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供焦慮搶購潮後,是新加坡生鮮雜貨配送的機遇

2020-12-1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Asia7點5度

以下為文章要點:

新加坡的三次搶購為生鮮雜貨業務創造低成本獲客窗口期生鮮日雜入口成了電商兵家必爭之地後疫情時代生鮮雜貨平臺何去何從

從3月26日起,新加坡的娛樂場所和補習中心全部關閉。緊接著,4月7日開始,新加坡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將關閉,為期一個月。新加坡處於「封城」的狀態,各行各業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商場變得冷清,餐飲場所禁止堂食。

而生鮮雜貨線上平臺開始變得火爆,瞬間用戶暴漲,訂單飆升,產品常處於「補貨中」或「缺貨」狀態,甚至連配送時間都被預定光了,搶購的戰況從線下搬到了線上……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行走在困境邊緣的生鮮雜貨電商「絕處逢生」。

1.新加坡的三次搶購,為生鮮雜貨業務創造低成本獲客窗口期

從發現確診病例到出現社區感染再到發現未知型輸入,新加坡經歷了三次大型物資搶購潮。第一次是2月7日新加坡把「疾病爆發應對系統」的等級從黃色升至橙色。當下,原本淡定的新加坡人也都慌了手腳,超市藥店都排起了長龍,盡展新加坡人Kiasu(怕輸)的精神。

第二次是鄰國馬來西亞首相慕尤丁宣布從3月18日起「封國」至3月31日。鄰國封國引起了許多新加坡人的恐慌,大家擔心馬來西亞無法保證新加坡的食品供給。於是,繼疫情應對級別調高至橙色後,新加坡開啟了第二波囤貨潮,很多貨架都被洗劫一空。

生鮮蔬果區被搶購後空空如也

而最近一次就是上周五,網傳新加坡「封國」消息,引起了新加坡人的恐慌,開啟了第三波囤貨潮。

當時,新加坡最大的超市集團職總平價超市(NTUC)總裁謝健平也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當天上午客流量增加50%,每人的平均購買量多出1.5倍,實際上相當於增加2.25倍的購買量,給整個系統增加了壓力。

他呼籲民眾不要搶購囤貨,旗下所有的商店都將繼續營業,民眾無需擔心。隨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發文表示,將在下午4時舉行全國電視講話,呼籲民眾不要擔心。

全新加坡分布最廣,同時也提供網上購物的職總超市(NTUC)旗下FairPrice在剛出現搶購熱潮時就表示,自新加坡發布橙色預警以來,網上訂單需求激增,每日配送設施幾乎達到滿負荷運轉,甚至超過了去年最繁忙的12月份。對此,FairPrice也表示設法清理了大量積壓的交付,並繼續投入額外的資源和資金來提高交付能力。

除了實體店面出現搶購人潮,各類新加坡網上超市的訂單也暴增。橙色預警下,由於人們蜂擁搶購,RedMart的訂單比每周的平均訂單高出300%,而購買主食的訂單比以往增加了4-10倍,紙製品訂單是以往3.5-5倍,而個人護理和家庭清潔用品更是以往的2-6倍。

以往通常可選擇在一兩天內送貨到家,但因搶購人爆滿一開始只能選擇一周後送貨,到4月4日RedMart直接宣告暫停接單了,當時Lazada在發給用戶的通知中表示,在恢復之前,公司的在線雜貨業務部門RedMart不會接受新訂單,已有訂單還是有效。

RedMart將利用這段時間對現有產品範圍進行調整,並將大米、麵粉和雞蛋等日常必需品放在優先位置。在如此利好的趨勢下,RedMart卻停運來調整產品範圍,這看起來像是丟了西瓜撿芝麻的操作,其實是要給跟不上的運營能力喘口氣從而拖延處理爆單狀況?具體情況如何,值得細品。

