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江聃
牽動人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人數仍在上升。
2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斌介紹,截至1月21日24時,國家衛健委收到國內13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440例,報告死亡病例累計9例,新增3例,全部為湖北病例。報告新增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49例,收到日本通報確診病例1例,泰國通報確診病例3例,韓國通報確診病例1例。目前,追蹤到的密切接觸者2197人,已解除醫學觀察765人,尚有1394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李斌介紹,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國家衛健委將會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進一步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強化多部門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嚴防死守把疫情控制在武漢,緊盯全國面上工作堅決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死亡病例,做好信息發布和國際合作,加大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力度,部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加強值班值守。
關注點一:疫情防控上升到國家層面,32個部門組成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李斌表示,結合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的形勢,針對春節期間人群流動大的特點,中國政府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上升到國家層面,作出制度性安排,果斷啟動聯防聯控機制,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成立了由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32個部門組成的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聯防聯控工作機制。
李斌表示,下一步,在原有措施的基礎上,國家衛健委將會同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成員單位,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指導各地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採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安定祥和的新春佳節。
一是嚴防死守,把疫情控制在武漢。督促湖北省和武漢市依法採取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加強農貿市場監管和野生動物管控,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勸導公眾宜散不宜聚,最大程度減少公眾聚集性活動,避免聚集性疫情發生。採取最嚴格的發熱人員排查措施,對發熱人員實行醫學觀察,防止疫情進一步向外擴散。
二是緊盯全國面上工作,堅決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織密織牢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發熱門診預檢分診兩張網,做好病例救治各項準備,及時發現並有效處置疫情。加大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結合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加大的特點,因地制宜落實車站、機場、碼頭等重要場所和汽車、火車、飛機等密閉交通工具的通風、消毒、測體溫等措施。
三是全力救治患者。調配最強的中西醫療資源和專家資源,中西醫結合,最大限度減少死亡病例。加強患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確保患者得到及時救治。關心愛護醫護人員,做好後勤保障,合理安排休息,尤其是指導做好個人防護,防止醫務人員在救治病人過程中受到感染。
四是做好信息發布和國際合作。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客觀報導疫情進展和政府採取的防控措施,實事求是,科學宣傳疫情防護知識。繼續主動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有關國家和港澳臺地區的疫情信息溝通,及時分享疫情監測、調查、防治信息和風險評估意見,共同研討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五是加大疫情防控科研攻關力度。充分發揮專家力量,儘快查明傳染來源、傳播途徑,有針對性地做好抗病毒藥物的研發和篩選。密切跟蹤監測病毒毒力、傳播力的變化,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六是部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加強值班值守。安排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單位調派熟悉工作的人員,做好春節期間的值班工作,各級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留足在崗人員。
關注點二:新型冠狀病毒存在變異可能,疫情存在擴散風險
國家衛健委李斌表示,專家研判認為,病例主要與武漢相關,已經出現了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存在一定範圍的社區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源尚未找到,疫情傳播途徑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存在變異的可能,疫情存在進一步擴散的風險。當前,正值春運,人員流動性激增,客觀上加大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和防控的難度,絕不能掉以輕心,要高度警惕。
關注點三:還沒有證據說出現「超級傳播者」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會上表示,還沒有證據說出現「超級傳播者」,但我們會密切關注。「超級傳播者」是指一名具有極高傳染性的帶病者,其比正常帶病者更容易傳染他人,而導致疫情大規模爆發。
據新華社,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表示,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防止病毒的超級傳播者出現。一旦發現,就需要有更嚴格的隔離措施。
鍾南山說:「現在已經知道它出現人傳人了,那對患者的嚴格隔離,對緊密接觸者的密切追蹤,這個恐怕是最重要的。假如這一環節把它抓住了而沒有任它發展,我不太相信以後會像SARS一樣充分發展。」
鍾南山還表示,過去SARS疫情,要傳給了很多人才知道誰是超級傳播者。但現在對重症病人,醫生已經開始有一些辦法,比如不斷監測病人下呼吸道的病毒負荷,假如病毒負荷高,有可能病人傳染性就比較高,這個技術可以做到了。所以加強研究,這方面我們能夠早期地發現。
