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粄常飄香 濃縮客家情

2020-12-12 梅州日報數字報

揉面、剁餡、炒餡、釀製……尋常秋日的一天,在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高級中式麵點師古肖輝正在灶臺前熟練地製作五華釀粄,一邊製作一邊向學員講解要點。灶臺上,高高疊起的蒸籠鎖住了美食的最後一絲神秘感,只有雲湧而出的熱氣帶出了陣陣香氣。

釀粄是客家傳統小吃。據說由於南遷,客家人懷念北方包子的味道,但因為沒有麵粉,只好用米粉代替,由此產生了「釀粄」。時至今日,釀粄依舊是五華人餐桌上的「常客」,還乘著「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東風,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本報記者 賴 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攝 影 高 迅

製作簡單

長相普通卻美味可口

古肖輝介紹,釀粄的製作通常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做「粄皮」,第二部分就是做「肉餡」。傳統的肉餡只有豬肉和幹蔥,其餘則可根據各自口味和喜好自由搭配,最後是包粄蒸熟,整個過程相對比較簡單。

要想把粄皮做得光亮有型,口感軟糯適中,其中也有不少講究。「糯米粉和粘米粉要按2∶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80℃的開水揉和以增加黏度,最後再用手把麵團揉成『三光』狀態,即手光、盆光、面光。」古肖輝說,這樣製作出來的粄皮,才會既有口感,又有顏值。

餡料製作方面,通常會選用肥瘦相間的五花肉,這樣的豬肉不會過幹或過油。材料挑選好後,再把五花肉、幹蔥等剁碎、爆香,然後調味、混合,頓時香氣撲鼻,一份傳統的釀粄餡料便製作完成。古肖輝告訴記者,包肉餡還有個小技巧,「將炒熟的餡料靜置放涼片刻,將豬油凝固,這樣包的時候豬油就不會外漏。」

粄皮和餡料做好後,就可以開始本次美食的重頭戲——「釀」。只見古肖輝取適量和好的面揉成圓團,然後用手壓成扁平狀,用勺子將餡料放到粄皮中間,先捏合中間,然後將兩邊捏合包裹住肉餡,收口整理成餃子狀,不一會兒功夫,一個圓鼓飽滿的釀粄便製作完成。看著雖然樸素,卻也相當實在,相當符合五華人「實打實」的性格。

釀粄最普遍的烹飪方法,包好後直接放入蒸籠,用大火蒸8分鐘,開鍋趁熱即食,此時粄皮細嫩熱乎、肉餡飽滿飄香,相當美味可口。也有把釀粄放涼後,放至油鍋煎至金黃撈出食用,又是另一番風味。

推陳出新

助傳統粄類走出家門

一個粄,濃縮滿滿客家情。粄是客家文化裡面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舊時,心靈手巧的客家人做出了各種各樣的「粄」,成為一道道客家傳統美食,寄託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願望和鄉愁記憶。

「過去的人為了充飢,把釀粄個頭做得很大,一個就超過100克,大家吃一個就飽了。現在經過改良,一個只有40克,比較精緻。」古肖輝說,為了讓五華傳統粄類能夠更好迎合現代人的健康飲食理念,其團隊對包括五華釀粄在內的多種粄類進行了改良創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粄食美味可口,深受食客們喜愛。」國家級烹調技師、五華餐飲協會負責人李慶泉說,雖然市場不乏需求,但限於製作保存相對困難等原因,多數商家或家庭往往只在特定時令節日才會製作售賣粄類,可謂是「好粄不常有」。因此,乘著「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的東風,粄類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的念頭開始顯現。

「粄類規模化生產很快就可以鋪開,到時五華幾十種經改良創新的粄類便會銷往各地。」古肖輝說,目前經他們改良創新的粄類達到了幾十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高山紅薯粄、粟米粄、艾粄、紅糖發粄等,這當中不少粄類還以當地特色農產品作主料,與精準扶貧產業緊密聯繫。接下來,等粄類規模化生產鋪開後,還將探索更多的合作可能,帶動更多貧困戶脫貧致富。

