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砍掉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2020-12-23 覺者看世界

放下:砍掉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覺者看世界(恒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人們面對收益和損失時,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

我們天生就對「損失」更加敏感,為了避免損失或找回損失,我們會變得冒險。

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會念念不忘先前的投入,擔心新的決定而讓以前的投入付諸東流,於是不願改變現狀,白白丟掉了很多機會。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時,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也會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是已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毫無價值,不會影響當前的行為或未來的決策。

「沉沒成本」可能是那些難以割捨的東西,就像有的人家裡堆積著大量用不著的物品捨不得扔,卻想著「萬一哪天用得上呢?」。

結果家裡的空間越塞越滿,找工具收拾房間花費的時間成本越來越高,生活也變得越來越沉重。

「沉沒成本」本該是我們努力排除的幹擾,可很多時候,我們卻因為不自覺地過於重視它而不斷投入新的成本。

「沉沒成本」也可能是市場的錯誤投資,從一開始衝動買進,到後面陰跌不止,可你卻並沒有就此止損,反而是投入更多資金期待反彈。

「沉沒成本」也可能是你與他人的一段感情,雖然衝突不斷,矛盾重重,看對方越來越不順眼,可卻因為你們已經交往了好多年,不甘心就此結束。

結果是彼此將就著生活,相對無言的時間越來越多,而每一次的忍讓都是內心的一次煎熬。

「沉沒成本」就是那種已經損失的成本,如果不懂得及時止損,甚至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我們人生的困境大多源自與此。

而害怕損失的人,卻往往損失最大。

那如何打破「沉沒成本效應」困境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及時止損。

所謂及時止損,就是我們在做決策時,不要糾結於已經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而應依據當下的利益和未來的收益做出最佳選擇。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懂及時止損的人卻很少。

所謂的運氣好,只不過就是懂得及時止損。

及時止損是智慧,也是與自己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的方法。

從小到大,我們都在被灌輸「堅持」,但極少有人教育我們「要學會止損,懂得放棄」。

一個人在低谷的時候,都知道如何進取,但是卻不明白在不合時宜的高峰或者險處,如何及時止損。

如果一件錯誤的事情不知道如何停止,就會讓錯誤一再的惡化,最終的結局,也將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更多的禍患和危險。

一個人在人生中哪些行為是適合的,哪些行為是需要立即停止的,這都需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以便於達到盡善盡美。

只有懂得及時止損,學會及時止損,才是面對人生難題時最明智的做法和最佳選擇。

《大學》之中,有這樣一句話: 《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經》之中說:綿綿蠻蠻叫著的黃鳥,棲息在山丘的一角。孔子就說:「就居住的地方來說,連黃鳥都知道它該休息在什麼地方,怎麼人還不如鳥呢?」

鳥兒可以自由的飛翔,棲息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停留的樹枝和飛向的方向,但是人作為萬物之長,卻不知道自己該在什麼地方停止。

《狼圖騰》裡寫道:

當地人會在草地上設置一種強有力的捕獸夾子,能牢牢地夾住野獸的腿,但他們極少捕到狼。

因為狼在夾住後,會第一時間咬斷自己的腿;

別的野獸卻是不斷嚎叫,淪為獵物。

狼亦如此,人何以堪。

我們更該明白:「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就如同欲望,人類之所以有欲望,是因為有智慧,本來可以讓欲望有一個適度,讓欲望成為自己人生的動力,一切往更美好的方向去發展,但是很多人卻不懂得其實遏制自己的欲望,讓欲望不斷膨脹。

最後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甚至背離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線,都是讓一個人走向深淵的糟糕局面,而根源就是不懂得及時止損。

如果你不懂止損,你沒有這份狠勁,你就會丟失自己以及人生的快樂。

就很多選擇而言,我支持伊壁鳩魯學說的享樂主義。

這裡的享樂主義不是字面理解的「享樂」,而是「快樂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

勇於斷舍離,是一種大魄力,亦是一種人生大智慧。

亞科斯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生中90%的不幸,都是因為不甘心,這是很多人不懂得及時止損的原因。

