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沉沒成本」,何至於股票被套四個月

2020-12-21 老水食攝行

如標題所言,解的很辛苦,投入地很無謂,出於面子仍無畏出手,坐了四個月的冷板凳。因無補倉資金,中途放跑一個半導體中籤新股,失掉不少利潤。而要早些知道「沉沒成本」,或許這個情形就可以避免了。「沉沒成本」是指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作為資深股民,因早期的衝動投資,購過許多股票,凡是形成帳面虧損而又短期解套無望的,能做到斬倉出局,但斬的不徹底,會留100股趴在帳上,存了遲早要把虧損找回來的賭氣念頭。手中最後一個帳面虧損的股趴了有十年了,解決掉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是我的執念。我太明白這種A+H股的肉性了,也可以說在賭性的驅使下,在綜合考慮了各種不利情況出現的可能後,仍是出手了。結果很僥倖,但負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及間接的利潤。如果早點按「沉沒成本」指導,這個嗔念導致的魯莽行為或許可以避免。「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我們對後續事件的決策。執行好」沉沒成本」計劃,需要我們始終提醒自己做到三件事情:1、放棄眼前的事並不意味著之前的決定是錯的,當時的情況下,那也許是最好的決定。 2、與高手交流看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3、放棄後,可以讓自己投入到更有價值的活動裡,換來更大的收益。而之前所經歷的知識、技能和感悟也會有助於正在開展的工作。休息日懶洋洋宅在家裡,看書看到了「沉沒成本」,想起解套的僥倖,就把這個感悟寫了下來,算是與諸位股民共勉吧!