2.生鮮日雜入口成了電商兵家必爭之地

新加坡鼻祖玩家應該是2011年8月成立的Redmart,但整體而言,新加坡生鮮雜貨發展早期以超市的線上平臺為主。隨後,生鮮電商受到資本方的關注,巨頭也紛紛入局,比如Lazada於2016年收購Redmart;Shopee相繼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印尼市場推出Shopee Mart;Grab與區域性生鮮雜貨配送商HappyFresh合作,於2018年進入按需雜貨配送市場。

當時在Grab的應用裡有一個分類是Groceries,不過現在這一欄已經變成Mart。在新加坡版Grab App裡,Grab Mart入口已排至第二順位,僅次於Food,而Transport(打車)功能已被順延到了第四位。

Grab Groceries

GrabMart

鑑於疫情的發展,Grab也順勢在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越南和菲律賓推出GrabMart服務。疫情下推出雜貨服務的不止Grab,Foodpanda也在1月底的時候正式推出Pandamart。GrabMart和Pandamart提供的產品多以便利店的包裝食品飲品為主,入駐商家少,基本像是一個跑腿服務。

現階段,生鮮雜貨電商仍處於模式探索和發展期,尚未出現成熟的盈利模式。小羅盤曾寫過,如果說HappyFresh緊抱Grab的「大腿」、Redmart投入阿里的懷抱都是獨立生鮮電商無法獨立存在的證明,那麼另外一家HonestBee或許要用更極端的方式去證明這個判斷,因為沒有抱團的它,已是多處遭遇暴擊。

Honestbee於2018年10月在新加坡推出線下零售概念店—「未來超市」Habitat by Honestbee。整個超市沒有收銀員,員工只需負責將商品上架,而顧客需要先下載apps,使用會員ID的二維碼進入。這是新加坡乃至東南亞首家「未來超市」,但這個概念其實是店倉一體化的改進版。

Habitat與盒馬鮮生的相似之處非常明顯:可以選擇在店裡購物還是選擇按需送貨;採用行動支付;購買新鮮的海鮮後,還可以選擇進行現場加工。

Habitat的推出是Honestbee進行的一次創新實驗,為公司測試未來零售的線上和線下整合策略。這也象徵著一種更廣泛的趨勢,即東南亞企業越來越多地將目光轉向中國,尋求網際網路和技術創新,通過「複製中國」推動其商業模式走向未來。

但從結果來看,Honestbee沒有成功,從2019年開始一直在走下坡路,拖欠商家、拖欠工資、資金鍊斷裂、申請重組等,危機四伏搖搖欲墜。但這並不能代表生鮮雜貨電商不適合在新加坡乃至東南亞市場發展,也不能說明盒馬鮮生店倉一體化的模式在東南亞就是失敗的,只是現在確實還不是發展店倉一體化的時機。

生鮮作為復購率高,市場空間大的品類,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吸引了眾多玩家投身其中,整體來看,行業處於春秋時期。現階段,在生鮮雜貨電商這條賽道上,除傳統生鮮雜貨電商外,社區拼團等創新模式不斷湧現,填補空白的東南亞市場。

比如由一群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者建立的社交電商平臺Webuy異軍突起。WEBUY憑藉其獨特的團購模式,使住得很近的人們可以一起批量購買,然後在一個指定的地點取貨;從而通過降低運費,使用戶節省了資金。在WEBUY上的商品平均比超市的價格便宜15%到20%。目前用戶復購率是80%

從目前的格局來看,還沒有模式能夠真正「稱霸」生鮮電商市場,2018到2019年新加坡生鮮雜貨行業經歷了迭代加速、花樣頻出的新階段。而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的擴散,生鮮雜貨電商的用戶數和訂單量有明顯增長,傳統生鮮雜貨電商如Redmart等因為早期培養起用戶習慣,在品牌認知度方面具有優勢,疫情時期的數據也很突出。

本次疫情使得用戶線上買生鮮到家的需求集中爆發,也進一步改變著原本的市場結構,給整個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是疫情過後各大生鮮電商平臺還將長期面臨用戶留存、成本管控、效率提升等多方面考驗。