我們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待這個問題時,就會發現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堅持都值得肯定,很多時候,比堅持更重要的是放棄,是懂得及時止損。

做一件事,你感到很吃力,堅持了很久總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那麼你可以選擇放棄,別再堅持。

很多時候,堅持過頭了,就不值得尊重了,就成了偏執、頑固。

當你發現目前這家公司的發展沒有任何潛力可言,那麼你應該選擇的是及時退出,換一個環境,而不是傻傻地堅持。

不要去想自己已經在這裡付出了幾年的光陰,不要想著在這裡已經混到了經理的級別,這樣放棄是不是可惜。

如果你不放棄,就沒有機會去遇到更好的環境,更適合你的機會,不懂得及時止損的人,結果通常會發生更為糟糕的事,引發一系列的蝴蝶效應。

過去的就過去了,不要為已經打翻的牛奶哭泣,這已經是無法挽回的了,你要做的就是走好接下來的路。

宋代的理學家程頤說:「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聖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非能為物作則也,唯止之各於其所而已。」

對於天下來說,萬事萬物都能各安其所,這才有一種合理和適度。

比如人稱陶朱公的範蠡,陶朱公與勾踐運籌謀劃了20多年,最終滅掉了吳國,範蠡做了上將軍,非常受尊敬。

但是他明白「絞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也知道勾踐的為人,能夠共患難,但是難於共安樂,後來依然拋棄了到手的榮華。

陶朱公之所以步步為營,每一次都能夠穩妥的全身而退,正是因為他無論在什麼樣的狀態,都能夠及時止步。

在清朝時期,曾國藩也是這樣的智慧之人,擁有幾十萬的將軍,最終在最輝煌的時候,主動自削兵權,反而能夠保全自身。

一個人懂得怎麼前進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怎麼止步和及時止損。

魯迅先生曾說過,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

及時止損其實就是敢於面對已經發生的錯誤,這就需要調整好心態。

沒有誰是不會犯錯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永遠都是對的,遇到的人肯定有好有壞,做的事肯定有對有錯,做生意肯定是有輸有贏。

那些無可挽回的人和事,就應該轉身離開,勇敢地走出這一段糟糕的局面。

世界那麼大,人生那麼長,誰都難免會走錯幾步。

錯了就是錯了,承認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錯誤,卻不懂得終止錯誤的行為,然後在無法彌補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如果得到了不想要的東西,就要及時丟棄,否則就會越錯越厲害。

懂得及時止損的人生,才會更高級。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鱷魚法則。

一隻鱷魚咬住了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將腳從鱷魚的嘴裡拉出來,結果出現的情況很可能是,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手和腳,你越是掙扎,被咬住得就越多。

所以,萬一你被鱷魚咬住了腳,最好的選擇,也是唯一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

這種將損失最小化,就叫做「止損」。

兩個人發生爭吵,最終越吵越厲害,大打出手,甚至出了人命。如果其中有一個人知道及時打住,冷靜冷靜,可能就不會讓事態發展到更嚴重的地步。

投資了一個項目,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如果知道當斷則斷,及時從中抽身出來,就不會損失更多。

有人被騙了30萬,想不開就去跳樓,如果知道及時止損的話,損失的也就是金錢,不至於把命給搭進去。

有很多的悲劇,其實都是不知道及時止損造成的,不管是感情還是生活上,再或者人生,都是如此。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懂及時止損的人卻很少。

因為害怕受到損害,所以更容易固執的抓住一點點」希望「和」可能「不放手。

不甘心自己曾經的努力白白浪費,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有人孤擲一注,滿盤皆輸;有人及時抽身,重獲新生。

