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網上刷新聞,12月14日,身為表演藝術家兼作家的黃宗英辭世,享年95歲。
說起黃宗英,小時看過她出演的電影,如《烏鴉與麻雀》中的官太太,還有《家》中如泣如訴的梅表姐,鮮活的影像,至今還在記憶中留存。
長大後發現,宗英已改道寫起報告文學了。而最令人過目不忘的,是她的一頭銀髮,配上紅色的毛衫,那種意氣風發的神採,簡直醉了,太迷人了。
宗英一生,經歷了四次婚姻,18歲初婚,18天後,丈夫因心臟病離世……在她臉上,你卻看不出一絲戾氣與冷漠。她曾經說過,我一生最大的優點,就是善良與堅持。
01
1925年7月13日,宗英出生在北京,生肖屬牛。在她上面,已有兩個姐姐,是前娘生的。媽媽陳聰是續弦,已生下兩個兒子,因此,特想要一個女兒。沒想到,想啥來啥,宗英的到來,讓老爸老媽開心不已。家裡的人,都稱宗英「小妹」。
說起黃父黃曾銘,那可是高級人才,曾留學日本。在宗英七歲那年,黃父從北京調至青島電話局,擔任總工程師。一家人,住在擁有大院子的兩層樓房裡。可以說,那時的黃家,生活安逸富庶。
按理說,如果一切正常的話,宗英會沿著上大學,出國留洋的路子發展。可是,在宗英9歲時,老爸染上傷寒過世,家道中落,從月入360元大洋到無分文收入。大姐二姐參加工作後,郵錢補貼家用。同時,母親也變賣首飾支撐一大家人的生活。
在宗英16歲時,追隨大哥宗江,開始加入上海職業劇團。可以說,在花季季節,宗英就開始闖蕩社會謀生了。
宗英與哥哥宗江
02
郭元同,是大哥宗江的同學,也在劇團裡擔任指揮。同為年輕人,情竇初開,兩情相悅,他與宗英墜入了情網。一次,郭母從北京來到上海,看望生病的兒子。有朋友戲說:「這是老婆婆來相兒媳婦了。」宗英心裡認可,嘴上也沒反駁。臨走時,郭母送給宗英一隻玉鐲。
後來,元同告訴宗英,那是他們郭家的祖傳寶物。可見,郭母已相中宗英成為他們家的兒媳婦了。
1943年10月,宗英與元同回北京結婚。臨近婚期,元同病倒了。此時,請帖已發出,想推遲婚期根本不可能,於是當天勉強扶著新郎走完紅毯,說完「我願意」,就送他去了醫院。
那一年,宗英18歲。
元同的病,一天重似一天。18天後,18歲的宗英成了寡婦。
第二天,壽衣和棺材都現身了,化妝師也出現了。原來,郭家人早已知道元同必死,只是瞞著宗英一人。
是人心叵測,還是世事難料,總之夢裡不知身是客,宗英感慨,這究竟唱的是哪出戲啊?
從此,單身新娘宗英,就開始在郭家生活,郭母待她極好。想必,在郭母的內心,也覺自己的做法,的確有些自私了。
半年休整之後,宗英決定重回上海,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郭母見她決意離開,就為她買來一件捲毛黑羊皮大衣,是當年最時髦的款式。
宗英穿著大衣,上路了,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
03
宗英加入南北劇社,時任經理的是畢業於燕京大學的程述堯。
這位程先生,一表人才,風度翩翩,而且還是個暖男,他對宗英呵護有加。
1946年,宗英成了程述堯的新娘。婚後,宗英把母親,還有大哥大嫂接來一起居住。可程先生二話都沒有,還是孝悌有加。在這一點上,絕對讓宗英心服口服。
但是,夫妻間倒是話不多。程述堯下有七個弟弟妹妹,作為程家長子的他,總需要去朋友家參加各種聚會。而宗英的性格沉穩,不喜交際。
那時,述堯還在銀行當經理,每到下午三點,宗英就緊張,生怕丈夫回家又要帶她去應酬。可以說,那時的宗英還意識不到,兩人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嘛。
如果宗英不出演影片《幸福狂想曲》,如果沒有遇到趙丹,也許她與程先生的婚姻,還可繼續維持下去。但人生,沒有如果。
在影片拍完最後一個鏡頭後,宗英開始卸妝。從鏡子中,宗英發現趙丹,痴痴地端詳著她,表情異樣。宗英只得輕聲提醒:「我們還要合作呢。」
1948年,宗英與趙丹同時被邀請參加上海戲劇學院的校慶,並表演節目。在演出結束後,他們與朋友一起打車回家。
因車上人多,宗英只好坐在趙丹的腿上。此時的趙丹,緊緊地抱著宗英。宗英,全身都酥軟了。下車時,趙丹又是緊緊握著宗英的手說:「我們不應該分開了,你應該是我的妻子。」
此時的宗英,還是有夫之婦,她摟了趙丹一下,很明智地說:」等我回到北京離了婚再說。「
宗英很坦白地向述堯坦承了自己的情感現狀,但男主堅決不同意離婚。戀愛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但宗英還是決然分手,她留下一張字條:」我決意走了,不要找我。讓我們好聚好散吧……「