相關焦點

  • 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投資中的沉沒成本如何挽救
    「炒房炒成房東,炒股炒成股東」,很多人都知道這麼一句順口溜。在投資中,看上去的堅持,如果選錯了方向,則有可能功虧一簣。這指的是人們付出的沉沒成本無法回收,但更多人卻固執於沉沒成本而一錯再錯。那麼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我們投資中的沉沒成本如何挽救?
  • 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跟大家重點說的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在股市投資中的煩惱會少很多,收益也會有突飛猛進的增長,你的投資水平會有質的飛躍。這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的成本,也可以稱歷史成本。在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你一直被沉沒成本所羈絆,不僅會給你帶來很多煩惱,還會干擾你做投資決策,讓你錯失很多投資機會。
  • 沉沒成本是成本嗎?知道了對你有什麼好處?
    今天繼續看《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沉沒成本這個概念,我們都知道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到」,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去看電影,看了15分鐘,片子好不好看,已經知道的差不多,電影票錢已經退不了,是個爛片子,你會立馬退場嗎?
  • 生活中越來越突出的覆水難收——沉沒成本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內涵闡釋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決策。對我們來說,沉沒成本是我們在以前生活活動中攤入成本的支出。
  • 對沉沒成本的處理,關係你的一生!
    還有一種成本,你生活中肯定經常遇到。或許,這種成本完全可以叫作「無奈」。比如,買了一張電影票,快開演時下起了大雨。如果不去看,白白浪費了100元;但如果去看,就必須打車去,還需要額外再花費100元。這個時候,你糾結不?
  • 放下:砍掉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已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毫無價值,不會影響當前的行為或未來的決策。「沉沒成本」可能是那些難以割捨的東西,就像有的人家裡堆積著大量用不著的物品捨不得扔,卻想著「萬一哪天用得上呢?」。
  • 巴菲特抄底總是早了一丟丟?「股神」增持航空及銀行股「被套」
    回看巴菲特過往「抄底」記錄,其實「抄底」抄在「半山腰」的不僅僅是這一次,包括2008年買入高盛(GS)優先股以及2016年買入蘋果(AAPL),都曾經「被套」,他每一次抄底的時間,都比實際股價底部的到來早一點,但隨著時間流逝,最終這些公司都給予了巴菲特高額回報。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電信詐騙大家都知道吧。現在我們清楚了他們的套路,可在以前信息流通不發達的時代,被他們騙上鉤的人可真不少。騙子們先利用人們不勞而獲的心理,許諾大家未來能拿到大錢,讓大家交個一百兩百的小錢;然後利用這部分沉沒成本,一點一點收線,哄騙對方交更多的錢,達成詐騙的目的。
  • 【乾貨】做交易你有被套過嗎?解套策略,怎樣做到不被套牢
    股票投資中追漲怎樣不被套? 股指目前已漲到了3300的位置,每天上萬億的成交額,足以說明現在股市的瘋狂。而對於現在火熱的股市行情,不乏很多投資者為了追求「短快多」的股市利益,會進行追漲操作,期待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收益。那麼,進行追漲怎樣可以不被套呢?
  • 沉沒成本難以捨棄,成年人該如何及時止損
    在中關村打車是很難的,隨隨便便排到80位、90位的,這一點我和老公都是知道的,我問他『你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時間點,比如10:20,一到這個點還沒打到車就放棄,然後坐地鐵回家呢』。這個場景大家熟悉不熟悉?,時間、感情、金錢、或者精力,就象我們經常說的『來都來了』,這個就是沉沒成本。
  • 黃子韜勸粉絲直接分手,別讓沉沒成本影響項目決策
    沉沒成本一直以來是項目管理中的重點和難點,一些項目經理對沉沒成本不太了解,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失。在情感問題上,我們經常會遇到沉沒成本無法回收的問題。戀愛中的男女發現對方並不適合自己,可是對已經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等無法捨棄,想要分手又心有不甘,反而導致更大的損失。
  • 滿倉被套者注意:史上最全T+0技巧 常勝不敗!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國A股市場採用的T+1交易制度,也就是當天買入的股票,要第二個交易日才能賣出。而在資金上,仍然採用的是T+0流轉,也就是,當天賣出股票的資金,當天就可以再次用於買入股票,但如果是要將資金從股票資金帳戶轉出,則仍然是T+1的。   不過呢,我們也經常聽說市場中會有某些T+0「操作秘笈」。
  • 用好「沉沒成本」效應
    其實這是運用了"沉沒成本"效用的緣故。2什麼是"沉沒成本"效應?沉沒成本又稱旁置成本,是管理會計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於項目的,是決策,在項目決策時無需考慮。但是在人們的實際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廣泛存在著一種決策時顧及的非理性現象,這種現象叫沉沒成本效應。
  •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失去的永不能再回來如果面對以下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單位發給員工每人一張免費音樂會門票,位置在前排中間,價值300元。可是天公不作美,在開音樂會的那天突然來了一場暴風雪,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導致所有公共運輸工具都暫停使用,但是音樂會照常進行。
  • 《墨菲定律》:割捨「沉沒成本」,方能及時止損
    其實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所講到的由於難以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將就。那什麼是「沉沒成本」呢?所謂「沉沒成本」就是說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出來的付出或支出,比如情感、時間、金錢等等。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能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默默忍受,默默將就。不少人還將整個人生陷入「沉沒成本」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 沉沒成本的陷阱:為了降低3333元的機票成本,我再多花了2W
    真是一點就透,沒錯,3333的套票錢,確實已經成了我的沉沒成本,那什麼叫沉沒成本呢?簡單來說就是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金錢、時間、精力等,是一種歷史成本。從字面意義上就不難看出,沉沒成本其實不應該成為我們當前決策時所應考慮的因素,換言之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不過,可惜的是,沉沒成本在我們生活中很是活躍,人們在做決策時往往會被沉沒成本所影響。
  • 什麼是——沉沒成本
    你不想損失這100元,就得繼續付500元,不想損失前面的600元,就得損失幾千元 ……這種心理慣性,也叫做「沉沒成本」。辦工廠的老闆堅持下去,不認虧,此時帳面損失很小,還有希望。
  • 沉沒成本、邊際效用……這和愛情有什麼關係?
    聽:用「沉沒成本」幫太太做決策,後果很嚴重「沉沒成本」是經濟學的經典術語,說的是已經發生、無論如何都沒辦法再收回的支出。經濟學家們認為,一個理性的人在面對「沉沒成本」時應該做的選擇就是:趕緊跑路。而且,經濟學家也告訴我們,考慮事情要先向前看,所有的沉沒成本都不應該在考慮範圍內。不過,現實生活比理性的經濟學世界複雜得多。有經濟學家認為,現實中,沉沒成本給他帶來了不少困擾。
  • 投資理財要警惕心理陷阱,關於「沉沒成本」和「損失厭惡」
    上面的問題其實就引出了今天要說的第一個概念:沉沒成本。什麼叫做沉沒成本呢?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並且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簡單來講就是: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
  • 算清楚你的沉沒成本,看值不值得
    算清楚你的沉沒成本,看值不值得大學畢業後,普通人大概就是有兩種選擇,要麼就業正式步入社會,要麼考研繼續往上深造。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作出的最終決定也不同。有些人可能會十分的糾結,因為各種現狀原因,比如說,金錢、時間等等。其實,畢業選擇考研還是工作,只需要去算清楚你自己的沉沒成本是什麼?再想一下你自己覺得值不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