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趨利避害,這也是及時止損的本質。

心態調整是重要的一步,我們還要設立一個臨界點,左邊是所能接受的損失位置,右邊是你絕對不能去觸碰的。

你去打牌,多少錢範圍內是你所能承受的,輸到了多少錢,就趕緊不要再玩下去了,這個點要心裡有數。

投資一個項目,燒多少錢之後就不能再堅持做下去了,這個指標就是一個止損點。

設立止損點,可能會讓你錯失翻盤的機會,但這種概率比較小,大概率上更可能讓你不至於陷入無法挽回的地步。

很多時候,你感到正在做的事不行,那就換一個思路,只要你的初心不變就可以。

很多人就這樣一拖再拖,直到把自己的人生徹底拖入絕望中。

其實大部分不敢離開的原因,除了糾結於已經無法挽回的沉沒成本,也是害怕未來的不確定性。

對於企業來說,經濟效益是企業發展的動力,那麼止損則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每次交易時我們都無法確定結果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即便盈利了,我們也難以決定是立即出場還是持有觀望,更何況是處於被套狀態下。

人性追求貪婪的本能會使人不願意少贏幾個點,更不願意多虧幾個點。

企業背負了社會及員工的夢想與希望,因而它所選擇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

因此,企業應為了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在必要的時候選擇減法,這樣新的加法才能順利地生長出來。

人生最悲哀的,莫過於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錯誤的事情。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人生走錯了方向,那請停下來,直面錯誤,及時止損,因為停下來就是進步。

相比於慣性般地堅持,選擇放棄,往往是一件更有難度的事情,但與其盲目地堅持,不如及時止損,讓過去過去,讓未來到來。

放棄過去錯誤的付出和努力,及時止損,並不是對自己的全盤否認,而是對如今更智慧的自己的一種反向確認。

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失去的東西要不回來,執著於「過去」和「失去」,除了自我折磨、損失新的機會以外,並沒有其他卵用。

「人這輩子除了生死,沒有大事。」這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原諒自己。

原諒自己曾經走錯了路,原諒自己曾經愛錯了人,原諒自己曾經選錯了方向,但只要壯士斷腕,立馬「及時止損」,世界就會向你敞開一道寬闊的大門。

其實,人生就如股·市,在生命的長河中,也應該學會止損。

我們的一生就像是一趟火車長途,在這漫長的旅途中,有美麗的山河,有和煦的陽光,也有風雨的泥濘。

但是如果發現終點不是你的目的地,那麼便要及時的下車,懸崖勒馬。

因為終點若不對,那麼再執著也是到不了你想要的地方。

與其強求去做去完成當初的夙願,不如放下執念,放開執著,各自成全。

及時止損,趁一切還來得及,趁自己還經得起,趁還沒有千瘡百孔。

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意義,放棄和改變也是一種智慧。

人生路漫漫,願你拿得起放得下,懂得及時止損。

只有有勇氣離開,才有涅槃重生的希望。

懂得放下,既是止損,也是另一個高效的開始。

止損是一种放棄和終結,儘管不完美,但它同時是另一種人生的開始。

止損有點冷酷無情,但它避免了不必要的犧牲,贏得了長遠和全局。

沒有這樣那樣的止損,又怎會享受生命的多姿多彩呢?

