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星巴克」被索賠2100萬元,江蘇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

2020-12-20 和訊

新京報訊(記者 汪暢 實習生 畢卿)11月25日,新京報記者獲悉,江蘇省消保委對銷售假「星巴克」咖啡的公司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的案件已被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江蘇省消保委主張2100萬元的懲罰性賠償,這是江蘇省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也是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

銷售假「星巴克」咖啡,公司被處罰金320萬元

江蘇省消保委王姓負責人介紹,2018年2月,無錫市市場監管部門接到舉報稱,市場有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經查,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雙善公司」)銷售的「星巴克」咖啡為假冒產品。

無錫市公安部門查明,雙善公司所售咖啡未經「星巴克」品牌所有人授權,該公司在明知為假冒商品的前提下,依然偽造報關單據、虛假授權文件,將商品售往全國18個省份50餘商戶,涉案銷售金額共計人民幣700餘萬元,涉及消費者眾多。

2019年,新吳區檢察院對雙善公司及相關人員提起公訴。2019年12月6日,刑事判決生效,法院判定雙善公司犯「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處以罰金320萬元,雙善公司的實控人陳新文、法定代表人甄連連犯「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四年六個月,分別處以罰金200萬元。另有多名被告人被判處有期徒刑或緩刑,其中兩名被告人,被禁止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生產、銷售咖啡的經營活動。

天眼查顯示,雙善公司創辦於2016年8月,經營範圍主要涉及預包裝食品批發、零售,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網際網路銷售,商務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家庭用品批發,食品、飲品製造等。

2020年4月14日,無錫市新吳區人民法院對雙善公司及犯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的四名被告人下發限制高消費令。目前,上述公司最大股東及法定代表人、最終受益人甄連連與雙善公司一同被列入失信名單。

江蘇省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通知書。受訪者供圖

消保委對售假公司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索賠2100萬

刑事判決生效的同時,新吳區檢察院發函建議江蘇省消保委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上述王姓負責人說,由於本案屬於假冒商標的「涉智慧財產權」案件,涉案金額巨大,侵權現象嚴重,江蘇省消保委請求法院判決雙善公司售假行為構成「欺詐」,主張涉案金額三倍的「懲罰性」賠償。

2020年10月26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今天上午,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法官助理周喆菁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已知本案,現在還沒有開庭。