不僅如此,五華縣技工學校還設立了烹飪專業,目前在學的有320多人,通過「傳幫帶」的方式,不斷發展壯大五華美食傳承發展隊伍。

相關焦點

  • 家鄉美食——客家釀粄
    材料:粘米粉,糯米粉2:1的比例,豆腐,肉餡,蒜苗,客家鹹菜,白蘿蔔可以做成:豬肉豆腐餡,鹹菜肉餡,白蘿蔔肉餡1:一斤粘米粉加入半斤糯米粉攪拌均勻,然後加入熱水用筷子或者勺子攪拌,直到兩種米粉融合在一起然後揉成團
  • 軟糯開口客家特色小吃釀粄,做法簡單,讓人愛不釋口
    以前的同事是客家人,經常做很地道的客家美食給我吃,我也在邊上學著做,久而久之也學到點。比如接下來介紹的這個釀粄。釀板是客家的小吃之一,做法有點似北方的餃子,不過釀板的「個子"比餃子大哦,客家地區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製作釀粄,如同北方地區包餃子一樣,已經成為地方習俗。
  •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釀粄、甜粄、發粄、艾粄……作為客家人,粄的美味或許並不陌生。粄之於五華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留於口的家常美味。
  • 千年米粄歷史,誕生了數十種客家粄食,這些你都吃過嗎
    客家釀粄的介紹客家粄食種類繁多,除了以上介紹各個季節的經典粄食代表外,還有寓意團圓的圓籠粄、寓意富足安康的發粄等美味粄食。此外,客家人的家常粄食也有很多,像細粄、捆粄、老鼠粄、筍粄、黃粄、簸箕粄、憶子粄、人緣粄、菜粄……各種粄食,目不暇接,實在是無法全部介紹。但是,在眾多粄食中,有一類粄食不得不跟大家介紹一下,因為只有它能代表客家粄食文化的精髓,那就是「客家釀粄」。
  • 梅州客家的「粄」文化
    此時,客家人發揮才智,將各種米粉搗碎,加工製成耐久性較強的各種「粄」類食物,於是乎,一系列的「粄」應運而生,成為客家米食的一大特色。    「粄」是客家方言中的特色詞,在客家各地均讀作「bǎn」,同時也是一個古語詞,現代漢語普通話已不再使用,獨在客家話中被保留下來。恰如在潮汕地區「粿」十分普遍,「粄」在梅州等客家地區亦遍地開花,是客家人民的生活伴侶。
  • 百年客家粄創新 梅州五華縣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百年客家粄創新之旅 五華縣深化推進「粵菜(客家菜)師傅」工程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
  • 這些記憶中的「百年客家粄」,你都吃過哪些?
    伴隨著熱氣騰騰的五華釀粄出鍋,秋日的氛圍也變得越發濃烈。五華縣技工學校的烹飪課室裡,「小廚們」一邊學一邊吃,紛紛豎起大拇指誇讚:「這釀粄肉餡飽滿、皮滑彈口、香而不膩!」 釀粄、甜粄、發粄、艾粄……作為客家人,粄的美味或許並不陌生。粄之於五華人,是兒時的母親手藝的味道,是縈留於口的家常美味。
  • 蘿蔔粄飄香 大學生傳承客家美食
    傳承客家傳統美味客家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近期,樟木頭鎮團委組織大學生現場製作傳統客家蘿蔔粄,傳承客家傳統飲食文化。做蘿蔔粄過節是樟木頭客家人自古傳下來的習俗。在樟木頭先鋒號職工服務中心,大學生們在樟木頭敬老院退休老院長蔡運嬌的指導下學習傳統客家蘿蔔粄的製作。看似簡單的步驟,做起來卻要費不少的工夫。大學生朱子玲雖是客家人,但也是第一次參與蘿蔔粄的製作,「我今天是現學的,先搓麵粉、然後砌塊,揉成一塊,再放餡捏好蒸就好了。
  • 客家釀菜,不放過每一種食材
    常吃日本料理的人都知道天婦羅,它與刺身、味噌和壽司並列四大日本料理。
  • 思念味道客家「釀」
    客家的傳統招牌菜是:鹽焗雞、客家釀豆腐、客家盆菜、豬肚雞、釀苦瓜、梅菜扣肉、三杯鴨、三及第湯、醃面、艾粄、蘿蔔粄、碗粄、白斬河田雞、兜湯、汀州泡豬腰、仙人凍、麒麟脫胎、盆菜、四星望月、芋子包、芋子餃等。下面就開啟我們的客家美食之旅吧!釀菜是在一種食材中夾進、塞進、塗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食材,通過蒸、炸、燉等方式加熱成菜的做法。
