家去認識一下這個小朋友,了解一下他的情況。中午在學校吃完中餐,我就和冷永康的媽媽取得聯繫,問了他家的住址,定好了時間,就匆匆地從學校出發。
  • 疫中思策 | 國內外健康建築的理念標準與實踐探索
    江蘇省城鄉發展研究中心簡要梳理健康建築理念標準的發展背景、內涵和特徵,介紹健康建築發展的實踐探索與趨勢,並提出江蘇推動健康建築發展的幾點建議,以供參考。」伴隨可持續發展理念影響的日益廣泛,國際建築領域的探索首先從資源節約角度出發,強調把建築作為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有效手段之一。
  • 為殘疾兒童送教上門!嶽陽朝陽小學的這次活動很暖心
    嶽陽晚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李永忠、蔡麗君)7月15日下午,朝陽小學黨總支黨員教師李永忠、梁英、周方三位同志來到嶽陽市珍愛自閉症關愛中心、嶽陽市博康康復中心,為隸屬該校就讀範圍的三位適齡兒童舉行送教活動。
  • 送教上門實現教育扶貧「一個不少」
    針對貧困家庭的殘疾學生,全面實施送教上門工作,實現了農村義務教育普及上「一個不少」。一大早,慈利縣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趙松麗像往常一樣,提著自己的教學用具前往學生黎運剛的家中上課。今年15歲的黎運剛,來自慈利縣楊柳鋪鄉岔溪村,是趙松麗所教學生中最特殊的一個。
  • 裴家營九年一貫制學校送教上門情暖特殊兒童
    12月7日下午,古浪縣裴家營九年一貫制學校送教老師向往常一樣,驅車來到了小嶺灘蕊蕊(化名)家中,為她送去知識和關愛。蕊蕊是裴家營九年一貫制學校轄區內一名視力、智力二級殘疾的學生,小學二年級沒讀完就輟學在家了,家裡又沒人能教得上她,能像普通孩子一樣上課讀書,一直是她的夢想。裴家營九年一貫制學校老師堅持為她送教上門,解決了她上不了學的困境。
  • 愛心傳遞,情暖人心——渝水八小開展送教上門活動
    一直以來渝水八小秉承著一個都不能少的原則,對所在片區範圍內的特殊兒童開展送教上門。一周兩次送教上門服務,從不間斷。近日,渝水八小送教上門小隊又來到送教對象安安家裡開展送教活動。為了給孩子們開展適合他們的課程,每次送教前,每位送教老師都針對學生的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學方案,精心準備教學服務課程;送教中,教師們用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笑容、專業的素養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手把手傳授知識,通過生活適應、生活訓練等課程,從認知、感知、運動、生活自理等進行康復訓練。
  • 民國新聞教育的理念、實踐設計與當代啟示
    在此時期,其實踐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都效仿西方,並吸收內化運用於實踐教育之中,在教學、培養、課程設計、國際化等方面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實踐理念。在新聞教育的實踐設計方面,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在實踐平臺創辦、實踐課程開設、實踐教學設計、師資隊伍設計等方面開展了形式各異、富有成效的實踐設計,並對當下仍具有重要的啟示價值。
  • 張家界武陵源:送教上門實現「一個都不能少」
    張家界武陵源:送教上門實現「一個都不能少」。紅網時刻張家界6月30日訊(通訊員 屈澤清 張文波)扶貧必先扶智,治窮必先治愚。如何發揮教育的力量,切斷貧困的「代際傳遞」,考驗著所有的教育人。送教上門,實現「一個都不能少」全面推進全納教育,對無條件進入特殊學校和無法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按行政區域分解到當地學校,要求學校安排教師按照每月2次開展送教上門活動。每次服務做到教師、學生、計劃、課時、教案「五落實」。
  • 涿鹿縣教體局積極推進殘疾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服務工作
    為加強對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組織和管理,成立涿鹿縣教體局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領導小組。同時,為提升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工作的專業性、系統性,成立涿鹿縣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指導工作中心,負責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各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教師的業務指導和培訓工作。二是加強隨班就讀工作。
  • 濉溪縣鐵佛鎮:紮實做好送教上門 持續推進教育扶貧
    濉溪縣鐵佛鎮南張樓村小天成的家裡,嶽集中心學校副校長董仲奎正在一筆一划的教小天成寫字,這正是近年來嶽集中心學校堅持開展智力扶貧送教上門活動的縮影。據悉,小天成患有腦癱,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父母為補貼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小天成在家由爺爺奶奶照顧,但是爺爺奶奶年齡偏大,對小天成的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
  • 保山龍江新寨:「送書送教上門」甘當「疫情教書先生」
    「送書上門」解學習之憂根據龍江鄉中心學校統一安排,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新寨小學充分發揮校村聯動,採用送書上門方式,以最快速度將紙質版春季教材精準送到每位學子家中。統籌謀劃,紮實推進。按照「不漏一人、錯時錯地、安全有序」的原則,關心每個子女學習需求,紮實推進「送書上門」活動,確保每個學生不因疫情而掉隊。
  • 寧武縣化北屯中學組織送教上門活動
    寧武縣化北屯中學網訊:11月26日,寧武縣化北屯中學按照送教計劃,由丁反成副校長帶隊,對張玉琴、江曉豔、邱寶華三位同學進行「送教上門」服務。針對他們三人的情況,一學期來,學校高度重視,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幫扶方案,將送教上門工作常態化,每次委派3—4名有責任心的教師,每月一次進村入戶送教。送教前,每位教師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個性化教學計劃,精心準備教學內容,並針對孩子的日常生活情況提出合理化建議。
  • 有愛無礙,情暖寒冬 月雅河小學融合教育中心送教上門活動定期開展
    「送教上門」是特殊教育中針對有重度殘疾的學生進行的上門教育的教學方式。11月27日,月雅河小學融合教育中心的幾位老師們,在蔣輝軍校長的帶領下,為融合教育中心一名無法入學的兒童送教上門,給孩子的家庭帶去了信念和支持,在冬日裡為他們開啟了一片陽光天地。  11月27日下午一點半,融合教育中心的老師們帶著書籍和教具,拎著牛奶和零食準時來到了小凡的家。
  • 棗莊送教上門提升規範執法水平_山東各地 _山東新聞_新聞_齊魯網
    本報訊 記者柴黎、通訊員賈莉莉報導:今年以來,山東省棗莊市公安局精心組織開展送教上門服務活動,切實提升基層民警規範執法、文明執法能力。
  • 鳳凰箭道坪小學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送教上門文明實踐活動
    紅網鳳凰縣分站9月22日訊(通訊員 田文平 吳術寶)近日,鳳凰縣箭道坪小學文明實踐站組織教師利用周末時間,年級組開展關愛留守兒童送教上門文明實踐活動。第一支部組織委員吳術寶和班主任老師洪楊來到三年級留守兒童蔣歡學生家中,孩子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一直跟奶奶姑姑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課餘的家庭輔導很困難。
  • 山村教師送教上門陪學生居家戰疫
    3月3日,《教育導報》記者跟隨她親歷了送教上門的過程。孟春時節,崇州市雞冠山小學背後的山頂上,還能看到皚皚積雪,山腳下的校園在晨風中顯得有些清冷。3月3日,校長馬倩早早準備好了跳繩、空竹等物品,與教師韓建國碰頭後,一同驅車往14公裡外的琉璃村趕去。雞冠山小學一角琉璃村住著該校唯一一位四年級學生羅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