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標美食與文化符號融合 打造城市新IP

2020-12-15 醒獅解讀

閩南網7月20日訊(通訊員 薌城宣 閩南網記者 梁政 文/圖)得天獨厚的物候條件和文化積澱,讓漳州這座城市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食地標資源。近年來,漳州市充分發揮地標帶動效應,形成「一縣一優質地標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格局,構建以地標產品為支撐,從一產延伸到二產連結到三產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努力實現地標產業的全面發展。

截至2019年9月末,漳州全市有效地理標誌商標(產品)達140件,居全國設區市第三位。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地理標誌商標產品產值達580億元,約80%農村人口受益。漳州水仙花、平和琯溪蜜柚、南靖蘭花、雲霄枇杷、華安鐵觀音、白芽奇蘭、詔安紅星青梅、竹塔泥蚶等八件地標獲得馳名商標保護。琯溪蜜柚、東山白蘆筍入選「中歡10+10」地理標誌互認試點項目。

這座花果之城、魚米之鄉在犒賞漳州人的味蕾同時,也在用一個個地標美食與文化符號相融合,打造專屬這座城市的新IP。

7月20日漳州將舉行的全市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大會,讓我們從美食開始認識漳州這座城。

★相關新聞:

仲夏閩南 有味漳州——超in的地

文|陳子銘

年少時聽人說,生在杭州,食在漳州。不知是何出處。

但漳人閒適,有吃為證。

漳州古早味最撫凡人心

在美食的江湖裡,漳州古早味最撫凡人心,兩三百種小食,夠人一年忙的。

林語堂愛蘿蔔糕,有她和水仙花,開年的幸福感會很足。許地山的落花生,能變出許多消閒花樣。

最脫俗的四果湯,冰涼清爽,沒一點菸火氣,像男孩女孩做的白日夢……人間世,誰肯花時間這般照顧自己的腹心?這種適意,你懂的。

夏日的味道,有點嗨

魯面是地標式美食,照顧北人的厚重和蠻夷的輕盈。配方口感超強,高湯做底,山珍和海味勾出的味道撩人魂魄。盛夏,幼筍上市,粘著昨夜地氣的筍尖,切絲作料,好味被汁水溶解,夏日的愉悅纏繞於舌側。鋪上青綠的芫荽,撒上金黃的蒜丁,空氣中胡椒香芬浮動,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手抓面是魯面的姊妹篇,食法灑脫。陽光普照,一籮筐面,一籮筐五香豆乾,在小鳥的輕唱中登場。你心裡發一聲吶喊,兩手並用,五味綻放於掌心,快樂舞蹈於舌尖,如閩南熱情奔放天氣。海海人生,這樣嗨出來。有笙歌的夜筵,看見她,也不違和。

說到底,食物的性情如人的性情,食到極致,就是人生。

在地人的味蕾,歡喜就好

在地菜餚看當下,不講家世,歡喜就好。水邊的城市,客人南來北往,味蕾全是閱歷。在地人的祖上多來自北邊,又有幾百年走南洋的經歷,食物基因包容味覺多元。江南和嶺南的味道,可;西北的、西南的,可;「娘惹」的,也可。味覺隨人脾性,照顧好自己很重要,接納別人也很自然。

漳州味道,一向混搭。最潮的飯桌,清爽與火熱碰撞,天南地北的吃法,雜陳而不亂,章法還是有的。就像在地人愛唱的歌仔戲,明明是閩南風,好像少不了京劇、潮劇的味兒。

時令,一種味覺信仰

隨性歸隨性,時令要求和食材來源卻極講究。土樓的食趣味在一個「土」字。土雞、土鴨、土菜、土酒,全是時光與山野的氣息,讓你以為做個村夫挺好。東山海邊有時令漁歌:「一吾鯃二紅鯋,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加蠟,七小管八墨賊,九是狗母,十是犁頭鯊,十一是紅瓜,十二是龍蝦甲釣白帶。」東山島在東海和南海交匯,海貨磅礴,滋味鮮美。

烹煮時心思用在火候,一根蔥兩瓣蒜,幾滴油料勾勒,便是至味。處理食材似無為,去雕飾,卻不潦草。汪曾祺在雲霄吃蠔煎、西施舌及血蛤,頗得要領。那日,他還飲了黃酒。

喝酒時,滿街的花開了

暮春初夏,雨水厚了起來,有枇杷、青梅、楊梅輪番上市,正是造酒時節。

新摘的果子與糖霜被封閉在酒中,盛夏時飲用,輕盈若小令。如等桂黃時,另有成熟的韻味。飲酒時,看鳳凰、藍楹花開滿街,這個季節也就醉了。喝了青梅酒,荔枝、龍眼、石榴也上市了。

