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國慶「雙節」假期,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簡師映攝
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雙節」假期,來自江西省的陳天旺一家4口在福建漳州呆了2天1夜。他們跨越漳州山海,領略了位於南靖縣的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神奇雄偉,欣賞了「中國十大美麗海島」東山島的碧海藍天,還到位於漳州中心城區的古城、閩南水鄉等網紅地「打卡」和品嘗當地特色小吃。
事實上,這並不是陳天旺一家第一次踏足漳州。「去年『五一』我們也來漳州旅遊。這裡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特色小吃多樣,讓人倍感舒適,再加上離江西近,所以是我們想要多光顧的地方。」
近年來,像陳天旺一家這樣,把漳州這座地處「閩南金三角」的城市當作旅遊目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而這得益於漳州以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為目標,通過大力推進多業態融合發展,催生聚變效應,從而為旅遊賦能賦值,進而留住了人。
目標: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依託良好的生態和少數民族特色,位於漳州華安的官畲景區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華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7月20日,規格高、頗受關注的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大會召開。這場大會,漳州定調要不遺餘力推進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即系統構建吸引要素、環境要素、服務要素、通達要素等體系,從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從過境地邁進目的地,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會上,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表示,漳州有基礎,要圍繞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這個目標,強化業態融合,實施「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戰略,積極推動文旅體和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以文化創意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集中精力打造若干個城市IP,推動更多資源轉化為文化旅遊產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題鮮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遊目的地和會展、體育賽事舉辦地,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漳州、愛上漳州、想來漳州、住在漳州。
位於漳州中心城區的閩南水鄉融合發展了多種業態,已成為「網紅打卡地」。李傑攝
這次大會,漳州還發布了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4項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針對方興未艾的夜間經濟,漳州也推出了一攬子實施意見。
自此,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在漳州成了「熱詞」,也成為奮進的方向。
漳州把自己定位成區域性目的地城市也得到了業界人士的認同。中國5A景區品牌聯盟秘書長、國內領先的旅拍服務平臺路圖全球旅拍副總裁張偉認為,漳州是福建的南大門,對接「珠三角」,介於廈門和汕頭兩大經濟特區之間,區位優勢明顯,再加上物產豐饒、旅遊資源豐富多樣,因而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有基礎,大有可為。
優勢:山弦樓魂海韻造就「豐厚家底」
憑藉「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景致,漳州東山成了遊客心儀大海的理想地。白志強攝
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位於漳州南部的海島縣東山縣接待旅客近4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近5億元,再次成為旅遊熱門地。
事實上,憑藉「天藍水碧海灣美、沙白林綠島礁奇」景致,作為漳州大力打造海洋旅遊的代表,東山素來是遊客心儀大海的理想地。這裡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是全國第六大、福建省第二大海島縣,擁有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珊瑚保護區、國家健康型海水浴場、一流的旅遊沙灘,海岸線長達162公裡,享有全國十大美麗海島第一名、中國優秀旅遊縣、國家級生態縣、中國深呼吸小城100佳等美譽。
如果說優美的自然濱海風光是東山吸引遊客的「第一要素」,那麼位於大山深處的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則依靠以傳統民居建築為載體的厚重文化來打動人。
在福建土樓(南靖)景區,古香古色的雲水謠古鎮是遊客享受「慢生活」的理想地。張夢帆攝