鍾南山說,對超級傳播者,首先是不讓它產生。對病人一發現就立即採取積極措施,這樣可以切斷環節,也可以減少超級傳播者的出現。一旦發現有超級傳播者,我們需要更加嚴格的隔離,以及特殊的醫療處理和照顧。
鍾南山說,從臨床的角度,把防控戰略前移,這是最明智的、最有效的辦法,因為到現在為止,新型冠狀病毒還沒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治療藥物。
關注點四:預計有兩千人要感染新型肺炎?中國疾控中心回應
針對有記者提出「有一家英國的大學研究表示,根據上周的流行病學研究,預計有2000人在中國受到感染」,高福回應稱,剛剛問的數字是他算出的數字區間的最大數。目前我們掌握的情況,並不是這位科學家計算的模型情況。
關注點五:新型冠狀病毒來源是野生動物,對兒童、年輕人不易感
高福說,病毒和人類的關係就像「貓鼠遊戲」。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是從野生動物及被汙染的環境中來,一開始是動物傳人,但病毒在適應突變。目前證據確實顯示兒童、年輕人對病毒不易感。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是武漢一家海鮮市場非法銷售的野生動物。
關注點六:醫務人員感染案例暴露除醫療機構感染防控還存在薄弱環節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焦雅輝表示,醫務人員感染案例的出現,一方面為人傳人提供了證據,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醫療機構在醫院感染防控方面確實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
焦雅輝表示,針對這個薄弱環節,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修訂和完善醫務人員個人防護標準和規範,另一方面提出了更加嚴格的醫院感染防控措施,並且在完善這些技術方案之後,還要對全國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這次醫務人員感染的出現也提示在其他非感染相關的科室也要高度警惕醫院感染防控和病人的早期發現。我們也將進一步採取更嚴格的防控措施,保障患者的救治,同時也保護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和安全。
關注點七:日發布制度會堅持下去,包括春節期間
國家衛健委應急辦主任許樹強表示,近日,湖北武漢以外的地區陸續報告病例。為使社會公眾及時、準確、全面掌握疫情的信息,從1月20日起,國家衛健委每日匯總發布全國各省份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數據,大家在國家衛健委的網站可以看到。日發布制度我們會堅持下去,包括春節期間,直到不再需要發布。
關注點八:新型肺炎確診患者將享受特殊醫保報銷政策
據新華社,武漢市衛健委副主任彭厚鵬21日表示,目前武漢安排了三家定點醫院800張床位用於收治病人,還將在最短時間內騰出1200張床位,所有確診病人均可享受免費救治。武漢還還公布了61家發熱門診。實行「五大醫院包保定點醫院」「一大醫院包保一重症病區」的包保措施。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分別包保武漢市金銀潭醫院3個重症病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中部戰區總醫院分別包保武漢市肺科醫院2個重症病區。5大家醫院各派出近30名醫務人員進行24小時值守,直接開展病人醫療救治工作。
彭厚鵬說,此前的政策是凡是確診的病人,除醫保報銷外,醫療費全由政府兜底;現在為打好防疫戰,更進一步出臺規定,凡是在各發熱門診留觀的病人,門診費也均由政府埋單。這樣無論是門診,還是住院,基本上實現了患者零繳費。
與此同時,21日國家醫保局明確,針對此次疫情特點,決定對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採取特殊報銷政策。
國家醫保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等患者的特殊報銷政策具體為:一是將國家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覆蓋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全部臨時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二是保證及時支付患者費用,特別是發揮醫療救助資金的兜底保障作用,打消患者就醫顧慮。對異地就醫患者先救治後結算,報銷不再執行異地轉外就醫支付比例調減規定,減少患者流動帶來的傳染風險。三是對集中收治的醫院,醫保部門將預付資金減輕醫院墊付壓力,患者醫療費用不再納入醫院總額預算控制指標。
關注點九:美國出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入關排查機場增至5個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當地時間1月21日,美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CDC)公布了美國境內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17日宣布,當日起美國的三個機場(舊金山國際機場、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和洛杉磯國際機場)將對從中國武漢直飛或轉機前往美國的旅客進行入境檢查,以檢測旅客是否存在發燒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相關症狀。美國媒體報導稱,確診的這名首個病人在17號前入境美國。
CDC本周還將在亞特蘭大(ATL)和芝加哥(ORD)的兩個機場增加入境健康檢查。並且CDC已將其針對中國武漢的旅行安全警示通知從1級提高到2級;如果情況嚴重,可能提高到3級。截至當地時間周二下午,CDC建議旅客「加強警惕」,並將狀態提高為「警告-2級」。最高級別的「警告-3級」是建議旅行者「避免不必要的旅行」。
人民網評:面對疫情,任何僥倖都可能奪人性命
1月21日深夜,人民網刊發名為《面對疫情,任何僥倖都可能奪人性命》的評論文章。文章指出,源自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已在多地出現,同時也以一種「來勢洶洶」的姿態呈現在輿論場。如何遏制疫情蔓延?怎樣才是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措施林林總總,答案見仁見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任何「耍大膽」「不設防」的僥倖心態都是極其要不得的。
文章說,疫情,特別是新型病毒引發的疫情,常常會突然爆發甚至發生變異,人們對其有一個逐步認識和完善應對的過程,完全在情理之中。但是必須指出,正因新的病毒帶有複雜性和未知性,我們更應嚴謹細緻,不能輕言「可防可控」,寧可嚴防死守,也不能有任何部門和個體、在任何流程和環節,存在僥倖心理。
文章呼籲,各地方、各部門、各行業都要切實拿出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杜絕僥倖心理,堅決扛起肩頭的責任。既要沉著冷靜,科學應對,從醫學衛生學專業角度全力防控好肺炎疫情;同時也要信息透明,主動釋疑,全力緩解社會的「心病」。這當中,做好輿論引導工作,讓公眾客觀認識疫情、科學預防疫情、冷靜應對疫情,尤為重要。17年前的那場「非典」戰役,暴露出了我們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方面的問題,我們為此支付了不小的社會成本。「學費」不能白交,我們務須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