3.後疫情時代生鮮雜貨平臺何去何從

從新加坡目前掀起的兩次搶購狂潮來看,此次疫情給生鮮雜貨賽道帶來明顯的變化。新加坡從4月7日起餐飲場所禁止堂食,包括餐館、小販中心、咖啡店和食閣在內的本地餐飲場所,公眾只能打包或者使用送餐服務,不允許當場食用。外出餐飲消費等減少使得客流被大量擠出,生鮮雜貨電商訂單大增,發展迅速。

但生鮮雜貨平臺在疫情時期的崛起,並沒有改變如Fairprice等龍頭超市的供應鏈壁壘,尤其是生鮮供應端。這在馬來西亞「鎖國」的時候初見端倪。當時新加坡政府為安撫超市哄搶一空的現狀,國會議長陳川仁來到Fairprice做20分鐘直播,新加坡職工總會(NTUC)秘書長黃志明次日也向新加坡人保證,NTUC食物囤貨非常充足。

因此,縱然頭部生鮮玩家有不俗變現,基於優秀的進口供應鏈談判能力,穩定優質的供應鏈源頭,頭部生鮮玩家並不會打破龍頭超市的供應鏈壁壘,但卻幫助養成用戶線上購買生鮮雜貨的消費習慣。

而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消費者願意為即時性消費支付一定的溢價,使得在這個成本效率至上的行業,一定程度弱化了供應鏈端優勢,而帶來了流量端的增長。此外,經過疫情居家時期,消費者對於線上優勢玩家的認知度和認可度都在增強,這突出了具備優秀供應鏈及用戶需求匹配能力的玩家的優勢,進一步對線下龍頭超市造成打擊。

陳川仁來到Fairprice直播

因此,把整個時間線拉長來看,本地消費者對於生鮮雜貨的需求是複雜且多元化的,流量端的掌控及供應鏈端的升級同樣重要且相輔相成。

此外,搶購事件暴露出生鮮雜貨電商履約能力的不足,但在疫情過後時候還能繼續保持線上買生鮮雜貨的黏性還是個問題。對此,生鮮雜貨電商需要通過協調和技術手段多重維度創新,提升履約交付和服務能力。

