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汕頭市第四屆城市規劃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審議並表決通過了一批控規和專項規劃,為汕頭重點工程落地、重點片區發展、優化城市布局、環境改造提升等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汕汕鐵路的引入,汕頭火車站將分步升級建設成為一個規模為11臺23線的樞紐站場,集合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以及公路客運、城市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
東海岸新津片區將規劃打造江海水系景觀的高端綜合生活片區。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表決並通過的控規和專項規劃涉及面廣,涉及範圍大,其中大部分規劃關乎市民的居住環境和交通出行。那麼,這些規劃將為市民生活帶來什麼樣的新變化?
建設粵東裝配式建築產業中心
在這些控規和專項規劃中,有不少涉及城市布局優化。其中包括《汕頭市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局部修編—A組團(LH-2201控制單元西片)》(草案)、《汕頭市金湖路-汕樟路東北側片區「三舊」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汕頭市潮南區「三舊」改造專項規劃修編(2015-2020)(2017年修訂)第一輪補充規劃》、《汕頭市裝配式建築專項規劃(2018-2025)》(草案)。
《汕頭市東海岸新城新溪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局部修編—A組團(LH-2201控制單元西片)》(草案)規劃充分利用片區臨近海灣、新津河及僑韻帶狀公園的區位優勢,打造江海水系景觀突出、配套服務設施完善的高端綜合生活片區。
中心城區北岸將增設停車位,其中就包括時代廣場及周圍片區。
《汕頭市金湖路-汕樟路東北側片區三舊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在沿金湖路片區已有改造片區的基礎上,繼續推進金湖路-汕樟路東北側片區的三舊改造。根據深源地產公告,該片區計劃建設金紫世家四期,總用地面積約38.602畝,建築面積約11.58萬平方米。規劃建設多棟高層住宅,配套老年人活動中心及一所超2000平方米的幼兒園。
《汕頭市潮南區「三舊」改造專項規劃修編(2015-2020)(2017年修訂)第一輪補充規劃》進一步優化潮南區三舊改造項目的布局和功能,為下階段三舊改造控規編制提供依據。
此次審議並表決的規劃還有《汕頭市裝配式建築專項規劃(2018-2025)》(草案)。該規劃通過分片區、分時段提出對裝配式建築的發展要求和措施制定,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築的發展,將汕頭建設成為粵東地區裝配式建築產業中心。
中心城區北岸將增加超8000個車位
與市民居住環境息息相關的,還有城市停車問題。此次會議聚焦中心城區停車難現象,審議並表決了《汕頭市中心城區北岸社會停車場建設專項規劃(2020-2030)》。按照規劃,未來中心城區北岸將規劃增加8800多個停車泊位。
據了解,截至2018年末,汕頭市中心城區北岸汽車保有量達到37萬輛,其中私家車保有量達到23萬輛。汽車保有量從2015年到2018年增長10萬輛。但另一方面,截至2018年,汕頭市中心城區北岸擁有停車位22.85萬個,其中配建停車泊位20.18萬個,社會公共停車場泊位4395個,臨時泊位2.24萬個。
本次規劃核心片區主要為現汕頭市中心,考慮熱點地區停車矛盾及交通壓力,規劃重點對該片區社會停車場進行布局,明確每個停車場的布局位置、設施規模及建議建設形式。
而近期實施行動包括14個熱點片區,規劃增加社會公共停車場泊位約合計8857個。其中,金平區包括小公園片區、人民廣場周邊片區、西港光華片區、廣廈片區、金紫世家周邊片區、百花路-龍眼北路片區、東方公園周邊片區等7個熱點小區,總共增加社會公共停車場泊位不少於2331個。
龍湖區包括珠合市場及周邊片區、龍湖區人民醫院及周邊片區、時代廣場及周圍片區、星洲公園及周圍片區、萬客隆周圍片區、錦泰花園片區、星湖城周圍片區等7個熱點小區,總共增加社會公共停車場泊位至少2331個。
打造站城一體的零換乘便捷樞紐
除了規劃增加停車位,關乎市民交通出行的規劃還有《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項目建設用地規劃條件及紅線圖》。
該項規劃主要圍繞汕頭350高鐵站房的建設,採取南北腰部進站高架系統的交通集疏運模式,配套建設樞紐一體化工程,實現送客與接客的快進快出,打造交通順暢的高效樞紐、站城一體的融合樞紐、零換乘的便捷樞紐。
據了解,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位於汕頭市既有汕頭站東側,具體位置為龍湖區泰山南路東側、韶山路旁。隨著汕汕鐵路的引入,汕頭火車站將分步升級建設成為一個規模為11臺23線的樞紐站場,集合高速鐵路、普速鐵路、城際鐵路以及公路客運、城市公交等多種交通方式。汕頭高鐵站定位為粵東地區規模最大、交通接駁功能最齊全的鐵路樞紐站,致力打造成汕頭市「交通暢通、零換乘、站城融合」的綜合交通樞紐。
此外,通過站城融合發展,多元複合型開發,汕頭市龍湖區還計劃建設3.1平方公裡的中央商務區,並對周邊47平方公裡範圍進行綜合開發,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強汕潮揭都市圈綜合服務功能,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強化「雙核+雙副中心」的聯動發展。
本版文圖: 楊立軒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