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分析1:
如圖,C為半圓內一點,O為圓心,直徑AB長為2cm,∠BOC=60°,∠BCO=90°,將△BOC繞圓心O逆時針旋轉至△B′OC′,點C′在OA上,則邊BC掃過區域(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為 cm2.
考點分析:
扇形面積的計算;旋轉的性質.
題幹分析:
根據已知條件和旋轉的性質得出兩個扇形的圓心角的度數,再根據扇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即可得出答案.
解題反思:
此題考查了旋轉的性質和扇形的面積公式,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扇形的面積公式是本題的關鍵.
典型例題分析2:
如圖,AB是⊙O的直徑,CD與⊙O相切於點C,與AB的延長線交於點D,DE⊥AD且與AC的延長線交於點E.
(1)求證:DC=DE;
(2)若tan∠CAB=1/2,AB=3,求BD的長.
∵CD是⊙O的切線,
∴∠OCD=90°,
∴∠ACO+∠DCE=90°,
又∵ED⊥AD,
∴∠EDA=90°,
∴∠EAD+∠E=90°,
∵OC=OA,
∴∠ACO=∠EAD,
故∠DCE=∠E,
∴DC=DE,
(2)解:設BD=x,則AD=AB+BD=3+x,OD=OB+BD=1.5+x,
在Rt△EAD中,
∵tan∠CAB=1/2,
∴ED=AD/2=(3+x)/2,
由(1)知,DC=(3+x)/2,在Rt△OCD中,
OC2+CD2=DO2,
則1.52+[(3+x)/2]2=(1.5+x)2,
解得:x1=﹣3(捨去),x2=1,
故BD=1.
考點分析:
切線的性質;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
題幹分析:
(1)利用切線的性質結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得出∠DCE=∠E,進而得出答案;
(2)設BD=x,則AD=AB+BD=3+x,OD=OB+BD=1.5+x,利用勾股定理得出BD的長.
典型例題分析3:
如圖,AB為⊙O的直徑,C是⊙O上一點,過點C的直線交AB的延長線於點D,AE⊥DC,垂足為E,F是AE與⊙O的交點,AC平分∠BAE.
(1)求證:DE是⊙O的切線;
(2)若AE=6,∠D=30°,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題幹分析:
(1)連接OC,先證明∠OAC=∠OCA,進而得到OC∥AE,於是得到OC⊥CD,進而證明DE是⊙O的切線;
(2)分別求出△OCD的面積和扇形OBC的面積,利用S陰影=S△COD﹣S扇形OBC即可得到答案.
解題反思:
本題主要考查了切線的判定以及扇形的面積計算,解(1)的關鍵是證明OC⊥DE,解(2)的關鍵是求出扇形OBC的面積,此題難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