相關焦點

  • 疫情後,生鮮供應鏈的機遇與拐點|供應鏈|生鮮電商|肖丙振|農業科技...
    我是最能操心的吃瓜群眾搶小鮮,疫情之下,生鮮大發展提前到來,給生鮮供應鏈體系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周四20:00~21:30,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冰利蓄冷科技董事長屈澤先生及順聯達農業科技副總肖丙振,兩位在供應鏈領域耕耘多年的行業大咖將帶我們一起探尋「疫情後,生鮮供應鏈的機遇與拐點」。
  • 「佛系」新加坡的焦慮
    就在不久前,鄰國馬來西亞的一紙邊境「封鎖令」,也讓新加坡嗅到不安的氣息,公眾開始警惕物資斷供風險,新加坡國內再度出現「搶購潮」。雖然政府一再安撫人心,強調儲備充足且貨運通道不會關閉,但擺在新加坡面前的問題卻是實實在在的:在全球性危機面前,高度依賴進口的新加坡,如何未雨綢繆、防止物資斷供?
  • 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百後 臺灣各大賣場出現短暫「搶購潮」
    央視網消息:日前臺灣宣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破百之後,各地賣場出現搶購潮,臺經濟部門緊急回應,稱島內食品加工廠24小時全力生產,保證不會出現斷貨狀況。有臺媒報導,20號晚間開始,各大賣場的搶購潮已經開始回落。
  • 新加坡生鮮零售電商Honestbee的商業模式,你看得懂麼?
    Honestbee於2015年7月正式在新加坡開始運營,初期的定位是「在線雜貨配送服務提供商」:用戶在線上商店選好商品並下單,然後Honestbee的購物員從用戶指定的商店幫客戶選購,然後交給Honestbee的物流團隊,保證一小時內送上門。 可以看出,在早期,Honestbee其實就是生鮮電商配送服務商。 中國的經驗表明,生鮮電商出奇地難做。
  • 糧食安全指數排名世界第一的新加坡為何也會出現搶購潮?
    新加坡90%以上的糧食都是要靠進口來滿足自身的糧食需求,但就是這樣一個高度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其糧食安全係數卻是排在世界第一位的。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自己不產多少糧食的新加坡,糧食安全係數反而排在第一位呢?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其購買力強。新加坡人的食品消費指數僅次於美國位於第二位。
  • 危機也是轉機:疫情中這家新加坡企業訪問量增加了11倍
    中新社·華輿訊 據新加坡眼報導 大家一定還記得,2月初新加坡將疫情警戒級別升至橙色後,公眾蜂湧到超市將紙巾、米麵等必需品貨架一掃而空的壯觀場面。而當陣發性「恐慌」超市購物浪潮逐步回穩時,4月初新加坡政府實行的「斷路器」措施,掀起了本地猛然更勁的另一波風頭——在線食品雜貨購物。
  • 沙烏地阿拉伯電子商務雜貨配送業務的興起
    沙烏地阿拉伯在線雜貨配送業務的頂尖參與者透露,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平均銷售額增長了200%。沙烏地阿拉伯的應用程式安裝量增加了400%,訂單價值也增長了50%。 疫情對沙烏地阿拉伯在線雜貨配送業務的影響 由於沙烏地阿拉伯政府下令關閉公共場所,而大多數居民都在偏遠地區工作,並實施了社會疏導準則,因此線下雜貨店無法運營。 這導致所有年齡段的消費者行為發生轉變,特別是在從離線到在線的雜貨店購物。需求最大的產品是乳製品、水果、蔬菜和麵包。
  • 投資人「調研手札」:印度的投資金礦可從生鮮雜貨市場挖起
    本文將從筆者對印度生鮮雜貨領域的調研研究為例,讓大家了解一下印度人的日常生活。02印度生鮮、雜貨宏觀分析1、印度生鮮零售線下業態的感性認識印度線下生鮮零售主要分為四種不同的主要業態,分別是:移動零售攤販、Kirana(夫妻老婆店)、菜市場、大小超市。
  • 受馬來西亞鎖國抗疫影響,新加坡超市半夜驚現搶購潮
    受馬來西亞鎖國抗疫影響,新加坡超市半夜驚現搶購潮因為在新加坡工作的馬來西亞人數以萬計,大家都擔心如果這些人不能進入新加坡,那麼新加坡的日常運轉或許受到影響。於是乎。。。每天晚上跑完步大約11點回家途中,都會到超市買一瓶水喝,平時超市這個時間只有大約十名顧客。
  • 出口大閘蟹空降新加坡 「中國生鮮「走出國門
    出口大閘蟹空降新加坡 「中國生鮮「走出國門 2017-10-30讓「中國生鮮「走出國門  吃「蟹「時節來臨,當電商還在搶佔國內大閘蟹生鮮市場時,順豐將湖南大通湖大閘蟹運往新加坡,開闢中國生鮮市場」跨國界運輸」。
  • 繼東南亞「閒魚」成準獨角獸後,回看新加坡電商的機會
