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王家沙的排隊人員達到最高峰 張鈺芸攝
新民晚報訊(記者 張鈺芸)明天就是元宵佳節,王家沙、美新點心店、新雅粵菜館等老字號店鋪前,排隊買湯圓的隊伍已經到了最高峰。無論是鮮肉湯圓、蟹粉湯圓,還是芝麻湯圓、豆沙湯圓,鹹甜之爭似乎在此時失效,兩者均有無數擁躉,用足夠的耐心買回去,回憶小時候的味道。
儘管湯圓已是一年四季都有供應的常規點心品種,但臨近元宵,到老字號點心店排隊購買幾盒手工湯圓,已是上海人家的生活「儀式感」。記者昨天在王家沙南京西路總店裡看到,為了減少市民的排隊時間,王家沙在前門後門分別設立攤位,鋪開各色湯圓,鹹的有蟹粉、蝦蟹、蛋黃肉鬆、薺菜、鮮肉餡,甜的有黑洋酥、豆沙、豆黃餡等,價格與去年基本一致。據說,春節期間,王家沙能賣出十萬盒湯圓,單天峰值可達1.5萬盒。
美新點心店的排隊潮則來得更早,提前一周就要等待兩三個小時,才能買到招牌的鮮肉湯圓和芝麻湯圓,有時候下午去購買,還會遇上「生湯圓已售完」的情況。而在新雅粵菜館,年後時節,半成品櫃檯前的消費者依然絡繹不絕,較平日銷量同比上漲近30%,腊味熟食櫃檯的八寶鴨、香蹄、鹹雞臘鴨,同樣有20%的漲幅。今年新雅還新推出三款湯圓,鮮肉湯圓、黑芝麻湯圓和翡翠小丸子。其中翡翠小丸子用青豆泥作為輔料,主打輕食健康的概念,也給元宵節帶上了一份綠色氣息。
圖說:新雅翡翠小丸子 採訪對象供圖
記者在幾家老字號門前看到,排隊購買湯圓的市民既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更有新上海人。無論是甜蜜蜜的黑洋酥湯圓,還是鹹鮮的鮮肉湯圓,不分鹹甜,都是銷售大戶。「我要一盒蝦蟹湯圓,一盒鮮肉湯圓。」在王家沙的櫃檯前,東北人小秦買了兩盒鹹湯圓。「我們老家只有棗泥、豆沙、桂花口味的甜湯圓,我是到了上海,才知道湯圓還能有鹹餡兒。」儘管網絡上年年都有鹹黨和甜黨的「論戰」,但小秦卻在品嘗過鮮肉湯圓後愛上了這一口。
家住老西門的程阿姨則一口氣買了八盒手工湯圓,從傳統的黑洋酥到新上市的蝦蟹,花了幾百塊。「全家人都愛吃湯圓」,她說,手工湯圓製作工序多,能從老字號裡買到小時候的味道,是一種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