宗英乘船回到上海,趙丹在碼頭迎接。他欣喜若狂地望著宗英:」可急死我了。我到徐家匯教堂去禱告,禱告你回來。「
宗英與述堯結束了第二次婚姻,便與趙丹組成了一個新家,那是1948年,她23歲。
來個補充,後來的述堯,娶妻大明星上官雲珠,育有一子程韋然。而上官雲珠與宗英,同在上影廠工作,兩人合作過影片《麗人行》與《烏鴉與麻雀》,十分投緣。彼時,兩對夫妻,宗英與趙丹、上官與述堯,也是相處甚佳。
宗英看著述堯,有時竟恍惚道:「我都想不起他曾經是我的丈夫了。」
六十年代,宗英與上官去北京開會,參會的還有述堯的老父親。有人指著宗英,對老人說:「這裡還有個兒媳婦呢。「宗英站起身來,恭恭敬敬地朝老人鞠了一躬,眾人都笑了。
上官與述堯離婚後,韋然判給了述堯。韋然入了全託,周一到周六。而述堯作為劇院的經理,一到周六最忙,於是委託趙家阿姨在接宗英的孩子時,順便帶回韋然。這樣,趙家就成了韋然的第二個家。
可以想見,宗英與述堯,都是坦蕩之人,不是夫妻還能做朋友,也挺好。
04
23歲的宗英,不光成了趙丹的新娘,還成了趙青與趙矛的繼母。
繼母可不是那麼好當滴,那麼多的眼睛盯著呢。可宗英不怕,屬牛的女漢子,這麼多年,什麼風雨沒見過啊,這兩個小毛孩算什麼?兵來將擋,水來土埋,一句話,誠字當道,管他是誰呢。
趙丹愛女心切,宗英就陪著趙青學鋼琴;趙矛,小屁孩一個,沒事盡淘氣,用彈弓打人家玻璃。主人不幹了,找上門來責罵,宗英好說歹說,賠錢了事。多大的事啊?錢能擺平!
後來的趙青,又迷上了芭蕾舞《天鵝湖》,趙丹出了三份美金,連同他們夫婦二人一起陪著女兒學芭蕾。宗英呢,連夜趕製出兩件舞衣:一件紅色,趙青穿;一件綠色,她自己穿。
這件事,讓趙青記了一輩子,深感宗英媽媽對她的愛。
說的好,不如做的好。得,宗英就是靠著這份實在,贏得了繼女繼子的心。
宗英眼中的夫君趙丹,純屬一戲痴。一旦接戲,他就開始沉迷。接演李時珍,趙丹在家就穿著長衣,揣摩人物。宗英說,沒有必要這樣吧。但趙丹解釋,萬一李時珍抬手吃飯時,不穿長衣,我都不知道這麼長的袖子該如何抬起。
真是,不瘋魔,不成活。難怪,看趙丹的戲,總是這麼有味。而令宗英最欣賞的,還是趙丹在《烈火中永生》飾演的許雲峰。
1980年,趙丹因病過世,只有65歲,許多他想塑造的角色,都化作一縷縷輕煙,飄散開來。
32年的婚姻中,宗英陪著趙丹經歷了影片《武訓傳》的批判,文革中夫君的五年入獄,種種的磨難,都被55歲的宗英咬牙挺過來了。
有人問:你一生中最難演的角色是哪個?答:難為趙丹妻。
05
1993年10月,68歲的宗英,與80歲的馮亦代舉行了婚禮。
其實,兩人早就認識。馮亦代,與宗英的大哥宗江、夫君趙丹均為好友。只是多年後,疏於聯繫,沒有交集。
直到90年代初,在一次很偶然的聚會上重遇,宗英與馮亦代再度走近。
在趙丹離世後,有朋友勸宗英再嫁。宗英卻說:「我曾經嫁給了大海,難道還會嫁給小溪嗎?」
這次,宗英終於遇到了良人,她說:「趙丹是高山,馮亦代是大海,嫁完了高山,我只能嫁大海。」
兩人之間的戀情,比年輕人還要強烈,不然的話,七老八十的人是不會談情說愛的。宗英來到馮家的第一天,就發現洗衣間只剩下三塊不同顏色的肥皂頭,一下子就感到我應是這個家的女主人了。第二天,她就上街採購雜貨。
在書房的牆壁上,一邊掛著馮亦代與故妻鄭安娜的合影,另一邊則是宗英與趙丹的合影。有人,對此不理解。宗英卻說:「正因為我們對各自的過去都清楚,所以我們彼此都深深地理解和信任對方。」
不然的話,宗英何必要嫁給一身體每況愈下的老頭子呢?
雖說,老人年事已高,但每天早上5點剛過,兩人就起床,伏案疾書,看誰寫得好,寫得多。
馮亦代,一點兒也不吝嗇對宗英的濃情愛意,他說他的小妹是「七十歲的年紀,十七歲的脾氣」。
馮京代還稱,宗英是自己的活字典,有什麼想不起來的簡體字,一問宗英,立馬解決。而宗英,也坦承自己愛馮二哥為人憨厚,學識淵博,寫文章引經據典,只問一聲,他立刻能從書架中找出來。
2005年,馮亦代在與宗英牽手12後離世。生前他說:與宗英在一起的每一年,都能抵上十年。
而與馮二哥在一起的日子,也是宗英深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
如今,宗英也去了另一個世界。在一片奼紫嫣紅中,她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特色的路。
人生,就是一次旅程,無論怎樣,你總會失去它,或早或晚。那麼,不妨大膽一些,聽從自己的內心,愛我所愛,無怨無悔,去迎接一個更閃耀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