11月25日,新京報記者從江蘇省消保委處獲悉,本案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這是江蘇省首起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也是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上述王姓負責人介紹,賠償金將用於消費者整體權益保護。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假冒星巴克,被索賠2100萬!江蘇提賠償性消費公益訴訟
    假冒星巴克,被索賠2100萬!11月23日,江蘇省消保委依法提起省內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這是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最高訴求。目前,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正式受理該案。
  • 索賠2100萬!超市售賣假冒「星巴克」咖啡侵權公益訴訟公布新進展
    該案的發起也是江蘇首起消費民事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開啟賠償之訴先河。  2018年2月無錫市市場監管部門接舉報稱市場有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經查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雙善公司」)銷售的「星巴克」咖啡為假冒產品。查證後,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將線索提供至無錫市公安部門。
  • 索賠2100萬!江蘇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訴訟獲無錫中院受理
    江蘇省消保委今天(23號)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假冒「星巴克」咖啡侵權公益訴訟推進工作。該案的發起也是江蘇首起消費民事懲罰性賠償公益訴訟,開啟賠償之訴先河。後查明雙善公司所售咖啡未經「星巴克」品牌所有人授權,在明知所購為假冒商品前提下,依然偽造報關單據、虛假授權文件,通過銷售員推銷、物流發貨方式將商品售往全國18個省份50餘名商戶,最終銷售給終端消費者,涉案銷售金額共計人民幣700餘萬元,涉及消費者眾多。2019年新吳區檢察院對雙善公司及相關人員提起公訴,12月刑事判決生效。
  • 假冒「星巴克」咖啡應賠消費者2100萬 江蘇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
    然而,當初買到假冒「星巴克」咖啡的消費者權益,又該如何保障呢?11月23日,記者了解到,江蘇省消保委依法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要求雙善公司賠償金額2100萬元!這也是江蘇省內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 雙善公司銷售假冒「星巴克」咖啡,江蘇消保委索賠2100萬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24日電 微信號「江蘇省消保委」消息,江蘇省消保委就假冒「星巴克」咖啡侵權案依法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該案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為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
  • 假冒「星巴克」咖啡應賠消費者2100萬!江蘇省消保委提起省內首起...
    11月23日,江蘇省消保委發布通報,針對假冒「星巴克」咖啡侵權案,江蘇省消保委依法提起省內首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受理該案。銷售假咖啡達700萬元 主張三倍「懲罰性」賠償2018年2月無錫市市場監管部門接舉報稱市場有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經查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雙善公司」)銷售的「星巴克」咖啡為假冒產品,查證後市場監管部門及時將線索提供至無錫市公安部門。
  • 向假冒「星巴克」銷售方索賠超兩千萬!江蘇消保委提公益訴訟
    當消費者買到假冒的「星巴克」咖啡後,受損的權益該如何保障呢?近日,南都記者了解到,江蘇省消保委針對假冒「星巴克」案件依法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該案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為目前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最高訴求。
  • 媒體報導:假冒星巴克被索賠2100萬!天眼查顯示相關公司已成「老賴...
    來源:金融界網站據澎湃新聞報導,曾經銷往全國18個省份的假冒「星巴克」品牌咖啡的侵權案件,有了新進展。11月23日,江蘇省消保委依法對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提起省內首起賠償性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達2100萬元,這是全國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的最高訴求,而雙善食品(廈門)有限公司銷售的「星巴克」咖啡為假冒產品。
  • 李樹森:「大氣汙染公益訴訟第一案」 有四大亮點
    汙染損害計算另闢蹊徑由於大氣汙染物的流動性、遷移轉化性等原因,大氣汙染這類案件難以確定具體的損害賠償數額。本案依據2015年1月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三條,通過防治汙染設備的運行成本的折算方式計算損害賠償數額,為大氣汙染類公益訴訟案件的索賠開闢了一條新路徑。
  • 最高法民三庭庭長:涉知產懲罰性賠償司法解釋已立項
    同時,針對惡意投訴行為的懲罰性賠償責任,在賠償數額上,應根據具體案情作出判斷。涉知產懲罰賠償制度司法解釋已立項,加強涉疫知產審判澎湃新聞:目前,有關專利、著作權法擬強化侵權懲罰性賠償,以此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當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情況如何?
  • 賣假藥害人光判刑還不夠,公益訴訟3倍懲罰性賠償,公開道歉!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楊璐售賣假藥害人,被害人的損失誰來賠償?8月20日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通報,近日菏澤市定陶區檢察院對一銷售假藥案提起公益訴訟,責令被告人在全國性新聞媒體上公開道歉,按其所銷售數額的3倍共同承擔支付382.8萬元的賠償金。
  • 惡意侵權被判300萬元懲罰性賠償
    因為構成不正當競爭和商標侵權,廣東高院判令廣東智美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美公司)向廣州紅日公司賠償經濟損失5000萬元,創下了家電行業智慧財產權侵權糾紛賠償金額的新紀錄。在歐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普公司)訴廣州市華升塑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升公司)商標侵權糾紛一案中,廣東高院適用懲罰性賠償機制,再審判決華升公司賠償歐普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
  • 懲罰性賠償!最新司法解釋來了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不合格食品沒吃出毛病要承擔懲罰性賠償嗎?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
  • 馬來西亞沉船8名死者家屬訴國內旅遊公司,懲罰性賠償成焦點
    目前,深圳浪花朵朵國旅已與死者家屬達成調解協議,另有4位遇難者的親屬共同委託律師進行訴訟;其中3名遇難者家屬訴螞蜂窩旅行網的案件尚未開庭審理;1名遇難者家屬起訴百程國旅,一審獲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判賠。百程國旅被訴一案中,從北京市東城區法院作出的一審判決來看,原告提出的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主要訴求獲得支持。訴訟中,懲罰性賠償是雙方爭辯的焦點。目前,當事雙方均已上訴。
  • 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案件宣判
    1月4日,浮梁縣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案,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第1232條(新設法律規範)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浮梁縣人民法院 供圖  1月4日,江西省浮梁縣人民法院環境資源法庭在該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浮梁縣人民檢察院與被告浙江海藍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藍公司)環境汙染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據了解,這是全國首例適用《民法典》汙染環境懲罰性賠償條款的案件。
  • "職業打假人"買海參後索賠百萬案再審宣判:不支持十倍索賠
    之後,劉某以其所購買的海參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為由,將銷售商李某、生產商大連棒仔島海珍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棒仔島公司」)及展銷公司訴訟至法院,要求李某及棒仔島公司返還購物款107500元及公證費2500元,並賠償十倍貨款107.5萬元。
  • 德州晶華玻璃廠汙染大氣 環保組織索賠2820萬
    齊魯晚報記者 馬志勇 攝  齊魯晚報濟南3月20日訊(記者 廖雯穎 劉振) 3月19日,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因長期超標排汙汙染大氣,遭到環保部主管的環保組織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索賠2820萬元。這是今年新環保法實施後,首個針對大氣汙染行為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 上海普天、中毅達股民索賠勝訴 訴訟時效已不滿一年
    「這兩家公司的股票投資者,自2018年罰單落地起,陸續通過法院提起了股票索賠訴訟。」據證券維權律師、北京時擇律師律師事務所臧小麗透露,上海普天、中毅達的投資者索賠案,首批投資者近期已領到勝訴判決書,且判決已生效。
  • 美國女子因星巴克熱水未蓋杯蓋被嚴重燙傷需植皮,索賠超200萬
    據《每日郵報》11月1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一名女子稱自己被星巴克的熱水燙傷需要植皮,向星巴克索賠28.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2萬元)。2017年,來自波特蘭的菲利娜·查(Philina Cha)在星巴克點了一杯咖啡和一杯熱水。
  • 航班隱瞞延誤取消原因應有「懲罰性賠償」
    交通部制定的《航班正常管理規定》將於明年1月1日起實行。根據這一新規,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以及旅客等非承運人原因的情況,承運人可協助旅客安排餐食和住宿,費用由旅客自理。對此,許多人擔心,旅客和航空公司之間信息不對等,萬一航空公司有意對旅客隱瞞航班延誤的真實原因,以此逃避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怎麼辦?這種擔心並非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