「吸引我們到這裡旅遊,最大的原因是福建土樓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大型生土夯築建築所展現出來的神奇、雄偉以及帶給人的震撼力。」今年中秋國慶「雙節」假期,再次到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打卡」的四川遊客田先生道出了他之所以對這裡情有獨鐘的原因。
事實上,田先生對福建土樓情有獨鐘的原因也是福建土樓(南靖)景區這處熱門旅遊目的地的「最足底氣」。據悉,福建土樓(南靖)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主要聚集地,現存土樓15000多座,以造型奇特、歷史悠久、保存完整聞名於世,堪稱「土樓王國」「藝術殿堂」。其中,「兩群兩樓」(田螺坑土樓群、河坑土樓群、懷遠樓、和貴樓)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東山濱海風光和南靖神奇土樓只是漳州近年來大力打造「山海」兩條旅遊精品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十佳綠色生態旅遊城市等諸多榮譽稱號的獲得者,漳州文旅資源豐富,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1處、國家3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20個、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35項、國家歷史文化街區4個、中國傳統村落45個。
當然,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豐富的文旅資源只是「基礎」。
地處福建南大門,對接「珠三角」,介於廈門和汕頭兩大經濟特區之間的「左右逢源」區位;物產豐饒,是全國有名的魚米花果之鄉,水果品種多達330多種;山、海、江、平原兼備,福建第二大江九龍江橫貫全境,擁有完備的陸地和海洋兩大生態體系,森林覆蓋率64.83%,生態城市競爭力強;歷代才俊薈萃,黃道周、林語堂等文化名人享譽海內外,名勝古蹟眾多,人文底蘊深厚,素有「海濱鄒魯」美譽……這些「要素」則為漳州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創造了優越的條件。
舉措:致力多業態融合發展催生聚變效應
位於漳州中心城區的古城閩南文化濃厚,業態多樣且成熟。鄭文典攝
漳州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最有力的抓手就是推進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
位於漳州中心城區的閩南水鄉正是漳州大力推進多種業態融合發展的生動樣本。
閩南水鄉項目於2016年1月啟動建設,由商貿街、濱水景觀組成。商貿街以「漳州味·閩南風·古厝情」為主題,建設有21棟仿古建築、5棟磚木結構古厝以及其他基礎配套設施,濱水景觀建設有河道清淤、駁岸石籠、親水平臺、石拱橋、茶室、公廁及沿岸綠化等內容。通過引入經濟業態以及常態化文體娛活動,如今,一到晚上,這處閩南文化濃厚的多種業態「綜合體」成了漳州最具活力的「網紅打卡地」。
「閩南水鄉受歡迎是因為這裡集中還原了獨具閩南風格的建築大厝,並在此基礎上做精做細一批經濟、文化、旅遊、夜間經濟品牌。」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內知名文化旅遊數據信息服務商勁旅集團總裁魏長仁認為,漳州要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就要做深做實做精多種業態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
與閩南水鄉一樣,去年12月在漳州環東山灣舉辦的國內最高級別汽車拉力賽——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也為漳州帶來了產業融合的效應。
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期間,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眾多媒體全程聚焦,不僅極大提升了漳州的對外形象,也帶動了周邊旅遊、住宿、餐飲等產業的發展。據悉,未來幾年,中國汽車拉力錦標賽年度收官之戰都將在漳州環東山灣舉辦。對此,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偉澤表示,環東山灣作為打造工業新城、建設富美新漳州的重要區域,將積極打造「體旅融合」新業態。
中國女排是漳州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的一張閃亮名片。圖為「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效果圖。薌城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同樣是體育,由於與中國女排的不解情緣,被譽為「中國女排娘家」的漳州正著力把中國女排打造成區域性目的地城市的一張閃亮名片。日前,位於漳州中心城區的「中國女排娘家」基地項目正式動工。該項目預估總投資50億元,總用地面積866畝,將打造成為中國女排精神展示地、中國女排訓練首選地、市民全民健身聚集地、體育旅遊觀光目的地以及漳州全市文體旅融合發展綜合示範區「四地一區」。
「中國女排是漳州一個無與倫比的城市IP,有助於把區域性目的地城市的區域打造得更大更廣。」科技部中國火炬創業導師、專注體育行業專業化投資的北辰星資本創始人胡順強認為,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漳州需要設計好整體框架,把各個部門擰成一股繩,異業融合,通力合作,把吸引要素的入口設計好,以市場化的思維做好各項工作。(來源:人民網福建頻道 蘇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