這日子,天藍得要命,那是夏日的倒影。

聽蟬,想吃茶

《詩經》說,「五月蟬鳴」,本季的第一聲輕唱,勾人茶思。漳人制好茶,明人說:「武夷巖茶漳人制」。漳人制八仙、水仙、本山,自己吃,銷洋人,皆有名。近來有人做白芽奇蘭,也好。漳人制好瓷,驚豔新舊大陸,稱「克拉克瓷」。世間事,茶瓷相知,便是好事。

吃茶時,看宋人造的子城榕蔭蔽日,看南洋風的廊街人來人往,看暮光從臺灣路那頭照了過來,石板路金晃晃的,有鴿子在燕尾脊上飛,錦歌在街上唱……

那滋味,叫時光煮水。

相關焦點

  • 借力數字文化IP打造地方文化符號
    在面臨全球文化激烈衝擊的今天,如何與時俱進打造新時代的地方文化符號,是各地文化建設的重要命題,也關係著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與數字文化的融合,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認識一個地方,這對於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景區來說無疑有著重要意義。後疫情時代,雖然社會的生產生活逐漸恢復,但是疫情對於旅遊業的衝擊目前尚未完全消除。
  • 漳州——城市旅遊IP打造
    《 漳 州 1 號 IP 提 案 》註:「中國城市1號IP計劃」簡稱CIPP,類似熊本熊之於熊本縣,將本地最核心的文化資源設計成獨一無二的IP形象,並與當地產業充分連結賦能全國13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福建佔四席,福州、泉州、漳州、長汀縣,福州和泉州已經聊過,今天幹完漳州,只剩下長汀縣。
  • 漳州:催生融合發展聚變效應 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華安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7月20日,規格高、頗受關注的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大會召開。這場大會,漳州定調要不遺餘力推進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即系統構建吸引要素、環境要素、服務要素、通達要素等體系,從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從過境地邁進目的地,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 漳州:催生融合發展聚變效應 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這場大會,漳州定調要不遺餘力推進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即系統構建吸引要素、環境要素、服務要素、通達要素等體系,從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從過境地邁進目的地,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會上,漳州市委書記邵玉龍表示,漳州有基礎,要圍繞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這個目標,強化業態融合,實施「文化+」「旅遊+」「體育+」「會展+」等戰略,積極推動文旅體和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以文化創意為依託、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集中精力打造若干個城市IP,推動更多資源轉化為文化旅遊產品,建立一批文化主題鮮明、文化要素完善的特色旅遊目的地和會展、體育賽事舉辦地,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漳州、愛上漳州、
  • 「廣西文化符號和地標產品動漫IP形象設計」主題研討會在廣西桂林...
    為助力廣西網絡文化建設,加速廣西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9月14日下午,第三屆廣西網絡動漫大賽「廣西文化符號和地標產品動漫IP形象設計」主題研討會在廣西桂林舉行。對廣西文化符號和地標產品進行創新開發,推動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 福建漳州:催生融合發展聚變效應 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近年來,像陳天旺一家這樣,把漳州這座地處「閩南金三角」的城市當作旅遊目的地的遊客越來越多,而這得益於漳州以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為目標,通過大力推進多業態融合發展,催生聚變效應,從而為旅遊賦能賦值,進而留住了人。 目標:打造區域性目的地城市
  • 漳州古城小吃示範街 打造漳州傳統美食旅遊新名片
    近日,漳州城投集團傾力打造的首條漳州小吃示範街在漳州古城舉行揭牌儀式,正式對外開放營業。漳州小吃示範街是漳州城投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位於漳州古城原太古橋小吃一條街兩側,全長約100米。升級後的示範街小吃品種更為豐富,匯集阿國面煎粿、古早味蓮子圓、老遊麻餈、肉粽、滷麵、沙茶麵、手抓面等漳州傳統小吃,讓八方來客更好地「品地道小吃,讀閩南文化」。漳州小吃示範街的順利揭牌,對城投集團探索餐飲產業化,強化城市運營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 點亮南靖土樓當代華彩,天貓新文創助力地方打造文化地標
    南靖土樓作為福建土樓傑出代表,被讚譽為「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是福建最具特色的文化地標。9月29日中秋佳節將至之際,天貓新文創在福建雲水謠景區懷遠樓前舉辦「天貓新文創 中國圓 中國禮物」中秋慶典活動,聯合天貓美食「家鄉的味道」在地標性文化IP與大家共慶團圓中秋。
  • 《粵菜大師》首季完美收官,系列文創IP持續打造廣東超級文化符號