    在新加坡處於「封城」期間,生鮮雜貨線上平臺開始變得火爆,湧現出新一批電商玩家;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版「閒魚」Carousell也在今年9月獲得8000萬美元融資成準獨角獸······新加坡政府以及新加坡企業發展局(ESG) 推出了電子商務促進計劃,以幫助中小企業零售商發展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降低90%的線上開店成本。
  • 出海日報|Grab的雜貨配送程序GrabMart在越南上線;迪士尼+推遲印度...
    印度雜貨電商 Bigbasket 收購線上牛奶配送平臺 DailyNinja 。據 Your Story 報導,雜貨電商 Bigbasket 宣布全額收購紅杉資本投資的牛奶配送平臺 DailyNinja 。據悉,該收購計劃旨在鞏固 Bigbasket 在班加羅爾雜貨電商行業的地位,並實現比原定日期更早的收支平衡計劃。
  • 生鮮配送、遠程辦公誰能笑傲後疫情時代
    如同2月3日A股近千股跌停後的流動性缺失,神州大地也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在「宅著就是做貢獻」的日子裡,生鮮配送、在線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遊戲娛樂等各類線上業務組成假期裡的「宅經濟」,快遞員、配送員成為維繫市民生活的毛細血管。但疫情只是「黑天鵝」,對於短暫爆炸的線上業務,疫情過後到底那個更受期待呢?
  • "偽冷鏈"下的生鮮配送亂象:在高溫下配送冷鮮食品
    7月2日,知春裡站的快遞配送中心,打開標有「冷藏」的白色泡沫箱,裡面未見乾冰。  興致勃勃從網上訂購蔬果、海鮮等生鮮食品,收到後卻發現冰袋已化,水果、海鮮壞了一大半。類似的情景很多消費者都遭遇過。
  • 廣州生鮮蔬菜配送公司排名
    我們日常需要買到的水果,蔬菜,肉類等未經過煮熟的食材都是生鮮類型,隨著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現在我們購買生鮮基本都會通過生鮮配送公司進行配送,這樣就可以免去出門購物的麻煩了。尤其是最近受疫情影響,大家基本宅在家中,因此生鮮配送公司也逐漸發展起來了。
  • 新加坡瘋搶用品後· 網上超市訂單暴增
    新加坡瘋搶用品後· 網上超市訂單暴增新加坡超市湧現人潮購物。(圖:法新社)新加坡昨日宣布抗疫警戒水平從黃色升級到橙色後,獅城全島不少超市出現日用品的搶購情況。除了實體店面出現人潮,新加坡網上超市的訂單也比往常多。記者昨天嘗試通過網上超市Redmart訂購商品,以往通常可選擇在一兩天內送貨到府,但昨天卻只能選擇一周後。另外,像是衛生紙,除了價錢較貴的竹製衛生紙還有貨,其他品牌的一般衛生紙暫時售罄。
  • 加碼生鮮買菜生意:「美團買菜」後,美團又推「菜大全」
    據了解,美團閃購正在武漢等部分城市試點「菜大全」,用戶只需在手機下單,即可坐等來自周邊菜市場的新鮮食材配送上門。今年初,美團曾推出定位為社區居民「手機菜籃子」的「美團買菜」業務,採用「手機App+線下服務站」的模式,用戶線上下單後,再去服務站自提菜品。
  • 生鮮配送、在線醫療、遠程辦公……
    如同2月3日A股近千股跌停後的流動性缺失,神州大地也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在「宅著就是做貢獻」的日子裡,生鮮配送、在線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遊戲娛樂等各類線上業務組成假期裡的「宅經濟」,快遞員、配送員成為維繫市民生活的毛細血管。但疫情只是「黑天鵝」,對於短暫爆炸的線上業務,疫情過後到底那個更受期待呢?
  • 汨羅首個大生鮮配送中心今日啟動運營
    汨羅首個大生鮮配送中心今日啟動運營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6日訊(特約通訊員 張為)網上下訂單,生鮮產品將由物流冷鏈車直接配送到市區及各鄉鎮超市,方便市民購買到更新鮮更便宜的水果、蔬菜及肉類、奶品等。
  • JioMart因人力緊缺暫停通過WhatsApp的雜貨配送服務
    6月11日消息,由於人力緊缺,Jiomart通過與WhatsApp聯合推出的雜貨配送服務被暫停。據《電商報》了解,JioMart是由印度首付安巴尼旗下信實工業所推出的在線零售服務。此前,該業務負責人Damodar Mall還在社交媒體上稱,JioMart將在全國200多個城鎮配送雜貨。事實上,在去年年底,信實工業旗下零售部門Reliance Retail便開始向其電信用戶發送JioMart邀請。當時,該平臺為用戶提供5萬多種雜貨產品,還支持免費送貨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