敢於止損的人是有魄力和膽識的,他們能審時度勢,當機立斷。

2020年7月18日星期六

相關焦點

  • 沉沒成本難以捨棄,成年人該如何及時止損
    大部分人覺得放棄沉沒成本是一種損失,卻沒有想過它是過去的成本,而現在的決策是對未來的影響,如果不成拋開沉沒成本去做決策,會讓沉沒成本繼續影響未來,更加得不償失。不要對沉沒成本戀戀不忘,成年人的智慧就是要及時止損。
  • 《墨菲定律》:割捨「沉沒成本」,方能及時止損
    其實這就是《墨菲定律》中所講到的由於難以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將就。那什麼是「沉沒成本」呢?所謂「沉沒成本」就是說已經投入但不可能再拿出來的付出或支出,比如情感、時間、金錢等等。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往往因為不能割捨「沉沒成本」,而選擇默默忍受,默默將就。不少人還將整個人生陷入「沉沒成本」的泥潭裡無法自拔。
  • 生活中越來越突出的覆水難收——沉沒成本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內涵闡釋沉沒成本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的行為方式與決策。對我們來說,沉沒成本是我們在以前生活活動中攤入成本的支出。
  • 給女孩子的戀愛忠告:請對愛情中的「沉沒成本」堅決說不!
    這種現象叫做「沉沒成本」。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的費用。顯然這是「沉沒成本」在從中作祟。盈盈不舍的這5年不單單是對彼此雙方的感情的留戀。還包括盈盈在這5年中投入的時間、金錢和精力等。
  • 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沒成本
    我們可以用一個經濟學詞彙來解釋——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指的是那些發生在過去,我們無法去收回或改變的付出。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於金錢、時間、精力、感情等等。聽起來好像沒感覺?不能將視線,從過去的事情上移開,將會讓我們錯過接下來無數次止損的機會。電信詐騙大家都知道吧。現在我們清楚了他們的套路,可在以前信息流通不發達的時代,被他們騙上鉤的人可真不少。
  • 對沉沒成本的處理,關係你的一生!
    還有一種成本,你生活中肯定經常遇到。或許,這種成本完全可以叫作「無奈」。比如,買了一張電影票,快開演時下起了大雨。如果不去看,白白浪費了100元;但如果去看,就必須打車去,還需要額外再花費100元。這個時候,你糾結不?
  • 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投資中的沉沒成本如何挽救
    這指的是人們付出的沉沒成本無法回收,但更多人卻固執於沉沒成本而一錯再錯。那麼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我們投資中的沉沒成本如何挽救?沉沒成本是什麼意思什麼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 沉沒成本的陷阱:為了降低3333元的機票成本,我再多花了2W
    真是一點就透,沒錯,3333的套票錢,確實已經成了我的沉沒成本,那什麼叫沉沒成本呢?簡單來說就是不可收回的支出,比如金錢、時間、精力等,是一種歷史成本。從字面意義上就不難看出,沉沒成本其實不應該成為我們當前決策時所應考慮的因素,換言之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不過,可惜的是,沉沒成本在我們生活中很是活躍,人們在做決策時往往會被沉沒成本所影響。
  • 沉沒成本效應,教你看你的情感模式,是否在非理性狀態
    其實不然,小鄭的思維和行為模式應該是「沉沒成本效應」搗的鬼,它是一種沉溺於過去的非理性的行為方式。生活中不由自主任由「沉沒成本效應」操控的事情很多。在愛情、親情中不乏存在,往往前期越是投入的人,後期越不甘放手。網絡上看過關於男人最不甘分手的幾種情況,其中第一種是備胎式分手。
  •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
    真正厲害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如果他能夠及時止損,放下糾結,專注於演習,那結果會不會不一樣。經濟學上有個概念,叫「機會成本」。人們常常由於糾結於一些小事情,而失去了做其他更有意義事情的可能性。不執著,不糾結,學會放下,及時止損,才是智者的行為。遇到爛人不糾纏陸琪在博文《愛情需要止損》中說:在這個世界上,你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 及時止損,是應對過期愛情的良方
