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8月20日電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8月22日23時45分迎來「處暑」節氣,這意味著暑熱即將終止,氣溫開始下降,初秋漸次登場。(來源:新華社)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處暑後風雨》 宋 · 仇遠
處暑節氣也是秋季繼立秋之後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節氣本是「出暑」的意思,但是現實可不會涼快呢?因為處暑暑未消,還有秋老虎來襲擾。
俗話說「處暑下雨萬人愁」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其實,這句話前面還有一句,說的是立秋下雨人歡樂,才體現處暑下雨萬人愁,這樣更加說明處暑下雨給人帶來的擔憂。這裡「萬人愁」其實說的沒有別人,只是特指農民,因為二十四節氣與農事關係緊密,只有農民關注它,這句話主體意思是說,處暑節氣這天下雨,萬千農民都很發愁,農民為啥發愁呢?農民發愁肯定為的是莊稼,這個也不例外。
秋季後面因為要收割莊稼,是宜晴不宜雨的。對於水稻來說,後期穀粒灌漿,需要乾田,不能加水,這樣水稻才能不貪青,穀粒才能灌漿充足,顆粒飽滿。如果後面雨水多,氣溫低,水稻黃的速度很慢,灌漿也不是很好的。
如今氣候更加複雜多變,並且現代天氣預報可以預報一個星期準確預報,農民可以根據預報來具體合理安排農活,這樣還是可以確保豐收的。
白天熱,早晚涼,降水少,氣候乾燥,是「處暑」時節的氣候特點。小編要提醒大家,因時令變化,開始由熱轉涼,溫差出現,公眾要注意及時調整生活,平衡心緒,適量運動,充足睡眠,多吃一些清熱、潤燥的食物,特別是新鮮蔬菜和水果。滋陰清熱,生津健脾,是秋涼之始的不錯選擇。
今天,小編就以咱們怪村農業體驗園區種植的蔬菜為材料,送大家三道美味又營養的秋日養生食譜。
主角:苦瓜
(體驗園區種植的苦瓜)
食材:
苦瓜1根,豬小排骨100克,小魚乾20克,豆豉1匙,姜3片,鹽1小匙。
做法:
作用:
苦瓜所含的生物鹼有清炎退熱、促進血液循環、舒張血管的作用。在燥熱難耐的初秋季節吃點苦瓜,不僅可以祛燥清心、增加食慾,而且還有助於調節情緒、改善睡眠。
主角:冬瓜
(體驗園區種植的大冬瓜)
食材:
冬瓜500克,蔥油40克,花生油35克,甜醬25克,醬油25克,白糖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薑末少許,水澱粉20克,高湯100克。
做法:
作用:
冬瓜可以利尿消腫、清熱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高血壓、水腫腹脹有好處。還有解魚毒、酒毒功能。經常食用冬瓜可以減脂,由於冬瓜含糖量較低,適宜於糖尿病人"充飢"。
主角:秋葵
(體驗園區種植的紅秋葵)
食材:
秋葵200克,蝦仁400克、薑汁酒20-30ML(米酒+薑末),鹽2克,澱粉1勺,白胡椒粉1/8小匙,橄欖油1大匙,薑末1勺
做法:
碗中放入薑末,倒入20-30ML米酒,浸泡30分鐘左右製成薑汁酒備用;
蝦仁解凍後加入2克鹽,抓拌至蝦肉產生黏性,然後加入一大勺薑汁酒和少許白胡椒粉,澱粉抓拌均勻,最後放入橄欖油拌勻後醃製15分鐘左右;
秋葵洗淨後去蒂改刀成段;
鍋內放水,水中加一小勺鹽,水開後下入秋葵,焯燙約20秒左右撈出控幹水分;
鍋內放少許橄欖油,下入薑末爆香後下入醃好的蝦仁翻炒,炒至蝦仁變色後下入秋葵快速翻炒;
出鍋前淋入一小勺薑汁酒爆香後加少許鹽調味後出鍋完成製作。
作用:
秋葵含有果膠、牛乳聚糖等,具有幫助消化、治療胃炎和胃潰瘍、護腸胃之功效,而且它分泌的黏蛋白,也有保護胃壁的作用,還能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慾,改善消化不良等症狀,對腸胃健康非常有益。此外由於秋葵富含鋅、硒等微量元素,能夠增強人體防癌、抗癌能力。
秋季需要固護肺陰,所以我們可以多食用一些清補柔潤的食物,除了以上三道菜以外,我們還可以考慮多吃藕、百合、白蘿蔔、山藥、銀耳、白果、梨、蓮子、荸薺等蔬果。
此外,還需注意清淡飲食,多喝水、補水,注意保暖,多鍛鍊身體,做好了這些,就可以輕鬆度過「多事之秋」。
PS:怪村還有小動物樂園哦,除了常見的小兔、小羊、小鹿,又來了一批新面孔
孩子們可以在這裡購買不同的飼料餵小動物,還有一個小馬場,可以體驗騎馬的樂趣。公園裡有一個小遊樂場,還有不少蹦床、滑梯等可供孩子釋放能量的兒童遊樂設施。
來和怪村的小動物朋友們來一次"零距離"接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