  • 史上最全客家「粄」集合!有多少是你沒吃過的!
    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喜歡吃大米的客家人創造了好多讓人慾罷不能的誘人米食客家人統稱為「粄」粄是純良淑德的客家婦女送給客家人最珍貴的禮物也是最能代表地道客家的獨特風味>除了常見的老鼠粄、捆粄、菜粄還有桃粄、艾粄、觸葉粄......
  • 粄是江西贛州安遠縣的特色美食,粄又可以分為釀粄和煎粄好吃美味
    粄是我們這裡無論是過年還是過節都喜歡做粄,不同時節做不一樣的粄。比如清明節前後做艾粄,端午節過後做蕉葉粄,重陽節前後做薯粄,過年做釀粄和煎粄。粄是我們安遠縣宴席吃茶必備,比如結婚,嫁女兒,做滿月,過壽,喬遷新居等等,粄是必不可少的美食。粄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長的,圓的,扁的。
  • 糕粄、餈粑粄、雞屎藤粄……我記憶中的客家土味
    客家先民們入鄉隨俗,把原籍的風情習俗、飯食習慣與當地有機結合,取長補短,就地取材,形成了獨特的客家食物。小時候的地方雜食慢慢淡出人們的記憶。 1 大盆菜
  • 客家粄萬萬千,你最喜歡哪一款?
    客家粄類萬萬千—煎蕎粄,嶺南蕎菜算是地方特色,春天的菜蕎比較多,所以這種粄也是春季比較常見。糯米粉打入雞蛋攪成稠糊,蕎切碎加入,按自己口味輕重加入鹽巴等調料。油燒熱舀一勺漿糊入油鍋,炸到金黃撈起放涼即食。咬一口,清香撲鼻,喚起小時候家裡的味道。客家粄類萬萬千—蕎菜,這個就是煎蕎粄的精華蕎菜,形似韭黃,又像小蔥,味道卻又不完全一樣,是一種略帶辛香的口感。
  • 客家「釀」菜文化:幸福是「釀」出來的
    這裡強調天然的食材,指不是加工過的食材(如餃子皮或粄皮),而是將原本天然形態的食材挖成「盅」,在盅裡填入肉糜和蔬菜什錦。《禮記·內則》裡面詳細記錄了春秋時期國君和士大夫吃的菜,說魚肉春季用蔥、秋季用芥子醬調味,最後說到鵪鶉和雞肉,就提到了「釀」這個手法。「做鶉羹、雞羹、鴽(rú,一種像鵪鶉的小鳥),釀之蓼」, 意思是作鵪鶉羹、雞羹、鴽鳥羹,需用蓼菜來「釀」。
  • 百年粄文化 傳承客家味--不客粄
    客家小食的特點就是就地取材,具有當地獨特的風味,因而往往用以寄託濃濃的思鄉之情。客家小吃以米製品為主,是主食的延伸,粄就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美味,老鼠粄、艾草粄、筍粄、仙人粄等,到底是什麼樣的口味讓客家人魂牽夢繞。位於瑞景商業廣場這家不客粄揭開客家味神秘的面紗。
  • 特色美食—江西客家韭菜粄,手指粄,釀粄,粄條,你吃過幾種?
    源自 胡小哈的開心場粄(ban),通常指米漿製作的美食,其中有糯米粄,粘米板,在贛南人的飲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記得小時候別人生孩子、做生日、慶新居、過年節一般都會做粄。而且每次都會做上十幾斤米,樣式也非常多。
  • 客家粄裡客家情
    粄是客家人逢年過節的儀式感。每逢奶奶在家裡做了粄,總得先攔著我們幾個一出鍋就想偷吃的小孩,一邊將粄分為好幾份,嘴裡念叨著這一份先拜神,晚些吃;那一份是給哪位親戚留的……年年如此,小時候雖嘴饞,卻也潛移默化地明白了宗族親情在客家人中的重要地位。  說到底,何謂「粄」?  「粄」其實是一個古語詞,《玉篇》記載:「粄,米餅。」
  • 來自客家美食,都給看餓了!
    往豆腐裡填入醃製過的餡料再將釀好的豆腐過油煎吃的時候外脆裡嫩 ▲客家釀豆腐 // 釀春 除此之外 還有釀蓮藕、釀青椒、釀香菇…… 可以說 客家人是看見什麼就釀什麼
  • 客家人的「粄」,既是美味的食物,又是客家文化以味覺的形式傳承
    粄是如餈粑一類的米製品,是很傳統的特色小吃。在客家人眼裡,把米製作成各種「粄」是米的最佳歸宿,一碟粄裡,甚至濃縮著客家人說不盡的鄉愁。客家捆粄說起客家人,總讓人以為是少數民族,其實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一個漢族民系,如今主要居住在贛閩粵邊區等地,還有大量遷到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