    在長期的相處中,很多人因為難以接受對方的改變而選擇放手,放手後有的人決意徹底放下,而有的人卻沉浸在回憶當中無法自拔。在因為衝動和委屈說下分手的狠話之後,熬夜翻遍朋友圈所有關於他的一切,單曲循環他曾經分享過的浪漫情歌,編輯框裡的消息寫了又刪,刪了又寫,終於還是「不小心」點擊了發送。
  • 懂得把控情緒,才能及時止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只有先懂得把控自己的情緒,才能正確的處理問題,做到及時止損。Part.2如果你看過有關張愛玲的書,那麼你大概也了解張愛玲的情感史。才女張愛玲愛上了鳳凰男胡蘭成。張愛玲是孤傲的,雖然感情上受到重創,但是她清醒的知道,既然已經無力改變,不如坦然接受,然後試著放下,方能全身而退,既成全別人,也保全自己。然而,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在遭遇背叛之後。
  • 「來都來了」的沉默成本
    這樣的將錯就錯就是被我們忽略掉的「沉沒成本」。今天分享@老路 用得上的商學課— 沉沒成本。經濟學告訴我們:這「來都來了」事件所消耗的時間或精力本身已經沉沒了,它的價值僅取決於這個時間段你認為值不值得這樣做。「來都來了」的四字魔咒該如何破解呢?我們可以學會三個方法:第一、敢於半途而廢。
  • 生活中必須知道的幾個經濟學「成本」
    這裡從「理性人」思維引出經濟學裡的成本概念。這些「成本」有別於會計裡的一般成本,但這些「成本」卻實實在在影響我們的生活,了解這些「成本」對於個體工作、生活至關重要。一、邊際成本。邊際成本指每增加生產一個單位商品所增加的成本。
  • 沉沒成本是成本嗎?知道了對你有什麼好處?
    今天繼續看《薛兆豐經濟學講義》沉沒成本這個概念,我們都知道沉沒成本不是成本,但是「知道」不等於「做到」,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們去看電影,看了15分鐘,片子好不好看,已經知道的差不多,電影票錢已經退不了,是個爛片子,你會立馬退場嗎?
  • 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到底哪個更重要?
    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跟大家重點說的沉沒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問題,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你在股市投資中的煩惱會少很多,收益也會有突飛猛進的增長,你的投資水平會有質的飛躍。這就是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的成本,也可以稱歷史成本。在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你一直被沉沒成本所羈絆,不僅會給你帶來很多煩惱,還會干擾你做投資決策,讓你錯失很多投資機會。
  • 及時行樂及時止損是什麼意思
    及時行樂及時止損就是在投資理財時該堅持的堅持,該放棄的放棄,這樣才能讓自己的投資理財時賺到錢。這樣的投資策略一般在股票投資中經常碰到。比如在買入的股票出現下跌時,如果判斷後續還會繼續下跌,這時可以賣出,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如果投資者買入的一隻股票出現了下跌的情況,這時通過分析股票會在後續上漲,這時可以繼續持有股票,等待價格的回升。
  • 張愛玲:及時止損,是感情中最高級的自律
    但若一腔真情始終換不來半分真心,那就該及時止損、抽身而退。《紅玫瑰與白玫瑰》:能聊到一起的人,才能睡到一起。「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小團圓》:及時止損,是感情中最高級的自律。有人說,《小團圓》是張愛玲的自傳。這話不無道理:九莉和張愛玲,一樣的年少成名而囚於愛情;邵之雍和胡蘭成,同樣的家有妻室卻風流成性。
  • 止損也是一件好事?您,必須懂如何止損、勇於止損、樂於止損!
    那麼沒有到達止損位,持有待漲就好。最壞執行止損位的結果。但是,如果當時自己的選股邏輯出現的偏差,或者支撐選股邏輯的條件發生了不利的變化。這說明在源頭上就已經出現了瑕疵和裂痕。那麼及早做出選擇未嘗不可。而且如果有更加明確的方向,邏輯,及時調整方向,肯定是明智的。
  • 早知道「沉沒成本」,何至於股票被套四個月
    而要早些知道「沉沒成本」,或許這個情形就可以避免了。「沉沒成本」是指那些已經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支出,如已經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等,都屬於沉沒成本。作為資深股民,因早期的衝動投資,購過許多股票,凡是形成帳面虧損而又短期解套無望的,能做到斬倉出局,但斬的不徹底,會留100股趴在帳上,存了遲早要把虧損找回來的賭氣念頭。