    >   2020年上半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餐飲產業造成的嚴重衝擊,廣東省率先打響了全國餐飲復業第一炮,截至7月15日,廣州餐飲行業復工率95%,復甦率84%,在一線城市中位列第一。   新冠疫情常態化之後,作為人間煙火氣的一個體現,美食經濟更有了時代的擔當。為助力提振廣東餐飲,將粵菜餐飲業打造成經濟復甦的先鋒兵,《粵菜大師》已於今年4月1日,攜手溫氏食品、遠航酒業集團(九江雙蒸)、廣州酒家等著名企業共建《粵菜大師》IP生態產業共同體,通過《粵菜大師》這一平臺,發起「文化救市」。
  • 漳州薌城區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綜述
    7月20日,漳州市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融合發展大會召開。市委書記邵玉龍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動文化、旅遊、體育、會展、夜間經濟產業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 全面展示黃河文化魅力
    2  深入挖掘提煉黃河文化精神,為打造黃河文化地標提供內在支撐  黃河文化傳承與創新,是黃河文化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化與新解讀。在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背景下,整合黃河文化資源,打造新時代黃河文化地標,對於留住中華文明傳統記憶、展示黃河流域文化魅力、構建全球華人的心靈故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漳州「地標三產」亮相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
    在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上,漳州「地標三產」集中亮相。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郭保源 記者陳家華)水仙花、南靖蘭花、雲霄枇杷、下河楊桃、平和琯溪蜜柚、平和五寨百香果、長泰蘆柑、天寶香蕉、馬鋪淮山......在2020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上,豐富多樣的漳州地理標誌產品吸引了眾多參展人員駐足品嘗。12月5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正式開幕。
  • 輸出青島「美食符號」 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輸出青島「美食符號」 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02 星期三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衣 濤    本報12月1日訊 今天上午
  • 信陽美食 || 小南門,一座城市的符號
    小南門信陽早已家喻戶曉的美食文化名片來到信陽,一定要去小南門!
  • 漳州碧湖城市廣場:打造漳州商務金融新名片
    三棟鑽石切割的城市水晶造型建築主體 、兩棟湖畔風情商業 街區,在九龍江、碧湖公園流水的映照中流光瀲灩,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一張燙金的城市新名片即將煥然登場。碧湖城市廣場建築主體採用城市水晶造型 ,閃亮奪目 。三大國企巨擘攜手打造企業選擇強強聯合併不是什麼新鮮事,但像碧湖城市廣場這樣,由三大國企巨擘聯合打造的案例卻並不多見。
  •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標
    提到一座城市,人們往往會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600歲的紫禁城見證著北京城的過往,拓荒牛雕塑標記著深圳的開拓進取,珠海大劇院「日月貝」講述著「珠生於貝,貝生於海」的城市記憶,古典園林裡生長著蘇州的溫婉……城市文化地標或深植於歷史文化,或投射著時代風貌,以鮮明獨特的符號形象,成為一個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徵,與人們產生緊密的情感連接、文化認同。
  • 超線公園丨新國際城市文化綜合地標設計與發展
    作為以文化包容著稱的城市,成都並不缺少文化地標,寬窄巷子、錦裡是傳統文化與旅遊商業的融合,太古裡、IFS是國際化導入與潮流文化的匯聚。隨著城市國際化和多中心發展,新的城市文化地標正在不斷湧現,它們應該依循哪種理念和設想,要從哪些層面做出努力和創新,是否與人們的記憶和城市的印象緊密聯結在了一起,其視覺價值、功能特徵與文化內涵的想像極限在哪裡,這是整個建築設計行業都在探尋的方向。
  • 「漳州地標 山海盛宴」精彩亮相中華品牌商標博覽會
    △雲霄縣湯永堅副縣長推介地標名產擁有如此豐富齊全的地標產品,漳州市激活「地標」帶動效應,通過大力發展地標產品加工業,擴展地標產品新業態,促進地標產業鏈條前後延伸,打造平和琯溪蜜柚、雲霄枇杷、平和白芽奇蘭等特色地標產品的產業延伸示範
  • 集多元於一體 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
    原標題:上海中心打造「最高」文化地標將成為上海生活文化娛樂全新地標的徐匯濱江夢中心,擁有上海浦西最長海岸線的楊樹浦碼頭被打造成為東方「漁人碼頭」,它們都將在2016年亮相。  專家指出,城市是吸引人才和創意、產生創新和創造財富的重要中心,對經濟和文化發揮著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在不斷增長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IP喚醒城市新活力
    文旅IP的打造,意味著構建城市級文化創意生態,是城市資源融合的新載體、城市競爭力的新賽道專家指出,目前泉州有待系統化地進行城市IP的打造,亟須社會各界共同關注。推動城市發展泉州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旅遊強市作為兼具千年歷史與現代產業的城市,泉州有著獨特的城市文化特色,成為文旅產業打造城市IP的土壤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