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喝茶會友,這次李老師(戒毓老師)的正念茶修體驗課已經是第二周了。每次星期天下午來參加茶修會還是有所期待的——畢竟是星期天,犧牲了陪家人活動的時間。所以期待著正法聽聞、期待著更多的感悟、也期待著再會老師和朋友。
仔細想想李老師周日抽出時間來做這個公益活動,更是不易,除了付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也同樣會犧牲掉自己陪家人的時間。這正是我們經常說的要有感恩心啊!下面是這周茶修會的感想。
01 喝到好茶,真是福氣啊
參加茶會,我發現,我這樣的茶道小白不少,十來個人一統計,至少一半人以上都是,平常喝茶就是解渴的,抱著杯子咕嘟咕嘟,其實氣味和味道還真只是個感覺個大概。
上次茶會後,我還真找了本茶道書補習了下功課,人家是渴了喝水,茶是要品的,是需要儀式感的!李老師準備了觀察表格,從5個維度觀察感覺記錄:湯色、香氣、滋味、口感、體感。
李老師一心希望我們喝上好茶。他接連分享出兩款極品巖茶,2012年碧石巖肉桂和20年以上的茶寶大紅袍,把茶滋味推向頂尖享受。特別是正念茶修的方法,心安定下來了,專注觀察細微感覺時,大家對茶感覺非常敏感,不知覺間妙語連珠地勾畫出自己的感覺——蒼勁的大樹巍然立於巖石上,畫面感極強。李老師真的高興了,各位茶小白真是慧眼識茶!
止:李老師特別定做了正念茶修歌,在幽靜綿長的歌聲中,心安定下來。默:停止講話,不再散亂胡思亂想。觀:首先觀察自己對茶真實的感覺,進而關照心頭悄然滋生的各種念頭。
02 正念與茶修,對學習的希求
參加正念茶修,對茶滋味的追求還是其次,正念和修行是大家心中的希求。
李老師在第二次的茶修體驗課上更多地分享了正念修行的背景和修行的方法。課上提到了喬·卡巴金,課後做了調查,原來他是美國麻省醫學院的教授,是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他的著作有《正念:此刻是一枝花》、《穿越抑鬱的正念之道》、《多舛的生命》等。讀書看經典,馬上去微信閱讀搜索相關著作。
「道」是通往覺悟的崎嶇山路,「念」是把心安駐在此刻。正念練習的是怎麼和疾病、疼痛相處,怎麼在過去和未來的間隙,投入當下,怎麼把從練習中獲得的態度和體驗,融入生活。正念培訓在矽谷工程師和高管中的流行。每年的正念大會「智慧2.0」時代,都會有像推特、Instagram和臉譜這類公司的總裁來分享自己修行正念的心得。
上課了、學習了,更加明白了李老師正念茶修體驗課的發心:把佛法、正念修行和生活的結合,幫助人們學會安駐當下,從而獲得工作、生活的智慧。
工作生活的智慧不是老師告訴你的,而是發現自己內心中的智慧。
03 朋友分享,融正念修行到每一天
李老師有個希望,他希望大家在茶修體驗課上享受好茶、通過正念喝茶安定身心,得到心理的放鬆和調節,他更加希望每個人能養成習慣,在每一天、每一刻都能用正念來面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繁雜、瑣碎,心裡安靜下來,專注、認真地做好每件事情,真正關注身邊的人。
仔細想來,喝茶按照正念茶修的方法來,可以獲得清明。回到家裡、回到工作,煩亂的事情又來了。突然想起"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的典故——看來還得修行啊,要用正念修行的方法時不時停一下,反思、觀照自己的心。
看到李老師的打卡小程序了,是個不錯的每日學習和溝通的方法。大家可以搜「小打卡」小程序,找到正念茶修圈子加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